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初探(我国农产品发展“绿起来”机遇来临)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初探(我国农产品发展“绿起来”机遇来临),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初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农产品发展“绿起来”机遇来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初探

2、我国农产品发展“绿起来”机遇来临

3、我国农产品合格率连续六年97%以上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初探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初探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70%,进入全面机械化发展新阶段。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目前已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2021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这对当前农机化发展动能不足,农机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加速农机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本文就推进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发展作一探讨,与业内交流。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加工机械的国产化程度低,一些高端设备、精深加工设备等被国外垄断,价格居高不下,成为“硬伤”,制约着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1、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农产品加工机械和设备创新体系不健全,严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

我国大多数农产品加工机械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超过10%,企业对科研投入平均不到销售额的1%。在当前农机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创新能力差,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力不利的地位。而国外则把科研队伍、试验基地的建设放在首位,科研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8%—10%。美国对农产品的采后保鲜与加工机械研发投入,已占其销售收入的15%,而每年用于食品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经费达到了10亿美元(其中机械研发经费占50%以上)。近几年,我国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在原始性创新方面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农产品加工机械市场被国际巨头抢占。如不引起重视,农产品加工机械有可能被国际巨头们瓜分最终形成垄断局面,让农机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者付出巨大代价。

2、农产品加工机械生产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

农产品加工机械生产企业龙头带动能力还比较弱,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加工机械、设备国内知名品牌少。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存在着小、散、乱的问题。其企业数量不少,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者凤毛麟角。多数企业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下,全部企业年销售额还不及欧、美国家一家企业的销售额。同质化竞争、恶性竞争普遍存在,制约行业的提质增效和健康发展。

3、农产品加工设备不能满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需要

因起步晚、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加工机械仅占5%—10%,整个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20—25年。其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市场需求逐步增加,但是产需矛盾依然突出,无论是产品品种、还是质量性能都不能完全满足农产品加工业的需求。

二是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单机多,配套能力差,成套流水线更是凤毛麟角。从布局看,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东、辽宁、北京和河南等省市,上述8省市生产企业占全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和包装机械生产企业总数的64%。

存在的问题是通用机型多,对特殊要求、特殊物料加工和包装缺门多。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技术附加值、高生产率的产品少。主机多、辅机少。发达国家无论技术简单还是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门类较为齐全,产品系列依市场需求而生产,成龙配套。

三是产品质量、性能、技术水平及品种差距。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和可靠性差,造型落后,外观粗糙,基础件和配套件寿命短,无故障时间短,大修期短,智能化水平不高。绝大多数产品还没有制定可靠性标准,少数较好的产品制定的可靠性标准无故障时间是发达国家的1/2—1/3。能力低,能耗高。如啤酒生产线,设备生产能力比国外先进水平低50%,耗电量为发达国家的6倍,洗瓶机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4倍。

四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和食品包装机械产品有6000多种,而且成套数量多,新机型不断涌现。而我国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包装机械产品品种及配套数量少,约为国外品种数的一半。

五是出口产品创汇能力差。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出口技术附加值低,多为低水平耗材产品。而发达国家则不同,出口多为高技术、成套生产线设备。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与发达国家形成差距的主要原因

1、对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发展在认识上存在偏见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首要解决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追求数量为第一目标,尤其经历了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为了保障城乡农产品的供给,以鲜食为首位需求;另外,传统的优质农产品鲜食劣质农产品用于加工的观念,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造成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不合理,同时也给其机械化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国民收入水平和生活饮食习惯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的影响

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比发达国家低得多,尤其是占总人口40%的农村人口,刚解决温饱问题,让他们像发达国家一样每天饮食80%是加工的食品,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加之我国劳动力丰富,对提高劳动生产率需求不迫切,使机械和设备研发受冷落。再有我国的生活饮食习惯是几千年传下来的,与西方国家生活饮食习惯有相当大的不同,对农产品加工机械化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多部门管理,缺乏互相协调,企业管理落后

农产品加工即属于工业范畴,又与农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方面,工业管,农业管,商贸也管。加工装备产业更是多部门插足,涉及到机械、轻工、内贸、农业、航空、航天和医药等10几个部门。管理部门分散,多重管理,难以统一协调。这种“九龙治水”的管理体制,使农产品加工机械研发与生产、供应处于谁都管,谁也管不了,管不了也要管的局面。由于管理分散,使种养业、加工业和流通环节之间缺乏协调,信息不畅;由于多部门管理,资金投入零散,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高,以致造成产品开发多为低水平重复,为了企业的生存开发短、平、快产品,结果是同质化竞争加剧。由于高技术含量产品投入少,进展缓慢,因而行业的技术水平提不上去。

三、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进展及发展趋势

2019年,全国建成农产品加工园1600个,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万家,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了22万亿元,吸纳3000多万人就业。建设了一批产值超过10亿元的特色产业镇和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村,发掘了一批乡土特色工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倒逼加工机械化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生产企业6500余家,生产农产品加工专用设备22大类,通用设备10大类,产品品种250多种。可以向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一大批水平较高的成套设备或单机,如15万包/h方便面生产线、3.6万瓶/h啤酒灌装生产线、2000只/h鸡屠宰生产线、微波干燥(杀菌)设备、10t/h处理量的高压均质机、100㎡喷射式高效低耗真空冷冻干燥成套设备、JM-130胶体磨、JMJ500型巧克力精磨机、FC节能粉料气流干燥机、YLZ振动排渣过滤机,SWWF200系列低温升超微粉碎机、植物油料制油预处理膨化设备、80—300罐/min易拉罐灌装生产线、12—1500盒/h砖形复合无菌包装饮料生产线,RNJM03-5000三效蒸发器、5t/h果酱生产线、13T1000F2型滚切饼干机、螺旋式速冻机、桔瓤果汁加工关键设备、真空油炸果蔬脆片设备、带式榨汁机及果茶加工成套设备等,在近10年几百项较高技术水平加工装备相继问世投入生产。一些新技术也逐步应用到农产品加工机械中。例如微波技术、速冻技术、真空压力技术、膜分离技术、挤压膨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胶囊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技术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从整体看,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实力在缓慢提高。

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一划时代的进步,使我国居民对加工食品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推动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倒逼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研发、生产和供给。可以预期,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或将迎来“黄金发展期”。由此形成对农产品加工机械的多种需求,提振农机市场信心。这种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将引领农产品加工机械发展趋势:

1、果品、蔬菜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设备是“短板”

研究开发重点有:

1)适合不同加工、利用目的的专用优质农产品加工机械(成套设备)。

2)果品、蔬菜主要品种的耐加工性研究,开发相适应的机械。

3)果品、蔬菜及其加工产品质量标准的系列化、国际化。

4)果品、蔬菜最适保鲜、保质包装材料及相关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5)果蔬速冻、脱水技术及装备。以果蔬为加工原料的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以及消化吸收从国外引进的气调果品、蔬菜贮藏库和果汁(酱)生产线,提高产品质量。

2、粮油加工技术设备的换代升级研究与开发

粮油加工技术设备研究开发重点:

1)稻谷加工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和开发。

2)小麦碾皮制粉加工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和专用面粉的开发。

3)提高玉米粉(超细粉)利用价值的综合利用工程化、产业化研究。

4)植物油脂加工新技术、新装备及优质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5)粮食贮藏干燥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和开发。

3、干燥技术设备

以有效利用能源、提高产品质量及产量、减少环境影响、操作安全、易于控制、一机多用等方向发展,提高其智能化水平。干燥技术设备的发展将着重于:

设计灵活、多作用的干燥器,采用组合式传热方式(对流、传导与介电或热辐射的组合),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容积式加热(微波或高频场),采用间断传热方式,大量使用间接加热(传导)方式,运用更新型或更有效的供热方法(如脉动燃烧、感应加热等),运用新型气固接触技术(如二维喷动床、旋转喷动床等),使用模糊逻辑、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实现过程的控制,水分在线测量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等。

4、高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中,90%以上的商品都采用了高新技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加工领域的高新技术主要有:生物工程技术、速冻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冷冻浓缩技术、膜分离技术、微波技术、膨化技术、挤压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微电子技术、微胶囊技术、高压加工技术、特征红外干燥技术、新型贮运保鲜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在我国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领域都将逐步推广,得到广泛应用。 

四、加快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和设备要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关键在于科技进步,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国家应设立专项研发扶持资金,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实力型农产品加工机械企业“抱团取暖”,与相关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共性技术研发联盟,推动加快农产品加工机械创新步伐。积极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近期应开展粮油、果蔬、畜产品、林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的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等研究,注重新机研发对智能化的应用与提高,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等,以此迅速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满足人民之需,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

2、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营养健康食品加工机械化

目前,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正在向安全性、营养健康性、功能性、方便快捷性食品方向发展。打造中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我国农业资源,积极发展深、精加工食品机械,在开发新兴工业化食品机械的同时,提高我国传统食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

3、加强部门协调,支持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协调部门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管理“婆婆”过多的现实,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通过“超部门”的协调组织,加强对农产品加工机械的引导和调控,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为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的发展建立一个稳定和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指导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支持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现在多数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农产品加工机械企业成为自觉推行现代管理的主体。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支持农产品加工机械企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联合、控股等方式,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和重组,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促使一批上规模的企业集团尽快成长起来,发挥现代管理的引领作用。

4、完善健全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政策支持体系

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离不开政府有效的支持与政策倾斜。2004年我国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对农机实行了购机补贴。机补17年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机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目前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抓好落实。要把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而言,发展机械化遇到贷款难、税负重等诸多难题。因此建议:

一是制定有关农产品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装备技术升级换代的贷款贴息政策、土地优惠使用等政策。开展政策落实大检查,建立一整套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生存、发展、扩张的政策体系。

二是农机部门要主动担当,有所作为,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放在农机化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大机补实施力度,优先办理申请、优先资金落实、优先技术培训,优先经营机制创新,使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成为农机推广应用的优先领域,使优惠政策能真正惠民。

三是提高农产品加工机补的最高限额,使其实现应用机械的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和节能环保化,促进其产业升级,做强农产品加工产业,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

我国农产品发展“绿起来”机遇来临

我国农产品发展“绿起来”机遇来临

资料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在笔者看来,绿色是农业的本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很多,但如果优质绿色供给这一条解决不好,就不能算成功。发展绿色农业、增加绿色供给,我们有思路,也有举措。

“绿起来”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农产品总量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表现为一般农产品不缺、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足。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从过去凑合吃,到现在讲营养、求健康。

但我国的现实情况却是,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保障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是农业改革的应有之义。

目前,我国绿色农产品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一方面,我国粮食在数量上已经超过粮食安全保障的基本要求,农业生产在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常规生产到绿色生产上有了更从容的空间。

另一方面,不管是主动跟着市场走,还是被市场倒逼着走,现在农民由生产低质、低效产品向高效、优质产品转变的主动性越来越强。

为推进绿色发展,我国实施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做好绿色防控;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断集成创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技术模式。

统计显示,去年全国化肥使用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接近“零增长”。今年,农业大国的清洁生产、绿色农业工程仍在继续。

用绿色理念发展农业,要求在投入品使用、产地环境保护、生产方式、支撑体系等方面要有一系列深刻调整。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迫切要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方面发力。

增加绿色供给要有制度。要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该退的坚决退下来、超载的果断减下来、该治理的切实治理到位。

财政部等部门去年已出台文件,要求增量资金重点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倾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各地也在建立生产者激励机制,鼓励生产者进行地力建设等长期投资;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增加绿色供给要靠市场。优质农产品理应获得优价,但一些农民却陷入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好价格的困扰。与增产导向的农业相比,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更高。

要让生产者有发展绿色农产品的积极性,就必须让他们得到足够高的回报。如何为绿色农业定价、让消费者为农业绿色化埋单?一些地方的经验表明,培育品牌、为产品贴上绿色标签是可行路径。

增加绿色供给要靠科技。在农产品短缺时代,农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单产。而如今,要把绿色化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一些人存在认识误区,往往把质量安全等同于不用化肥、农药。

现在我们所追求的绿色农业,本质上是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集约农业。化肥、农药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科学施肥、合理用药;饲料、兽药不等同于产不出高品质畜产品,关键在于科学饲喂、遵守规范。

纵观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历程,都是从最初追求产量为目标、转向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如今,我国农业生产也正在向这一方向迈进。随着农业经营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未来农业的绿色底色将更亮。

我国农产品合格率连续六年97%以上

我国农产品合格率连续六年97%以上

  ?日前,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六年保持在97%以上,总体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在部分地区、部分品种上依然存在。农业农村部将实施三年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农业农村部要求,在工作推进上,重点把握好“五个环节”:控源头,加强农兽药管理;抓生产,规范农兽药使用;盯上市,推进准出准入衔接;强执法,严惩重处禁用药物使用行为;建制度,标本兼治构建长效机制。压实生产主体、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三个责任”,把治理成果固定下来。

  据介绍,下一步要开展督导调研。各地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入保障力度,转变生产方式开展绿色防控。农业农村部将推动把治理行动的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效纳入食品安全考核中,并将安排暗查暗访和飞行检查。

  据了解,行动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型升级,绿色防控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生产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地责任、监管责任、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

标签:农产品   加工   我国   机械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