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采取十项措施确保减产不减收(吉林省采取四项措施确保夺取今年粮食丰收)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吉林省采取十项措施确保减产不减收(吉林省采取四项措施确保夺取今年粮食丰收),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吉林省采取十项措施确保减产不减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吉林省采取四项措施确保夺取今年粮食丰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吉林省采取十项措施确保减产不减收

2、吉林省采取四项措施确保夺取今年粮食丰收

3、吉林省采取综合增产措施 确保“粮仓”年年丰

4、吉林省长春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初探

吉林省采取十项措施确保减产不减收

吉林省采取十项措施确保减产不减收   8月27日,吉林省召开抗灾自救工作大会。王守臣副省长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秋冬两季的有效时间,实施抗灾害保增收“五个一工程”,即每户落实一个增收计划、确立一个增收项目、开辟一个增收门路、推广一项增收技术,实现人均创收1000元。具体抓好十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劳务输出促增收。这是最快捷、最现实、最有效的增收渠道,是保增收的重头戏。灾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抓住当前用工量恢复性增加的有利时机,广泛联系用工单位,加大用工信息发布和劳务对接力度,有组织有规模地开展劳务输出。要以乡镇和村为单位,全面搞好组织发动,确保所有能够就业转移、外出务工的农民,都有一个转移门路、一个就业岗位、一份劳务收入。要强化政策支持,企业吸纳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经县以上主管部门认定,纳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实施意见》扶持范围;企业吸纳灾区农村劳动力的,纳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政策〈试行〉》扶持范围,按有关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受灾县(市、区)组织受灾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根据工作业绩,给予工作经费补贴;灾区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的,经县以上主管部门认定,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给予全额补贴。

  二是发展牧业促增收。要把握当前畜产品需求旺、行情好、效益高的有利时机,落实好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抓紧多补栏,争取多出栏,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扩大饲养规模,充分发挥牧业增收的主导作用。积极鼓励灾区农户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畜禽养殖业,努力扩大养殖规模。加大青黄储工作力度,及时将灾情较重、没有挽救价值的地块作物秸秆转化为青黄储饲料,积极发展奶牛和肉牛。将灾区新购置的饲草加工机械设备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要充分发挥畜牧业贷款中心和畜牧业担保公司的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积极扶持灾区农民加快发展畜牧业。

  三是棚膜经济促增收。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受灾农户建设棚室设施,扩大冬春棚室生产规模,加强技术耕作指导和服务,确保棚室蔬菜尽早上市,尽快见效。全省“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要重点向灾区倾斜,扶持资金优先安排受灾地区。今年秋季要新建大棚2万亩。

  四是多种经营促增收。要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特增收,支持和引导灾区农民发展家庭作坊、手工编织、山特产品采集、经济动物养殖,挖掘传统副业增收潜力。通过各种有效形式,为广大灾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

  五是三产服务促增收。重点是扶持发展农村超市、餐饮服务、物流运输、乡村旅游、生资连锁经营、农机具维修,既服务民生,又创业增收。税务部门要按有关政策,对灾区农民从事三产服务业给予适当税收减免。

  六是加工增值促增收。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特别是要帮助中小企业开展好农副产品的加工、保鲜、储藏、包装和销售,延长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多重增值增效。

  七是项目拉动促增收。加快实施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全饮水、农村道路、电网改造、广播电视等民生工程建设,广泛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收入。省内实施的高速公路、铁路、重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建筑工程、新上企业、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也要尽量安排灾区农民务工。

  八是科技服务促增收。组织各级科研推广机构和科技人员深入灾区一线,加强科技服务和指导培训,帮助农民强化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提高发展产业、务工经商、科学经营、精细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九是专业合作促增收。扶持和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充分发挥他们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社会化联合经营的优势,组织社员互助共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十是金融扶持促增收。建立支持抗灾自救的信贷绿色通道,进一步缩短办贷时间,优先支持农户购买运输工具、柴油、水泵、输水管等抗旱机具和物资,优先支持受灾农户发展多种经营项目开展自救。对绝收又没有还款能力的农户,经贷款人同意,其贷款可适当展期,以减轻农户今年的还款压力。同时,对有还款能力的农户,要积极组织还贷,银信部门加快放贷。要努力扩大农村有效担保范围,大力推广林权、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积极开展农村住房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试点。农业保险机构要及时深入受灾地区查勘定损,按规定及时向参保受灾农户赔付。要启动快速理赔通道,对绝收全损的,抓紧时间按照一定比例预付,所有保险理赔资金务必在春节前兑现。  

吉林省采取四项措施确保夺取今年粮食丰收

吉林省采取四项措施确保夺取今年粮食丰收

  日前,吉林省下发了《吉林省落实水稻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资金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主要农作物灾后田间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并及时转发了《农业部关于迅速落实国家扶持政策进一步做好秋粮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做到三个明确,采取四项措施确保夺取今年粮食好收成。

  一是明确实施范围。促早熟、防病虫补贴范围为吉林省从事水稻生产的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要求各地在落实补贴政策时,优先保证受灾较重地区和农户。二是明确补助方式和操作办法。省农委和省财政厅按照各县(市、区)2009 年水稻实际面积分配补贴资金,直接下拨到各县(市、区)。要求各县(市、区)在上一级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由农业局、财政局联合组织统一约标采购所需肥料和农药,以实物形式直接下发到所需农户。购置施用磷酸二氢钾、杀虫剂、杀菌剂的比例和数量由县(市、区)农业局根据本地生产实际需要自行确定,并负责发放到农户。三是明确职责分工。实行分级负责,逐级督导检查核实,保证补贴政策落实到户,物资应用到田。

  采取的四项措施是:一是确保政策宣传到位。从8 月14 日起省、市、县三级利用媒体和12316 新农村热线、12582 信息平台等现代信息网络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尽快让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家喻户晓国家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确保物资发放到户。实行农户先申报,村社统计核实、公示,乡镇确认,逐级发放并登记备案,农户签字认领。三是确保指导应用到田。省、市组成联合专家指导组,分区域进行巡回指导。各县(市、区)农业部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分片包保,每个村配备一名技术指导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将施肥技术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田,确保补贴的化肥和农药按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施用到田。四是确保资金物资规范管理。省农委、省财政厅对政策补助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对挤占、挪用补助资金和工作不力的,不能及时发放化肥和农药应用到田间的,省农委、省财政厅将会同相关部门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据了解,中央下拨给吉林省支持秋粮生产的4980 万资金已全部到位。目前,吉林全省各地已完成叶面肥、防治稻瘟病等药剂的采购,绝大部分县(市、区)将肥和药剂施入稻田。全省水稻、玉米长势普遍良好,后期如果不出现严重自然灾害,正常霜期前主要粮食作物能够安全成熟。

吉林省采取综合增产措施 确保“粮仓”年年丰

吉林省采取综合增产措施 确保“粮仓”年年丰

  吉林省在今年粮食产量取得历史最高水平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加快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采取综合增产措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为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吉林省农委主任臧忠生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粮食生产连续登上150亿公斤、200亿公斤和250亿公斤阶段性水平,成为全国唯一的人均占有吨粮的省份。2008年吉林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建设、稳定扩大高产作物面积、强化政策扶持等综合配套措施,粮食生产实现大丰收。全省粮食产量实现28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2008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这项规划成了吉林省今后5年的“一号工程”,通过用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形成新增玉米30亿公斤、水稻20亿公斤的生产能力,使吉林省粮食生产水平由目前的常年250亿公斤提高到300亿公斤以上。这新增的50亿公斤粮食可以全部作为商品粮调出,支持全国粮食供求平衡。

  臧忠生说,吉林省百亿斤粮食增产规划主要建设内容是,实施“十大工程”,包括兴修水利、中部黑土地保护和西部土地整理、标准粮田建设、良种研发、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生态保障等工程。2009年吉林省将全部启动建设10大工程29个项目和生态、节水、农机、科技4个示范区,此举将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和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也将显著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力水平。

  吉林省是全国唯一的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较高,农机已经成为吉林省粮食增产的重要保障。“吉林省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农机作业,现在已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1300多个,已经落实购机补贴资金800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6500余台(件),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超过45%,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夯实全省粮食生产基础。”臧忠生说。

  这个省在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不断挖掘粮食内部增收潜力,稳定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作物面积在稳定6850万亩的基础上力争有所增加。“吉林省将加强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集成,大力推广测土施肥、生物防螟、农区灭鼠、等离子种子处理、玉米地膜覆盖等5项重大增产技术,并以这五项技术带动45项农业成熟技术的推广带动粮食增产,省农委在年底已经发布玉米、大豆、水稻的主推品种,依靠品种提高单产,另外还通过补贴引导农民对耕地深翻深松,通过耕作技术改革提高粮食产量。”吉林省农委副主任任克军说。

  任克军说,吉林省还将切实把国家有关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惠农强农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吉林省还将加大产粮大县奖励、粮食加工企业、农业保险补贴等方面省级配套资金扶持力度,通过落实和强化这些惠农强农政策,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吉林省长春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初探

吉林省长春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初探

在吉林省长春市广袤的黑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头脑灵活,从传统农业智慧中汲取力量;他们观念先进,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创新探索;他们注重可持续,在获取土地营养的同时,关心土壤的健康。他们为黑土地注入无数“活力因子”,让农业变得更加生机盎然。这群人,就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长春市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市农民合作社由2011年的1748个发展到2019年初的16063个,家庭农场由2013年的310个发展到2019年初的4498个。

一坛酸菜水与农业文化遗产

东北人喜爱酸菜,自家腌的酸菜配着猪肉、粉条咕嘟咕嘟炖着,填满了无数东北人的胃。

懂行的人都知道,酸菜的好坏在于水,有些酸菜水,更是成了代代相传的传家宝。关长宝今年40岁有余,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视若珍宝的酸菜水却是给稻米喝的。

关长宝是长春市九台区其塔木镇五官屯种植业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九台区地处松花江平坦之岸,水热条件造就了粳稻生长的优良空间。“我们家的米特别香,口感黏糯,米粒洁白,因为我们的稻子是喝酸菜水长大的。”关长宝说,“九台从清代开始就作为皇家贡米的生产地,稻作的传统工艺和文化也从祖辈延续到了我的手里。”

记者在其塔木镇的满族民俗博物馆,看到了带有“皇粮”字样的石碑,这块穿越300年的“皇粮碑”见证了祖先们的水稻栽培历史,关长宝将流传下来的种植方法总结归纳为“五官屯贡米栽培系统”。

据刘家满族村党支部书记卢荣辉介绍,所谓“稻子喝酸菜水长大”,就是用酸菜水育苗。水稻更喜欢酸性的生长环境,每年5月,把冬天剩下来的酸菜水加水稀释用来育苗,不仅能调整PH值,还能防治稻苗的稻瘟病。这套系统还包括使用诱虫灯等物理防虫和赤眼蜂治虫,田间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人工和生物除草等。平常别人家的地每亩560多公斤的产量,到了关长宝的地里就变成了660多公斤,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目前,这套带有满族民族特色的栽培体系已经被列入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九台五官屯贡米在销售上,除了给当地超商供货外,近几年还注重开拓电商渠道。“微信、淘宝都有,从现在开始能一直卖到来年。昨天一天就有10多个订单,北京、上海、河北、河南的买家直接在手机上就跟我订个几十斤。接到订单以后,我再用传统方法给稻米去皮,包装再发货。”关长宝说,目前他已经积累了一批回头客,但他希望,从前的皇粮贡米能够被更多的老百姓知晓和吃到。

不仅是绿色种植模式,五官屯贡米还利用民族文化来做强稻米品牌。九台区农业局副局长邱信臣告诉记者,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村里组织了“满族丰收祭”活动,邀请前来游玩的游客和村民一起剪纸、打糕、杀猪、碾米,还进行了割稻子比赛,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展现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中国皇粮贡米之乡”的知名度。

“咱们老百姓谁都能种地,让好稻米走出去、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才是五官屯贡米的出路。”他说,“所以就需要我们把文化做好,用文化给产品赋值,用品牌的力量提高五官屯贡米的知名度。这条路走好了,大家都能受益。”

目前,“九台贡米”区域公用品牌已经完成注册,植根于五官屯“皇粮米”的品牌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在这片土地上,一批和关长宝一样的农场主,正在努力让全国的消费者知道,吉林大米很优秀!

为农民架起走向市场的桥梁

榆树市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前茅,素有“天下第一粮仓”之美誉。在去年10月的中国·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上,吉林省榆树市两个大米品牌入选“2018中国十大好吃米饭”。肥沃的黑土地、丰沛的松江水,让榆树粮食生产“天赋异禀”。

在榆树市于家镇,有一个身影也在忙碌着。“你看这昨天给徐州装的一火车皮黑米,库里是一袋不剩了。”李财是榆树市蓝河坝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同时也是蓝河坝米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所在的于家镇坐落在松花江流域的拉林河西岸,与五常市仅一河之隔。但他不走寻常路,主打差异化,除了东北常见的稻花香大米之外,还种起了江米和黑米。

“2009年我们合作社成立的时候只有6个人,那时已经开始做江米和黑米这两个品种了。到现在社员已经达到327人,订单种植面积有9万亩,年产优质稻米6万吨。我敢说,全国黑米做得最好的就是我们!”据李财介绍,江米和黑米属于经济作物,分别是酿酒和提取黑色素的重要原料,深受南方和国外市场的喜爱,价格也相对比较高。

李财觉得,种地就是凭良心。合作社经过他手的水稻,坚持绿色种植,公司还配备了全套的现代化大米加工生产线,包括色选机、干燥机等,以工业化生产来保证产品质量,实现稻米的精深加工。“现在我根本不用出去找客户,江米、黑米根本就不够卖。”他说。

“除了我们合作社流转土地外,我们还与百姓签了订单,我们统一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农户按照协议的时间和方法来种植,成熟后还有最低保护价收购,每公斤能比市场价高出1元钱。”李财说。

五棵树镇广隆村的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丛建对经营也有自己的理解。“农业要想现代化,农民办的企业先要实现现代化。”经过慎重考量和股东表决通过,合作社在前些年就进行了大面积的种植结构调整,少种玉米,主种大豆、高粱、谷子、花生,还自办了一间植物油厂。“一次看似有些冒险的主动求变,让我们抢占了市场先机,企业年收入已超过千万元,股东分红年年涨。”他说。

像李财和丛建一样的新农人不仅懂经营,还尊重土地、尊重农民,一个合作社、一家公司就能辐射带动一批农民致富。据榆树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武介绍,这批新农人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引导农民按照市场变化和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架起了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加快了农业市场化步伐,促进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发展。

新技术的尝鲜者和推广主力军

再将视线转向农安县。

农安是吉林省产粮大县,也是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据农安县农机局局长易宝庆介绍,在农安县,秸秆可是个宝。今年该县共推广了160万亩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成为全国推广该项技术面积最多的县。

记者来到合隆镇陈家店村的一处耕地,前不久在这里召开的长春市2019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现场会留下了一个深达1.5米的土壤剖面图,今年刚收割完的玉米秸秆在地表留了20厘米的茬,但长出的根茎长达1米,深入地下。地表以下土质松软,细看还有一些蚯蚓洞。陈家店村党支部书记付升学说:“这就是秸秆覆盖还田的好处,这块地免耕覆盖以后,开春做一遍深松,用我们自己研制的深松机在地里走一遍,水和养分就能保留下来,措施效果显著。”

说起秸秆覆盖还田,农安县亿家缘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生力有一肚子话要说。“也是机缘巧合,那年我外出打工回来得晚,没有赶上耕种的时节,听说有种技术可以免耕,我就试种了45亩地,没想到效果挺好。”陈生力告诉记者,“农安十年九旱,往年光是春耕用水,就得花上1000元。把秸秆粉碎还田,相当于给土地盖了一层棉被,不仅能保水保墒,秸秆还增加了土壤空隙,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综合算下来,除去劳动力,每亩能减少1700多元的支出,相当于每亩增产83公斤。”

从那年后,陈生力在巴吉垒镇四合村成立了合作社,专门给人做代耕,今年的订单面积有1万亩左右。在陈生力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巴吉垒镇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快速推广。

为更好推广这项技术,农安县在全县22个乡镇68个村打造了150个高标准示范区,6个村实现了整村推进。同时,农安县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提高对秸秆覆盖还田专用机具和作业补贴比例,对免耕播种机、搂草归行机、深松施肥机等专用机具进行累加补贴,共投入补贴资金1297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新技术的推广变得容易,也让脚下的这片土地更健康、更有生机。

数据显示,2018年,长春市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44.6%,农机化率达88.5%,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8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组织带动小农户、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引领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支撑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正在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推广,走向广阔的黑土地,引领着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标签:吉林省   农业   农民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