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分籽粒直收提升西北玉米竞争力(低温降雪来了!露地蔬菜棚室育苗要加强病害防控)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低水分籽粒直收提升西北玉米竞争力(低温降雪来了!露地蔬菜棚室育苗要加强病害防控),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低水分籽粒直收提升西北玉米竞争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低温降雪来了!露地蔬菜棚室育苗要加强病害防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低水分籽粒直收提升西北玉米竞争力

2、低温降雪来了!露地蔬菜棚室育苗要加强病害防控

3、低破损多功能鲜食型甘薯联合收获机在南机所研制成功

4、低谷中的农机行业该振兴了,复苏之路在这里!

低水分籽粒直收提升西北玉米竞争力

低水分籽粒直收提升西北玉米竞争力

玉米低水分籽粒直收现场。 王丽 摄

深秋时节的11月初,距离土默川平原灌区大田玉米收获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然而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玉米中心基地,密植高产攻关田里的玉米还直直地矗立!让玉米在大田里多站一个月再收获,看似简单,实际从种到收都集成了科研攻关成果,通过选用抗倒耐密宜机收品种、延期晚收,让玉米在田间站秆晾晒、籽粒充分脱水,待籽粒含水率降至接近仓储标准后,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籽粒,把农户从掰棒子、入场翻晒、再脱粒等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近日,由内蒙古农业大学承办的国家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北区玉米竞争力提升现场观摩会暨籽粒直收测产现场会召开,会议现场观摩了新型农机装备、秸秆还田、籽粒直收等玉米生产关键技术作业,并对玉米密植高产攻关田进行了籽粒直接收获测产。

测产结果表明,中单103、中单153、中单168等品种粒收实测1000公斤/亩(折14%含水量)以上,收获籽粒含水量17%-19%,破碎率低于1.2%,损失率低于1%,较当地主推品种增产11%-15%,实现了高产和低水分、低破碎高质量籽粒直接收获,为在我国西北区推广玉米籽粒直收生产模式提供了技术储备。

玉米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大作物,2019年种植面积5664.5万亩,总产量544.5亿斤,每年为国家供应200亿斤商品玉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蒙西综合试验站站长、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高聚林教授介绍说,目前,内蒙古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率不到80%,玉米机械粒收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制约着玉米生产效率提升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受常规品种成熟后籽粒脱水慢、抗倒伏性差以及销售市场烘干设备缺乏等因素影响,内蒙古及西北地区玉米收获仍以人工或机械收穗为主,收获后还要进行果穗拉运、晾晒、脱粒等,费工费力,且容易造成霉变。

针对这些问题,内蒙古农业大学玉米创新团队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丰”专项等项目支持下,立足西北适宜籽粒直收的良好光温优势,通过选择早熟、耐密、抗倒伏、宜粒收品种,和田间立秆晾晒延迟晚收,实现了低水分田间直接收获籽粒,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仅为17%-19%,可直接销售,并大大降低烘干成本,达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同类技术水平;且与收穗相比,可免除玉米果穗拉运、晾晒和脱粒等人工费用,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60元-100元。

西北地区玉米生产还面临着干旱缺水、地膜覆盖污染农田的问题,为此,内蒙古农业大学通过连续5年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持续培肥改良土壤,使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明显提升,在不覆膜条件下,显著提升了灌溉水和肥料利用效率,有效破解了西北灌区水肥过量投入和残膜污染问题。

在此基础上,内蒙古农业大学集成了一套适宜西北地区的玉米“两改一增二保”绿色生产技术体系。两改:一为改土,即通过连年秸秆深翻还田培肥改良土壤,可明显降低化肥投入,实现玉米增产,实现“藏粮于地”;二为改种早熟、耐密、宜粒收品种,使品种适宜密植增产和籽粒直收。一增:增加种植密度,通过6000株/亩以上高密度种植,实现高产。

二保:一为节水减肥环保,即通过培肥地力提高土壤对水肥的涵养供应能力,降低水肥投入和对环境的影响;二为全程机械化保障,秸秆还田、精播密植、水肥管理和籽粒直收等全生产环节通过精准全程机械化,保障作业质量和效率,不但实现了玉米密植高产1000kg/亩以上,还使生产用工降低40%以上,亩增加经济效益200元以上,明显提高玉米生产的效益竞争力,推动实现了“藏粮于技”。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新海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干旱少雨,率先在全国开展玉米低水分粒收,可大幅度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升西北地区玉米竞争力。与会专家表示,要利用10月至11月西北较好的温光资源,通过田间站秆晾晒脱水至20%以下收获,把热量资源转化为生产效益,降低烘干成本,改善籽粒品质,玉米密植低水分籽粒机收将成为西北今后玉米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低温降雪来了!露地蔬菜棚室育苗要加强病害防控

低温降雪来了!露地蔬菜棚室育苗要加强病害防控

  据2月7日省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8日夜间到9日白天,全省阴,张家口、承德中西部、保定、雄安新区、廊坊、石家庄、沧州西部、邢台西部、邯郸西部有小雪,其中张家口、保定西北部有中雪,局地大雪,衡水、邢台东部、邯郸东部有雨夹雪或小雪。9日夜间到10日,北部地区阴有小雪或零星小雪转晴,其他地区阴转晴。目前春茬露地蔬菜正处于棚室育苗期,针对低温降雪天气对蔬菜苗期病害发生的影响,特提出以下防控管理建议: ?

  1.计划近期播种的棚室?

  目前的低温降雪情况下,非常适合腐霉等引起的烂籽或幼苗猝倒病等病害的发生,因此建议正要计划近两天播种的棚室,适当推迟播种2~3天,待天气好转、气温开始回升后再进行播种。从而减少烂籽和幼苗猝倒病发生造成危害的风险。?

  2.已经播种但尚未出苗的棚室?

  对于当前已经播种但尚未出苗的棚室,应做好保温增温工作,以保证地温适合快速发芽和出苗,并在雪后根据天气情况和棚室内气温,适当进行通风排湿;近期如非必需最好不进行浇水,如果必须浇水要严格控制到最低水量,以免进一步降低地温或影响雪后地温回升,浇水时可以适当加入防治烂籽和猝倒病的菌剂或药剂,从而减少烂籽和烂芽的风险。?

  3.已经出苗的棚室?

  对于目前已经出苗的棚室,幼苗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弱,易引发冻害,严重时可导致死苗。因此,必须及时做好蔬菜苗床的保温措施:严密覆盖苗床,进行短时间通风换气时,要防止冷风直接吹入床内伤苗;在气温下降时,盖上大棚膜;夜间最低温度到0℃时,最好加盖小拱棚膜。同时要充分利用散射光,尽量不要不拉草苫子进行捂棚,即使下雪天每天也必须让苗子见光几个小时,及时清除棚膜上的积雪,如果因为拉草苫子造成温度过低,必要时可以人工加温。?

  降雪期间连阴天气时间长,浇水过量容易造成沤根和猝倒病。因此,近期如非必需最好不进行浇水,如果必须浇水要严格控制到最低水量,以免进一步降低地温或影响雪后地温回升。设法提高苗床温度、通风降低湿度预防沤根和猝倒病的发生。保障床土温度不低于12℃,同时用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和58%甲霜灵锰锌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喷淋预防苗期病害。注意清理大棚周边的田沟,保证雪后不发生积水;也可以适当采用叶面喷施1~2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具有增强幼苗的抗寒能力的叶面肥。?

  降雪量大的局部地区,雪后放晴夜间天空没有云层覆盖,地面热量向外辐射散失将带来急速降温,可能会造成大棚菜苗发生冻害,天气放晴后采用叶面喷施1~2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生物刺激素等,增强幼苗的抗寒、抗病能力。同时,晴天后不要让棚内升温过快,以免造成急性萎蔫。?

低破损多功能鲜食型甘薯联合收获机在南机所研制成功

低破损多功能鲜食型甘薯联合收获机在南机所研制成功

据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消息,2022年2—3月,该机在海南省开展了鲜食型甘薯田间收获试验示范和性能考核,受到当地种植大户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赞评。试验结果表明,该装备作业顺畅可靠,损伤率、损失率、漏收率、含杂率等作业指标良好。该装备可针对不同地块工况条件,根据土杂分离效果,采用选薯或捡杂等不同方式满足鲜食型甘薯收获低含杂、低损伤的需求,严格保障薯块外观商品性。该机通过调整主要作业部件与组配参数,亦可用于收获菜用型马铃薯。

甘薯(又名红薯、红苕)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用原料,是世界粮食生产的底线作物,亦是优质抗癌保健食品,也是欠发达地区主要创收作物之一。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全球第一,常年种植约5000万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居第五位,总产量约8000万吨。随着甘薯的营养和保健价值逐渐被公众认可,我国鲜食型甘薯消费比例逐年提高,现已超过全国种植面积的30%,但市场上用于鲜食型甘薯生产的作业质量优、集成度高的联合收获装备却是空白。

近年,市场上研发的一些薯类联合收获设备大多适用于淀粉用甘薯或加工用甘薯的收获,收获表皮破损严重、损伤多和含杂率高等问题还较为突出,不能直接用于鲜食甘薯收获。

为了解决国内鲜食型甘薯高效联合收获技术及装备短缺、收获辅助用工多、破损多、含杂高等难题,在国家现代农业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与合作企业禹城亚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联合攻关,以前期研发的薯类收获共性关键技术为基础,以优质、高效、低损、多功用为主控目标,重点研究攻克全液压可调轨距底盘、低功耗挖掘、适量薯土共存柔性低损输送、薯土分离、多通道选别集薯、智能化自适应调控等关键技术,成功创制出自走式鲜食型多功能甘薯联合收获机。该装备可一次完成鲜食型甘薯的挖掘、输送、分离、清杂、装送筐、集薯(筐或袋)等收获作业,该机配套动力80马力,挖掘深度可达30cm,挖掘幅宽100cm。

自走式鲜食型多功能甘薯联合收获机研发成功,将缓解了鲜食型甘薯生产急需,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下一步将继续完善产品的结构和工艺设计,尽快形成批量生产,为稳定薯类产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装备支撑。

低谷中的农机行业该振兴了,复苏之路在这里!

低谷中的农机行业该振兴了,复苏之路在这里!

面对当前农机行业遭遇的困境,“活下去是第一要义”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但如何才能破局、如何才能活下去,行业的“复苏之路”在哪里?业内人士都想得到答案。

7月19日,在农业机械杂志社主办的“2019第七届中国农机高端论坛”行业对话环节,主持人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于帅,与国内外农机企业高管、农机管理人员、行业专家等,聚焦行业“复苏之路”,探讨农机市场复苏的条件、应对措施及复苏对策。

适合的产品最重要

爱科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Alistair McLelland介绍,爱科集团在中国推广的产品包括在中国制造的和进口到中国的产品两部分,“但这两部分产品的品质都是一致的”。因此,爱科在中国农机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技术或者质量问题,而是针对中国市场推出适合的产品。

在这方面,爱科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做工作:一是增加在中国市场投放产品的类型,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二是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到中国后,在技术落地与适合中国国情之间找到平衡点;三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无独有偶,作为外资企业,科乐收同样也面临着产品适应性问题。科乐收农业机械贸易(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琼华说,2018年,科乐收推出了CLAAS DOMINATOR 370型谷物联合收割机,主要是为了填补公司在中国重型收割机产品线上的空白。

科乐收山东公司生产的“春雨”收割机属于小型产品,而德国进口的产品都是大型设备,因此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这款产品,喂入量达到12kg/s。

据了解,CLAAS LEXION和TUCANO系列联合收割机代表了全球收获技术的先进水平,而D370型联合收割机不仅继承了这两款收割机的核心技术,还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进行了设计开发,在中国不同区域对不同作物进行了大量本地化研究和收割测试,仅2018年就开展了50多场田间演示会,在实践中不断听取用户反馈并完善改进,因而更适合中国用户的需求。

外资企业的这种做法,业内一些人士称之为“技术降级”,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农机院)首席专家杨学军则认为,称之为“适应性开发”更确切。他介绍,近些年,中国农机院积极走出去,到非洲开拓市场,针对非洲各国的用户需求、农艺特点、作物种植和土壤情况等,开发设计适合当地使用条件的农机具。

因此,不管是外资企业在中国生产产品,还是国内企业到海外拓展市场,研发适合当地使用条件的农机产品才是最重要的。

“数量”到“质量”的转型升级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周期性的,农机行业也如此。

2004—2013年,农机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20%,被称为“黄金10年”。而2014年以来,行业发展速度渐缓,近两年甚至出现了大幅下滑。

对此,中国农机院副院长屈大伟说,农机企业要客观看待行业发展周期,另一方面,市场低谷意味着有很多机会存在,也意味着市场复苏的开始。

他说,目前的农机市场,已经走向了从数量发展到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农机企业要实现从以前批量生产满足“无机可用”,到增加产品种类、满足个性化需求、开拓细分领域的转变。同时,在行业低谷期,企业尤其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并做好战略发展规划。

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江洪银分析了农机市场出现的变化。他说,2019年,安徽省小麦实现了丰收,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种粮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他们下一步会在农机购置方面增加投入,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用户会更看重农机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因此,他认为,农机企业“做品牌、做精品”才会有市场、有未来。

商业模式的创新

除了技术、质量方面的创新提升外,营销策略、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

联农创世(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推出了e联共享农机解决方案,将“体验、分享、服务”等理念引入农机行业,取得了很大成功,得到许多用户的认可并开始主动应用这种模式。

在农机共享平台中,设备的价值替代价格,主动服务替代被动服务,共享模式分散设备闲置贬值与跨区作业风险。该公司董事长韩飞说,未来要把国内外更多的农机产品引入这个平台,将产品租出去,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再比如,国内某一专业合作社,将其拥有的农机设备免费给周边农户使用,条件是农户生产出的粮食要交给合作社,其中一部分粮食用于抵扣农机使用费,剩余部分以市场价格销售给合作社。

合作社将这些粮食进行深加工后,做成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推广,实现了粮食的增值。这是在我国现有土地产权模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创业模式的一个突破。

市场周期的判断

2013年,当首届中国农机高端论坛召开的时候,农机行业还处于上升期,是机械工业中的一枝独秀。也就是那个时候,农机高端论坛就开始聚焦“下滑”“走低”“困境”,着眼于农机行业的破局,呼吁农机行业尽快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

时至今日,中国农机市场到了最为寒冷的时候,中国农机高端论坛又将视野聚焦于“复苏”。这并非为了博取眼球,而是可以预见的中国农机高质量回暖的迹象,以及农机人应有的信心。

根据行业的发展周期,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利好因素,如乡村振兴战略、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的指导意见、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方案、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等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农机行业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几位专家都表示,未来两三年,农机行业有望走出低谷,走上复苏之路,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标签:农机   玉米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9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