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秸秆每年产量9亿多吨,综合利用率超过82%(全国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较2015年下降30%)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全国秸秆每年产量9亿多吨,综合利用率超过82%(全国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较2015年下降30%),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全国秸秆每年产量9亿多吨,综合利用率超过82%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全国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较2015年下降30%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全国秸秆每年产量9亿多吨,综合利用率超过82%

2、全国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较2015年下降30%

3、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会顺利召开

4、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45%

全国秸秆每年产量9亿多吨,综合利用率超过82%

全国秸秆每年产量9亿多吨,综合利用率超过82%

博览会主角竟然是秸秆,没想到还能七十二变,看得人眼花缭乱。6月15日,在安徽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在这里举行。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陈卫东说:“国内外秸秆和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新工艺,涵盖了秸秆利用、秸秆收储运、秸秆文化工艺等全链条。”

资料图

多样化利用,秸秆“能小能大”

秸秆不仅能做成冰箱里的保温泡沫、房上的屋瓦、工艺包装袋等,就连盘子、杯子等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餐具也能做。“稻壳、稻草、麦秆、玉米秸秆等都能做成餐具,正常使用三四年不会出现损坏。”安徽省长丰县绿之态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秸秆制成的日用器具安全环保、抗菌抑菌不发霉,广销欧美市场。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秸秆资源化利用就是找回农业的另一半。”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能源生态处处长陈彦宾说。目前,全国秸秆每年产量9亿多吨,综合利用率超82%,秸秆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基本形成了肥料化利用为主,饲料化、燃料化稳步推进,基料化、原料化为辅的综合利用格局。

除了做小物件,秸秆还能发挥大作用。在安徽阜阳市宏桥建材有限公司的展位前,摆放着数张课桌椅,其板材由秸秆压制而成。“零甲醛,健康安全是我们的特色。”公司负责人张中成介绍,每3吨秸秆原料能合成1立方米的板材。“以草代木,不仅避免了秸秆焚烧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减少了木材的使用量。”

一支直径达1.2米的巨大灵芝颇为显眼,一打听才知道,这株大灵芝竟是用秸秆“种”出来的。安徽天都灵芝制品公司负责人丁伦保介绍:“这是全国最大的灵芝,第一次展出,价值上百万元,它就是用秸秆做基料栽培出来的。”丁伦保还带来了竹荪、猴头菇、虫草等高档食用菌。“秸秆作基料栽培的菌菇,深受消费者欢迎,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增收。”

数据显示,安徽是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年可收集量达4800万吨左右。2017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87.3%,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的27.59%。陈卫东介绍,今年共有8大展区,492家企业参展,参展产品1000多种,96个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275亿元。

秸秆产业链,为生态农业注入新活力

收割机在前面收割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机在后面将麦秸捆扎成捆。河南省宁陵县华堡镇胡庄村,秸秆捡拾打捆机穿梭在田间,成捆的麦秸从机器后部“吐”出来。豫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当地养殖企业,每年冬季都因牛羊饲养草料不足而发愁。一年前购置了一台自动打捆机,每小时作业6—10亩,每亩能捡拾麦秸500公斤,还可加工成牛羊等牲畜饲养草料。

截至6月19日,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基本结束,机收比例达95.5%,创历史新高。今年联合收割机普遍配备了秸秆切碎抛撒装置,各地推行小麦联合收获—麦秸抛撒覆盖还田—夏玉米免耕播种等绿色作业模式,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秸秆离田还田率超过90%。

“秸秆离田利用必须得规模化,建立完善的收储运体系。”农业农村部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全国认为,现在各地的秸秆产业链已经有序运转起来。秸秆产业是新兴产业,鼓励和引导秸秆产业的发展,要树立大农产品观念,把农作物秸秆当作农产品一样看待,在收储运、循环利用以及市场服务等产业链环节上下功夫,把秸秆产业做大做强。

江苏省睢宁县是农业大县,年产9.3亿公斤粮食,同时也产生90余万吨农作物秸秆。2017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全县收储利用企业30余家,从事秸秆收储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40余家,年收储利用秸秆万吨以上的10家。秸秆收储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280万元,带动农村低收入1300户,户均增收800元。

在睢宁官山镇秸秆收储中心,官山镇政府将全镇小麦秸秆集中存储、统一看管,根据市场行情及企业需要出售给企业。通过该项目运作,不仅可以彻底解决秸秆露天焚烧和乱抛乱放的隐患,全镇24个村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低收入农户通过融资利息差每年每户可增加收入1500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秸秆综合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程度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李波说,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扩大技术应用范围,为生态农业注入新活力。

自2015年夏收以来,在环保部、省环保厅卫星遥控监测和省、市巡查组现场检查与监测通报中,江苏省射阳县均为秸秆“零火点”县份。县委书记戴荣江介绍,除了秸秆还田,还通过编织工艺品出口、生物发电等多种途径,把秸秆变成了农产品的一半。

射阳县稻麦轮种面积100多万亩,每年产生秸秆100多万吨。对于棉花、玉米等高秆作物,县里招商引资,上马秸秆发电项目。年发电上网量3.2亿千瓦时,消耗生物秸秆26.4万吨,节约煤炭5万吨,年产值2亿元。射阳沿海滩涂年产百万担芦苇、蒲草,过去都白白烂掉,近几年建起了芦苇草编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用秸秆手工编织加工窗帘草编织品等系列家装饰物,辐射周边10多个乡镇,户均增收四五千元。

是宝也有烦恼,用好秸秆是考验

我国农作物秸秆总产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河南省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叶优良说:“秸秆用途广泛,用好秸秆意义重大。”

秸秆综合利用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每年饲用秸秆约1.5亿吨,按营养价值折算,相当于4000万吨饲料粮,缓解了饲料粮供给和土地资源压力,有利于解决人畜争粮问题。此外,秸秆中富含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主要农区秸秆连续还田5年后,可使土壤有机质平均提升约0.25个百分点。

秸秆综合利用是促进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秸秆利用上联种植业,下联养殖业,辐射带动农产品加工业。”陈彦宾说,秸秆既是原料也是燃料,既关乎生产,又关乎生活和生态,是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还可以形成高效产业,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统计,目前秸秆沼气年产值60多亿元,消耗秸秆近1000万吨,相当于替代500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250万吨。

秸秆既有很大的潜力,也有不少的烦恼,用好秸秆是一个长期考验。

秸秆利用还田成本高。根据农业农村部对一些省份的调查,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区还田成本增加76—88元/亩;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增加近60元/亩;华南双季稻区每亩增加成本也在50元左右;离田费用大。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调查测算,秸秆离田成本每亩为60—120元,大致相当于单季作物纯收入的15%—30%,在没有专项补贴的情况下,农民难以承受。

秸秆焚烧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大。叶优良说,每年的小麦、玉米收获季节,由于短时期内大量的秸秆无法处理,农户往往会就地焚烧,这节省了劳力,但焚烧的烟雾会影响环境和交通,影响土壤水分。此外,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每年秸秆的量也在增加,秸秆还田量过大、土壤水分不足、耕作措施不当,会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导致病虫害增加、土壤碳氮比失调。

张全国介绍,目前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秆难收、有收难储、有储难运”的现象大量存在。此外,现行秸秆利用政策多是针对某一环节设立的,缺乏对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支持,亟须在秸秆还田补贴、收储运、加工利用等方面形成系统配套的政策体系。目前已出台的一些用地、用电、财税政策,在各地落实还有困难,影响了社会资本投资秸秆利用。

李波表示,农业农村部将针对我国秸秆资源禀赋,以着力提升秸秆农用水平、收储运专业化水平、秸秆利用标准化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为导向,开展任务攻关。组织成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对接专家组,打造科研转化平台,从科学研究、试验示范到推广应用,形成具备技术先进性、经济可行性和推广可操作性的可复制模式,推动秸秆综合利用。

全国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较2015年下降30%

全国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较2015年下降30%

导读:农业农村部结合化肥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采用物化补贴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相继出台农民施用商品有机肥补贴的政策,补贴金额每吨150—480元不等,有效促进了以秸秆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产业的健康发展。

  【农机网 热点关注】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经过多年的引导和宣传,秸秆焚烧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014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我国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全国秸秆焚烧火点数比2015年下降30%。



?
  

  农业农村部针对代表提出的“大力推行农作物秸秆加工生产有机肥的科研技术有效化解因秸秆焚烧引发的大气污染问题”建议,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禁烧宣传和主体培育等方面作了回复。
?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方面,秸秆综合利用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2015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的有效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2017年以来,在果菜茶种植优势突出、有机肥资源有保障、有机肥施用技术模式成熟、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的地方开展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颁布实施,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也为秸秆加工生产有机肥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21年起,在畜牧大省、粮食和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支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
  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方面,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健全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体系,为秸秆肥料化利用提供政策红利。2015年,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完善落实有利于秸秆利用的经济政策,从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土地政策和电价等方面出台系列鼓励性政策措施。2021年,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号),提出了六方面政策措施,确保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及时落地、取得实效,为秸秆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此外,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农业农村部结合化肥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采用物化补贴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相继出台农民施用商品有机肥补贴的政策,补贴金额每吨150—480元不等,有效促进了以秸秆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产业的健康发展。
?
  生态环境部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每年紧盯春秋两季,利用卫星遥感监控火点情况,指导地方落实管控措施。一些重点省份也相应制定了多种防控措施,划定限烧区禁烧区、建立五级网格监管、落实秸秆焚烧追责问责机制,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全国秸秆焚烧火点数比2015年下降30%。同时,各地综合运用广播电视、微信短信、宣传车、通告标语、宣传手册、承诺书等多种方式,开展秸秆禁烧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宣贯,在群众身边营造出浓厚的“不想烧、不能烧”的工作氛围。
?
  加强主体培育方面,市场化、产业化主体培育是推动秸秆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2019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9〕20号),要求各地围绕秸秆肥料化利用等领域,发展一批市场化利用主体,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共培育了2.9万家秸秆利用市场主体,利用量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达1365家,年高质化利用秸秆近5000万吨,显著提升了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增绿。
?

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会顺利召开

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会顺利召开 ? ? ? ? ?5月12日,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业农村部科教司、生态总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和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秸秆综合利用相关负责同志全国秸秆综合利用专班、专家指导组参加会议。会议通报了2021年度秸秆综合利用绩效考评情况,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甘肃等省作典型发言。会议系统总结了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会议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起步之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举措,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和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创设扶持政策探索有效模式,打造典型样板,强化科技支撑,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会议强调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秸秆综合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是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生产的重大举措,是提升耕地质量、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培育新业态新动能、提升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与“十四五”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有效衔接、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以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推动秸秆更加科学、更加高效和更有价值利用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农用为主、就地就近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强化责任落实,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列入年度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推动,以300个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为引领,推动年度任务落实落地。强化政策支持,持续加强财政投入保障力度,抓好现有财税、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落实,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偿政策。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秸秆收储运,扶持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企业。强化科技引领,瞄准秸秆综合利用卡点、堵点,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形成全链条、全过程的科学技术解决方案。加强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开展农作物草谷比与秸秆可收集系数测算、秸秆还田监测,夯实秸秆综合利用数据基础。强化典型引导,打造一批秸秆沃土、产业化利用、能源化利用、全量利用、与其他废弃物协同利用的样板,形成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示范带动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深入推进。

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45%

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45%

   从12月13日在辽宁沈阳举办的“秸秆综合利用经验交流活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45%,有10个省利用率超过90%,有9省利用率超过85%,近50%的县区利用率超过90%,秸秆综合利用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工作态势。相关代表实地参观了辽宁省秸秆打捆直燃等综合利用技术,黑龙江省、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十个省区结合区域特色作了交流发言。

资料图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在秸秆综合利用中通过综合施策、强化管理、整县推进、以用促禁,出台了一些好的政策、探索了一些好的模式、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秸秆综合利用能力稳步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切实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新的路径,又取得了新突破和新进展。

今年,农业农村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全面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第一次将试点示范转变为全面铺开,安排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资金19.5亿元,在全国建设了260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切实形成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提出“疏堵结合”、“一主两辅”的总体思路,安排专项资金和政府债券资金43亿元,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黑土地保护的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吉林省出台了《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制定了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到2021年全省实现秸秆全量利用的目标任务。安徽省连续3年举办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促进项目、技术和资本的对接交流,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打造新引擎。四川省组织专家制定发布了《秸秆综合利用年度主推技术》,不断加强技术引领,带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提质增效。

为全面掌握全国秸秆资源利用情况,准确提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数据,年初,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做好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工作的通知》,推动在全国以县为单元开展秸秆产生量和利用量监测调查。在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调查方法,开发了数据填报系统,建立了一支涵盖科教、农机、农技、种植、能源、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工作队伍,初步建成了2018年度国家、省、市、县四级秸秆资源台账,为生态文明考核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切实开展了秸秆利用补偿制度探索,在黑龙江省遴选了两个典型县区,以玉米和水稻秸秆为重点,围绕耕地地力补贴建立了挂钩机制、围绕秸秆还田和离田收储两个关键环节建立了补偿机制、围绕资金发放建立了考核机制、围绕工作落实制定了政策配套机制,基本形成了制度框架的主体内容,推动试点县区秸秆实现了全量利用,也提高了当地农户主动参与秸秆利用的主体责任意识。

各地也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辽宁省历来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列为大气污染防治九大工程之一,连续5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河北省人大修订了《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的决定》,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湖北省人大通过了《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促进在全省完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建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山东省把秸秆综合利用列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省建设等重大行动计划的重点考核内容,建立起了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不断强化顶层设计、跟踪管理和考核监督。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要继续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以完善利用制度、出台扶持政策、强化保障措施为推进手段,确保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在全国建立完善的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

标签:综合利用   利用   农业   全国   工作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