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变是我国农业机械营销新趋势(创新种业科技 守护农业芯片)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创新求变是我国农业机械营销新趋势(创新种业科技 守护农业芯片),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创新求变是我国农业机械营销新趋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创新种业科技 守护农业芯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创新求变是我国农业机械营销新趋势

2、创新种业科技 守护农业芯片

3、创新能力成农机企业成败的关键

4、创新融合促发展 减量控害稳增收

创新求变是我国农业机械营销新趋势

创新求变是我国农业机械营销新趋势

  这世界变化真快,而跟着变化的是2012年的农机市场。开春以来,各地农机市场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大中型拖拉机整体销售出现了下降,收割机品种苦乐不均,好的供不应求,不好的乏人问津。区域与区域之间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区域什么品种都不太动,有些区域则销售较好,这在各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进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4月份大中小型拖拉机的生产增幅与3月份相比均有所下降。可以说这种变化是当前市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一个结果,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农机补贴政策的创新与变化。今年的农机补贴政策在农业部鼓励创新试点的情况下,各级地方农机主管部门对农机补贴政策作了积极而稳妥的创新,很多省份进行了全额购机或资金结算下放的试点。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还是非常有效的,如安徽已经在5月底进行了第一批资金结算,6月份还将第二次结算;江苏由于全喂入收割机取消了报废更新限制,今年购买数量增长较快,由去年同期的60台猛增至6100台,补贴资金增长超过1.2亿。再如江苏今年省财政安排2.1亿资金扶持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比去年增加6000万元,地方各级财政的配套资金达1.2亿,仅兴化市就新增秸秆还田机超过700套,推进了农机市场的发展。政策的变化,势必带来农机市场的变化,企业必须研究政策并及时跟进。

  其次是种植结构的调整与变化。随着我国粮食的“八连增”,今年提出了确保粮食“九连丰”,各地加大了增产丰收的措施。一方面,我国加快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速度,据报道,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2.07亿亩。另一方面,加快了种植结构的调整。以黑龙江为例,玉米、水稻分别比上年增加近700万亩和400万亩,而吉林省玉米增加165万亩,水稻与去年持平,大豆减少168万亩。

  由此带来的农机市场变化则不可避免。笔者以《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在5月份的《农机市场》观察家栏目中已经对拖拉机市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这些变化势必带来农机营销的变化:

  一是农机产品的创新变化。一方面,国外的先进产品已经加速进入中国市场,据报道,迪尔自5000系列拖拉机在中国市场取得较好成绩之后,其C110联合收割机也投放到了中国市场,同时常州爱科生产的拖拉机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国内的企业同样在加快产品开发的推进力度,如一拖与美国通用合作生产的电动拖拉机,雷沃的GE40新型谷物收割机上市发布等等。

  二是流通渠道的创新与变化。随着农机补贴政策对经销商渠道的逐步完善和放开,渠道下沉已经成为农机生产企业拓展市场的战略之一,其实早在两年前,一些生产企业就瞄准了合作社这一新兴渠道。如雷沃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的“社企共建协议”,以“租赁通”等金融产品为符合条件的农机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服务营销的创新与变化。

  从发展趋势来看,农机行业的服务营销向纵深发展、向全过程发展。如奇瑞农业装备全国小麦机收信息服务中心的正式投入运营,雷沃进一步创新推出的“移动服务站”等。另外,雷沃还在行业内率先尝试在农机合作社建设“驻点服务站”,首批拟挂牌100个,将为农机合作社提供贴身式定点服务。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纵深发展,随着农机市场多种因素的不断调整和变化,可以预见,今后的农机市场营销,创新求变和调整是主流。

创新种业科技 守护农业芯片

创新种业科技 守护农业芯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等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粮安天下,种为粮先。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日前,天津市农科院生物所党支部与院青创协会联合开展“创新种业科技 守护农业芯片”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大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参观了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市农科院副院长金天明出席活动并讲话。

  金天明强调,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创新能力,心无旁骛地开展科学研究,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树立科技自信,勇攀科学高峰,把农业科技创新这篇论文写在津沽大地上。

  市农科院青创协会委员陈存坤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分享了科技奖励申报的体会以及作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对科学家精神的感悟。他说,作为科研人员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四个面向”,牢记“国之大者”,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刚刚落成的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探访保障粮食安全的“星星火种”。资源库包含种质保存库、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评公共平台、种质信息共享平台,可容纳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等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约40万份,实现了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

  通过参观,大家充分了解了科学技术在农作物保护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农作物资源保护的迫切性以及种质资源库对农作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深切体会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建设好、利用好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对于持续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更好满足作物育种、基础研究、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三农”工作者,党的二十大为我们吹响了冲锋号,要努力赓续科学家们的爱国、奉献、探索、创新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践中做出应有贡献。

创新能力成农机企业成败的关键

创新能力成农机企业成败的关键

在经历了年增长率持续在15%以上的10年黄金发展期后,我国的农机工业自2014年起进入拐点,当年增速降至10%以下,并开始逐年走低,直到让全行业为之心寒的当下,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农机行业2388家规模以上企业中256家出现亏损。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行业骨干企业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上半年,拖拉机总产值同比下降18.33%,水稻、玉米、小麦收获机则分别下降12%、56%、16%。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断崖式下滑?在如此恶劣的形势下,我国的农机行业希望何在?企业该如何突围?8月22日,在河南洛阳举办的2017中国农机零部件行业峰会上,与会的近500位专家学者、企业大佬、业内人士畅所欲言,为当下的农机工业把脉问诊。

资料图

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4516.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8%,比全国机械行业收入增速低1.6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2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51亿元,增幅仅为1.39%。无论是收入、利润还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呈现乏力态势,达到十年来的谷底。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为10.5%,利润增幅5.53%,亏损企业增幅9.4%,2388家规模以上企业中256家出现亏损,亏损额增幅0.26%。行业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额下降9.82%。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认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下降说明企业的投资变得更加理性,开始重在质量的提升。在他看来,导致今年农机工业出现断崖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Ⅱ升国Ⅲ大背景下,去年出现的寅吃卯粮现象,也包括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农产品价格下滑导致的农民购买力下降、购机意愿降低的影响。总体来看,农机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

陈志表示,农机行业近10多年来的市场并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目前的调整期并不算“新常态”,而仅仅是正在恢复市场经济下应有的市场面貌,在动力机械、收获机械大幅下滑的同时,烘干机、青贮收获机等异军突起,为灰暗的市场增添了一抹亮色。

而在这一时期,有效供给不足是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教授级高工李有吉以拖拉机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他表示,尽管我国的拖拉机产销量足够大,但与日益增长的农业生产对高性能、专业化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在产品的开发理念、设计指标、适应性、资源配置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产品的可靠性较差。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认可这一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农机市场并没有饱和,饱和的只是低端产品,目前国产农机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可靠性、人机工程和智能化三个方面。深度调整期是个优胜劣汰的时期,只有在这三方面取得进展的农机生产和零配件企业才会成为最终的胜者。

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在上一个黄金十年,由于我国的农机化水平是在很低的起点起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农机工业出现了飞速发展,但支撑飞速发展的主要以用于主要粮食作物的动力机械和收获机械,随着农机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的农机化发展进入到由量变到质变、由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由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程全面机械化迈进,作为农机化的装备支撑,农机工业必然要适应这一变化。在行业的深度调整期,解决低端产能、高端空白、同质化竞争,改变粮食作物相对过剩、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不足,耕种收机械相对过剩、收获后处理机械不足,平原机械相对过剩、山区丘陵机械不足成为农机主机和零部件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发展到这一阶段,对企业来说,抄袭模仿已解决不了本质问题,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陈志表示,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农机企业成败的关键。

陈志表示,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无论从能力上还是在自主创新的意识上都相对欠缺,除了少数几家大企业在研发的投入上较大外,如果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全行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还不足1%,与国外4%-5%的投入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前一个十年相比,由于国际巨头纷纷在国内建厂,技术输出的门路被堵死,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逆向研发”变得不可能。而不同的农艺对农机的需求,也决定了“拿来主义”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特别是农业装备研究由应用级向基础核心技术转变,常用的追随、抄袭方式不再有效,这些现实存在使国内的农机企业在新技术的获取方面难度加大。再加上我们的加工装备、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生产管理方面的落后导致了产品质量成为产业的硬伤。

赵剡水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主机和零部件企业深度协同。随着农机向大型化、智能化发展,对零部件的需求也从传统的机械、液压等组件向精密机械、智能控制、数据传输、信息处理等方向发展。随着更多的零部件企业加入农机行业,主机企业在提升产品品质,缩短开发进程,供货、服务、配件、电商等方面都需要和零部件企业更加全面、深入的协同。

协同,也成为此次中国农机零部件行业峰会最关注的话题。在残膜回收方面实现突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在会上提出,为了更好地完善残膜回收机械,希望能与优秀的零部件企业合作。

抓住机遇实现突围

困难重重,但并非没有曙光。无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还是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都不开农机装备。对于农机工业的未来,农机企业特别是优势农机企业还是充满了信心。对企业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安全度过这段深度调整期,实现劫后余生。

在陈志看来,去年工信部发布的《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中提出,到2020年,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50%左右;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重点农机产品可靠性较“十二五”提升50%以上;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达到30%。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投入将引领农机行业走出黑暗,走向黎明。而对农机企业个体来说,需要尽快适应深度调整期,掌握竞争主动权。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介绍,《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实施成果显著,在动力换挡拖拉机、CVT拖拉机、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获机、大型自走式饲料收获机等12项重大农机设备,大马力拖拉机转向驱动桥、采棉头、收获机械用高性能传动等6项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行业的创新能力和重大装备的产业化步伐加快提升。

成果可喜,也让我们看到了进军高端的曙光。但要实现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机行业存在的低端产能过剩,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过程中诸多的农机装备“短板”,核心技术缺乏、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以及制造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农机产品可靠性不高等问题,都需要主机和零部件企业共同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宁学贵建议,农机生产企业应将更多精力放在新型高性能拖拉机及复式作业耕整地机械、果园型拖拉机及高端果园机械、高端智能精量播种和移栽机械,以及动力换挡和CVT无级变速传动系、农业装备智能化控制操作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方面,以实现真正的突破。

赵剡水认为,要实现农机装备在技术方面的突破,由农机制造大国变成农机制造强国,需要构建互利共赢、共同成长的和谐的农机生态圈。全球采购、全球制造、全球销售已成为我国农机骨干企业必由之路。为应对来自全球的竞争,农机主机企业不仅要和零部件企业一道,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也要吸收国际先进企业的成熟经验,同时借助金融支持和农业企业的力量,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农业装备成套解决方案,相较于农机化率的提升,农机作业效率的改善任重道远。

创新融合促发展 减量控害稳增收

创新融合促发展 减量控害稳增收

  编者按 农药使用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对大众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诉求的有力回应。本刊将陆续刊登各地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中的创新举措和经验,以资借鉴和学习。

  2015年以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深入推进“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努力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和农业提质增效,为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效控制重大病虫暴发初步遏制柑橘黄龙病蔓延

  2016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呈重发趋势,尤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总体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显著重于常年,稻瘟病在部分稻区偏重流行。面对严峻的形势,在农业部和各级农业植保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及早动员部署、强化监测预警、加强督查指导,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适时落实提前预防和应急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重大病虫害暴发流行,为粮食丰收、口粮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今年全国小麦赤霉病防治面积达2.1亿亩次,水稻重大病虫防控面积超过10亿亩次,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实际发生面积分别为3.01亿亩次和2.05亿亩次,比上年分别减少4600万亩和2860万亩。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1.03亿亩次,与上年基本持平。稻瘟病实际发生面积5831万亩次,比上年减少1838万亩次。由于结构调整调减了3000万亩玉米,加之南方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今年全国粮食总产稳中略减,但仍在1.2万亿斤以上(连续3年),属于第二个高产年,其中病虫害没有大面积暴发危害,发挥了重要的“稳压器”作用。

  在保证口粮安全的同时,农业部组织各地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对大面积发生的重大疫情实施联防联控、对严重威胁产业安全的重大疫情实施统防统治,初步遏制了柑橘黄龙病等重大植物疫情扩散蔓延,努力确保优势农产品产业安全。利用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部门预算项目资金(600万元),组织17个省(区)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和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开展红火蚁、稻水象甲、马铃薯甲虫、柑橘黄龙病、苹果蠹蛾防控5种重大疫情阻截防控,建立了30个重大植物疫情综合治理示范区。利用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4亿元,支持江西等6省(区),探索建立柑橘黄龙病统防统治、联防联控机制,在春、夏、秋发梢的关键时期,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集中连片开展传毒木虱统防统治,从源头上切断黄龙病的传播途径。

  据初步统计,今年江西等6省(区)共开展木虱统防统治超过300万亩次,其中江西省采用飞机防治面积达到124.9万亩次。统防统治区虫口数量明显降低,虫口减退率平均在70%~90%,比农民自防区普遍高10%~3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5%以上。柑橘黄龙病被控制在柑橘主产省(区)的285个县,发生面积286万亩,比2014年、2015年分别减少7%和2%。

  专业化服务组织快速成长化学农药用量显著减少

  为了适应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新形势、新要求,各地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府购买服务、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等政策和项目,扶持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强化了施药机械更新换代,促进了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推广。

  各地积极构建植保机构、服务组织、农药(械)企业合作服务机制,集中连片开展统防统治服务。目前,全国专业化服务组织已达到8.8万个,其中在农业部门备案的“五有”规范化组织达3.95万个,比上年增加1900多个。

  各地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项目资金,重点支持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购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大中型植保机械,加速高效植保机械更新换代。江西省政府出台《2016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方案》,将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的补贴比例提高到50%。湖南省各级财政用于高效植保机械补贴资金达2000多万元。浙江省通过财政资金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新添置高效植保机械3000余台(套)。江苏省有大中型植保机械3.8万台(套),植保无人机326架。据统计,目前全国大中型植保机械保有量达到27.8万台(套),比上年增加1.4万台(套)。其中植保无人机6000多架,作业面积2380多万亩。

  在专业化服务组织和药械更新配套的有利条件下,各地重点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并将高效低毒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融于病虫害防控过程,集成组装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显著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一般大田作物每季减少用药1~2次,园艺作物每季减少用药3~4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5%~30%。湖北省建立93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全省绿色防控面积达1500万亩。辽宁省35个县(区)实施赤眼蜂防控玉米螟面积达3000万亩。

  据统计,今年粮食、蔬菜、果树、茶叶等主要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超过5亿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5.2%,比上年提高2.1%。其中果树达到33%、茶叶达到40%。三大粮食作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近14亿亩次,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5.5%,比上年提高2.8%。

  创新农科企深度合作机制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融合推进

  为深入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根据农业部党组关于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有关部署,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科技教育司提出在植保领域组建由企业牵头、科企深度合作的科技创新“一条龙”联盟。

  目前,自走式植保机械、航空植保、天敌昆虫、生物农药、高效低风险农药等5个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已经组建。由企业牵头,把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组织在一起,汇聚力量、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5个科技创新联盟已集聚了国内150多家生产企业和科研教学单位,筹集了3亿多元启动资金。

  科研机制有创新,推广应用机制也有了创新。各地着力促进植保机构、农药(械)企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共建示范基地,建立直供直销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植保积极组织10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与1.1万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7000个专业化服务组织合作,开展大规模“农资直供、技术集成、全程服务”,集成示范农药减量增效综合技术模式,核心示范面积5000多万亩,辐射带动面积4亿多亩,减少农药使用9000多吨。

  农业部印发《全国农药使用情况调查监测实施方案》《种植业生产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品种名录》,根据农药使用、抗药性和农药利用率监测调查数据,指导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集成推广主要作物病虫害全程解决方案,促进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河南省推广小麦、玉米全程解决方案,农药使用次数减少1~2次。据统计,我国低毒、低残留农药用量已占2/3以上,降低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示范推广工作创新不断,呈现出综合引领性。农业部创建600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依托98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集成示范病虫害综合治理、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核心区示范面积600多万亩、辐射带动面积4000多万亩,有效推进绿色防控技术与统防统治组织方式有机融合。在15个省建立29个示范区,在13种作物上开展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95万亩,增加了作物产量、提升了产品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此外,开展高效低毒生物农药补贴示范。农业部在17个省(市)的蔬菜、水果、茶叶生产基地建立48个示范区,集中实施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替代补贴,示范面积12万亩以上,探索补贴模式和运行机制,有效防控农药残留风险,示范区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99%以上。

标签:农机   企业   创新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