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机械化蕴藏着巨大发展商机(“三农”依然是重点(两会手记))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三全”机械化蕴藏着巨大发展商机(“三农”依然是重点(两会手记)),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三全”机械化蕴藏着巨大发展商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三农”依然是重点(两会手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三全”机械化蕴藏着巨大发展商机

2、“三农”依然是重点(两会手记)

3、“三农”发展进入史上最好时期之一

4、“三农”工作重任在肩,乡村振兴一抓到底

“三全”机械化蕴藏着巨大发展商机

“三全”机械化蕴藏着巨大发展商机

当前我国农机化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如何破解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本文就如何抓住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提高农机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作些探讨,与同行交流。

一、我国推动农业生产“三全”机械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经历19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利好的强有力拉动,我国农机化水平已迅速提高到72%。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机化由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全过程发展,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延伸,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扩展。全面机械化条件已经成熟。

1、全程机械化有新突破

围绕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花生、棉花、甘蔗等粮棉油糖九大作物,聚焦耕、种、收、产地烘干、高效植保、秸秆处理等全程机械化6个主要环节,强化“补短板、促集成、提水平”的目标导向,分作物分区域开展全程机械化系列推进活动,总结推广了一批宜机化品种、农艺栽培、机械装备和经营方式集成配套的解决方案,着力打造了一批集成应用农机化先进技术和高效作业服务模式的核心示范基地。

2、农机化由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生产拓进

机械化领域由大宗作物向果菜茶等经济作物拓展,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设施农业推进,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进军,由农业生产向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延伸。全国果、菜、茶机械化技术推广如火如荼,水果、蔬菜生产综合机械化率接近30%,茶叶种植加工全过程机械化开始普及。

3、农机经营体制创新步履稳健

农机主管部门通过发展“全程托管”“机农合一”“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专业性综合化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开展万名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轮训,积极发展“互联网+农机”服务,创新组织管理和经营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动力和活力。目前我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540多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7.8万个,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42亿亩次,有力促进了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4、农机踏上信息化、智能化高速路

26个省份在农机化生产中推广普及手机APP、机具二维码、作业物联网“三合一”试点等,对先进适用和绿色生态导向机具、对节水节肥节药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机具,给予重点扶持;通过作业补助等方式支持绿色农机化技术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综合研判,我国推进全面机械化条件已经成熟。我们该如何着力全面机械化?国发〔2018〕42号文件的思路是,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亿万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从国发〔2018〕42号文件看,全面机械化应是“三全”。即“全程”是指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的产前(如植物生产中的育种和种子加工)、产中(如植物生产中的耕整、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和秸秆处理)和产后(如植物生产中的釆后处理和储藏)的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全面”是指作物全面化、领域全面化和区域全面化,即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和饲草料作物全面发展;由种植业向畜、禽、水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全面发展;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发展,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发展。

“全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即在继续推进粮食生产高水平机械化的同时,瞄准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新要求,机械化要向全产业集群发展,覆盖全产业链,农业种养殖领域、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发展;瞄准当地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整体推进机械化;用产业集群的农业发展思维,用机械化手段拉长产业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两大目标,全方位积极参与,调整思路,引导农业产业集群机械化全产业链化发展。

二、农业生产“三全”机械化商机巨大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日益加快,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约束因素日益加剧,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地板”和市场价格“天花板”挤压矛盾日益凸显,我国农业生产面临“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破解难题的钥匙,就在于不失时机,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三全”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国发〔2018〕42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主要经济作物薄弱环节“无机可用”问题基本解决。

到2025年,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农机具配置结构趋于合理,农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时期。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薄弱环节机械化全面突破,其中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45%,棉花收获机械化率达到60%,花生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5%和55%,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0%和65%,甘蔗收获机械化率达到30%,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左右。

为实现这一目标,农机化工作要以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主要农作物为重点。

一是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重点是巩固提高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收、马铃薯机收、大豆机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解决高效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应用难题;

二是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重点是示范推广棉花机采、油菜机播和机收、花生机播和机收、甘蔗机种和机收等关键环节的农机化技术。以提高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为重点,根据我国主要农作物的优势产区、种植模式和全程机械化特点,确立推进各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面机械化为抓获手,分作物、分区域建成一批产业集群模式下实现“三全“机械化的示范区(县),辐射带动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打造升级版的“三全”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发展商机。

一是,我国农机产能已是世界大国,但一是结构单一,品种不全,可靠性低。发达国家可供农机产品达7000种,而我国只有3000种。

二是,我国市场流通的农机产品存在“三多三少”的情况,即外国品牌多、国内品牌少,大型装备少、中小型装备多,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产品的很多品种还是空白,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三是,缺乏高端农机,不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大型、成套、智能、高效、绿色化生产农机的新需求。差距,就是我国农机产销商的动力,是巨大的发展商机。抓住商机,就能在新常态下超常规发展,是难得的机遇。

根据目前我国农机合作社、机械化家庭农场、种田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的现实,结合笔者30多年农机化工作经验看,农业“三全”机械化的“淘金”领域仍有不少。

1、大型、高速、低耗、多功能和复合、联合作业的农业机械

大功率、大型复式联合作业机可实现免耕深松、灭茬、施肥、精密播种、超低量施药的联合作业功能,大大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为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农业装备支持。作业幅宽8米以上高效现代化、智能化联合收割机,大型玉米带棒青饲料收割机等应加紧攻关,尽快国产化。

2、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动化的农业机械

如应用电子技术,向智能控制过渡。采用中央处理、总线技术,对农业机械进行智能化控制。应用田间自动导航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等精准农业研究成果,实现农业机械作业的高效率、高质量、低能耗,大大改善操作者的舒适性与安全性。通过优化设计驾驶室、驾驶座、方向动力控制、空调装置等减轻机手的劳动强度,提高操作的舒适性,实现农机系统内按钮操作。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先进加工工艺,在拖拉机产品上,应用计算机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系统(RS),高精度的机、电、液(气)一体化等与拖拉机产品的有机结合。

目前,我国第1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GPS的智能变量播种、施肥、旋耕机研制成功。国内第1台GPS收获机已经在福田重工诞生。无人植保机成为农机作业领域新军,采棉机国产化有了新突破。这些创新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引领着农机化发展。应在可靠性、使用经济性上实现突破,建立国人对国产智能农机的信心。

3、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

破解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约束,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的治理,促进资源永续利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全面推进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由过去单纯提高产量的增产技术向更加注重提高效益的增效技术转变,由主要克服资源约束向克服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转变,由单项技术需求向全程技术需求转变。

三、齐心协力,共同实现“三全”机械化目标

1、密切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指导农机推广应用、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国产农机,提高国产农机品牌在农机市场中的地位。目前,新型农机经营主体成为农机市场一支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他们左右着农机市场,引领农机需求新潮流,成为农机推广的风向标。我们应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展开调查研究,及时把脉农机化发展新动向、新趋势、新需求,引导农机研发,从满足新需求中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强化机补政策实施,引导农机结构优化发展

国家机补资金要重点向产粮大县、新型经营主体、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具倾斜。积极推进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扩大省级机补自主权,支持区域性特色农机化发展;鼓励老旧农机报废更新,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探索北斗卫星精准定位、自动导航、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换代。鼓励和引导农机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引导农机企业按农业产业集群的思路,提高成套装备全产业链集群化装备的供给能力、提供优势特色农业“三全”机械化解决方案和机具研发能力。面向开发性农业新领域“三全“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搭建农业、农机制造、科研等多部门合作的科技创新平台,合力攻关,尽快“填空白、补短板、强供给”,解决一些生产领域“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问题,突破全程、全面、全产业链机械化所需关键环节机具的瓶颈制约。

3、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创建农机化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示范园(区)

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租赁经营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新业态发展,切实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的组织化程度。管控社会资本投向农机作业服务,推进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继续开展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重点培育一批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由服务型向生产型转变,由专业化向综合型发展,在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壮大;鼓励农机服务体系瞄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成长为区域性产业集群农机化服务的龙头,引领当地产业集群式发展潮流;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和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大力培养一批农机职业经理人、作业能手和农机维修能手。探索形成区域化的“三全“机械化生产模式,通过试验示范,探索总结”三全“机械化的技术路径、技术模式、机具配套、操作规程及服务方式。探索形成一系列分作物、分区域的机械化”三全“生产模式,建成一批”三全“机械化万亩示范片。通过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周边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机械化水平。

4、重视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水平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规模化的农机作业服务创造条件。加快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建设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农机作业动态信息监测与服务平台,及时采集和发布农机作业供需信息,培育和规范农机作业等服务市场。大力支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兴建农机具库棚,不断加强机耕道路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推动解决农机“住房难、行路难、下田难、看病难”等问题。

5、调整工作思路,发挥农机化在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引领、驱动作用

我国虽然已步入后农机化发展阶段,但占农业种植面积59%的丘陵、浅山区农机化水平极低,只相当于平(原)川的40%左右,一些落后地区甚至不足10%,很多地方和农业生产领域农机化还是一片“处女地”。而这些地方和领域农业开发与发展的潜力巨大,是我国今后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希望之地,对我国农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农机化而言,其情况更为复杂,推进难度会更大,发展机制更难完备。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两大目标,农机推广必须克难奋进,有所作为。要根据当地地域、生产、优势等情况,确定突破口,实现新突破;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选择农机化发展的重点,逐步推进,积聚发展正能量,促进当地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要围绕当地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开展农机推广应用;要建设和健全完善的符合当地市场条件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当地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促进农机化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为一号文件提出的实现“两大目标“作出农机人应有的贡献。

“三农”依然是重点(两会手记)

“三农”依然是重点(两会手记)
  这两天,在会场内外采访代表、委员,聆听发言,有一个感受:今年,三农依然是两会的一大热门话题。但与往年相比,人们关注的重点、讨论的层面等,似乎正在发生一些意味深长的变化。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当时人民大会堂掌声雷动。昨天上午的人大开幕式上,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大会堂里再一次响起热烈掌声。

  过去一年,农民舒心。粮食丰收,税收减免,各地农民增收的捷报频传。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扶持三农新政策的指引下,农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热烈的掌声表明,代表、委员们对一年来三农工作取得的成就十分欣慰,并由衷相信,只要按照这样的路子持续下去,农村、农业、农民的明天会更好。

  与往年相比,记者明显地感受到代表、委员们,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正在进一步走向深入。他们的思考更深刻,聚焦点更加细致,提出的建议更有现实针对性和可行度。比如,针对农村教育现状,对如何在农村尽快实现免费普九、如何让贫困孩子不失学等多个问题的探讨,记者就在多个议案、提案中看到;面对去年多起矿难,如何加强管理、保护农民工的生命安全,成为多个小组热烈讨论的内容。

  此外,怎么让农民看得起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及对农民的培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一不是代表、委员细致讨论的话题。

“三农”发展进入史上最好时期之一

“三农”发展进入史上最好时期之一   9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部长孙政才介绍了新中国60年农业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孙政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的推动下,当前“三农”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孙政才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六个历史性跨越:一是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跨越;二是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了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的跨越;三是农村经济结构实现了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跨越;四是农民收入方面实现了农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跨越;五是农村经济制度实现了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越;六是城乡经济社会实现了由二元结构向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跨越。此外,农业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孙政才说,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前期农产品价格下行,近来部分农产品价格回升,这次价格的变化属于正常波动,不会出现短缺现象,价格水平也不会出现全面持续大幅度上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猪肉和鸡蛋的价格最近上涨是恢复性上涨和正常的季节性波动,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影响不大,但是有利于养殖户的收入提高和养殖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三农”工作重任在肩,乡村振兴一抓到底

“三农”工作重任在肩,乡村振兴一抓到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组建农业农村部,是为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日前,农业农村部召开了第一次部党组会议和第一次常务会议。会议提出,农业农村部机构改革要体现加强党对“三农”的全面领导。农业农村部的工作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特别是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农业农村部作为新的机构,要有新观念新气象新作为,把中央赋予的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工作的重任扛上肩、见实效。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组建农业农村部。根据机构改革方案,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农业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农业投资项目、财政部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资源部的农田整治项目、水利部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农业农村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业内认为,组建农业农村部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视,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将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委员王勇介绍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时说,组建农业农村部,是为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组建农业农村部也体现了“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机构改革精神。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表示,设立农业农村部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落实。过去,农村建设规划管理分散在多个部门,高效推进存在一定难度,农业农村部有利于补强农村地区在多个方面的短板,提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效率,加强了农业农村部的“三农”政策和农村发展职能。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认为,设立农业农村部既可全面精简部门设置、提高管理效率,又将促进涉农资金统筹规划,整合使用。同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程国强说,改革体现了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将促进“三农”工作管理体系现代化。改革统筹整合了农业投资管理,将促进支农投资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中国社科院“三农”金融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三农”金融的缺口达3.05万亿元。今年2月份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全国涉及“三农”的资金量巨大,但属于农业部管理的体量偏少,设立农业农村部有利于充分利用“三农”资金,在支持农业的同时,也可对农村的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统筹使用。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三农”工作的欠账依然较多,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等方面。新机构成立后,农业农村相关领域的投入将持续增加。今后,农业农村部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和农村实际,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管理和统筹安排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拟订农业综合开发的方针政策及项目。

除了职能划入外,也有拆分。本次改革方案将农业部的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隶属农业部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草原防火、草原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其他已有或新组建部门。

按照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决定,农业农村部的主要职责是,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三农”工作战略、规划和政策,监督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农业投资管理等。

在农业农村部召开的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进一步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感责任感;发挥农业农村部牵头部门作用,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巩固提升产能,守住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底线;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标签:农业   农机   发展   机械化   农村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