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葡萄”:为“甜”代言(“手机农具”使“老土”迈向“技术流”)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户县葡萄”:为“甜”代言(“手机农具”使“老土”迈向“技术流”),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户县葡萄”:为“甜”代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手机农具”使“老土”迈向“技术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户县葡萄”:为“甜”代言

2、“手机农具”使“老土”迈向“技术流”

3、“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演讲活动举办

4、“托”出坦途 “管”出效益

“户县葡萄”:为“甜”代言

“户县葡萄”:为“甜”代言

  现在的“户县葡萄”名气越来越大、品质越来越好。它像一个“甜蜜的使者”,在给广大消费者送去甘甜美味的同时,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甜美的生活。截至目前,鄠邑区种植“户县葡萄”的农户有1万余户,合作社50余个。葡萄,已成为鄠邑区的一张特色名片。

  秋日的微风吹过三秦大地,在西安市鄠邑区的葡萄园里,空气中充满了甜蜜的味道。从6月中下旬开始到10月初,户太八号、阳光玫瑰、夏黑、甜蜜蓝宝石、摩尔多瓦等20余种“户县葡萄”陆续成熟,错峰上市。

  近年来,鄠邑区围绕“诗画鄠邑、品质新区”发展目标,依托秦岭北麓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以“户县葡萄”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完善品种结构,延长产业链,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科技赋能

  向一颗颗葡萄要收益

  “颗粒饱满,晶莹剔透,酸甜适宜,带有玫瑰香气”是“户县葡萄”给人们的印象,也是其成为鄠邑特产的优势与特色。

  为保证“户县葡萄”的品质,近年来,鄠邑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在葡萄生产技术、葡萄酒产业规划及人才培养方面深入合作,整合科技资源优势,为“户县葡萄”发展上了一道“技术保险”。同时,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智慧葡萄果园建设等产学研成果正加速转化。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所长纪俭、中国农业大学博士陈传峰等人才的引进,也为“户县葡萄”注入“科技含量”。

  目前,鄠邑区已开展葡萄大棚、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建设1.3万余亩,建成了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监管平台,实现了果品企业的常态化监管,做到葡萄产业发展源头可控制、生产可监管、基地可查询。

  据介绍,“户县葡萄”亩产收入从2015年的0.7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2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左右。

  “好的品种一定要配合先进的种植技术,这样才能让每一颗葡萄的口感和品质都有保障。”在2022陕西水果网络特色季·西安时令水果葡萄推介活动中,西安天益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航说。

  “今年,我们投资20万元引进西安天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实现对土壤、二氧化碳、温度、湿度的实时监测。”汪航表示,通过科技助力,他们的200亩葡萄园产量比往年增加了5000多公斤。

  合作共赢

  小葡萄托起增收致富梦

  “今年葡萄产量高、品质好,每斤比往年发价高出1.5元至2元。今年,我们园子预计收入能达到800万元。”谈起收益,西安市鄠邑区毅朝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张毅朝开心得合不拢嘴。

  张毅朝是鄠邑区蒋村街道白龙村村民,小小的“户县葡萄”不仅成就了他的事业,更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实现了增收致富。

  最近几年,白龙村、郝寨村等村有105户村民加入张毅朝创办的西安毅朝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协助果农联系客商。今年,白龙村和郝寨村葡萄种植收入达1500余万元,葡萄产业已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鄠邑区,像这样的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有很多。

  今年5月,在政府的引导下,16家专业合作社携手成立鄠邑区“葡萄全产业链标准化促进联盟”。联盟以促进“户县葡萄”品质标准化为目标,统一品牌营销、统一面向市场,将农户和渠道、产地和消费者紧密结合,并提供品牌包装、广告宣传、物流服务、市场对接等服务。

  专业化团队和技术的介入,催生出更强劲的乡村振兴产业动能。

  “目前,经葡萄全产业链标准化促进联盟认证的户太八号葡萄已经被订购一空。”西安市鄠邑区乡村振兴局局长花培祥表示,鄠邑区持续加大示范引领作用,已创建省级果业示范园区1个,市级果业示范园区7个,市级观光果园5个,百亩以上标准化示范园70个,引导更多果农通过合作,走精品化、标准化葡萄种植之路。

  三产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每年八九月,是鄠邑区葡萄果农们最期待的月份,家家户户的葡萄园迎来丰收。园子里,果农们忙着修剪、采摘、包装、发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葡萄园里,体验采摘葡萄的游客络绎不绝,小朋友们玩耍、奔跑,大人们提着篮子,拿着剪刀,仔细挑选、采摘。

  这只是鄠邑区葡萄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户县葡萄”先后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成功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21年,“户县葡萄”品牌价值已近15亿元。

  为满足更多消费者口味,抢占更多市场份额,鄠邑区在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科学布局上持续下功夫。

  “现在‘户县葡萄’能卖到全国,还能从初夏吃到晚秋。”鄠邑区委书记李化说。去年以来,鄠邑区投入2000余万元,果农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葡萄种植设施水平提升,推动发展集采摘休闲、文化观光为一体的葡萄产业景观带。

  “葡萄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鄠邑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李化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规模以上果品加工企业2家、葡萄酒庄3个、葡萄贮藏冷库160余座,极大延伸了葡萄产业的发展链条。

  “‘户县葡萄’是鄠邑区的一张闪亮名片。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葡萄产业文章,让‘户县葡萄’的名号愈发响亮,让鄠邑区农村群众腰包更鼓、笑容更甜、生活更美好。”李化说。

“手机农具”使“老土”迈向“技术流”

“手机农具”使“老土”迈向“技术流”

“每天晚上智能虫情测报灯会自动亮灯引诱,并自动对害虫进行拍照、分类、计数,每半小时向后台传输一张图片。”江西省瑞昌市农业局植保站站长范劲松打开手机说,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手机上实时查看。

位于长江边的瑞昌市赛湖粮油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内,稻田虫情预警系统让记者大开眼界。范劲松介绍说,此前这项工作需要植保人员到实地收集病虫,人工进行分类和统计,不管刮风下雨都得到现场,工作量大不说,还难以精准统计。现在打开手机就能实时查看,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请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制订防治方案。

目前,瑞昌市已建成3套虫情预警系统,还有3套系统即将投入建设。“作为智慧农业建设的一部分,它将对以往的农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范劲松说,今后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查看虫情,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减少生产损失。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物联网应用技术的推广,“手机农具”正在逐步使“老土”的传统农业生产向“技术流”迈进。

在鹰潭市东瑞实业有限公司一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采摘大棚内,每畦地里都有两根黑色的水管紧紧挨着农作物根部,水管上每隔大约20厘米就有一个大小均匀的小孔。“你看,我点一下这个App智能控制界面上的3号水管,然后选择时间,这里就会自动精准施肥。”鹰潭东瑞实业有限公司农技员魏玉龙说。

魏玉龙说,在这座现代化大棚中,通过物联网技术,温度、湿度,土壤的盐分、水分等数据,都可以实时监测。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在手机上查看这些数据,并远程控制浇水和施肥。同时,大棚顶上的塑料薄膜卷起和铺开也可以由手机来控制。

而这只是这个占地数千亩的农业综合项目智能化应用的一个场景。在鹰潭东瑞实业有限公司的总控制平台,安装在各地的数十个传感器源源不断地把实时数据传输进来,这个平台也能通过手机App远程操控。

“这些数据是我们进行科学种植、精准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鹰潭东瑞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育平说,依托这个系统可以进行生产管理、库存管理、人工管理,不仅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农资成本,还能提升产品质量。

记者从江西省农业厅获悉,目前江西100个县(市、区)中的59个已经接入江西省农业物联网平台。物联网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大棚、畜禽水产养殖、茶叶种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江西省农业厅市场与涉外处处长罗青平说,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将来农业生产领域的很多环节都能通过手机操控。今后江西还将进一步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不断提升信息进村入户水平。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沈洋、秦宏、田耘)

“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演讲活动举办

“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演讲活动举办

?? ?  本网讯?10月27日,“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演讲活动在京举办。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出席活动并作总结点评,强调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学习研究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吴宏耀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大课题、大文章、大学问,希望中青年干部加强学习思考,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把学习思考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能力,转化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成效;深入实地调研,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认真研究分析问题,把比较成熟的调研结果及时转化为政策举措;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活动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主办、中国农村杂志社承办是2020年农业农村部中青年学习交流系列活动之一,在前期广泛征集论文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确定10名优秀论文作者参加本次演讲竞逐。10名参赛选手围绕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享了所学所思,提出了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建议,充分展现了中青年干部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精神面貌和学识才干。

“托”出坦途 “管”出效益

“托”出坦途 “管”出效益

?image.png

信宜市常丰合作社三华李修剪技术培训现场。资料图

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的广东省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既有珠三角核心区的繁华,又有沿海经济带的活力,亦不乏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农业生产托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广东省主要依靠市场自发培育,服务主体不断壮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20年,广东省开始单独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托管作物类型涵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水稻为主,玉米、番薯、番石榴、三华李等特色作物为辅。2021年广东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任务面积扩展至150万亩,项目县(市、区)数量增加至30个。

抓住重点落实落地

“广东省农村承包地总面积3520.8万亩,户均3.17亩、6.58块土地,最典型的一户耕地分散为58块。”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三级调研员丁艳平介绍,粤西、粤北等主要农业区多为丘陵、山地地貌,机械化程度较低。

发展农业生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亟须进一步推进生产托管,而现实存在的问题如何一一破解?

“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需求和服务资源,因地制宜调整项目资金使用方向,在以粮食作物为重点的前提下,聚焦薄弱服务环节和服务小农户,推动特色作物、经济作物托管服务发展,鼓励各项目县(市、区)创新托管内容、托管方式和托管业态。”丁艳平说。

土地分得太散,耕种不便导致撂荒,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针对这些问题,各地将生产托管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整合、股份合作等工作统筹推进,推动土地小块变大块,探索“土地整合整治+土地入股+生产托管+订单农业”的长效复耕复种机制,将大量撂荒地变成了集中连片良田,实现“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

“在村委会的组织协调下,合作社对于集中管理的土地进行平整和整合,尽量做到集中连片,为大型机械开展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作业打好基础。”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党支部书记、燕红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燕红介绍,“本村600户农户将村里1500亩土地全部入股到合作社,力伟农机合作社提供托管服务,现在全村无撂荒地。”

地处广东省东部的龙门县,素有珠三角地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之称,丝苗米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合作社通过组织龙江镇良塘村、龙田镇邬村等地农户,整合近2000亩土地的服务需求,并与剑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为农户提供托管服务。”龙门县云鹏双丰鱼稻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俊鹏说,通过托管,合作社辐射带动2000多户农户,服务面积超1万亩。

构筑体系搭建平台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协办体系主要负责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组织协调,为农户等经营主体的农事需求提供专业化、一站式、综合性的服务解决方案,协助服务组织将经营主体需要的托管服务落地。”丁艳平介绍,协办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县级运营中心、镇级服务中心和村级托管员三级服务平台。

县级运营中心主要通过建立服务型合作社、服务联盟等,推进本区域生产托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镇级服务中心主要依托本地有实力的服务组织提供托管服务,指导村托管员跟踪服务过程和服务反馈,确保服务质量;村级托管员主要整合所负责区域内农户服务需求,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高效对接服务资源,降低对接成本。

“目前,全省已建立生产托管县级运营中心17家,镇级服务中心65个,培育村级托管员1307名,培育生产服务型合作社或联合社399家,协办体系已完成了90万亩托管服务对接任务。”丁艳平介绍。

“我们通过三级协办体系,将阳山县的托管需求整合起来,整村推进生产托管,实现‘小田变大田’。”广东品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团队负责人赫欢欢说,需求和资源得到有效对接,整合连片土地10236亩,生产托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

如何让生产托管更简单、便捷?广东农业服务数字平台“粤农服”闪亮登场。通过平台,农户可以实现线上下单、合同签订、服务报告、服务评价、线上支付等操作;农服组织可以线上接单、上传作业轨迹、呈现验收报告、收取服务费用等;政府可进行农户满意度调查、监管托管服务、项目服务验收等。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60家服务组织入驻,托管员共创建2000多笔订单,交易金额5300万元,服务面积26万亩。”丁艳平说,韶关市曲江区、清远市阳山县实现了托管服务订单的全部线上化处理,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对托管服务的采购、监督和结算。未来,平台还将通过作业终端、物联网等设施,实现农服交易、农事作业、农场管理的数字化和全产业链协同作业。

尊重市场节本增效

“托管服务不是代替农户,而且协助农户、带领农户。在谁来经营这个问题上,农户作用是逐渐淡化的。”丁艳平说,生产托管项目实施是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这个大市场,同时,通过政府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共同培育大市场。

“合作社提供生产托管服务,减少了农资成本和人工成本,提高了产量、品质及售价,帮助农户每亩增收1000元左右。”龙川县车田镇农民乐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卫军说,通过生产托管服务,合作社辐射带动了周边3000亩的水稻种植,农药用量减少45%以上,化肥用量减少30%以上。

为了实现更好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产出效益,各地服务主体都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应用更先进的农机农技。在蕉岭县,收割机上加装了粉碎器,收割时可直接将秸秆切碎还田,不仅省去焚烧、翻土、打田等环节,而且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土壤肥力。在遂溪县,番薯托管统一在耕种时采用深松旋耕联合作业代替原有的单一深松作业,一次性完成深松、旋耕作业,提高效率25%,降低作业成本20%,同时能够构建良好的耕层,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引导服务组织创建了100多家生产托管示范基地,让农户真真切切看到托管服务的好处。”丁艳平说,托管服务采取“服务组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探索“土地集中+生产托管+订单农业”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开展生产托管产业链“1+1+N”伙伴行动。

所谓“1+1+N”,即每个示范基地明确1家牵头服务组织、配备1名项目经理、N个合作伙伴。粮食作物采取全程托管,经济作物以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托管为主,示范基地由牵头服务主体统筹N个合作伙伴的服务资源按照统一作业标准实施托管服务。

在江门市台山市水步镇联兴村的示范基地,我们见到了天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培坚。“合作社整合当地200多户1477亩土地,我们公司作为牵头服务主体提供全程托管服务,合作社负责田间管理,第三方公司负责稻谷回收。”吴培坚表示,专业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示范基地的水稻产量高、价格好。

信宜市钱排镇是著名的三华李种植基地,全镇三华李种植面积约10.2万亩。“合作社根据三华李果园管理的技术要求和农户要求,组织专业队伍,严格按照三华李标准化生产管理标准,对每个服务对象的果园实施标准化、个性化作业服务。”信宜市钱排供销社三华李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基明介绍。

“我家有45亩共2000多棵三华李,以前都是我一个人管理,忙得焦头烂额不说,收益还不高。托管给合作社后,不但增加了产量,还提高了果品质量和大果率。”钱排镇响水村农户许淦荣高兴地说。

据统计,2021年广东全省生产托管项目共推动撂荒地复耕7万亩,水稻种植全程托管每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经济作物托管节本增效平均在1500元以上,村集体通过提供中介服务每亩增收超过50元。

“当前,我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在农业现代化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升级“粤农服”数字平台、引导搭建广东现代农业服务业联盟等方式进一步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丁艳平说。

标签:服务   托管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