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丰产又丰收(话说新农村)(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能维修、有效益,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让农民丰产又丰收(话说新农村)(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能维修、有效益,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让农民丰产又丰收(话说新农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能维修、有效益,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让农民丰产又丰收(话说新农村)

2、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能维修、有效益,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

3、让农民兄弟看得起病

4、让农民兄弟看得起病——聚焦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让农民丰产又丰收(话说新农村)

让农民丰产又丰收(话说新农村)

  ?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让种粮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国家的“米袋子”才更有保障

麦穗两歧,谷粒满仓。前不久,山东省沂南县苏村镇种粮大户贾希斌承包的100亩小麦喜获丰收。“种粮有赚头!”贾希斌算了笔账:一亩地种子30元,施肥200元,播种和收割大概160元,算上土地承包费亩均成本在900元左右;今年小麦行情不错,加上各项补贴,100亩地能挣五六万元,再种一茬玉米,每亩地净收入能超过1200元。

颗粒归仓、盘点收获,夏收时节,是忙活大半年的粮农期待的时候。特别是今年这季小麦,经历了抗秋汛、壮弱苗、防病虫多重考验,终于迎来满地金黄。来之不易的收成背后,凝结了粮农们的辛勤汗水,伴随金灿灿的麦粒倾泻入仓,沉甸甸的劳动果实让仓廪更加丰盈。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这根发条必须拧得紧而又紧。抓紧粮食生产,既要靠层层压实责任来保面积、保产量,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更需要切实保护和调动生产主体的种粮积极性。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让种粮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国家的“米袋子”才更有保障。

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离不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发力。近年来,为稳住粮食价格,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在主产区实施;针对农资、人工等费用上涨影响,国家连续两年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补贴;为化解种粮农民后顾之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今年覆盖到主产省份所有产粮大县……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稳定了农民的生产预期,让粮农种粮更有底气。今后,还要瞄准不同规模的各类实际种粮主体,精准施策,让政策效能更好发挥。

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离不开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种粮农民还是以小农户为主,提升他们的生产经营效益,既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优势,开展托管服务,帮助小农户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让农民参与、分享更多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增值收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95.5万个,服务小农户数量达到7800多万户,通过农户全程托管,小麦每亩节本增效约356元。今后,还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带动作用,帮助小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起来不划算的生产难题,让粮农愿种粮、种好粮、多打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有钱可赚,我们一定能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收获更多丰收的喜悦。

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能维修、有效益,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

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能维修、有效益,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


  -----
全国人大常委、农委副主任委员舒惠国等一行在江苏考察调研《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

  
4月的江苏,草长莺飞,生机盎然。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4月17至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委副主任委员舒惠国同志率调研组在江苏考察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调研组听取了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先后赴常州、无锡、苏州、泰州、扬州5个省辖市和武进、张家港、泰兴、江都4个县(市、区),深入农机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基层推广服务单位和田间村头,听取各地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发展农机化的意见,研究进一步推进农机化,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问题。
  
调研组兴致勃勃,先后考察了种子加工中心、花木市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面粉加工厂等一批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考察中,舒惠国主任指出,种子加工、花木蔬菜生产、畜禽养殖、耕地及环境整治、农产品加工等很多方面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对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机械化要不断向农业的产前、产后延伸,向养殖业、加工业拓展,不断研发适合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专用农业机械和设备。
  
江苏省农业机械化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就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看,三麦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生产过程的排灌、耕翻、植保和收获环节的机械化问题也已经解决,正在大力发展以机械插秧为主要方式的水稻种植机械化。今年安排购机补贴资金4000万元,推广插秧机10000台,预计年底保有量将超过2.3万台,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超过20%。在了解到常州市武进区今年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将达到75%的情况后,舒惠国同志十分赞赏,指出,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提高了劳动效率,还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推广现代农艺技术,支持、带动良种、良法的推广普及。能够带动农业的规模生产,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当前,要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因地制宜,抓住重点,兴机富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步伐,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调研组先后在张家港、江都和泰兴市考察了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农机维修中心、农机化学校等单位,这些单位技术设备完整,服务功能齐全,建有现代化气息的培训、办公楼房和基础设施。当了解到市县通过财政投入大力加强县级推广、培训、维修和示范基地建设,并且人员经费按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纳入了地方财政预算时,舒惠国同志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农机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扶持和农机部门的埋头苦干。在泰兴市农机化学校,舒惠国同志询问了招生、办班和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情况,认为搞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好事,要加大投资,把学校办好。舒惠国同志进一步指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各项规定,不断加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扶持力度,一方面要抓好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开发和试验示范,促使农机产品系列化、专用化、多功能化,推动农业机械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断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和服务,搞好技术培训,安全监理、信息服务、机械维修等工作,搞好服务,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能够“买得起、用得好、能维修、有效益”。
  
调查组考察了无锡市农机行政审批窗口和泰兴市农机安全监理所,询问了农机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采取的便民措施,翻阅了行政执法文书卷宗,舒惠国副主任委员对农机部门的法制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各级农机部门要坚持按照公开、公平、及时、有效的原则,确保法律规定的各级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不断规范农机执法行为,提高农机依法行政水平。
  
调研组专程考察了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听到农民需求强烈,企业生产的插秧机、联合收割机供不应求的情况,舒惠国十分高兴地说,农机购置补贴方式很好,既调动了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机工业的振兴,取得了农工共赢、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应该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规模。舒主任要求企业要按照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能维修、有效益”的要求,加强农机新产品开发,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切实做好技术培训、产品维修等售后服务工作。在江都市宜陵镇双桥村,舒主任察看了机插秧大户毛小丰的7台插秧机和他签订的作业合同,并和他亲切交谈。对毛小丰弃商务农,立志从事农机化服务的决心予以充分肯定,对他不断扩大作业规模,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表示赞赏。舒主任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一部分要转移出去,一部分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还有一部分要在农村从事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农机维修、市场中介等服务工作,发展成为农村的第三产业。农机服务体系,是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有新的服务项目推出,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机制。特别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农机维修工作,推进农村和农机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既要重视对走出去的农民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能,又要对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农艺、机械维修、信息等方面的培训,培植农机作业服务大户、维修专业户,支持、服务于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逐步将农机服务发展成为农村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最后,舒惠国同志在和江都市乡村干部、农机大户一起进行座谈后强调指出,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先进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适应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服务型机械化发展道路,是一篇大文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一年多以来,各地积极落实,对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社会反响很好。各地要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将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扶持力度,依法促进,兴机富民。各级人大要进一步加大对《促进法》贯彻执行的检查力度,并逐步经常化、制度化,推动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确保《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得到全面落实。

让农民兄弟看得起病

让农民兄弟看得起病   前不久,财政部发布的一条新闻引起了国内外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参合农民达7.2亿人。

  在这一新闻的背后,凝集着全国各级财政人的心血和大量艰苦的工作。新闻长焦镜:

  “‘农保’(大兴区农民都亲切地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叫做“农保”——记者注)救了我一命。没有‘农保’,我再也瞧不起病,只好在家等死了!”在一处堆满了脚手架钢管的农家小院内,今年55岁的北京大兴区榆垡镇榆垡村农民刘进敏激动地对记者说。她的头上戴着一顶白帽,头发因病几乎掉光了。

  1995年1月,刘进敏在北京肿瘤医院被查出患了乳腺癌,5月份住了1个月的院,总共花了8000多元钱。2000年转为卵巢癌,从这之后到2001年5月底之前,刘进敏用在动手术、做化疗上面的钱总共25000多元,家里债台高筑,生活陷入窘境。用刘进敏的话来说,向别人借钱都很困难了。

  刘进敏家共有9口人,儿女都已分出去单过。老两口就指着出租做脚手架用的钢管一年八、九千块钱的进项过日子,日子本就过的紧巴巴的。自打刘进敏患病,犹如雪上加霜,还好二儿子在外打工,能多少支援点。

  2001年7月份,大兴区搞起了“农保”。刘进敏一家9口人全部参保,一共交了270元钱。2002年11月份,刘进敏做化疗,一共花了4万元;后来又做了3次,又花了3万元。刘进敏按比例报销了1.5万元。今年6月份以来,刘进敏做化疗、注谢特效药共花了2.5万元,按规定又报销了1.25万元

  在采访过程中,刘进敏反复念叨着:“农保”救了我的命。当记者问起她参加“新农合”自己交钱是否多了时,刘进敏说:“我觉得个人交的钱不多,况且今年村里还替我们每人代交了25元钱,我们自己每人只要交5元钱即可入一年的‘农保’。将来即使个人交费部分涨了,涨多高我都交!”

  在大兴,像刘进敏这样的“新农合”受益农民已有5500多人。据大兴区卫生局统计,三个试点镇应参合81701人,实际参合57204人,参合率为70%;三个镇共筹集资金514.8万元。截至今年7月,三个镇共报销门诊、住院费305.5万元,占总筹资金额的59.3%。其中门诊报销21.2万元,占总筹资金额的4.1%;住院报销284.3万元,占总筹资金额的55.2%。政策背景:各级财政大力支持“新农合”

  为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我国从2003年起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给予资金支持。2003—2005年,中央财政共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12亿元。

  为使更多农村居民得到基本医疗保障,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进度,2008年在全国农村地区基本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同时,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由每人每年补助10元提高到20元,将中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于70%的市辖区和东部部分地区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对东部部分地区按中西部地区补助标准的一定比例安排补助资金。2006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42.3亿元。

  中央财政今年初预算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101亿元,已拨付第一批23个省份补助资金93.96亿元。据统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参合农民达7.2亿人。

  各地财政都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新农合”的投入力度。青海省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努力调整支出结构,由省级财政承担自行扩面资金2230万元,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前覆盖所有农牧民;陕西、青海、重庆等地区积极探索实行单病种付费等办法严格控制基金支出,保证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2003—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9亿元,对中西部地区建立农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给予适当支持。截至2005年底,全国所有的县(市、区)基本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006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补助资金9.5亿元。截至2006年6月,全国救助贫困农民共计1249.8万人次,其中资助1120.9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128.9万人次,共支出医疗救助资金6.3亿元。(记者 刘明中)

让农民兄弟看得起病——聚焦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让农民兄弟看得起病——聚焦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7年10月,历史把目光定格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加快推进以改革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清晰地写在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注民生”也成为本次会议一个最具热议的话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简短的20个字,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群众疾苦的关心,以及渴望带领全国人民尽快走上小康社会的责任。

  “病有所医”,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已有了一份保障,而对于占我省总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民来说,有病是否都能及时得到治疗?针对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省又有哪些切实有效的举措呢?

  在省卫生厅农村卫生管理处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

  ——2006年,全省24个试点县(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624.42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74.32%,全省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25351.45万元,实际支出基金为20148.55万元,基金使用率为79.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当中居于第六位,在中西部22个省市当中位居第三,在国务院5个重点联系省当中位居第一。全省共有244.24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受益,受益率达39.11%。 

  ——2007年,全省60个县(市、区)及4个国家级开发区共有1162.4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2.04%,与2006年相比,参合率提高了7.7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至6月份,我省纳入国家补助的44个县(市、区)支出补助资金19218.22万元,占年度筹资总额的36.69%,其中住院补偿21.1804万人次,支付补助资金16733.13万元……

  带着这组既枯燥而又耐人寻味的数字,初冬时节,记者走访了位于我省西部地区而又相对贫困的镇赉县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筹资:政府出大头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合作医疗并不是新名词。因为,合作医疗本身就是我国农民自己创造出来的。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群众就建立了“医药合作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东北及全国部分省区,合作医疗制度更是得到了充分发展。上个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就曾批示“合作医疗好”。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合作医疗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联合国卫生组织当时在对我国合作医疗考察后的一则报告中认为“中国在占90%的农村人口地区,开展了一个成功的基层卫生保健系统”,向人民提供低费用和适宜的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求。一些西方国家在医疗制度改革中,也在研究和借鉴我国的合作医疗做法。然而,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后,农村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合作医疗失去了集体经济的支撑。农村卫生工作由于未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新思路,致使农村合作医疗大面积滑坡,广大农民也失去了医疗保障,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再度突出出来。尽管上个世纪90年代,许多地方又开始尝试不同模式的合作医疗,但始终因筹资难或筹资水平低而几度搁浅。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加强和重视“三农”工作中,再次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以往不同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大了政府投入,以县为统筹单位。2007年,我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筹资标准达到了50元,其中,中央、省、县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按人均40元标准予以补助,农村居民每人只需缴纳10元。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面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因此,既保证了农民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又降低了农民患大病和重病所承担的风险,同时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在选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模式时,镇赉、前郭因地制宜,选择了大病统筹+门诊统筹,目的是让农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非常符合农民的意愿。从走访的几个乡卫生院来看,门诊就诊人数较之过去都有了成倍的增长。过去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挺挺就算了,现在不舒服了,就拿着合作医疗证到村医或乡卫生院开点儿药。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对农民来说,体现的不仅是自我保健意识的一个飞跃,更是他们对这项保障制度的认可。

  对住院的患者而言,则充分体现出大病统筹为主的特点,在医药费的报销比例上可以分三段来进行,医药费用支出比例越高,报销比例就越大;在乡镇卫生院就医,报销比例就高于县级以上医院。在前郭县医院新农合审核报销中心,记者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例。套浩太乡农民李文秋因脑出血,在脑外科治疗了一个月,支付医药费3.3万多元。分三段报销后,他得到了1.6万多元的补偿。当他儿子李雪威拿到补偿金存折时,看到存折上返还的1.6万多元,开心地笑了。他说:“如果没有合作医疗,那负担可就大了。”县合管办主任、院长苑志新为他算了一下,补偿的这1.6万多元相当于一年种5公顷地的收入。

  记者从镇赉县建平乡平堡村后合堡社村医张友那里了解到,从2006年开始,全县在村级设立了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不出村就可得到医疗补助。农民统筹资金也由村医来完成。目前,镇赉已经确立了120个村级缴费点,使这项工作从过去那种运动式做法中摆脱出来,成为一种常态运行机制。

  镇赉县民政部门对没有能力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特困户、无保户和烈军属实施了最大限度的救助,最多可以帮扶5000元。前郭则由县民政局为这些人员每人垫付了个人应缴的部分,农村中的生活困难者也有了一份保障。

  尽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大病患者给予了一定补偿,但有些家境贫困的农民在看病时仍拿不出垫付的资金。针对这种情况,前郭县实事求是、因人而宜、灵活运用政策。有一个农民住了一段院后,垫付的资金再也掏不出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就给他签字,同意他先出院,报销后,拿到补偿资金再重新住院,这样就保证了患者能持续治疗。

  以往,农民为了转诊和报销医药费要跑好多地方,既麻烦又误时。从2004年开始,镇赉县取消县内转诊,做到了“一证通全县”。在哪看病,在哪报销;当天出院,当天结算;当时门诊,当时报销。保证了农民报销的方便快捷。前郭县在县政务大厅设立窗口,实行审核、报销、结算“一站式”服务,并与35个乡镇卫生院联网。在政务大厅,记者看到,每个联网单位从入院人数、实际使用资金、医院垫付金额、患者的补偿资金等发生的每一笔费用,在这里都一目了然。透明度如此之高,无疑为农民“匣子”里的钱上了一道“防盗网”。

  农民:我们受益了

  我省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在这里,世代繁衍和生息的广大农民终日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靠天吃饭”是大多数农民惟一的生存方式。尽管他们不富裕,但是“不愁吃,不愁穿,愁的是有病没钱看”。农民怕有病,但更怕看病,特别是近年来,医疗技术和诊治手段的提高,以及医药费用的大幅上涨,农民对到医院看病,尤其是住院治疗更是望而生畏。于是“小病挺,大病躺,重病等着见阎王”。贫穷导致了疾病,疾病又加剧了贫穷,许多刚刚富裕起来的农民因病返贫。这种恶性循环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为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也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当记者走进镇赉县建平乡平堡村后合堡社段志成家中时,看到一个5岁的小女孩正在炕上跑来跑去地玩耍。段志成告诉记者,这是他的小女儿,一年前,还病怏怏的。他说,小女儿在一岁多时就经常感冒,高烧不退,经医院诊治,孩子患的是室间隔缺损。为了给女儿看病,大女儿在念到小学五年级时被迫辍学,给小女儿看病的钱花的不用说了,手术根本就不敢想。全家4口人,一公顷多地,一年收入才4000多元。就这样,孩子的病一直拖到了4岁多。2006年,村上筹资,为农民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全家人都参加了。去年12月,经乡、县卫生部门同意,他转诊到省城中日联谊医院为小女儿做了手术,手术恢复后,小女儿终于活蹦乱跳了。当时为了筹集资金给孩子看病,他东家借,西家挪,一共花了1.7万元。原以为来年的地种不上了,没想到回来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为他补偿了7000多元。靠这7000多元,他又种上了地。

  同行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志强对他说:“你才交了10元钱,就返给你7000多元,受益了吧?”段志成憨厚地说:“咋不受益呢?”说完,他从柜子里拿出合作医疗证,翻到报销的那一页给记者看,并由衷地说道:“共产党给的好处不是说在嘴上。”张主任问他:“如果明年筹资水平再高点儿,从10元到15元,政府再多给点儿,报销比例会更高,你愿不愿意?”他憨笑地说:“我认可。”

  张主任介绍说,为了让农民更多地受益,他们按照合作医疗基金的结余情况,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报销比例和封顶线,通过兑现补助资金和“二次补偿”,大病参合农民最多可以得到3.5万元的补助资金。

  为了让每一个参合农民都能感受到合作医疗的实惠,镇赉、前郭等地对那些没吃过药、没得过病的农民都进行了一次免费体检,让他们体会到合作医疗是公平的,10元钱不白交。同时,通过体检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意识,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在前郭县医院心内科,来自长山镇繁荣村、人称“韩会计”的患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记者:农民是最讲实惠的,只有当他感到划算时,他才会买账。韩会计是去年4月因冠心病引发心肌梗塞住进县医院的,之后做了心脏支架。住院花了4万多元,合作医疗基金为他报销了2.6万元。尽管他是村会计,但收入也不高,加上4个孩子都是农民,全家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的。当时全县合作医疗试点刚刚启动不久,他就首先受益了,而报销的2.6万多元,相当于两个儿子一年的收入。他说:“这是国家给咱农民做的实实在在的好事,它得民心,顺民意。感谢党的‘三农’政策。”

  韩会计还说,当时村里只有80%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看到他得到了实惠,今年全村人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他说,这是他第二次住院,感觉不舒服就来了,要是过去,哪敢有病就及时来看啊?他还告诉记者,他们村也有一个和他同样的病人,看他都治好了并受益了,也表示要来做心脏支架。

  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认识问题更直接,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更淳朴。在镇赉县医院内二科,来自大屯乡报马村的卢景和用他那朴素的话诠释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解和拥护。这位78岁的老人很健谈,也非常关心时事政治。他说,平时自己常看新闻,十七大的新闻也看了,中央这么关注民生,就是关心老百姓。所以,村里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他是第一个报的名,用他的话说,国家关心你,你哪能不参加呢?当时一些人不理解,也不参加,可他凭着多年的生活经历,始终坚信“跟共产党走没错”。临走时,他告诉记者:“你们不用担心农民不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现在都拥护。”

  政府:真心为百姓

  中断了多年的农村合作医疗如今又如火如荼地在农村开展起来了。这其中,饱含着党和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视和支持。

  无论在县里,还是在乡下,记者所到之处都能听到各级政府对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到达前郭的那一天,我们本不想惊动县领导,但主管卫生工作的常务副县长包音太听说省城来的记者要采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顾胃溃疡发作,在医院打完点滴,就过来一定要与我们见见面、聊一聊。一见面,他就向我们介绍了县委和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支持和重视。

  从他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2006年正式启动的,在此之前,全县正面临着撤乡并镇,全县乡党委书记也进行了大调整。在2005年12月的一次全县乡党委书记会议上,他上台作动员,向在座的党委书记讲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的背景和这项工作的意义。他在动员中,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生动地比喻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给农民兄弟“熬的一碗药”,这碗药需要我们各级政府传递到农民手中,哪级政府给传走样了,哪级政府就要负责任。它是一项惠民工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是政府行为。

  为了让各乡党委书记真正重视起来,他提出了工作要求:有的乡党委书记是刚到一个新岗位,有的是新提拔的,怎么考核你的工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项工作就能为你作出鉴定。并规定,各乡要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筹资计划。

  为了打消农民的疑虑,乡村干部带头,把家中的农业人口都动员起来率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俗话说:“傻子过年看邻居”,乡村干部家属都缴费了,那农民还有啥说的,因此,各乡各村农民都积极响应,有的村一时筹不上来,就由村里给垫付。仅7个工作日,就筹资300多万元。

  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试点期间,针对部分农民的观望态度,他们就采取“受益人上电视现身说法”,“没受益也上电视,讲述自己未参加而吃亏的事例”,让农民自己教育自己。正是这一系列举措,2007年,全县参合率达到了94%。

  镇赉县委、县政府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为合管办落实15万元办公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正是靠这种强有力的保障,镇赉县农民参合率持续上升,预计2008年可达90%以上。

  前郭县合管办副主任王玉霞说,这项工作之所以顺利,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为了证实她的观点,周末,她带着我们驱车100多公里,来到浩特芒哈乡,见到了主管这项工作的副乡长于洪涛和西波音村支部书记常凤义。他们又把我们带到孙家屯农民王德华家里。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得知,51岁的王德华因脑出血,被送到了10公里外的长岭县医院治疗,是于副乡长跑来跑去为他办的转诊手续,才到长春做了手术,术后又转回县医院治疗。由于距县城100多公里,加之他家中人文化都不高,对怎么结算报销搞不清楚,于副乡长又亲自去县合管办为王德华结算报销,当他把报销的钱一分不少地交给村支书常凤义,常凤义又亲自给王德华送上门时,王德华全家被感动得哭了。

  看到王德华恢复得很好,只是半边身子行动不便时,王玉霞一方面教他如何进行功能锻炼,一方面嘱咐他家人到县医院给王德华办理一张慢病卡,这样就可以在家享有住院病人的同等补偿待遇了。针对王德华一家因病欠下的几万元债务,于副乡长表示,会从别的渠道给他补助一部分。离开王德华家时,王德华老伴眼里含着泪花不住地说:“没有合作医疗,病人就没救了。”

  医院:焕发了生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仅使农民看病得到了保障,它的开展也让沉寂多年、举步维艰的乡卫生院增强了活力。

  走进镇赉县建平乡卫生院,我们被眼前那崭新的二层楼吸引住了,院长石庆丰告诉我们,这是靠合作医疗的优惠政策建设起来的。过去,这里是小平房,土坯墙,一铺炕;设备也只是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这“老三样”。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扶助政策下,他们不仅盖了楼,而且更新了设备,购买了X光机、B超、心电、生化仪等。通过引进人才,开展了一些常见病的手术治疗,尤其是胃部和下腹部的切除术。以往,农民做个阑尾炎手术都要跑到县医院,现在不用了,乡卫生院就能做,而且费用低,尤其是实行单病种包干后手术费用也就700元。他还得意地说,小手术县医院想做都做不着了,都被乡卫生院分流了。

  要让农民能够就近得到方便而又廉价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初步做到把疾病预防、治疗控制在基层,没有好的技术人才是实现不了的。但在农村,尤其是偏远而又落后的地方,人才匮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建平乡卫生院采取的办法是内引外联,一方面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是送出去培训、进修。今年他们已送往北京1人,到省级医院3人。

  有了人才,就有了技术,有了技术,也就招来了患者。前些年医院年收入才30多万元,除了运转外,人员开支都困难。有的医生走了,有的被聘到个人诊所去了。开展合作医疗后,患者有病及时看,医院又热闹起来了。今年到10月末,医院住院的患者已达301人,合作医疗的患者就占了76%。这个变化带来的是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今年卫生院收入达到了100多万元,医护人员工资也有了增长,眼见医院的收入提高了,过去到个人诊所的医生又回来了。石院长坦率地说,没有合作医疗,他也要跑了,上有老,下有小,他也得养家糊口啊!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医院又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前郭县王府站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赵健佳对此也有同感,他说,通过合作医疗,不仅乡镇卫生院收入与过去相比翻了番,而且医务人员收入也有了成倍的增长。前几年,这里的医护人员收入才200多元,人心思走。实行合作医疗后,患者多了,医院收入提高了,去年,医院业务收入由过去的18万元,增加到40多万元,医护人员的工资平均都在600元以上,有的科室收入更高。

  “凭风好借力”。乡卫生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壮大起来了。县医院也通过“借东风”再展雄姿。镇赉县医院过去住院的患者才100人左右,现在达到了140——150人左右,每个月门诊都在六七千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占三分之一。院长石志生感慨地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不仅让农民受益,也让我们医院受益。”前郭县医院也不例外。据了解,2005年,前郭县乡以上医疗单位业务收入4468万元,门诊23.1634万人次,住院1.3841万人次。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的第一年,当年县乡以上医疗单位业务收入是6337万元,门诊38.0902万人次,住院1.7963万人次。

  镇赉、前郭县医院都针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实行了20多种单病种限价,在“应治必治”的前提下,合理用药,尽可能少用抗生素。镇赉县医院农村患者在入院时,都会得到一张入院须知并且签上字,须知中明确告知他们的义务和权利以及应遵守的规章。为方便农民患者住院时结算报销方便、快捷,前郭县医院专门在二楼辟出一块地方作为结算报销中心,把报销的比例张贴上墙,对报销金额较大患者名单进行明示,便于群众监督。

  作为定点医院,镇赉、前郭县医院每个月都要为参合农民垫付大量资金,然后一个月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结一次账。为了监督医务人员用药情况,前郭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规定:凡是超出目录以外的用药,不从农民身上出,而在医院垫付的资金中加以扣除。对于违反制度的,摘掉定点医院的牌子。这项制度,不仅控制了新农合资金合理使用,而且也减轻了农民本身的负担。

  农民看病终于有了保障。然而,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看病需要垫付和个人承担的那部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许多农民看病不得不“抬钱”,为了还债甚至把地给抵押出去。因此,要真正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还必须让他们手里有钱。采访中我们欣喜地得知,镇赉县即将对全县农田进行大面积水田开发,有70%的农户将直接受益,那时,他们就可能摘掉几十年来的贫困帽子,走上富裕之路。

  在4天多的时间里,我们辗转在乡镇、村屯,医疗单位,听介绍、走农户、入病房。每到一处,都能听到广大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那发自肺腑的拥护和赞叹;每接触一位“父母官”,都能体会到他们对这项“惠民工程”的重视和良苦用心;每次与基层的医护人员和从事这项工作的管理者交谈,都能感受到他们对这项事业所付出的艰辛以及那份责任感。  

标签:农民   农村   合作医疗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