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三农”情怀(总书记的肯定与鼓励,坚定了农业专家们的信心)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总书记的“三农”情怀(总书记的肯定与鼓励,坚定了农业专家们的信心),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总书记的“三农”情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总书记的肯定与鼓励,坚定了农业专家们的信心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2、总书记的肯定与鼓励,坚定了农业专家们的信心

3、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令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4、总产816.16亿斤背后的丰收“密码” ——吉林省粮食生产连续两...

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2022年10月26日,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的第一次外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陕西延安,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人民至上。人民领袖的“三农”情怀再次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

  “总书记很关注农业科技。咱现在‘科技范儿’种粮,天上‘北斗’帮忙,地上‘大铁牛’作业。”黑龙江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袁胜海难忘,“2016年总书记来到咱合作社,察看机械插秧,还登上一台插秧机体验操作。机械的工作原理、购买价格、插秧效率等,总书记问得深,点得透,一看就是行家里手,对农民有感情。”

  “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从基层一路走来,乡村那些人、那些事,装在总书记心里。

  大棚里、田埂上、果树间、农舍前,看账本、话家常,耐心听、细致问。“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城镇要好,乡村也要好,乡村城镇一样好”……爱农重农、兴农强农,深深牵挂。

  一个“悬崖村”,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惦念着。

  2017年全国两会,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谈到有关这个村的新闻报道:“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曾经的“悬崖村”,村民进出只能靠峭壁上藤条和木棍编成的17段“藤梯”。

  2022年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上,总书记仔细端详照片,看到昔日摇摇欲坠的藤梯已换成稳稳当当的钢梯,总书记关切地问:“乡亲们都下来了吧?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下山住了吧?”

  为了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不畏严寒酷暑,不惧山高路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

  “8年来,我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坚持看真贫,坚持了解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的实际情况……”

  最深的牵挂,最坚定的决心。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脱贫攻坚连着乡村振兴这步更大的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现在从整个国家来讲,实现了全面小康,接下来要走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现代化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农村就是要推进乡村振兴,方方面面都还要芝麻开花节节高。”

  农业现代化咋实现?

  2020年全国两会,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个特别的词——当年在陕北黄土地上,乡亲们告诉他,最大的期盼就是“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

  “‘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总书记的目光看向更远的未来。

  春光融融,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里,果农们正忙着剪枝、清园。

  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记得真切:“去年10月,总书记来到果园里,和我们拉心里话,询问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品种质量、销售价格、村民收入以及如何发展苹果种植和其他产业等,并关心灌溉和用水问题,称赞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118个,放眼广袤乡村,这十年,总书记考察过的小苹果、小茶叶、小木耳、小黄花……一个个“土特产”变身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乡亲们的“金扁担”越挑越稳。

  乡村未来什么样?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总书记念兹在兹。

  山清水秀、云雾缭绕,四川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风景如画。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向乡亲们、游客们拜年时高兴地说。

  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农家乐又火起来,游客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红火。”

  水变清、路变畅、网变快,公共设施提档升级,“环境美”携手“生活美”。正在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答卷的村村寨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

总书记的肯定与鼓励,坚定了农业专家们的信心

总书记的肯定与鼓励,坚定了农业专家们的信心

?  盛夏之时,大暑之日。7月22日下午,来吉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头顶烈日,来到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察看黑土地实验样品和玉米优良品种展示,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他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坚定了农业专家们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大地上的信心,他们表示,一定不负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大力推广“梨树模式”,为黑土地保护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梨树模式”:黑土地保护的成功经验

刚刚为总书记做完讲解的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李保国不顾被汗水打湿全身,指着清晰展示玉米根系生长状况的土地剖面兴奋地说:“今天就在这里我为总书记做演示。由于缺少覆盖,黑土地因为耕作和风蚀,每年都在发生退化,耕层变薄,致使玉米根系无法深扎,只能在20到30厘米,在实行‘梨树模式’进行保护性耕作后,短短两年,犁底层打破,根系可以向下长到1.2米。”

“梨树模式”是使用新型农机具,达到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和不整地作业要求,实现了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形成了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机械化种植”为主要内容的玉米种植模式。长期以来,由于保护不及时、耕作不合理,梨树县黑土厚度在30年里减少了近40厘米。李保国教授2009年起带领同学们在梨树建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和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他们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及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密切合作,联合攻关,最终开创了“梨树模式”,为越来越薄的黑土层披上“棉被”,让黑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经连续10年监测,目前,梨树县黑土地保护试验地块土壤含水量增加20%至40%,耕层0至20厘米有机质含量增加12.9%;每平方米蚯蚓数量增加到120多条,是常规垄作的6倍;保护性耕作每年减少秸秆焚烧100万吨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3000吨,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农民们欣喜地发现:以前土地硬邦邦的,下雨存不住水,用手抠一下能抠到2厘米都费劲,现在根系都能扎到1米多了,一铲子下去,还能看到好多蚯蚓。

“梨树模式”带来了改善土地、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综合效应。今年,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预计玉米产量可达到15亿斤,可为当地农民增加收益2500余万元。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

和李保国教授一起为总书记演示黑土地保护成果的关义新,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他14年前开始研究黑土地保护方法和技术,在梨树研发了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和玉米秸秆条带旋耕技术。他们研发的两种免耕播种机,解决了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的工具问题。

关义新说,总书记指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到自己手里。怎么端?总书记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怎么才能“藏粮于地”?就是把土壤肥力提高,让产量提高,让咱们粮食供应能力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要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生产力。“梨树模式”就是“藏粮于技”的最生动体现。

关义新说,这项工作他们做了十几年,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要加倍努力,快速把土地培肥,快速把环境治理好。

梨树县副县长闫鹤告诉记者,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并非易事,从当年的200亩推广到今年的200万亩,其中的艰辛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我为梨树几代农业人为黑土地作出的贡献感到骄傲。”

继续探索,让黑土地永续利用

黑土地历经上万年积累而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得天独厚的宝藏,是地球上珍贵稀有的土壤资源,是最肥沃适宜农耕的土地。总书记把黑土地比喻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可见其珍贵。王贵满,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梨树模式”最主要的推动者之一。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已经37年,再有两个月就满60周岁的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使用‘梨树模式’,一公顷地生产成本降1200元,增效1200元,农民一共能增收2400元。”能为总书记展示黑土地保护成果,王贵满感慨万千,“这项利国利民的技术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更加坚定了我们前行的信心。我们一定更加努力,使技术更加完善、方法更加简单、机制更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更好地推广这项技术。”

关义新表示,“梨树模式”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保持了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持了水土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改善非常重要。这项技术除了培肥土壤,还有抗旱保墒、防止沙尘暴等更多功能。他说,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加油干,一定要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李保国说,总书记谈到世界三大黑土带,谈到东北黑土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仅关心粮食产量,也关心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继续进行农技农机的创新创造,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让黑土地永续利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阳光灿烂,晴空万里。一望无际的玉米抽穗扬花,十余架植保无人机盘旋作业。站在田边的高台上眺望,希望的田野上生机无限。

?

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令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令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 ?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 ?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 ? 殷殷嘱托,牢记心间。我省干部群众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让人民群众办事更方便,让市场主体更活跃,让发展动能更强劲,让振兴活力更澎湃,让营商环境建设脚步向着更深更广领域挺进。

? ? 近年来,我省全方位推动“放管服”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让服务零距离、服务更高效。

? ?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沃土。”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局长宋刚认为,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放管服”改革不能仅仅满足于下放多少权力,其要义在于利用现代化手段,让政务服务与社会“零距离”,让企业和群众办事“零成本”“零干预”,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转变。

? ? 宋刚表示,下一步,将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频事项和企业群众关注度高、体验感强的事项,采取流程优化、数字化改造、数据共享共用等方式,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刀刃向内的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向纵深发展,加快实现从“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转变,用政务服务能力的提升、效率的变革、动力的变革,助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 ? “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视察,为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市场监管厅副厅长王淑英说,省市场监管厅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总引擎,以“6+1体系”为支撑点,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实现市场监管新突破,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 ? 王淑英表示,要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体制机制障碍,“放”出市场活力;完善新型监管机制,“管”出竞争公平;助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服”出市场便利,不断优化市场主体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 身份证补换领网上办、居住证业务网上申报、车辆管家功能升级、高速公路一键报警……今年以来,省公安厅紧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方便群众办事创业,依托吉林“互联网+公安”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服务举措,提升精准服务能力。

? ? 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总队长李占江表示,要按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建立完善便民利企助力吉林振兴发展上,精心营造优质服务软环境,在加快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更多更好地体现新担当、新作为,不断满足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

? ? 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改善硬件环境,更要围绕“痛点、堵点、难点”,切实在改善软环境上下真功夫,更好地发挥制度支撑、保障、激励作用。

? ? 我省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探索中,进一步凸显法治的重要作用,先后出台《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吉林省政法机关依法保障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30条意见》《关于民营企业及经营者轻微犯罪依法免责免罚清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制度文件,用法治之手为各类市场主体架起一张“防护网”,用好法治利剑,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 ? 省司法厅连续四年组织开展“落实‘三抓’部署 服务企业发展‘123’工程”活动,先后出台多个专门文件,盘活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全省各类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 ? “让营商环境更温暖,企业经营更有安全感,这是我们着力打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的努力方向。”省司法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林松表示,省司法厅将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各环节发力,用心开展“法治体检”活动,给企业开具“法律良方”;组织法律服务团队“坐诊把脉”,让企业法律需求“一站满足”;实施“菜单式”“订单式”“网约式”“上门式”等法律服务,为企业提供贴心法律指导,全力助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和保障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 ? “在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二楼的营商环境展区,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聆听,在听到我汇报‘我们就是要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一说法时,给予充分肯定。”长春市委常委、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忠斌回忆起向总书记汇报的场景,激动地说。

? ? 长春新区自成立以来,瞄准打造“东北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陆续推出“标准地+承诺制”、政务服务驿站、关联事项合办等多项政务服务改革举措。同时,新区服务企业的高管微信群吸纳近千位企业家入群,先后召开30余次企业家“座谈会+沙龙”,为企业解决融资、交通、政策扶持等各方面问题200多个,“万人助万企行动”企业问题解决率达98%左右,得到辖区企业普遍赞誉,具有新区特色的营商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 ? “一定要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好,继续全力研究探索惠企、便企、利企、暖企各项创新务实举措,真正实现人人都是软环境的服务目标,力争使新区营商环境工作早日进入全国新区第一方阵。”李忠斌信心满满。

总产816.16亿斤背后的丰收“密码” ——吉林省粮食生产连续两...

总产816.16亿斤背后的丰收“密码” ——吉林省粮食生产连续两...

  农业是吉林省的最大优势,是全省振兴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跨上700亿斤、800亿斤两个大台阶,以占全国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5.92%的全国粮食产量,粮食单产、人均占有量、商品量、调出量连续多年占全国前列,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

  据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202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16.16亿斤,连续两年超过800亿斤,比上年增加8.32亿斤,净增量居东北三省第一位。全省粮食单产940.52斤/亩,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58%,在全国粮食主产省份中位列第一。?

  藏粮于地?

  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净调出省份,吉林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坚决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和黑土地保护力度,为全年粮食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寒冬时节,行进在梨树县乡间,道路两旁,收割完玉米被秸秆覆盖的黑土地一望无际。走进梨树县白山乡达利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满院金灿灿的“粮垛子”和检修维护后排列整齐的大型农机具。?

  “同传统耕作模式相比,玉米秸秆免耕种植技术不仅能解决秸秆问题,还能减少农药、化肥投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的效果,长出来的玉米叶片宽大、秸秆粗壮。”合作社理事长董雅丽望着垄间腐烂的秸秆,脚踩松软的黑土地感慨道,得益于“梨树模式”,玉米每公顷产量从1.8万斤增加到现在2.3万斤以上,一亩地能增产近20%,一年比一年好呀!?

  2022年,梨树县持续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主体,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单元,全程机械化操作,整县推进实施黑土地“梨树模式”。?

  为确保黑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吉林省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与中科院签订框架协议,开展黑土地退化阻控等150个课题研究,建设3个万亩级、30个千亩级示范基地。在西部示范推广盐碱地治理与高效利用等相关技术20万亩。强化保障体系建设,成立粮食安全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颁布《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先后制定出台全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实施意见、考核评价办法、督察办法等,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工作推进体系。?

  “在全省46个县推广‘梨树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保护性耕作模式,初步构建了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保护路径,探索形成了秸秆覆盖还田、深翻还田、碎混还田等十大黑土地保护模式,并在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加大示范推广力度。”省农业农村厅黑土地保护管理处处长刘彦佐说。?

  在保护黑土地的同时,吉林省还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和大中型灌区为重点,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在长白山林农区、东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台地平原区、西部冲积平原区,打造10个建设规模15万亩,亩均投资标准达到3500元以上的“绿色生态型”“浅山宜机型”“智慧高产型”“节水高效型”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引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

  2022年,全省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283万亩,是2012年的14.2倍,稳居全国第一位;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创历史新高。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00万亩,占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的53%。?

  藏粮于技?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为促进粮食生产高质高效,2022年,全省围绕粮食生产目标,持续强化“藏粮于技”,狠抓科技支撑和防灾减灾,公开发布了主推技术58项、主导品种120个,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努力让农民用更好的技术种出更好的粮食。?

  现在正值种子加工生产旺季,在公主岭市吉农高新种子加工车间内,三条玉米种子加工线正在加班加点工作,每天加工50万斤玉米种子,为今年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品种支撑。?

  “这些种子都是由省农科院自主研发的新品种,抗性好、产量高、密植好。”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仓储加工部部长臧宏图自信满满地说,这条加工线是目前东北三省甚至国内最先进的一条线,选出的玉米种子籽粒饱满,包衣效果达到市场上的最高水平。?

  作为制种大省也是用种大省,吉林省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不断夯实种业发展基础,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种业振兴,确保良种供应安全。全省先后创建2个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制种大县、1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7个省级种子(苗)繁育基地,科研院校和企业在海南建立近6000亩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全力保障育制种工作开展。?

  “每年种业企业在省内和省外建立制种面积近40万亩,生产加工种子近4亿斤,有效满足了全省农业生产用种需求。”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郑清说,2022年审定通过完成试验程序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达到269个。?

  与此同时,2022年吉林省还在抗灾保产量上下功夫,积极应对春季局地阶段性干旱、大风冰雹、低温寡照、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省农业农村厅派出“干部+专家”模式的技术包保指导组、成立15个驻县排涝指导小分队,全省派出技术指导人员19.2万人次,排出田间积水277.86万亩,喷施速效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225.91万亩,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有效确保了作物安全成熟。?

  “为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吉林省积极开展重大病虫害飞防作业5053万亩次、绿色防控面积4721万亩,成功实现‘虫口夺粮’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王永煜说。?

标签:总书记   黑土   保护   环境   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