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共同富裕 乘势先行担当——浙江依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纪实(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目标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锚定共同富裕 乘势先行担当——浙江依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纪实(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目标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锚定共同富裕 乘势先行担当——浙江依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纪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目标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锚定共同富裕 乘势先行担当——浙江依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纪实

2、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目标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3、锚定总体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4、锚定目标不松劲 躬身实干促振兴——展望甘肃“三农”发展新图景

锚定共同富裕 乘势先行担当——浙江依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纪实

锚定共同富裕 乘势先行担当——浙江依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纪实

  

聚焦全链条推动产业数字赋能

  浙江省的数字乡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农业农村部2021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结果显示,浙江发展水平达66.7%,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

  重视数字乡村建设的自觉与担当,不仅体现在基层实践中,也落实到地方立法上。《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专设第七章《数字乡村》,从基建、农业、农产品销售平台、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数字乡村建设相关制度措施,推进数字技术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成为美丽乡村新成色。

  苍南县马站镇中魁村,正是利用数字赋能提质升级促增收的。中魁村区位优势独特,立足滨海、柚香、种业三大特点,打造“仙家名果·柚香中魁”金字招牌,以数字赋能,围绕生态柚乡、富裕柚乡、数字柚乡、和谐柚乡四大实施路径,实现生产、生态、生活的“三生融合”,全方位推进宜居、宜业、宜游未来乡村建设。注重打造智慧农业平台,引进农业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农产品“一品一码”身份监管、生产溯源、农业可视化等功能;借力互联网拓宽营销渠道,将四季柚加工成柚子茶、柚皮糖等食品,延伸四季柚产业链。2021年,中魁村成为浙江省首批承接“2+4”多跨场景应用落地“未来乡村”的8个试点村之一。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梅里方顶柿尤为出名。2021年以来,横一村实现区—镇—村三级数字化能力的落地,结合规划、品牌、运营、建设等方面五位一体开展村庄建设,造就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化加速器,跻身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行列。

  如今的横一村,聚焦产业赋能,构建起数字经济基础底座。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实现全村1000多亩稻田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生产。同时,以数字为媒介,以绿色生态为底色,迭代发展农文旅产业:在高德植入横一手绘地图,实现游客“一键导航”游乡村;建设5G智能采集灯杆,让游客、村民在乡间田野如意数字跑;以直播带货云销售,带动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创业……

  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资料,2021年以来,“浙江乡村大脑”系统架构基本成形,形成“1+16”浙农系列场景应用,“浙江畜牧产业大脑”“浙农富裕”“浙农优品”等一批场景入选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浙渔安”成为全国唯一渔船渔港精密智控建设试点,建成首批数字农业工厂210个。浙农码累计赋码量突破3400万次,获评农业农村部“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

  

融合共富基因厚植振兴每一步

  共同富裕,大道先行。促进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贯穿《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始终。

  总则部分即明确促进乡村振兴应当统筹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这三大差距;在城乡融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保障措施等章节中也都聚焦乡村单元,从加大财政支持,探索“两山”转化通道,健全先富帮后富、强村带弱村机制,推进“千企结千村”等帮扶行动,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等方面细化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特别关注山区县、海岛县的发展,明确要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加大财政支持,通过生态补偿、水资源交易等多种方式,增加山区县、海岛县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和农民收入。

  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浙江省海盐县改革起步早,2009年就承担了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伴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不断深入,锚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海盐县抓确权,促流转,降风险,以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力促共同富裕。

  海盐县在全省率先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和产权交易服务平台,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村级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2021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21.99万亩,流转率达78.8%,土地流转费用总收入约1.5亿元;家庭农场总注册资金8.31亿元,家庭农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86元,城乡收入比1.62∶1,持续保持浙江省领先。

  与海盐县的路径选择不同,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加快探索村域间变革,通过市场化运作,锚定区域性共富,推动“8+1”九村合作开发村级留用地模式,通过“四地举措”激活沉睡的资源资金,加快区域之间同频共振。具体说来,就是余杭街道按照1村出地、8村出资的合作方式由9村共同成立联合公司,规范推进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建成后以3∶7的房产股权比例进行分割析产。同样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航民村则坚持传承“集体共富”红色基因,以“集体控股、量化股权”产权改革模式,实现现代农业、纺织热电、宾馆物流等三产多跨联动发展方式,探索建立共创共富机制。

  乡村振兴促进法颁布实施一年多来,浙江省切实抓好学习、贯彻,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争当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和乡村振兴排头兵。

  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统计,2021年全省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07亿元,增长15.9%;农民收入突破3.5万元,增长10.4%;城乡居民收入比差1.94,连续9年呈缩小态势。2022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1元,增长7.3%,高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1.82,比上年同期缩小0.03。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省村级集体资产累计8466.85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354.05亿元,总收入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的村占比71.2%,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32.1%。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进一步缩小。

  

智治模式助力乡村善治新实践

  江东村隶属杭州市钱塘区河庄街道,2021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23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3000元。在江东村,“数智”门锁的应用实现本村“出租房旅馆式服务”,破解出租房屋管理难点。与此同时,通过构建一张数字乡村微信网络图,整合一张触达村庄各角落的监控信息感知网,建成一个数字化乡村江东村模型精准管理服务村庄。

  宁波市江北区则以农村集体资产“一张图”赋能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全链条集体经济数字管理方案,搭建农村集体经济“智管家”数字应用“112N”框架体系。该工作成果入选2020全国数字政府特色评选50强创新案例、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20强;2021年,集体资产“智管家”列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数字乡村地区特色场景,江北区获评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临安区地处杭州市西郊,2021年农业总产值66.58亿元,增加值46.2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06元。临安区是浙江省唯一同时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和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区县。

  一方面,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绘就乡村产业新画卷,“山核桃产业大脑”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优秀案例,成为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数字经济领域典型案例,推动全产业链产值达50亿元,“临安山核桃”品牌价值提升至32.38亿元。临安区以数据生产要素打通农业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使产业结构、生产模式、生产要素等生产力结构持续优化,弥补城乡发展的生产生活生态的短板,有效激发乡村活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实现乡村整体智治,形成乡村治理新体系。依托“防灾天目”建设,实现隐患自动监测、风险有效预警,两年来已有效避让地质灾害270余起,自然资源部向全国自然资源系统转发学习《县域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工作手册(临安版)》。临安区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制度重塑、数据共享、系统集成,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逐步实现以部门为中心的“碎片化”治理向以数字平台为中心的整体性治理转变。

  见微知著。在宁波,在临安,在山区县,在海岛县,在之江沃野,在金衢盆地……依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浙江各地皆有妙招,但锚定的都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条跑道,突出数字赋能、变革重塑,统筹实施农业“双强”(科技强农与机械强农)、乡村建设、农民共富三大行动。多措并举确保法律落地落实,浙江省农业农村部门交出一份共同富裕的漂亮答卷。

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目标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目标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月18日,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标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总结2022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交流工作经验,安排2023年工作。陕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矿玲讲话;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韬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22年是“三农”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抗灾夺丰收,战疫保供给,兴产促增收,建设美环境,改革增活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晒晒一年的成绩单,有十大看点:粮食多灾之年再夺丰收,菜篮子产品全线增长,特色产业全面融合发展,农田建设数量质量双提,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突出,绿色发展找到破题之策,特色农产品质效并进,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都有了收益。这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一份份满意的成果是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各级干部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会议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守牢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把握好协同推进产能提升和结构优化、成果巩固和农民增收、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个协同推进”,狠抓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七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一是坚持良田建管用并举、良种育繁推一体、良机全程化应用、良法集成化推广、良策全方位跟进“五良协同”,千方百计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二是围绕“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加大补缺口提质量力度,树立大食物观,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立足优势特色农业,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围绕11大攻关方向32项攻关内容,加力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五是稳慎推进土地二轮延包、有序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村生产关系。六是狠抓绿色发展,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综合治理,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七是育好产业发展类、经营管理类、服务保障类“三类人才”,用好项目载体、经营主体、农技体系“三大平台”,构建产才融合、精准选派、政策支持、联系服务“四项机制”,加大乡土实用人才培育,夯实建设农业强省的人才支撑。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建设农业强国的本领,弘扬务实重干的作风,立即投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的战斗中,聚焦任务、逐项落实、压茬推进,确保今年农业再获好收成、各项工作再上一层楼,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会上传达了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观看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专题片,西安市、咸阳市、榆林市、商洛市、汉中市、铜川市农业农村部门等6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省农业农村厅班子成员,厅一级、二级巡视员,驻厅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厅总兽医师、总经济师、总农艺师、总畜牧师,有关涉农企业负责同志,省农业农村厅机关各处(室、局)和厅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的同志在市级分会场参加会议。

锚定总体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锚定总体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文件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对此,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周业铮表示,要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两多”目标,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三大产业,充分彰显乡村在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和价值。

  要突出农民就近就业、就地致富的“两就”路径,把县域作为促进城乡融合的主战场,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乡村产业,促进农民稳步增收。

  此外,要持续推进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下决心改变资源过度开发、要素大量投入的发展模式,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促进乡村绿起来、乡亲富起来。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推进,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满意度明显提升。人民对农村优美人居环境的期待,从“摆脱脏乱差”逐步提升为“追求乡村美”。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并对农村改厕、污水治理、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就医等公共服务建设等作出具体部署,展现了一幅更美丽、更宜居的乡村未来图景。

  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周应华表示:“乡村建设基本的目标,就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让农民就地逐步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在实施中要坚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在目标和标准上不要定得太高,水平、标准、档次可以因地而异、高低有别,重点是保证基本功能,解决突出问题。对于那些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生活的设施,比如农村道路、仓储冷链和物流设施等要优先安排,加快建设。

  要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认识乡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同时,要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

  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如何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乡村?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创新工作方法,用农民群众容易接受、简单易懂的方式,把党的声音、号召传播到农村千家万户,要增加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此外,要加大专项治理力度,解决好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这是我们最大的制度优势。要抓队伍,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乡镇、村集中换届后,全面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同时要抓机制,把“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到实处,并要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

?

锚定目标不松劲 躬身实干促振兴——展望甘肃“三农”发展新图景

锚定目标不松劲 躬身实干促振兴——展望甘肃“三农”发展新图景

  1月10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总结了去年以来全省“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为全省“三农”工作描绘了新蓝图,全省上下坚定信心,躬身实干,奋楫扬帆再启航。

  锚定目标 建设农业强省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勾勒出建设农业强省的“蓝图”。建设农业强省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着力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持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提出了2023年、未来五年和到2035年建设农业强省的奋斗目标,强调在新征程上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形成强大合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创新,用创新举措打开局面;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因情因势做好工作;坚持躬身实干,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以真抓实干的作风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守牢底线 夯实“三农”基石

  抓好防止规模性返贫和确保粮食安全两大底线性任务,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坚决扛起的政治责任。

  甘肃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努力做到“三个重在”:监测帮扶重在精准有效,脱贫地区重在加快发展,协作帮扶重在拓展成果。将充分用好政策支持,完善动态监测机制,不断缩小脱贫群众与其他农民、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提升。

  确保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甘肃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上肩负重要使命。甘肃将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更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全省剩余撂荒地整治,大力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聚焦千万亩以上的主粮品种,以耕地提升、种子种质、大类品种和多元供给为抓手,实施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全国粮食安全大局作贡献。

  做强产业 确保稳定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群众要致富,产业是支柱。甘肃将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挖掘“土”的资源,在科学保护中提升原生态价值,在适度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综合利用中催生多元效应。放大“特”的优势,着力塑造规模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提高“产”的效益,强龙头、带产业,延链条、拓产业,聚集群、强产业,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的文章。

  让农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甘肃将强化技能培训,培养造就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民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强化利益联结,发挥党委政府引领作用、企业牵引作用和合作社纽带作用,让农民真正得实惠;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增强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标本兼治 建设和美乡村

  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农民在农村基本过上现代生活,是甘肃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目标。甘肃将做到“三个突出”:村庄建设突出积极稳妥、人居环境突出治污治乱、设施服务突出延伸增效。继续大力推进“551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加快“多规合一”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解决农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抓好治污、治乱两件民生大事,提升乡村“颜值”,完善公共服务,让乡村环境更美丽,农民生活更美好。

  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主体是群众。甘肃将进一步优化科技供给,强化农业科技研发,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强化科技推广应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土地承包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引导群众从“要我发展”转向“我要发展”。

  甘肃将聚焦“强保证”,不断健全党的领导、协调配合、干部培训、人才引育、要素保障、督察考核等机制,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5个省级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资金保障等12个专责工作组各司其职,各级相关部门拧成一股绳,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民的干部,打造一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拓展“三农”融资渠道,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全省上下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合力。

  回望2022,甘肃脱贫成果有了新提升,粮食生产实现新突破,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发展动能得到新激发;展望未来,陇原儿女将躬身实干、接续奋斗,扎实开展“三农”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标签:乡村   农村   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