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机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培养新农民 服务新农村 农业部将在农村着力培养和建立五支队伍)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培养农机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培养新农民 服务新农村 农业部将在农村着力培养和建立五支队伍),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培养农机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培养新农民 服务新农村 农业部将在农村着力培养和建立五支队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培养农机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2、培养新农民 服务新农村 农业部将在农村着力培养和建立五支队伍

3、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4、培地力 可持续!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专家会议聚焦保护性耕作新技术

培养农机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培养农机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排除拖拉机电路(含电控)、低压油路故障,之后读取记录数据流;排除收割机卸粮滚筒摆出后无法收回故障;排除收割机主离合结合后,正常作业工况下杂余搅龙转速报警故障……这是11月10日在潍坊市结束的“2020年第三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修理工技能竞赛决赛”(以下简称农机修理工技能竞赛)一瞥。大赛结束了,但其卷动的海潮才刚刚兴起。

推动农机化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国家一类大赛,参加农机修理工决赛的选手经过了省(区、市)初赛阶段的层层选拔,大赛作为农机化高技能人才选拔平台,“能文能武”是对参赛选手的基本要求。11月7日,27个代表队的78名选手坐在教室内参加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正是本次大赛突出高端技能人才选拔的特殊场景。

在当前我国农机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拥有一支技艺技能精湛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农机化技能人才队伍,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都至关重要。据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竞赛组委会副主任涂志强介绍,农机修理工技能竞赛突出“以赛促训、以赛提能”主题,弘扬劳模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选拔和培养农机化高技能人才搭建平台,推动我国农机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运用指导处处长,竞赛组委会委员宁新康告诉记者,为满足高技能人才选拔要求,竞赛内容按照《农机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的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要求设置。其中,理论知识考试包括相应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等,操作技能竞赛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机械调整维护、故障检查、诊断与排除、零部件识别、零部件更换等技能。在为期两个月的初赛阶段,全国27个省(区、市)举办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省级技能竞赛或区域选拔赛,累计1.1万余名选手参加了各级选拔赛。经过层层选拔,最终78名选手脱颖而出,如愿晋级全国决赛。

为保障大赛公平公正,全国农机修理工技能竞赛设立组委会负责统筹协调,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牵头,由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承办,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潍坊市人民政府协办。“这次大赛的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机化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营造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农机化事业的良好氛围,为选拔农机化高技能人才发挥了平台作用。”涂志强表示,大赛的深远意义在于,将进一步推动建立一套体系完善、选拔评价机制科学、激励保障措施健全的农机化高技能人才新机制,为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高手过招展现精湛技艺

如果说理论知识测试,考察的是选手掌握农机修理技艺的能力和水平,实操阶段竞技场上的比拼,则是选手们维修技艺精益求精的较量。

据介绍,实操环节有两个项目:一是拖拉机悬挂旋耕作机业机组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二是收获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两个项目的规定时间分别是70分钟和50分钟,比分权重分别为60%和40%。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要排除故障,满足相应产品使用说明书及维修技术手册要求,最后完成启动机器操作。

江苏省选手曹扬奋力斩获本次大赛第一名。曹扬来自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镇农机维修中心,他是一名标准的95后农机新生代,虽然透着一股稚气浪,但在赛场格外老练,他先后参加了张家港市、苏州市、江苏省三级选拔赛,最终赢得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比赛的一张入场券。从登上领奖台上到移步台下,摘得“国赛状元”桂冠的曹扬脸上一直挂着微笑,看得出他对这份荣誉格外珍惜。曹扬说:“日常维修虽然没有时间限制,但技能是在一点一滴中积淀起来的,只有平时坚持规范化操作才能在比赛中精益求精。”江苏队技术指导徐金德如此评价曹扬,“故障诊断准确到位,排除故障速度快,具备较强实力。”

“技无止境,匠心永铸”。浙江省选手朱锦扬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也可谓实至名归。朱锦扬来自丽水市缙云县晓村农机修理部,2018年、2020年都参加了浙江省农机修理工技能大赛,已赢得“浙江省首席技师”“浙江金蓝领”称号,取得了参加全国比赛资格。据浙江省领队介绍,85后的朱锦扬学习农机修理已有17个年头,所谓熟能生巧,每天接触各种问题的农用机械,农忙时节还要赶到田里去修理,练就了一身故障诊断的本领,农机维修已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

比赛的分分秒秒,无不展示着参赛选手的精湛技艺,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广大农机人学知识、比技能、用技能的热情。来自重庆市的王明明选手获得了第32名,与众不同的是,他是来自重庆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的一名职工,因在重庆市选拔赛中获得第三名而晋级全国决赛。王明明说:“比赛就意味着挑战,但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锻炼机会,掌握一定农机维修技能,可以帮助指导今后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开展。”

三百六十行,修农机也能出状元。如今,像曹扬、朱锦扬一样,选择做“农机工匠”的年轻人已不在少数。据组委会提供的资料,在27个代表队的78名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49岁,年龄最小的22岁;70后25人(41岁至49岁),占32.1%,80后37人(31岁至40岁),占47.4%,90后16人(22岁至30岁),占20.5%,占参赛选手1/5强;另据记者调查,参赛选手多来自基层一线,如企业4S店、农机经销商、农机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参赛选手总体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成为本届大赛一个显著特点。

“这次大赛的举办,将有利于提升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引导全社会对技能成才的认同感。从本次竞赛的初赛到决赛阶段,在各省(区、市)等有关部门精心组织下,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选手们赛出了技能水平、赛出了精神风貌,全面展示了农机实用人才的风采和工匠精神,激发了广大农机人才学知识、比技能、用技能的热情,达到了“以赛促训、以训提能”的效果,有力提升了农机手和维修工的技能和素质,为推动农机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

为培育高技能人才搭建平台

乡村振兴战略和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一批又一批“农机工匠”群体在代代相传中成长,正是农机化高技能人才迭代升级的沃土。把农机维修技能竞赛作为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已然成为业界共识。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指出,充分发挥基层实用人才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机械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线农机人才队伍。这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加快培养和选拔农机化高技能人才发挥了良好的平台作用。

“举办这次大赛,既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中弘扬农业工匠精神的重要活动,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8〕42号文件的具体行动。”大赛组委会副主任涂志强表示,将继续加大农机维修技能竞赛服务保障力度,优化项目设置,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全行业营造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的浓厚氛围,为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农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认定,面临培养周期长、晋升条件高、认定难度大等困境。这次农机修理工技能竞赛的成功举办,一举打破了传统人才晋升方式,大赛优胜者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农业技术能手”“优秀选手”称号,可谓“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定会在选拔、培养农机化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重要渠道作用,为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持。

在技能比武背后,是一个个农机维修工匠的追求,是工匠精神的传递,是勇于突破自我的挑战。竞赛总裁判长涂志强评价大赛时表示,本次大赛选手技术过硬,展示了精湛的维修技艺;裁判履职认真,体现出了较高的执裁水平;竞赛井然有序,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他希望参赛选手在工作岗位上继续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发挥示范作用、弘扬工匠精神,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赛场花絮(图集):

培养新农民 服务新农村 农业部将在农村着力培养和建立五支队伍

培养新农民 服务新农村 农业部将在农村着力培养和建立五支队伍

          


  本网记者<?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115从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领导小组主办的农民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获悉: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将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培养要求,并着力培养和建立新农村的带头人队伍,扎根农村、立志务农的农民技术员队伍,骨干农民队伍,农民企业家队伍和能工巧匠队伍,实现农民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农业部副部长、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张宝文在作主题演讲时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张宝文强调,新农村的带头人队伍、农民技术员队伍、骨干农民队伍、农民企业家队伍和能工巧匠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农民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今后,首先,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将继续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力争参加绿色证书培训的农民在20032296万人的基础上,到2010年再培训1600万人,使农村每8户农民中有1人参加绿色证书培训;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力争参加培训的农民在2003280万人的基础上,到2010年再培训800万人,使每个村民小组有1—2名优秀青年农民参加培训;适时推出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力争到2010年培植10万名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达到每个乡(镇)培植2—3人。积极实施农业远程培训工程,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发挥远程教育量大、面广、快捷、高效的特点,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卫星和光盘等将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农民致富信息及时送给广大农民。其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阳光工程的支持力度,扩大培训规模,调整实施内容,提高培训质量,为我国产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第三,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组织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农业部决定从现在起用10年时间,依托农广校、农业中专学校等机构,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中专学历的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的人才,以及农村经营管理能人、能工巧匠、乡村科技人员等实用型人才,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
  
张宝文最后强调,推进农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除了政府支持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的努力外,要唤醒全社会重视农民教育的意识,利用社会力量举办农民教育;还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体制,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教育工作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民教育的长效机制。
  
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教育部、农业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中央党校以及山东省农业厅的领导和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农民教育研究专家、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全体教职工100余人参加了论坛。此次论坛还在全国30多个省级农广校设立了分会场,通过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卫星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务副校长曾一春在论坛上说,25年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农民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开辟了农民教育新途径,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五级办学体系,培养了数百万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到2004年底,累计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358万人,高等专业人才53万人,绿色证书学员近800万人,青年农民300多万人,开展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33亿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81.4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422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59.2万人,转移就业273.5万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已经成为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曾一春表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将找准发展定位,拓展发展空间,在结合上下功夫;营造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机制,在协调上下功夫;争取发展条件,打牢发展基础,在手段上下功夫;提高队伍素质,强化能力培养,在质量上下功夫。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农广校体系健全、贴近农民的有利条件,推进实用技术培训入户;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传播优势,推进媒体资源入户;充分发挥专门培训机构和专业培训队伍的优势,推进农民科技骨干培训入户,为推动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415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研讨会”上指出,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抓住了新型农民培养,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危朝安说,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
  
危朝安强调,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搭建好工作平台;要充分利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合力;要把培训内容农民是否需要、培训方式农民是否接受、培训结果农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的标准,大力开展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农广校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按照“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水平;以培养适应城镇化、工业化需要的产业工人为重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积极参与“百万中专生计划”,培养具有中专学历的实用人才,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继续发挥农民教育的重要作用。
  
据悉,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从今年起在全国500个县、10000个行政村实施百县万村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计划每年组织专兼职培训教师进村12万人次,系统开展技术培训300万人次;进村播放广播电视等媒体资源,收听收视的农民至少达到1000万人次;每年培养具有中等及以上学历的实用人才2万名,绿色证书学员30万人。通过实施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探索建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大范围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大规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大幅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培地力 可持续!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专家会议聚焦保护性耕作新技术

培地力 可持续!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专家会议聚焦保护性耕作新技术

?导读:10月26日,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青岛世博城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作为本次展会的重要会议议程之一,保护性耕地耕作发展新技术研讨会于26日下午在会议中心召开。

  【农机网 会展快讯】10月26日,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青岛世博城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作为本次展会的重要会议议程之一,保护性耕地耕作发展新技术研讨会于26日下午在会议中心召开。会议聚焦农机科技优势、保护性耕作技术、高标准保护性耕作方式等探讨保护性耕作,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及绿色可持续发展。


?

?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保护性耕作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保护性耕作研究院主办,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协办。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秘书长夏明主持此次会议,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副站长徐振兴分别为会议做了致辞演讲,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张旭东、沈阳实利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增林、吉林省农机化管理中心副主任郑铁志、黑龙江龙江县农机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董秋双、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教授张银平、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保护性耕作研究院博士后王超分别与会做了相关专题报告。
?
  坚定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保护性耕作技术,无疑是一种全世界范围内更为先进、绿色的耕种制度,是我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迈向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的路子。本次保护性耕作发展新技术研讨会上,专家们用多年研究积累的“技术宝藏”和田间地头得来的“实战经验”展开精彩的交流碰撞,为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技术助推使力。
?
  吉林省农机化管理中心副主任郑铁志就近年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推广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做了详细报告,郑铁志指出,2010年——2014年间,吉林省按照“优先西部、照顾中部、重点平原、探索山区”原则,按生态类型有计划、有布局建立示范县、示范点,展示引领技术发展;设定示范户、示范面积、示范机具数量等标准条件,确保技术效果、机具数量稳步增长和模式快速成熟,取得较理性效果;项目经费坚持接地气、求实效设立,破解了机具买不起、技术不放心和基层不愿干等问题,换来了机具实验改进、技术宣传推广、模式探索完善、人员技能提升等系统性问题的解决。


?


  谈及目前吉林省保护性耕作现状,郑铁志指出,目前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推进基础全面形成,保护性耕作模式基本成熟、满足需求,保护性耕作全面发展,差异较大。同时,对于当下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赵铁志也做了深入透彻的现场剖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
  充分发挥农机科技优势,切实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
?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在此次研讨会上,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张旭东做了“发挥农机科技优势,保护好黑土地”的专题报告,分别就东北黑土地开展保护性耕作的难点、目前采取的主要方法以及下一步农机科研重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报告中,张旭东重点介绍了辽宁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模式和辽宁省保护性耕作机具情况,目前,辽宁主要采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和秸秆覆盖还田少耕播种两种保护性耕作方法。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中,根据不同情况和地力需求,分为高留根茬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秸秆均匀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和秸秆集行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三种方法。对于少耕保护性耕作,则采用带状耕整地和带状播种相结合的方法。
?

  

  张旭东还进一步介绍了下一步科研工作的着重发力方向,他表示,保护黑土地这块珍贵的“耕地大熊猫”需要各方面共同发力,未来将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社会科技推广力量,为保护性耕作提供更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两熟区与稻麦轮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
  除了围绕东北地区黑土地的保护性耕作进行深入探讨,会议也对北方两熟区与长江流域稻麦轮作区的保护性耕作进行了技术和经验交流。来自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张银平副教授针对两熟区传统耕作模式导致的土地耕层变浅,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问题,提出了以培肥地力和高效农业机械化为目标的“土壤机械化轮耕体系”,通过秸秆还田、适度耕作、精准轻减三类措施,建立周期性土壤耕作模式、有机地力培肥模式、轻减机械化生产体系和农业生态发展观,最终实现现代农业的高产、高效、生态和可持续。会上,张银平教授还对两熟区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与机具做了详尽介绍。
?

  我国长江流域光热资源丰富、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小麦成为增产潜力最大区域。但是由于稻茬麦播种季茬口紧、雨水多,农田土壤黏重、含水率高等自然条件限制,长江流域稻茬麦机械化播种长期以来作业难,播种水平低。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保护性耕作研究院博士后王超在会上首次提出小麦少耕射播技术,通过非接触式射播播种创新技术方案,推动稻茬麦播种机化发展。目前稻茬地小麦射播已经进入田间试验,田间小麦出苗率约88.7%,同时对于适宜射播的其它作物、肥料也在进行同步研究。
?
  责任编辑:农民日报非常三农
?
?

?

标签:农民   农机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