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生产和初加工亟待机械化“给力”(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座谈交流会成功召开)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中药材生产和初加工亟待机械化“给力”(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座谈交流会成功召开),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中药材生产和初加工亟待机械化“给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座谈交流会成功召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中药材生产和初加工亟待机械化“给力”

2、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座谈交流会成功召开

中药材生产和初加工亟待机械化“给力”

中药材生产和初加工亟待机械化“给力”

近年来,随着中药医学的发展,“中西结合疗效好”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带动了中药材产业的飞速发展。但中药材品种繁多,生产耗工多,使其生产成本不断推高,威胁着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因此,及早关注中药材产后初加工机械化,不仅会成为农机化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且对我国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提供动力,提高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中药材生产和初加工机械化成为业内外关注“热点”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据2017年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年度报告显示,中药资源有1.3万多种,栽培药材736种,市场流通药材种类达1888种。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约为6799万亩,产量可达1850万吨。据全国18个省区十三五规划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国规划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6000万亩。但让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业从播种到采收仍以传统人工作业方式为主,如果不能尽快发展“机械化”,将导致中药源头成本特别是人工费用不断升高,药材价格将居高不下,成为影响中药产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不利因素。

我国中药材天然种质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具有独特的资源和产业化发展优势。中药材生产地域上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地域性差异。各地播种采收要求各异,是种植业中农机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要实现机械化播种,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种子的千粒重、形状,以及株行距、播种量、亩保苗株数、播种深度等进行播种机的研究改造,还要考虑到穴播、条播、种植密度、播种深度等问题。如贝母的播种,党参、当归的育苗播种,目前只能人工进行。在采收环节,像枸杞、菊花等采摘果实、花、叶类的中药材,由于其特殊性,很难实施机械化。

但农机化是中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劳动力的匮乏和成本的不断升高,机械化将是中药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设备落后,国外已经针对我国中药情况定向研发了相关产品,但价格昂贵(如日本的抓耕机),农户一般无法承受。

因此,国内中药材农业的机械化或将可以迎来发展的春天。一方面,相对于大农业,中药材产业具有高价值特性,而且近年来中药材行业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机械需求旺盛、购买力比较强。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过度依赖人工,单位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占70%—80%,如麦冬采收人工费用亩均高达2000—3000元。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储备的转移利用(适应性再开发)以及新技术储备的形成与再利用,可以有效降低中药材加工工业所需机械产品开发成本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为此,农机行业及时关注投入这一行业成为当前最佳的时机和选择。

二、起步良好,尚须各方持续“给力”

根据中药材不同的生长习性,采用不同的机械化作业方式,才能保障不因作业不当影响中药材的品质。这是农机产研企业必须做足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市场上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进行小批量试探性推向市场。寻找完善、改进、提质方法,是智者之举。由于中药材范围广、品种多,难度系数大,机械化发展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据了解,我国也有少量的企业对中药材机械化进行了研究、生产,但多数水平较低,与产业化发展不相适应。

为了促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近年来,国内农机企业大力推进中药材全程机械化生产。经过近4年的引进、研发和推广,山东省文登西洋参已实现收获机械化。让人欣慰的是,2016年文登自发研制成功第一台西洋参播种机,标志着西洋参从播种到收获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与其类似,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根据全县中药材生产实际,充分利用创建中药材机械化收获示范点的有利时机,先后在理川、阿坞等乡镇重点打造中药材机械化收获示范基地,大力引进和推广黄芪、党参、当归、大黄等中药材挖掘机械。

各大高校也积极参与其中。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赖庆辉就带领其科研团队,对2BQ-15三七精密播种机经过三代样机改进,得到了农民和企业的认可。“去年玉溪新天力农业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生产5台样机,今年预计达50台。每亩节约人工成本500元,按照1万亩计算,可产生500万的经济效益。”他说。

除了耕种管收环节外,中药材的初加工、炮制加工的机械化也是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大部分中药材在初加工过程中,烘干工艺耗时长、成本高、工艺复杂、品质影响最大,严重制约初加工的产量、成本和产品均一性。科研人员对机械和传统两种工艺在安徽亳州的白芍产地初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时间进行对比,在经过挑选、清洗、煮烫、去皮、烘干、切片工序操作后,机械组需要25小时,12人完成,而传统人工则需要10人经过70个小时才能完成。机械加工明显少于人工,节省60%的加工时间。

由于中药材自身生长的特殊性,其种植相对分散。据统计,63%的中药材生长于西部地区,其中80%以上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是由种植专业户投资,规模较小,机械化难以实现。同时,小众产品的研发生产成本较高,亦是抑制机械化发展的因素。专家建立国家、企业及专业种植户的合作机制,国家以政策资金、企业以需求技术、种植者以推广应用为投入,促进中药材农机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由于中药材机械化不属于质量稳定、容易标准化、有成熟产品的领域,故此不适合大众化定制模式。与大农业不同,中药材机械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品种一个生产特性)具有排他性,使得基于某环节(如收获)的机械装备的通用性受限,呈现较强的定制特征。所以,应提倡中药材机械化走“私人订制”“小众机械”的新路,不仅能有效满足中药材生产主体对中药材机械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生产力水平,而且也为我国农机制造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中药材产业的路径。但总体看,我国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与大农业和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率相比差距较大,除个别品种、区域、环节外,总体处于“无机可用”“无好机可用”的状态。加工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更是“短板中的短板”。要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着“重规格、轻质量,重产量、轻品质”的生产经营习惯,建立质量、品质优先的生产管理标准体系已成当务之急。要明晰软件(产品、生产过程的标准以及生产环境)与硬件(核心技术、装备)协同支撑的关系,并体现在标准的建立中。加工装备适宜走定制化的发展道路,借助专用性强、技术外溢弱、适用性好等特点,也有利于标准建立与品牌提升。中药材机械的定制化尚属新生事物,还需在实践中逐渐探讨与完善。农机企业如能抢抓机遇,积极研发、生产药农急需的中药材生产和初加工机械,必能实现“多赢”。

三、加速中药材生产与初加工机械化的对策建议

1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农机是指农业生产中为实现农艺技术要求而设计制造并运用的机械装备,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农艺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作物种植及相关技术措施的总称。农机农艺融合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性能与农艺要求要相互适应,构成高效协调的作物机械化生产系统,能在最小的投入下得到最高的产出。

中药材田间机械生产企业要研究与农艺相配套的农机装备。中药材种类多、采用部位不同,要善于抓住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如中药材丹参田间生产主要环节—移栽和收获,前者目前机械化空白,后者部分机械化但远没有达到用户的要求,在实际使用率非常低。根据这些难点问题去开发装备,不仅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实现中药材生产上的飞跃,对于中药材生产加工产业链的延伸都有明显的作用。

农艺专家在中药材种植模式研究和推广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中药材生产的质量和产量,还要考虑农艺机械作业的可行性和方便性。生产实际表明,有时农艺稍有一点改变,借助目前的机械装备基础就会产生较大的生产动力,有效促进新动能的产生,改善装备供给侧结构调整。

2、构建适于不同区域的主要药用作物机械化生产作业规范与技术标准

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科学技术、机械技术的发展,在中药材田间生产中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明显地受到中药材农艺栽培技术的制约。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中药材栽培制度的改革缺少规范性成为机械化技术体系的重要矛盾。

农户和合作社等种植户在生产中存在着机具怎么应用的问题,以及如何种植中药材来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问题。因此农机推广部门应积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适宜中药材田间机械化技术与栽培模式相配套的技术规范来指导生产,成为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需要。这也是淘汰落后产能,产生新动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3、创新发展,提高中药材机械化有效供给

提高中药材生产装备的有效供给是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中药材机械化的重要方法。有关方面一是要加大中药材田间生产和初加工装备的创新研发。建议国家组建中药材生产与初加工机械联盟,设立专项基金,组建专家团队,开展中药产业全程机械化关键装备、流水线、共性基础性研究开发;选择有一定研发基础的企业、科研机构组建研发平台,形成中药材机械研发创新团队加快研制出新型实用的中药材机械,逐步提高中高端型中药材全产业链装备供给水平。研发中药材加工机械,应密切关注药材品质形成的“三因子”(生物因子、环境因子、人为因子)和“六属性”(生物自然、生态环境、加工炮制、性味商品、质量安全、生产管控属性),促进药材独特加工技术及产业价值创新,正确理解与解决“机”与“药”的关系。

二是加强现有机具试验选型。农机推广部门要选择一些适应性强、可靠性高和有发展潜力的机具,有针对性地开展试验验证,在此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反馈至有关部门,促进企业提高机具的性能。

三是研发新型多功能一体机具,实现中药材轻简化生产。由行业部门牵头,给予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科研单位参与中药材田间机械化生产协同攻关,解决当前中药材生产的主要突出瓶颈问题。要建立多学科交叉、产学研协同的合作机制。国家及地方行业协会或学会、国家及地方中药材体系应该承担起平台建设作用,协同药材种植、药材加工、装备制造、药性药理等专业技术力量与加工企业、制造企业合作开发相关技术与装备。

中药材的生产基本上处于粗放经营,几乎没有任何加工,提供原材料的阶段。由于缺乏市场信息,有些中药材在田间就直接进行市场销售,造成药农生产效益下滑。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地中药材初加工机械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重要。

初加工可使农民从单一卖原料的粗放经营和价格竞争中逐步向简单加工、初级加工过渡,延长中药材的生产链,提高生产效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和相关机械化生产作业规范与技术标准建设;农机农艺融合基础上开展急需装备创新研发;发挥产业体系的人才优势同时延长生产产业链,以期能促进我国中药材田间机械化和初加工机械化的发展。

四是提高机补政策的导向性。目前我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73%,全面推进显得动能不足。而中药材生产与初加工机械化是少有的“处女地”,先入必得优势,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价值。农机化部门应及时将那些市场反应积极、药农急需、性价比高的成熟药机纳入机补范畴,给予补贴;把中药材生产与初加工产业列为地方政府机补重点机具,与国家机补叠加使用,调动药农药企发展高度机械化和机械化流水线生产模式,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4、为了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成立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创新团队应与种植企业合作建立园区,集中打造集技术、要素、机制、人才等全方位高标准试验区、展示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模式加快产业发展。采用“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并为种植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中药材加工机械化还应立足产地加工,联系上下游产业,运用技术、标准和制度等手段,强化产业链的技术经济联系,提升产业价值的协同性。比如说,金银花80%的成分都是水分,如果在干燥的同时把蒸发的水分收集利用起来,制成金银花露,就可用于杀菌或美容消炎等用途。金银花的叶和梗都需要加工,用于饲料或其他用途。因此,同一个品种可进行多方位加工并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中药材加工机械需要建立全产业链全方位的加工体系,并且与不同品种的药材特性相配套,加工工艺和加工机械互相融合,才能带来整个产业的进步。

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座谈交流会成功召开

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座谈交流会成功召开

2月22日上午,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会理事长王卫权、秘书长曹海禄、产业部主任鲁纪,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功能研究室主任、加工机械化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郑志安,体系加工机械化岗位团队成员、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吴敏,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博士高磊等一行6人到协会座谈。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范建华、副秘书长苑同宝、媒体部主任马铮、行业部副主任陈婞莹、季节参加座谈交流。

苑同宝副秘书长介绍了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近年来的行业工作情况和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协会在中药材机械化方面的重要活动。王卫权理事长介绍了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会的基本情况,表示当前来看,中药材种植正在从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向科技化、机械化、生态化转型。在产业经济的拉动下,在各地脱贫攻坚工作中把中药材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促进下,当前的种植面积在8400万亩左右,产品在500万吨左右,产值超过1000亿元。尤其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

综合来看,产业当前面临着复杂的形势,中药材品种繁多、种植条件千变万化,尤其是林地、湿地、沙地、草地生产实现机械化比一般耕地难度更大。机械化生产是当前种植群体的迫切呼声,也是痛点所在,更是未来的产业方向。推广机械化技术、装备是专委会的重要职责所在。郑志安副教授回顾了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自成立以来的工作和与协会合作共同推动中药材机械行业发展的历程。

他表示,农机在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中日益受到重视,中药材机械发展较快,正在经历从“可用”到“好用”的升级,中药材机械的社会化服务也在勃兴,中药材机械化生产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会议认为,三家单位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立足于一个中心:共同服务于中药材产业发展,一个方法:多家单位深度融合,一个抓手:中药材种植农机农艺融合,一个方向:集成技术、经营模式示范推广,两本册子:全国中药材机械产品册、中药材机械产品需求册,N个活动:加大会议、展览、培训、调研、地头展等工作的广泛合作。

会议指出,多方合作应该加强中药材机械化方面组织架构的优化设计,选好主攻方向,主动建立课题研究。要聚焦于关键品种、关键地域,集中优势力量服务于当前具有相对规模的产业主体,产品、技术要成熟一批、推广一批,加快成果转化。

中药材机械化应该注意方向和策略,注意大小结合、先易后难,要在小型化、自走式、智能化、定制化方面做好文章,要积极促进农机研发人员与种植群体的沟通交流。多方合作应该在中药材机械细分行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引导、规范作用,发出有效的倡议、建议,避免出现一阵风、一窝蜂参与的乱象。

范建华会长表示,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国粹,中药材是国家战略性农产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全民健康意识上升,医药需求随之增大,中药材产业、中药材机械化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中药材生产机械化也是《“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的重要任务,要多方联动、共同发力,精准施策、高效服务。

标签:中药   机械化   生产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9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