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线上+线下”让农技服务精准到户(光明日报: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光明日报:“线上+线下”让农技服务精准到户(光明日报: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光明日报:“线上+线下”让农技服务精准到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光明日报: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光明日报:“线上+线下”让农技服务精准到户

2、光明日报: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

3、光生物技术开启未来农业大门

4、光碳核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秘密武器”

光明日报:“线上+线下”让农技服务精准到户

光明日报:“线上+线下”让农技服务精准到户

正值春耕大忙时节,江西省上栗县桐木镇楚山蔬菜基地负责人欧阳友生却犯了愁。“蔬菜种植要用嫁接技术。虽然在去年12月份已经请过县农技站的技术人员开展嫁接技术教学培训,但到实际操作时,基地的种植人员又犯难了。”欧阳友生说,一旦错过嫁接的好时期,对基地的收成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情急之下,欧阳友生向镇农技站求助,镇农技站迅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人员进行现场教学指导,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疫情当前,农时也不能耽误。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农村部组织动员全国农技推广系统,运用信息化等现代手段做好农业技术指导。50多万农技人员奋战一线,保障“菜篮子”等农产品供应,抓好春耕生产,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防止地方蔬菜价格波动较大,加大蔬菜有效供给量,基层农技人员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加强生产指导,为各类“菜篮子”产品生产主体排忧解难。河北省永清县成立蔬菜技术专家组,对全县在田蔬菜种类、长势、上市时间、预期产量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印发蔬菜生产技术建议,并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工具,及时发布技术指导信息,弥补了部分蔬菜品种市场供应不足问题。

因疫情防控、农技人员要减少面对面服务。为降低影响,山东省青岛市组织全市200余家蔬菜果品生产经营组织、近百名农技推广骨干和知名农业专家,建立“青岛蔬菜生产服务群”,专家通过文字、语音和视频的方式进行线上答疑解惑,一些蔬菜病害问题几分钟就得到解决,技术服务群专家2月以来指导农户2100多人次,让3.5万多农户受益。

立春过后,全国春耕备耕由南向北陆续开始,为做好夏粮生产、不误农时,各地各级农技人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动用各种手段强化重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范,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生产,推动田间管理关键技术落地见效。

其中,线上服务效率高,关键时刻大显身手。在疫情重点地区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为控制小麦锈病蔓延、减少农户出门带来的防疫风险,农技专家利用无人机对锈病发生点进行防治,当地共组建11个植保机防队,利用植保无人机对重点监控田块采取“打点防面”的方式进行喷药防治,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河南省滑县把传统的农技服务与移动网络结合起来,在河南省率先推出了“滑县农管家”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种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全程化“保姆式”服务,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农事管理。山东省阳信县动员县、乡56名农技人员充分利用农技推广App、微信、电话等形式,开展线上技术指导、答疑解惑和远程问诊。

“中国农技推广”是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建设的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37万多名农技推广人员、6000多名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教授在线解答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指导、提供远程问诊。今年1月下旬以来,专家和农技人员线上及时解答农业问题42万多个、发布服务日志39万多条,实现了农技指导24小时全天候、跨时空高效服务。

“今年农技推广的一大特点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说,要充分发挥农业系统新技术推广的体系优势,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种粮效益。下一步还将提高“中国农技推广”在农技人员和生产经营者中的覆盖面和使用率,充分发挥信息化便捷高效优势,在线开展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保障春季农业生产的技术需求。

光明日报: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

光明日报: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但要清醒看到,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情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较大影响,春节期间部分服务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农业生产也不例外。当下正值开春,是农业播种的关键时期,但受疫情影响,农业生产面临较大的风险挑战。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不管多大的风险挑战,我们都必能战胜之。

常言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农业安全尤其是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按照往年,这个时节许多地区春耕早已拉开序幕,农户们应该也在加紧采购即将用到的农业生产资料。然而,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春耕将面临较大压力。

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购置渠道受到限制。这些限制,主要是售卖农业生产资料的商户多处于关门闭市的状态,农户难以采购到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另一方面,这次疫情也给从事生产活动的农户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由于新冠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些地方的村落都采取了封村、封路措施,很多在其他村落租用土地的种植户生产资料运不进去。自然,正常的农业生产工作也就无法顺利开展。

概括来讲,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运不出去,而农业生产所急需的生产资料也运不进来,农业安全面临的风险在积累。有一种观点认为,疫情之下,我们可以通过进口解决农产品的需求问题。事实上,我国以不到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全球近21%的人口;而目前全球每年谷物贸易量大约6000亿斤,仅相当于我国年粮食消费量的一半。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负责任大国,依靠进口保障吃饭,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自身,在疫情面前把“三农”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要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疫情挑战面前要确保农业的绝对安全,需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这要求我们,把握好防控疫情和组织春耕生产的辩证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三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落实好这一条,能够为确保今年的农业安全奠定扎实的基础。四要做好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控,保障农业安全。要加快发展生猪生产,切实解决面临的困难,确保实现恢复生产目标。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值得指出的是,当前各地一些村落还处于道路限制状态。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即使是疫情最重的湖北和疫情较重的省份,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场所大多在田间野外,一些不合理限制,比如道路设卡等措施要逐步取消,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从而确保今年的“三农”工作目标能够顺利地实现,确保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安稳。

(作者:周跃辉,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生物技术开启未来农业大门

光生物技术开启未来农业大门

中科三安供图

近日,在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些大型超市、酒店里开始出现一种绿色安全且口感非常好的特殊蔬菜,并且深受大众喜爱。这种蔬菜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们生长在无须阳光和土壤的植物工厂里,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和污染。

11月底,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福建省安溪县湖头光电园区的全球最大植物工厂,一排排架子上整整齐齐地生长着绿色蔬菜,有生菜、小白菜、水晶冰菜等,在节能LED灯的映照下光彩熠熠、精神抖擞,随意摘一片叶子品尝,感觉十分爽口。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植物所)和福建三安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三安),采用光生物学的技术和理念,进行植物工厂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11月28日,双方共同发起的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成立。同期,由福建省科技厅主办、中科三安承办的以“光生物技术应用与植物工厂产业化”为主题的第二十四次鼓岭科学会议举行。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非常合适也非常重要,真正做到了强强联合。植物所扎实的光生物学科研基础与中科三安雄厚的光电技术相碰撞,打造一个战略新兴产业,今后在国内外会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所研究员匡廷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强强联合探路千亿级产业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紧缺,农业生产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科学家们开始探寻一种全新的颠覆性的生产模式——全智能化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是光电产业与生物学产业结合的新兴产业形式,不受自然环境制约,具有全天候高效的生产方式,能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劳动成本,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匡廷云说,目前仅有美、日、欧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这项技术并形成成熟产业。根据相关产业预测,到2020年全球用于植物生长的LED光源产值将达到数百亿美元,植物育成产值可达到数千亿美元。

福建三安集团也看到了植物工厂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成本大幅降低,照明渗透率逐步提高,LED成为高效节能的新一代绿色照明光源。到2020年,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产值要达到万亿元规模,LED的研发和应用,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期。LED照明产业的发展也正契合了植物工厂产业化和井喷爆发期的需求。

要想从光电产业跨界到“光生物”产业,如何让两个领域擦出全新的火花,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将产业做大做强,福建三安集团意识到需要科技的支撑,于是他们积极寻求植物所的帮助。2015年,双方共同发起成立了中科三安,合力开展植物工厂的有关工作,以期共同推动光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双方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在植物学领域与光电技术领域的特长,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中科三安总经理占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协同创新诞生最大植物工厂

匡廷云介绍,我国植物工厂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科研与产业界近年来开展相关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突破与实际成果。

在植物所与福建三安集团共同努力下,产业基地首年完成投资超11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6万平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植物工厂。首个1万平方米的植物工厂已于2016年6月顺利投产,通过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日产绿色无污染、高质量蔬菜1.8吨,成为国内商业化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的杰出代表。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和协同发展,“植物工厂研发中心”及技术指导委员会应运而生,由匡廷云院士、方精云院士担任技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植物所先后优选了近20名博士长期派驻福建三安集团开展技术研发并提供技术支撑。

经过双方努力,中科三安植物工厂项目被列入中科院“十三五”重点培育方向,同时得到了中科院科发局STS项目支持,与此同时,植物工厂项目也列入了福建省重点支持项目之一。

为了促进科研与实体产业更加紧密地结合,双方合作组建了“植物工厂研究院”。植物所推荐李绍华研究员担任院长,十多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担任科研顾问。研究院设立以植物照明、生物制药、装备研究、资源开发、检测检验为目标的研究方向,有机结合光生物学、园艺学、营养学、植物学、植物化学等学科开展工作。

李绍华向记者透露,研究院将利用企业自身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优势,率先在国内主要特大型城市建设规模以上示范基地,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无污染、高品质的蔬菜、瓜果和保健食品,并在国外热点地区建立示范基地,推广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装备和相关技术。

“植物工厂凭借其在产能、食品安全上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大田栽培,会越来越有竞争力,更大范围地惠及百姓。”李绍华说。

软硬结合打造健康食材

“植物工厂的打造需要同时具备软件和硬件,软件就是首先要考虑培养什么样的植物,比如蔬菜、水果、花卉等。而硬件就是要具备高新技术,每种植物都需要了解具体的光配方、营养组合等等,根据植物的需要智能化调节环境,通过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来‘改造’,使植物能满足我们对品质的要求。”匡廷云表示。

实际上,植物工厂给每个植物都进行了科学的“光配方”。“光配方”是一项根据不同植物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所需要的光照进行的长期复杂性研究,是开发的重点,“‘光配方’意味着更快的生长速度、更高的产量和更优秀的品质。”李绍华介绍。

植物工厂以节能LED植物生长灯为光源,采用制冷—加热双向调温控湿、光照—二氧化碳耦联光合与气肥调控、营养液在线检测与控制等相互关联的控制子系统,可实时对植物工厂的温度、湿度、光照、气流、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要素进行自动监控,实现智能化管理。

经过创新研发和科技攻关,中科三安科研团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包括植物光配方的研发以及植物照明产品的研制、高效均衡植物营养液的开发及其循环利用方式的创新、蔬菜品种的选择及其栽培方式的优化、智能化栽培设施的研制等等。

目前,中科三安植物工厂的蔬菜产品已在福建厦门、福州和泉州等地100多家大型商超、星级酒店和高档餐厅陆续上市,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好评。

“他们只要用了我们的产品就离不开了,因为这种生产方式有很多特点是传统农业没有的,比如周年没有季节变化、品质变化、价格变化,不再靠天吃饭,这种‘稳定’正是商业经济需要的。”占卓表示,他们还在对蔬菜品质进行提升,让口感、风味等进一步优化。

今年9月,中科三安植物工厂的产品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宴餐的指定产品,摆上了国宴餐桌,并得到各国宾客的青睐,这更让科研人员增加了研发的动力。

除了在国内吃香,中科三安植物工厂以及配套技术同样走出了国门。该公司已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投资建成了2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首个5千平方米的植物工厂将在今年年底投产,产品全部供应拉斯维加斯的米高梅MGM酒店等星级酒店。

占卓介绍,公司已获授权84项专利,发明专利占65%以上,公司关键性技术设备的PCT国际专利已覆盖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并出口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国,代表了我国先进室内设施农业的顶尖水平,已具备向发达国家输出的能力。


新药研发助力大健康产业

关于植物工厂的应用领域,中科三安还有一个重要的计划就是对创新药物的研发,这也是他们未来的主攻方向之一。

“我们要选一些在野外环境里难以生存、难以复制、难以获得,同时在工厂可以解决,而传统生产方式或者培育方式不能培育的材料,通过工厂化技术调节让材料里面的植物化合物和代谢产物富集起来,这就为我们做生物医药材料开辟了新的途径,获得有效成分的成本和来源更稳定。”占卓说。

不仅如此,在匡廷云看来,植物工厂在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传统中药材种植,常常受到农药污染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而且有效成分含量并不稳定,这会大大影响配方治疗效果。如果用植物工厂来生产名贵中药材,其产量、品质以及有效成分都可以得到保证。

位于湖头基地的植物工厂,不仅生产高品质的安全蔬菜,更有保健品、特种药用植物生产及抗肿瘤等重大疾病医药中间体材料等。

今年7月开始,公司正式开始药用植物在植物工厂的生产,首条金线莲生产线已投产,并取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记者在中科三安植物工厂的生产车间里看到了健康生长的金线莲、石斛等多种名贵中草药材。

“创新药物的研发,将来可以为人类大健康产业作出贡献。不过,研究起步较晚,一切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绍华说。

占卓认为,植物工厂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该公司生产的太阳能一体化集装箱植物工厂已经发往边疆,将首次在5千米海拔高度的无人区实现蔬菜生产,为保障边防战士的生活补给作出贡献。

“植物工厂是设施农业的最高级发展阶段,能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在都市农业,还将在国防装备、远洋舰船、沙漠荒岛、航空航天等特殊环境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应用空间。”占卓对植物工厂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光碳核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秘密武器”

光碳核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秘密武器”

资料图

“增产远高于50%,植株比一般果树高很多,而且不容易有虫害。” 12月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沙子镇圣兴家庭农场主黄连军刚送走一个来自湖南的农民考察团,作为县该大果山楂示范基地,黄连军的家庭农场每年要接待上万人。

在果园里,黄连军很得意地向来访嘉宾展示了他增收致富的独门暗器,一种新型水溶性叶面肥的喷施效果。据介绍,黄连军喷施的是一种生物制剂,叫二氧化碳捕集剂,俗称光碳核肥。

其作用原理是喷施在作物叶茎表面后,通过富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茎周围供作物吸收利用,进而提高光合速率,达到不施化肥而高产的目的。他在引进该项技术在农场菜园小范围试用后,觉得这种生物制剂效果不错,便在自家千亩果园全面施用。

中国光碳联盟理事长曹明友说,喷施二氧化碳捕集剂不仅比施用化肥更高产,而且可以实现作物无残留,完全绿色有机,从而解决了化学农业长期无法解决的诸多难题。

黄连军的家庭农场共种植了果树10万棵,其中2万株大果山楂和8万株沃柑橘。经过不断试验,他每亩地最多可种植700株沃柑。在喷施二氧化碳捕集剂后,黄连军发现沃柑植株高大坚韧,不生虫害,果实数量多、饱满多汁,而且可以实现当年栽种第二年挂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距离平乐县400多公里的横县,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种植基地,全县共种植了10万亩茉莉花,在横州镇中华茉莉园,当地农户特意辟出一片示范田,将喷施二氧化碳捕集剂与施用普通化肥、农药的茉莉花田进行效果比对,相比之下,喷施了制剂的茉莉花植株明显高出一头,一枝大多可结出7~8个花蕾,远高于一般的3~4个,增产效果明显。

原横县茉莉花产业局局长陈文创毕生与茉莉花结缘,退休后潜心开发茉莉花产业。他说喷施二氧化碳捕集剂后的茉莉花品质明显更好,而且没有农残,作为原料为后续产品开发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不仅在广西,二氧化碳捕集剂示范田已经遍及全国34个省,在1.9万个乡镇全面铺开。曹明友说,经实践证明,无论是水稻、小麦、甘蔗等大田作物,还是蔬菜、水果以及大棚作物,喷施二氧化碳捕集剂后增产效果都十分显著,根据不同作物和地域环境增产30%以上。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杨郊乡缸窑村村民郭再周务农耕种一辈子,承包土地里有一块石头山属三等地,机耕不行拉犁不行,他们尝试施用二氧化碳捕集剂种植花生,经过培育对比,施用二氧化碳捕集剂的花生不仅长势良好品质优异更实现了增产增收。

其实喷施二氧化碳捕集剂而增产并不神秘,该生物制剂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植物生长必须的三要素,即阳光、空气与水,通过富集空气中的碳元素结合转换成氮元素供植物生长积累,以叶促根,进行自身积累达到优质高产。

湖北襄阳农科院正高级农艺师李有明解释说,“过去种庄稼讲究壮根,通过根促进茎叶生长,二氧化碳捕集剂则反过来通过使茎叶营养物质丰富,以叶促根,上下互促,作物就更健壮,这样产量也高,抗性也好。”

提起二氧化锑捕集剂,横县六轭番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雷榜朝就合不拢嘴。他向笔者展示了前不久刚拿到的检测结果,报告显示所送检农产品未检出农药残留,符合绿色食品技术指标要求。

据了解,合作社里60亩番石榴田是雷榜朝夫妇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喷施二氧化碳捕集剂后,夫妻二人发现,自家地里番石榴结果量远多于其他种植户,他们甚至担心结的果实太多压坏树枝。在获得农业部门的绿色食品认证后,他家的番石榴每斤能卖到8~10元钱,远高于普通果3元的零售价,这让他们感觉很意外。 

看到农户们增产增收后的满意劲儿,同为农民出身的曹明友感同身受。他相信生产推广二氧化碳捕集剂发展的前景,并开始拓展二氧化碳捕集剂的系列产品,希望能惠泽更多的种植农户,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喷施二氧化碳捕集剂可以实现作物增产,但有些农户初期存在疑虑,不敢完全放弃化肥放心使用。为此,我们研发团队又研发出一种绿色有机用于根部作业的生物制剂光碳基肥,二者搭配使用增产效果会更显著。”聊及一路推广生物农业技术的辛苦,曹明友感慨万千。他说不怕农技推广路上的辛苦,怕的是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不认同不认可,科学普及生物制剂的应用任重道远,他将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曹明友透露,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该项新技术新集成的应用已取得明显成效,在2018年元旦之前将实现全国县县通,预计在2018年春节之前将实现全国乡镇通。

在他和他的技术团队的努力下,他们将该项技术产品有步骤、有格局、有规模地推广到全国各地。同时,他们将在广西建立产品研发基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二氧化碳捕集剂、光碳基肥及光碳水体修复剂等在内的光碳生物制剂产品。

“希望让更多的农民享受绿色增产红利,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曹明友说。

标签:植物   工厂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