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多措并举抗旱保水保灌(重庆大力保护传统村落 “老地方”焕发新生机)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重庆多措并举抗旱保水保灌(重庆大力保护传统村落 “老地方”焕发新生机),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重庆多措并举抗旱保水保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重庆大力保护传统村落 “老地方”焕发新生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重庆多措并举抗旱保水保灌

2、重庆大力保护传统村落 “老地方”焕发新生机

3、重庆大足丰收节开幕,70万农民共庆丰收

重庆多措并举抗旱保水保灌

重庆多措并举抗旱保水保灌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全市各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压实抗旱责任,进一步落实抗大旱、抗长旱各项措施;要求全面落实市防指调度指令,领导干部靠前指挥、一线督导;迅速拿出极端干旱下的供水保水方案,充分发挥抗旱应急物资装备作用;抢抓低水位期,加快抗旱工程体系建设,千方百计保障群众正常生活用水和饮水安全,多措并举减少农业因旱损失。

  抗干旱?

  33个区县土壤缺墒?

  市水利局消息,7月以来的连晴高温天气已导致重庆33个区县土壤缺墒(土壤缺乏水分)、8个区县51条河流断流、9个区县24座水库干涸……据水文测报,全市大江大河来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少四至五成,长江、嘉陵江、乌江代表站水位均低于旱警水位,中小河流来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少二至七成。奉节、巫溪、巫山、城口、涪陵等5个区县土壤重度缺墒,大足、荣昌、永川、合川、南川、武隆、彭水、长寿、万盛经开区等9个区县土壤中度缺墒。

  此外,全市水利工程蓄水量23.66亿立方米,占应蓄水量的63.3%,有26个区县已低于70%,其中奉节、开州、彭水、武隆、城口、巫山、巫溪等7个区县低于50%。预计至8月20日,全市水利工程蓄水量还将继续减少至22.19亿立方米,较当前减少1.47亿立方米,可供水量16.29亿立方米;预计至8月30日,全市水利工程蓄水量20.74亿立方米,较当前减少2.92亿立方米,可供水量14.92亿立方米。

  针对当前旱情,市水利局每日开展旱情动态监测会商和蓄水保供研判,对受干旱影响的农村供水人口情况实行日调度,指导区县及时做好供水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应急抢修,逐处落实专人加强水厂水源水量监测,做到提前预警防控、提前干预准备。

  目前,重庆正进一步完善应对持续性干旱专项工作预案。根据旱情发展,研判应对方案,提前做好抗长旱、抗大旱的准备,同时根据“久晴必有久雨、大旱必有大涝”的规律,指导各区县高度警惕局地短时强降雨天气可能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过境洪水和中小河流涨水等险情,做好抗旱防汛两手准备。

  保供水?

  多地启动应急供水措施?

  为解决群众饮水需求,全市按照“先生活、再生产、后生态”原则,做好相邻水源工程、供水工程互联互通,做好调水、节水计划,启动备用水源,持续分区分时调控供水。同时,各区县针对受旱情持续影响的高山边远区域临时性缺水人口,通过组织乡镇、村组干部加密监测,因地制宜采取管网延伸、泵站提水、打井取水等方式积极开辟应急水源。

  连晴高温天气给水资源本就不丰富的綦江区丁山镇带来巨大考验,全镇7个村人畜饮水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观佛村是受影响最严重的村。”8月13日,丁山镇副镇长邹显跃说,为解决该村人畜饮水难题,新铺设管道6000米,从丁山湖抽水到山坪塘进行蓄水,目前管道已全部铺设完成并通水,解决了200余人和牲畜饮水难题。镇政府将继续跟踪了解群众用水情况,一旦发现用水问题,将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调度,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

  位于城口县复兴街道红坪村的三合水库是一座小(Ⅰ)型水库,是城口县城区5万余人的主要饮用水源。8月以来,三合水库蓄水量仅占总库容的25%左右,为保证居民用水需求,城口县紧急启动城区抗旱备用水源抢险项目,从备用水源羊耳坝水库取水“增援”城区。

  涪陵区对大木乡武陵村、焦石镇永丰村等工程性缺水区域组织开展应急供水,保障了1万余农村群众及游客的应急用水,同时对百胜镇百兴村、红花村及义和街道大柏村等有条件的村社启用应急水源1处及应急水厂2座,保障了1.5万名农村群众的供水稳定。

  连续高温晴热导致巫山县曲尺乡曲尺村出现缺水。曲尺村支书李家廷组织当地党员干部群众20余人,背着水管钢丝,穿越丛林沟涧,攀爬至溪沟上游,合力架设应急水管2.3公里,将汩汩清水引入曲尺村、锁龙村,缓解了老百姓饮水难。

  渝北区组建了170人的农村供水应急抢险队,24小时做好抢修准备,同时公布多个处室24小时值班电话,确保个别村社在遇到饮水保障困难时能及时得到解决。

  据了解,目前重庆正通过延伸管网、新开辟水源、送水车送水,以及分片轮流供水等措施解决农村人口供水难等问题。

  保生产?

  为干旱农田“解渴”?

  连晴高温天气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各区县积极抗旱保生产,降低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合川区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技人员150余人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通过喷洒蒸腾剂等方式,对水稻、红苕等作物实施保水降温,并通过水库开闸放水、出动洒水车等方式灌溉农作物,努力减少旱情损失。同时联系本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外地收割机对水稻进行有序收割,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帮助农户及时抢收坡地水稻,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眼下,北碚区天府镇中心村的青椒、丝瓜等应季蔬菜正值成熟期,但受高温天气影响,如果不及时采摘、销售,当地农户将会遭遇不小的损失。这段时间,天府镇中心村的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支农服务队,冒着酷暑帮助农户抢收应季蔬菜,目前全村农户种植的应季蔬菜均已采收完毕。志愿者还主动联系了企业、商超,帮助农户及时销售。

  长寿区统筹水资源调度,通过龙溪河、桃花溪水系连通工程,从龙溪河向桃花溪调水4次,为桃花溪补水300万立方米,惠及沿线群众42万余人。同时,科学调配水资源,做好抗旱保灌溉工作。7月份以来,全区近40座小型水库累计放水1200余万立方米,保障生活生产用水。对高价值农业经济作物采取“打点滴”方式进行节水灌溉,1.2万亩经济果树灌溉效率提升50%以上。

  受旱情影响,云阳县石门乡兴柳村1200亩水稻和30亩高密度水产养殖基地严重缺水,而邻近的清溪村复兴水库存水量充足。石门乡党委组织两个村友好协商后,决定对复兴水库定期开闸放水,缓解了水稻和高密度养殖基地缺水问题。

  在万州区,连晴高温导致垦鑫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用水水源地干涸,1.6万头存栏生猪“喊渴”。天城街道办事处党员干部通过专用储水袋以及市政洒水车调水方式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再会同专业技术人员翻山越岭为企业寻找到备用水源地,保障了企业日常生产不断档。

重庆大力保护传统村落 “老地方”焕发新生机

重庆大力保护传统村落 “老地方”焕发新生机

  “乡村旅游现在正火,前几年寨子火爆的时候,一年要接待游客将近10万人次。”新建村村民李明全经营乡村民宿,他感慨地说,十三寨曾经是闭塞偏僻的“老地方”;但如今,这里乡村旅游兴旺,民俗风情浓郁,大伙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焕发新生机的“老地方”不只十三寨一处。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新建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之一,近年来,重庆下大力气保护传统村落,落实市级以上补助资金3.72亿元,保护和发展112个传统村落,建成18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市级示范点。

  提升“硬件”?

  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和生活风貌更优?

  十三寨离黔江城区有40多公里,全是盘山公路,过去路面坑坑洼洼,一遇暴雨就容易塌方。

  2013年,十三寨通了二级乡村公路。2015年,十三寨所在的新建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地抓住“全国规模最大的土家原生态集居带”这一特点,抢救传统文化,对土家老屋进行保护性修缮。

  “硬件”升级,为十三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017年,十三寨凭借浓郁的土家文化特色,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旅游高峰期,该寨一年收入超过8000万元。如今的十三寨发展起近60家农家乐,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

  位于渝北区洛碛镇大天池村的杨家槽,同样受益于“硬件”提升。这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败不堪,基础设施落后。到2019年,仅剩零星几户常住。

  2020年8月,杨家槽保护与修复工程正式启动。通过“设计下乡”,村民也和设计师一起参与了改造设计。如今,杨家槽在保留传统田园风貌的基础上,建筑更加明亮通风,房前屋后鲜花环绕,道路平整开阔,还增加了“乡村会客厅”等公共空间。

  “去年我从长寿搬回来了。”杨家槽村民李华珍说,自家房屋修缮后更加通透明亮,房屋上方破旧的小杂物间也被改造成了整洁的小阁楼。

  今年4月,杨家槽正式对外开放。山、水、林、田、湖和村居共同勾勒出优美的山居田园风光。这里的常住村民已增加至30多户,村里又有了延续数百年的乡村烟火气。

  做实“软件”?

  留住推动传统村落发展的重点人才?

  只是修好基础设施,还远远不够。如果传统村落留不住人,就会变成“空心村”,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重庆大力“留人”,为重点人才留在传统村落打造良好的“软件”环境。

  仍以十三寨为例,这里保留了大量土家族传统文化,山歌、摆手舞几乎人人都能来一段。

  为了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留住本地人才,十三寨大胆“触网”,推出当地土家族歌手覃诚芳演唱的土家族民歌《幺妹住在十三寨》,在短视频平台上引起热烈反响。十三寨扬名全国。

  目前,十三寨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土家族民族生态博物馆,发展了森林生态民俗风情为主的“旅游+”主导产业,推出了西兰卡普、神仙豆腐、山歌、婚嫁习俗等特色体验,还成立了固定演出团队。

  擅长民俗表演的村民们,正好就地就业。新建村村民何福是十三寨的摆手舞表演队骨干之一,每年要为游客表演近百场次,仅歌舞表演一项就年收入接近万元。

  据悉,经过全市上下共同挖掘、保护,近年来,彭水县鞍子镇木瓯水中国传统村落的“鞍子苗歌”等53项非遗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名录,60名传承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中国传统村落的“西南卡普”等707项非遗列入市级非遗代表项目名录,确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99名。

  与此同时,重庆还建立了传统建筑工匠名录。举办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培训合格农村建筑工匠13000余名,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乡村建设培养了一支人才“大军”。

  完善保障?

  为传统村落保护建立机制,落实资金?

  随着“硬件”和“软件”双提升,重庆传统村落纷纷迎来“第二春”,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例如,武隆区土地乡天生村犀牛寨修缮保护传统吊脚楼,发展乡村旅游。2020年,犀牛寨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接待户37户,接待游客7万人次,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

  又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镇木瓯水苗寨在2019年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市级示范项目,投入800多万元,对35栋传统苗家建筑屋顶进行全面改造。今年春节期间,木瓯水苗寨迎来了数万名游客,苗寨风情成功转化为“真金白银”。

  为让传统村落发展不松劲,重庆还从机制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发力。

  机制方面,出台《重庆市“十四五”期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出盘活优势资源,促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传统村里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多元素“地域”产品;开展智慧村落建设,扶持电商产业发展等。并要对全市传统村落进行挂牌保护,建立警示和退出机制。此外还要引导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和艺术家进驻传统村落,开展文化研究等。

  资金方面,重庆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和市级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列入市、区县财政预算,一个传统村落一次最高可享受市级补助资金1500万元,可连续享受两次;市级财政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加大,从“十三五”时期年均投入1000万元,增加到“十四五”时期的年均投入1.5亿元。并加强跟踪问效,实行绩效评价。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丰富保护发展名录,分类实施保护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到2025年,力争建成30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发展示范片,全力推动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再上台阶。

重庆大足丰收节开幕,70万农民共庆丰收

重庆大足丰收节开幕,70万农民共庆丰收

资料图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近日,中国重庆大足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五彩水稻节暨隆平五彩田园闹彩会(以下简称“大足丰收节”)在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隆平重庆五彩田园正式开幕。此次大足丰收节以“五彩五谷 大丰大足”为主题,通过大型特色活动让70万农民在这五谷丰登之时共庆丰收,分享喜悦。

“十万稻米香,幸福奔小康。”这是袁隆平对大足的祝福。开幕式上,还分享了包括重庆大足粮食产量稳中有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预计实现农业生产总产值52亿元、增加值35.5亿元,分别增长7%、4.5%;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59元、增长9%,居民银行存款余额较同比增长15.4%,农民的“荷包”更鼓了;袁隆平院士亲自赠与的“超优1000”超级杂交水稻首次在重庆地区试种成功,平均亩产达903.9公斤,农民“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等五大喜悦。

除此之外,在节会期间观众在欣赏美丽的五彩田园景观同时,还可走到特设的“淘彩集”——农产品展,购买到大足冬菜、火锅底料、绿色蔬菜、优质水果等大足本地特产,周边群众自己种植养殖出来的“土货”,以及隆平五彩田园给大家备的“厚礼”——家庭回乡旅游扶贫大礼包,装满后备箱,助力脱贫攻坚;

参与农特产义卖义拍、舂米、彩脸秀、田园快速、C位拍照、微信直播等活动,品尝五彩家宴、品米酒等;还可参观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普展览馆、文化长廊等,感受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与大足农业农村融为一体的全域旅游之美,与广大农民群众共同畅享丰收的喜悦。

标签:传统   村落   重庆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