县域人才“减上补下”配套措施要跟上(县域旅游火了!透视小地方的“出圈秘籍”)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县域人才“减上补下”配套措施要跟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县域旅游火了!透视小地方的“出圈秘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县域人才“减上补下”配套措施要跟上 ♂
县域人才“减上补下”配套措施要跟上据媒体报道,近日,山西某地推行事业单位机构精简改革,对因改革超编人员,当地采取到对口党政部门跟班学习锻炼、担任村(社区)“两委”骨干和综治网格员等多种方式,重新调整配备,让超编人员下沉基层,到乡村中去。
据了解,此次下沉乡村的人才数量不少。对亟须人才振兴的农村地区而言,这些人才的补充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谁来干”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畅通智力、技术、管理等人才资源的下乡通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该地用人员分流、减上补下的方法,提供了人才调配的新思路,给出了一种在县域内解决“人从哪来”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事实上,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需要的人才不见得比县一级少,对一些专业领域人才的需求甚至可能会比对县一级的要求更高。从人才配备上多向乡村倾斜,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这些从县里来到村里的人才,可能会为乡村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新的发展思路,他们有县一级工作经验,某种程度上对政策吃得更透、对发展机遇把握得更准,可以将之转化为乡村的发展动力,进而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
不过从个人角度来看,按照惯常的思路,从乡镇到县是“晋升”,可反之从县一级机构到乡镇和农村地区工作,有时难免会让人犯嘀咕:这算不算降级?是不是在县里做得不好才会被分流?其实,对于当下的乡村来说,这样的想法已经有一些不合时宜。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如今的乡村已经是一片干事的热土,这里有很多未知的挑战,也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对有知识、有能力、有干劲的人才而言,乡村是可以充分施展个人才华、获得成就感的沃土,广阔乡村,大有可为。远的不讲,同样是在山西,在脱贫攻坚时期就有过某地级市5年提拔1340名扶贫干部的消息。放眼全国,脱贫攻坚战中有一批舍身忘我、冲锋在前、表现突出的基层干部被火线提拔,有效激发了广大基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气神。当前,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不仅是政策、资源要衔接、人才要衔接,这样的人才培养机制更要有效衔接。
当然,人才下沉只是开始,不能当做“万金油”,更不意味着这些人“一下就灵,一去就行”。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真正想干事、愿干事的人到乡村去?毕竟,带着情绪到村里,是万万做不好三农工作的。同时,乡村情况之复杂,需要协调的事物之繁琐,或许超出原有的想象,这就需要破除思想藩篱,打破固有观念,在人才调配前做足思想准备和相关工作。有些干部想去、愿去乡村一展拳脚,有决心有信心,但可能缺少相关实践经验,不妨针对性展开些实用性的培训,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在待遇保障上,也可以给予相应的倾斜,适当提高驻村工作人员的补贴标准,让实干者得实惠,让优秀者优先、吃苦者吃香。此外,相关的评估和考核机制也要跟上,完善考核体系,优化考核模式,畅通上升渠道,让埋头苦干的有机会、有舞台,干出成绩的有奔头、有出路。不过要注意的是,根据媒体报道,让这些超编人员下沉基层,本身是服务于人口小县、为精简人员进行机构改革的产物,如何在鼓励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同时,避免编制数量重新增长而使改革落空,仍是一道需要智慧与担当的探索题。
县域旅游火了!透视小地方的“出圈秘籍” ♂
县域旅游火了!透视小地方的“出圈秘籍”县域旅游火了!在“陇上江南”品西北美食、在西南边陲打卡“中国最大乡村图书馆”……近来,每逢节假日,原先静谧、安逸的县城常常变得热闹喧哗,成为社交媒体的“网红”打卡地。县域旅游缘何崛起?
越来越多游客把假期交给一个“小地方”
“没想到这里早茶如此丰富,而且既美味又平价。”近期出游的叶女士在被苏州、扬州的“人从众”劝退后,选择将名气没那么响亮的泰州兴化市作为目的地。叶女士说,她在小县城里发现了更大的惊喜。
茶园采茶、吃农家特色饭菜、体验白马民俗文化……“五一”假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甘肃文县感受到别样的江南风情。数据显示,文县共接待游客5.96万次,其中过夜游客超过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较2022年同比增长336%。“景色美得分分钟拍出杂志大片,颠覆我对甘肃的原有认知。”广东游客小浩感慨,景美、体验好,这次旅游选对了地方。
越来越多人把旅行体验交给一个“小地方”。一方面,这些“小地方”正在努力消解大都市消费的虹吸效应,另一方面也试图借助差异化的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创造县域独特的消费场景和需求,激发远超本地辐射范围的消费动能。
磨豆、压粉、萃取……5月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空气中弥漫着咖啡香气。“一口咖啡,消弭了大城市和小县城之间的距离。”利用周末暂时“逃离”大城市的上海游客韩杰感叹道。
作为都市人的“精神充电站”,咖啡馆可以下沉到哪里?在安吉,答案是山、田、湖、瀑、林、矿。这个常住人口约59万人的山区小县城,藏着300多家咖啡馆,按人口密度计算已超过上海。
位于当地红庙村的一家咖啡馆坐落在湛蓝的天然湖水和冷冽的岩石之间,被网友称为“小冰岛”,其前身是处废弃十几年的矿山。经过一个年轻团队的改造,在优越的自然风光中变身“网红”打卡地,不到一年内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最高单日接待量达8000人次,为红庙村带来600余万元经济收益。
县域正迸发出强劲的旅游发展动力。《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2》显示,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平均实现旅游总收入145.3亿元,平均接待游客总人数为1326.27万。在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假期旅游预测报告》中,浙江长兴、云南芒市、福建平潭等地成为“热门黑马地”,旅游订单较2019年增长了157%。
火爆背后的厚积薄发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李雪说,盘点这些“小地方”的共性,就是不仅资源富集、环境优美,且综合配套完善、商业氛围浓厚。“县域旅游指向的并不只是美丽的乡村风景,而是其中蕴含的高品质生活空间,这恰恰构成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内核要素。”
受访人士认为,县域旅游火爆看似偶然,实则是厚积薄发,在做好市场需求调研、消费热点跟踪、消费心理探测的基础上,将自身优势放大、拓展的结果。
——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渐成熟。甘肃省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把多勋认为,近年来一些县城持续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科技赋能等方面进行建设,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益成熟,为县域旅游热提供基础。
“游客的消费需求更理性,更看重旅游过程中的舒适度和体验感。”把多勋说,一些传统热门旅游城市在性价比和新鲜度上不及县城,加上游客对个性化和参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生态等资源丰富的县城便分走一部分客量。
——业态升级全方位激发消费活力。今年以来,江西婺源不断创新产品和业态,音乐节的火热现场与婺源油菜花季旖旎的田园风光相逢,给这座以“静谧幽美”闻名的县城增添了一份热络动感。
不仅如此,婺源还着力推动乡村度假旅游提质升级,打造一批小而精的民宿和一批小而美的网红场景,形成白+黑、旅+居、游+学、动+静、土+洋等新业态,成为当地旅游新热点。
——借力舆论“热点”平台持续引流。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后,云南大理乘势而上,深化“有一种生活叫大理”“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去有风的地方”等顶流IP,提前研判市场趋势和游客需求,开展系列主题宣传引流活动;浙江衢州开化则充分挖掘“百万年薪聘导游”的社会效应,推动“衢州有礼·根源开化——开化是个好地方”城市品牌迅速“出圈”。
未来如何化流量为能量?
县域旅游“被看见”只是走出第一步。从供需角度来看,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是交通建设相对滞后。受访人士认为,部分县还未进入“高铁时代”,交通便利度不高,未实现交通圈对旅游圈的激活作用。尤其对于一些山区县,旅游交通建设相对困难,通达能力较弱,自驾游营地、汽车租赁网点、集散中心、客运枢纽“运游一体化”建设滞后,影响游客旅行意愿。
二是承载压力能力不足。记者了解到,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无法完全满足小长假爆发式增长后的旅客需求。部分西部区县干部反映,停车场、卫生间日常承接游客“绰绰有余”,但节日期间面临“爆满”压力。
三是旅游营销不够精准。开化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张国友说,一些政府主导的惠民活动具有让利性,部分商家参与度不高。同时,“免费游”等政策易导致主要景点景区成为周边旅行社的“过客”,甚至带来低价旅游购物乱象、景区环境污染、设施破坏等不良反应。
“县域单元数量多、分布散、类型广,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县域旅游的宏观分类指导。”李雪建议。受访人士认为,各县市既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又要根据县域经济实力量力而行。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止步不前,错失打出个性化、差异化县域旅游品牌的“时机”。
把多勋同时建议,在规范标准的基础上打造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体验,才能可持续发展。他建议,各县市应明确自身旅游发展定位,编修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对目标资源、业态、产品、配套服务等体系综合部署,在执行层面则应更适应和贴合游客需求,并加强旅游人才资源培养。
县政协委员提出推广保护性耕作与施用农家肥结合的建议 ♂
县政协委员提出推广保护性耕作与施用农家肥结合的建议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面积第一大县吉林省农安县农机企业家、县政协委员薛恩达,在2023年1月召开的农安县政协第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推广保护性耕作与施用农家肥结合的建议报告。
报告提出:按照国家六年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今后还有3年的推进时间。为了通过推广应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现保护黑土地与增加玉米产量双赢,从两年来农安县三岗镇亚宾农机合作社等,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与农家肥施用紧密结合,一道推广应用取得的实践看,将保护性耕作与农家肥施用结合,从多方面显现出综合效益。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在农安县把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与施用农家肥技术结合起来,势在必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阐述这一建议的意义中指出。
一是保护性耕作与农家肥施用结合起来,在技术和农机具上都具有可行性。
二是通过推广这项技术,可以使全县影响农村环保,一直没有很有利用出路的农家肥难题,在部分乡村逐步得到解决。
三是这两方面结合,更有利于保护黑土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质量。
四是每公顷可以减施20%以上的化肥施用量,如促进农业减肥减药,绿色发展。如果全县推广100万亩,每年减少化肥量就可达1000多万吨。
五是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每公顷可以增产玉米达1000斤以上。
基于上述分析,薛恩达具体就在农安县大力示范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施用农家肥提出5方面建议:
一是将保护性耕作与施用农家肥结合,作为全县2023年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重点推广示范的技术,编制推广发展规划,分解下达任务计划,积极相关措施,一年示范、两年推广、三年达到全县保护性耕作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
二是要求各个乡镇都要建立保护性耕作与施用农家肥示范点,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的作用,培训这一技术推广的骨干力量。
三是县农机、农业部门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与施用农家肥的技术培训。
四是对开展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与施用农家肥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乡村要予以协调一定面积的农家肥存贮场地,推广小城子镇西王家村农家肥覆膜发酵技术。五是对开展保护性耕作与施用农家肥技术农民,购买条耕机、农家肥施撒机予以优先享受农机购机补贴支持。
据悉,薛恩达还是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苗期深松施肥机发明人,其研发的这类机具成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现保黑土与增玉米双赢的关键机具。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9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