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成乡村产业振兴“大红人”(“新农人”成乡村振兴生力军 重庆首个“新农人”互助会在丰都...)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新农人”成乡村产业振兴“大红人”(“新农人”成乡村振兴生力军 重庆首个“新农人”互助会在丰都...),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新农人”成乡村产业振兴“大红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新农人”成乡村振兴生力军 重庆首个“新农人”互助会在丰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新农人”成乡村产业振兴“大红人”

2、“新农人”成乡村振兴生力军 重庆首个“新农人”互助会在丰都...

3、“新农人”,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4、“新农人新产业”论坛在京举办

“新农人”成乡村产业振兴“大红人”

“新农人”成乡村产业振兴“大红人”

  近年来,宣城市宣州区通过技术培训、人才培养、政策扶持、项目助力,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他们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大红人”,引领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合作社也抓产业“大项目”

  4月15日,记者来到宣州区孙埠镇玉粒村张述蛋鸭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陈健带记者参观了大棚蛋鸭养殖基地和蛋鸭笼养项目工程。在两山间一处较为开阔的地带,分两个片区有序排列着48座三连栋大棚,颇为壮观。

  走进其中一座大棚,棚内成千上万只鸭子在悠闲地觅食饮水。“平均每个大棚一批次可养蛋鸭6500羽,养殖周期是400天左右。”合作社负责人陈健告诉记者,目前采取种养结合模式,一批蛋鸭结束,就种一季玉米、红薯或小西红柿,然后再养蛋鸭,种养循环、周而复始,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土地利用率高、产出效益高、绿色低碳发展。

  在蛋鸭笼养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6栋标准化笼养厂房的主体工程已完工,厂房里一排排整齐“列队”的崭新设备,透着满满的科技感。数名施工人员在厂区的配套工程工地上有序作业。“每栋里面共有六列五层钢结构的蛋鸭笼养设备,一批次可养蛋鸭3.6万羽,6栋加起来就是21.6万羽。”陈健介绍,该项目占地约44亩,总投资4500万元,由合作社与一家企业联手建设,预计今年5月下旬可建成投产。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要用好先进技术。据了解,该项目所使用的全套笼养设备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相较于传统的地面旱养或水塘圈养,具有生产效率高、安全性能强、污染程度低等优点;蛋鸭粪污经自动收集系统传输到加工车间,变为商品有机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有大幅提高。

  1984年出生的陈健高中毕业后,去浙江湖州做服装加工11年,2014年返乡创业,从事蛋鸭养殖,2015年成立张述蛋鸭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逐年扩大,2022年蛋鸭存栏量达30多万羽,鲜鸭蛋、咸鸭蛋、松花蛋等产品畅销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合作社流转土地1100亩,除了蛋鸭养殖区,还有700亩为水稻、油菜种植区。通过规模经营和科技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农民增收。”陈健告诉记者,合作社付给村民的土地租金是每亩每年500元,还带动200余人常年在基地务工。

  “合作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扶持,小到技术指导、人才培训,大到政策对接、项目申报。蛋鸭笼养项目建设,就获得了1100万元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资金支持。”陈健坦言,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加上自身努力,合作社将迈向集饲料加工、鸭苗孵化、蛋鸭养殖、蛋品加工、老鸭煲预制菜生产等于一体的全链条升级模式。

  小农场走出“融合”发展路

  如果说,张述蛋鸭养殖合作社给人的印象是“宏大”,那么,食源生态种养家庭农场给人的感觉就是“精致”。该农场位于宣州区洪林镇洪林村,流转土地260亩,将水果种植、青虾养殖、果酒加工、休闲观光融合起来。

  在绿意葱茏的水果种植基地,记者遇到农场负责人鲁德迅,他正安排工人为小西红柿修枝。“这里种的水果有桑葚、猕猴桃、枇杷、水蜜桃、小西红柿等,总计100多亩,其中猕猴桃70亩。”鲁德迅告诉记者,这些水果一部分作为鲜果销售,一部分用来加工果酒。

  离水果种植区不远的连片水田,是农场的青虾养殖区,面积有130余亩。“往年是一年养两季青虾,从今年开始改为一季水稻一季青虾。水稻可吸收水休中的有机质,防止水质富营养化,有利于青虾养殖。此外,一年养两季青虾,太忙了;搞稻虾轮作的话,要相对轻松一点。”鲁德迅说。

  10年前,从蚌埠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毕业后,鲁德迅选择返乡创业,与同学合伙在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承包了130亩田地养青虾、种菌菇。不料,2016年6月的一场洪水让他损失惨重。但他很快通过生产自救,奋力走出困境。继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果树种植,并于2018年7月成立食源生态种养家庭农场,2020年建起果酒加工厂。

  “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支持下,2021年农场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且辐射带动周边扩大水果种植,已在宣州区的洪林镇、水东镇和泾县的泾川镇,建立合作生产基地1200亩。”鲁德迅表示,他力争把农场打造成皖南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倾力支持“新农人”成长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宣州区,像陈健、鲁德迅这样担纲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农人”还有很多。

  2021年以来,这个区出台了《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从人才培养、项目扶持、融资担保、用地保障等方面,倾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壮大。

  “2021至2022年安排财政资金1580万元,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粮食生产、绿色发展、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等方面给予扶持。”宣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周飞告诉记者,截至2022年底,专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宣城市瑞丰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累计为全区275家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融资9.91亿元。

  “在多方合力推动下,全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周飞表示,宣州区现有农民合作社855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0家、国家级示范社6家;现有家庭农场3055家,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1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2家。

  2022年该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54.57万亩,占全区土地确权面积的57%。

“新农人”成乡村振兴生力军 重庆首个“新农人”互助会在丰都...

“新农人”成乡村振兴生力军 重庆首个“新农人”互助会在丰都...   近日,重庆首个“新农人”互助会——丰都县“新农人”互助会在县民政局注册成立,吸纳会员51名。根据选举和《“新农人”互助会章程》规定,宏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侯俊担任互助会会长。

  近年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各类产业化组织在丰都不断涌现,目前,全县有种植业、养殖业、电商、文旅等不同领域的“新农人”727人,带动2.2万多户、7.8万多农民增收就业。同时,数据显示,全县42万农村人口中,约有26.5万人在外务工,留在农村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

  “不可避免面临‘乡村两问’:现在,谁来振兴乡村?未来,谁下地种田?”县农业农村委主任任正义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靠科学、靠机械,关键还得靠人去实现。

  围绕“乡村两问”,经过一年多探索,丰都县给出了破题答案:培育一批有技术、有经验、有情怀、有根基的“新农人”,构建“新农人+村集体+农户”的乡村发展利益共同体。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新型农业存在主体抗风险能力不强、农业品牌效应发挥不足等短板。” 任正义表示,互助会不仅能广泛集聚力量,做好品牌建设,讲好农产品故事,打造拳头产品,形成品牌效应,互助共赢,更能助力丰都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助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丰都县‘新农人’互助会应运而生。”任正义说,“新农人”互助会将秉承“互助·共享”理念,以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为重点,通过数据运用、信息共享、统筹协调,精准预判产业发展风险,把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长带短、抱团发展、合作共赢作为互助会发展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推动互助会成为农民期待、政府认可、‘新农人’满意的共享对接平台、‘新农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以及三产融合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和实践实训基地。”丰都县“新农人”互助会会长侯俊说。

“新农人”,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农人”,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有一批被称为“新农人”的年轻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却放弃都市繁华,扎进农村投资创业;他们给农业农村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给农村增添了新活力……7月的夏日,我们走进泰州“新农人”群体,分享他们创业的酸甜苦辣,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鼓与呼。

有备而来,拥抱新业态新模式新机遇

站在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汉土家庭农场”田头,眼前是一片紫色的花海,农场主孙飞欣喜地告诉记者,这种紫色的小花叫紫云英,既可以观赏,又是固氮效果很好的绿肥,采用水稻与紫云英轮作方式种植的大米更有营养、更好吃。

2011年大学毕业后,孙飞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毅然返乡当起了农民。水稻与紫云英轮作,只是他近十年“花式种田”的一个缩影。这些年,孙飞成立了泰州汉土植保专业合作社,先后流转本地及周边土地1130余亩,探索稻田养鱼、立体种养、生态大米、订单农业、乡村旅游……将普通农田种成了“生态田”“高效田”。不仅如此,他还探索农业休闲观光、农事采摘体验等创业新门道,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示范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帮农民解决“卖”难,是安徽小伙张帅立志投身农村干一番事业的初衷。在上海挣得“第一桶金”后,2018年3月,他到姜堰创办了泰州我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在省姜堰现代农业产业园,一间不大的办公间,几台电脑,三四个年轻人在键盘上不停敲打,这就是张帅和小伙伴们的办公场地。姜堰本地的大米、葡萄、鸡蛋、鱼圆等农产品,通过天猫、京东抵达全国各大城市市民的餐桌。“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去年‘双11’到现在,我们光是大米就卖了300多吨,鱼圆卖了3吨。”张帅的电子商务公司,让村民的农产品变得畅销起来。“现在农产品销售大多是区域性的,我想做一个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打造‘移动的农产品超市’。”

“草莓硕士”“种粮博士”“海归猪倌”……在泰州,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有备而来,选择返乡创业。“‘新农人’把传统产业做成了‘朝阳事业’,给农村带来新技术、新理念、新活力。”姜堰区委副书记孙靓靓说。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缺乏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要素现象,该区先后出台众多政策鼓励“要素聚乡、乡贤回乡、市民下乡”。全区涌现出了以种田能手施洋、互联网达人孙志祥为代表的一批“新农人”。目前,仅在沈高镇,45周岁以下“新农人”就有200多人。

拉长短板,创新机制共建乡村未来

“新农人”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农业这口饭,难吃得很!”泰州市华野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拥军2009年开始从事农业种植,十年多来,他先是搞茄果类,后来又种植草莓。2017年,在姜堰区第一个“吃螃蟹”,种植“白雪天使”白草莓品种。

陈拥军所说的“难”,指的是技术。在草莓种植方面,他虽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行家”,但也“呛过水”。去年9月,他家的草莓苗一栽下土就死了,损失了几万元。幸好在当地挂职的省农科院干部请来专家“把脉”,这才让他避免更大的损失。事后想想,陈拥军仍有些后怕,“农业种植,最缺的就是技术型服务人才。”

在孙飞看来,技术再好,种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再优,如果赚不到钱,脚下的这块土地肯定留不住人。去年,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新农人”自发组成了“姜堰新型职业农民联合会”。半年多过去,58个成员有不少已经“离开”。

“单打独斗”,与农民的合作组织不健全、利益不紧密、带动力不强,都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新农人”的发展。泰州市双缘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丁谦军说,大棚种植又多是季节性用工,一到需要人手的时候,根本不能确保找到人,而正是因为这一困难无法解决,合作社不得不缩减大棚蔬菜的品种,尽量选择人工需求量相对少一些的蔬菜来种。

技术缺乏、品牌力不强、销售不畅、劳动力短缺……这是记者采访中,多位“新农人”吐露的当前面临难题。

“‘新农人’是未来农业农村的主力军。”采访中,许多农村基层干部表达了对“新农人”群体的热情支持和期待。“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蓬勃兴起,物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加速渗透,为乡村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带来了新机遇。”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推进,乡村治理的各项改革更加完善,乡村发展的原动力更为充足,这为“新农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开源“集”流,为乡村振兴蓄积更多原动力

“新农人”需要“扶上马、送一程”。要让年轻人的乡村创业梦想照进现实,要强化政策集成、加大支持力度、搭建服务平台,为“新农人”保驾护航。不少农村农业专家、学者、相关部门领导为新农人创业支招。

农业投入高、收益周期慢,政府出台的政策力度要再加码。高港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叶健告诉记者,该区最近出台政策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绿色家庭农场等称号的,可获重奖。

破解技术难、人才难、资金难,泰州构建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为“新农人”排忧解难。两个“放大版”的集装箱式建筑、一个几十米长的塑料大棚,这样一个占地不足6亩的“小联盟”,竟然能为方圆超过6000亩农田提供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农业服务。农场主卫泽明介绍,入盟后平均一亩田可以降低200元成本,而且无需再另外兴建晒场、农机库,还能以很便宜的价格从联盟采购农资、烘干粮食。

“新农人”自身也需要提高“免疫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泰州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处长马光辉说,根据调查,“新农人”群体存在农业技术相对缺乏、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以及对政策了解较少等共性问题。农技推广研究员袁志章认为,“新农人”一定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抓好产品质量、创新品牌,尽快成为真正的“土专家”。他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为“新农人”提供实战性强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快速华丽转身。

在苏中发展研究院院长陆建飞看来,职业农民培训是农业发展的根。给予必要的支持,提供创业辅导、苗圃基金等都是通行做法,但重要的是要帮助“新农人”知农。很多创业者是非农专业,对农业、农村知之甚少,这就很有必要在创业前与相关农技人员对接、拜师,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懂农爱农,融入希望的田野。

“农业投入高、风险大,这是许多农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敢拥抱田野的重要原因。”扬州大学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陆江峰希望政府和高校能联合搭建一个更紧密的合作平台。比如说,地方政府给高校一块地,学生去种田,老师当指导。不是两三个月的简单实践,而是踏踏实实去种田。他认为,通过这样的“实战种田”,不仅让学生知道种田的难、农民的苦,更让他们明白农民是一份“有希望”的职业。

“新农人”给广阔田野注入了澎湃动力。据介绍,我省2017年启动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越来越多的“田秀才”“土专家”“新农人”等乡土人才破“土”而出,融入现代农业、休闲文旅、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据统计,仅全省第一批2717名“三带”乡土人才,创办领办企业、合作社1478家,去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70亿元,带动村民平均增收4.76万元。

(记者 刘宏奇 赵晓勇 董鑫 卢佳乐)

“新农人新产业”论坛在京举办

“新农人新产业”论坛在京举办

?  

  本网讯? 日前,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新农人创新与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新农人新产业”论坛在京举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实的人力基础和支撑保障。新农人是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先行者和探路人。新农人要充分发挥群体结构新、理念思维新、知识手段新、组织模式新的特点,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鲜活力量。会议强调,专委会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平台服务功能,带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应有力量。

  当天,会议还举办了“新农人新产业”主题论坛,多位农民合作社代表、新农人代表、生鲜流通和物流企业等参与。

标签:农人   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