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再提速 重庆“花经济”玩出新花样(农旅融合从庭院“起飞”)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文旅融合再提速 重庆“花经济”玩出新花样(农旅融合从庭院“起飞”),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文旅融合再提速 重庆“花经济”玩出新花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旅融合从庭院“起飞”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农文旅融合再提速 重庆“花经济”玩出新花样

2、农旅融合从庭院“起飞”

3、农旅融合迎来3.0时代

4、农旅融合重塑浙江三农

农文旅融合再提速 重庆“花经济”玩出新花样

农文旅融合再提速 重庆“花经济”玩出新花样

  春风送暖,巴渝大地,万物复苏,花团锦簇。?

  三年疫情,让多少赏花地的花儿“静悄悄地开”。如今,游园、踏青、赏花……各地“赏花经济”快速回暖复苏,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尤其是,重庆各地以花为“媒”、以节“圈”粉,以乡村振兴为核,不断延伸产业链,玩出新花样,促进农文旅加速融合,美丽乡村正迸发出蓬勃动力。?

  “花样”翻新,“花经济”升温?

  三月的潼南,花海“绘”春光,景致如画。?

  相比往年“云赏花”的无奈,今年潼南围绕“巴蜀福地 花漾潼南”主题,打造出多个“花样”名场面:在陈抟故里·崇龛花海景区,打造了直径236米的太极图、仙鹤腾飞、锦鲤戏水等大地艺术景观,让花景更美;在芦坝花海公园,栽种了2万平方米郁金香、太阳花等观赏花卉,让花类更多;在陈抟山、睡仙山、睡仙楼、风雨廊桥等景点,布置了灯饰亮化景观,让花灯更亮。?

  不仅如此,为了让游客更好玩,潼南更是积极拓展新消费场景,新增了热气球、彩虹滑道、水上飞船、步步惊心、大马戏等游乐项目;举办了沙滩音乐节,邀请知名音乐人、乐队带领游客走进音乐世界;设置了美食集市、推出了“涪江夜游”精品水上项目等,为游客带来“夜游、夜享、夜嗨”的全方位体验。?

  “目前,效果非常好,客流量同比大幅增长,带动乡村振兴效果明显。”潼南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

  不只潼南,巫山在“三峡里的春天·第五届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中,也让“花经济”多了些“花样”:摒弃传统的舞台搭建,转而引入“条条大路通巫山”的多元互动概念,在巫山高铁站、巫山机场、巫山游客中心、巫峡·神女景区推出高规格迎宾仪式,包括《我的家乡巫山美》古装快闪、文艺演出、民航最高礼仪“过水门”等,点燃文旅消费的想象力,游客接待量比2019年疫情前的高峰时净增17%。?

  涪陵则依托美心红酒小镇景区举行了第二届菜花旅游文化节,设置了“花海写生区”“花田美食区”“花样拍照区”“花式演艺区”四大区域,让游客与五彩油菜花海零距离接触。赏花之余,游客还可以聆听古筝、小提琴、萨克斯等器乐奏响的春天协奏曲,欣赏花海龙腾狮跃表演、花海舞蹈变装秀,采买正宗乡村土货、新鲜果蔬以及春日限定野菜,免费品尝“乡愁小吃宴”以及优质红酒,可谓玩法多多,花样多多。?

  “文化节举办期间,游客同比增长30%以上,市场回暖明显。”美心红酒小镇景区相关负责人称。?

  多措并举,激活文旅大市场?

  旅游热,得益于供给新。?

  今年来,重庆抢抓旅游消费强劲复苏的契机,持续创新旅游产品、业态和模式,推动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发展,从单一景点观光向深度体验度假转型。?

  全市共推出200余项文旅活动,涵盖赏花踏青、露营音乐节、民俗文化节、体育赛事等,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其中,“文体旅”融合就是一大亮点,3月至5月,全市各区县陆续开展系列赛事活动,包括马拉松、定向越野赛、羽毛球赛、篮球赛等,如第三届重庆垫江牡丹马拉松、长寿湖半程马拉松、第二届智跑重庆城市定向赛、2023“丁山湖杯”环湖长跑比赛等,进一步激发市民春游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真金白银”推文旅惠民,用“政策包”激活大市场。如,渝中区等多个区县“走出去”,在全国多个目标客源地市场举办推介会、路演等,招揽外地游客,让重庆的花不再“孤芳自赏”,进一步提升“含金量”。?

  此外,重庆各区县还推出大量惠民措施,如石柱广寒宫景区门票五折优惠、大风堡景区门票八折优惠、千野草场门票八折优惠;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景区推出春季恵民观光索道18.99元(原价60元)套票价;渝北推出一日游、二日游“春季踏青专享季”团购优惠产品等,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飞猪发布《春季出游快报》显示,近一个月,春游相关商品预订量快速增长,已超过2019年同期,其中近一周飞往重庆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61%。重庆园博园、重庆欢乐谷、潼南崇龛油菜花、垫江牡丹樱花世界、重庆之眼等为重庆的春游热门景点。而预订五一假期重庆高星级酒店的订单量同比增长139%,解放碑步行街、观音桥步行街、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北站等地周边的酒店是预订的热门。?

  携程数据也显示,3月以来,国内赏花景区的门票预订量环比增长近3倍,同比增长150%。年轻人带火了“赏花潮流”,90后人群以35%占比领先,其次是80后人群占比30%,00后人群排名第三占比20%。?

  携程推出的“国内20大赏花胜地”口碑榜,重庆也位列其中。?

  好花常开,需持续放大“花经济”?

  不过,花无百日红。?

  重庆日报记者调查中注意到,要持续放大“花经济”优势,挖掘生态“颜值”的经济社会价值,重庆还面临诸多挑战。?

  如,油菜花、李花、桃花等,成了“大路货”,各区县几乎都有,争相举办“赏花节”,由于花期集中、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激烈。?

  再如,受制于花期短暂,一些地方出现“忙时人山人海,闲时门可罗雀”的情形,赏花热随花期“昙花一现”,延长产业链,让“流量”变成“留量”,让“到此一游”变成休闲游、度假游,尚需下大功夫。?

  对此,南川的对策是:在大观镇、木凉镇、黎香湖镇、河图镇和兴隆镇五个乡镇,重点打造30平方公里产城景、农文旅融合的田园新城,通过规划布局,增加花卉品种,让好花“次第开放”;通过海拔落差,延长花期等。?

  “从3月到5月,游客来我们这里都能赏花。”南川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除了“花开常在”,南川还将围炉煮茶、湖畔泛舟、烧烤露营、飞拉达体验等元素,以及金佛山、山王坪、东街等景区景点,融入赏花游线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目前市场效果较好。?

  “踏春赏花,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探春的主要方式,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市场需求不会改变。”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表示。?

  那么,如何让赏花经济的“花期”更持久? ?

  在他看来,首先还是要破解花期短板、做长产业链之困,可利用农业科技中的温室技术、地膜技术等,有效延长花期。此外,增加品种,混合种植,让不同品种的花开花时间错开,同时发展“花海+”产业,提升游客赏花体验,做长产业链。?

  其次,要精细化、品牌化、景区化开出“四季花”,目的地应依托产业优势,以景区化的高标准对“赏花节”进行精细化营造,做实做细现场、景观、消费产品等诸多细节,真正实现提质升级。?

  最后,要片区式、抱团式、跨区域发展,以全域旅游视角,集中区域内的各种花卉优势资源,抱团出击,创立品牌,互利共赢。?

农旅融合从庭院“起飞”

农旅融合从庭院“起飞”

  面迎高山暖阳,背靠秧田小溪,3月19日,距离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几公里处的水蛟村内,返乡青年蒲文星的农家庭院里弥漫着浓浓咖啡香,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围坐在小篷下,沐春风,品咖啡,享受慢生活。

  “我们靠近机场,不少游客选择将这里作为三亚旅游的第一站。”蒲文星说,去年底他结合时下年轻人喜爱的露营主题,将自家闲置土地改造成咖啡小院,利好的地理位置,秀美的风景,使其一跃成为网红打卡点。“平日一天收入约三四百元,客流量多时,单日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

  小小庭院正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和蒲文星一样,当前,不少水蛟村村民将目光转向休闲农旅产业,探索庭院经济新模式。

  从大城市回到乡村,专注经营一方小庭院,并非易事。蒲文星坦言,刚开始家人不理解,持反对意见。但好在有位带头“吃螃蟹”的村干部,让他和家人吃下“定心丸”。

  “利用庭院发展休闲服务业,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新颖的模式,此前村民对收入有顾虑,不敢轻易尝试。”水蛟村村委会主任董国效说,为了激发村民积极性,他带头“试水”,整合自家庭院资源打造水蛟小院,将老井改造成饭桌,在芒果树下享用农家饭。开业后,每天来小院休憩、聚餐的人络绎不绝。

  水蛟小院的成功“出道”,让观望的村民有了信心,在董国效的带动下,如今,该村已开设宠物驿站、卫凯小院、漫时间·露营咖啡小院等6个示范点,“庭院经济”逐渐成为水蛟村发展农旅融合的新趋势。

  然而,村民的庭院较为分散,如何将“小”又“散”的庭院形成合力、打造品牌?

  今年3月,天涯区水蛟村庭院经济协会及党支部正式揭牌成立,通过因“院”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庭院,寻找乡村振兴的增长点,提高村民及村集体收入,为水蛟村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提供一个多元化发展支撑的平台。

  “目前,在6个庭院经济示范点的带动下,水蛟村已有80多户农户加入庭院经济协会,将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该协会会长罗伟福介绍,协会正在对意向庭院进行摸底调研,按照“一庭一景、一村一品”模式,对后续的经营方向提供指导意见,促进村民就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只要好好利用,‘方寸地’也能变成村民的致富园。”对未来,董国效充满信心,接下来,水蛟村将通过党建引领、示范带头、以点带面发展庭院经济,内外驱动为乡村产业注入发展活力。

农旅融合迎来3.0时代

农旅融合迎来3.0时代

时下,人们对乡村旅游的热情已不仅仅是看一看、玩一玩,而是有着更多元化的期待,农旅结合也朝着精深加工、农耕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多种功能拓展。

这正是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的题中之义。根据规划,我国到2020年将建成100个国家现代农业庄园。这将大大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加速形成现代农业的庄园经济带。

资料图

现代农业庄园为何而生?应当如何发展?将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什么新气象?本报为此推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系列报道,介绍这一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新模式,以飨读者。

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热度犹如这火热的天气,农业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成为当下最热门的发展形式。近年来,国家也在不断出台政策去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近日,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发布了《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建设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首次明确国家现代农业庄园评定标准,相关评选工作正在进行。由此,一条代表现代农业的庄园经济带正在加速形成。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和旅游形式也在不断更替。如果说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1.0版,精品民宿是2.0版,那么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则属于提档升级的3.0版。农旅融合迎来了3.0时代。”评审专家之一、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丽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到了需要“升级”的时候

新时期,消费方式日趋多元化,在这个大众旅游时代里,消费者的构成越来越年轻化。据统计,1980年后出生的消费群体占全部旅游消费者的52%,45岁以下的消费者则占70%以上。

“消费主体的年轻化,促使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有更多新业态出现,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应运而生。”吴丽云表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的出现,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

乡村旅游从出现到现在,几十年时间里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分别是农家乐和精品民宿阶段。“客观上已经到了需要‘升级’的时候,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其实是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产业发展过程中自然衍化的结果。”吴丽云说。

《规范》指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是以现代化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主导,以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为支撑,依托特色自然、人文资源,拓展精深加工、农耕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多种功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旅游消费形态。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是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和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是创新经营模式,示范带动我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丰富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载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参与《规划》制定专家之一、海南大学副教授许能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强调特色,避免同质化

近年来,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最流行的趋势。去年底,国家旅游局与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国有农场范围内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计划到2020年建成100个国家现代农业庄园。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是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推进农业和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步。”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我国基本可以形成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庄园经济带,并使得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引领农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

不过,急速升温的旅游新业态也让专家感到担忧。吴丽云表示,火爆全国的莫干山精品民宿正因快速复制、业态相对单一陷入发展瓶颈。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特色小镇的发展。

“每一个旅游‘爆点’出现后,总会引发一轮复制高潮。如何避免同质化是旅游新业态发展的关键点。”吴丽云说,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应该各具特色,千万不能千篇一律。

“在农垦系统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目的就是要在同质化问题上有所突破,农垦多处特殊地理位置,本身具有代表性,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漠风光、内蒙古草原风光、东北森林风光、南方橡胶园和茶园等。在农垦系统打造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庄园,有利于打破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发生。”评审专家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农业发展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钟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一个好的庄园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体现在特色上。许能锐认为,应该立足产业发展实际,结合旅游资源禀赋,科学开发旅游产品,合理挖掘多元化功能,突出特色,实现农旅深度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这是国家现代农业庄园有别于其他旅游休闲形式的重要体现。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列举了当前做得比较好的案例,其中上海五四农场旗下的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和上海都市菜园,均属于国家4A级景区,而且具有较为先进的现代农业条件、较好的旅游资源、较成熟的住宿餐饮条件、较便利的交通以及较成熟的经营管理基础,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评审和申报不断完善

记者了解到,目前第一批申报的国家现代农业庄园项目正待评审专家现场评定。接下来主要是评定的标准规范出台、现场评定、评定后的发布与宣传等工作。

针对此次评定,吴丽云指出,应该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标准一定要高,最终不一定要评定多少,但是被评上的每一个国家现代农业庄园都一定是要有特色、有代表性的。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许能锐认为,任何规范和标准都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很多时候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例如评价指标就需要与时俱进,评价指标分值设定也需要根据具体实践进行补充。这些都需要社会各界人士更多地参与和提供建议。

其次,吴丽云强调,评审时,在基本条件具备的基础上,应该要有几个偏向,比如偏向资源产品有特色的、市场化运营好的、能够整合资源的申报者。

“文化特色是评审中的重要看点之一,我们在评审的时候会很强调文化内涵和文化产品。”钟真说。

“申报者还需要具备市场化、产业化思维。一些一直处在农场模式思维的管理者能否实现快速转变,可能也是未来面临的一大挑战。”吴丽云说。

钟真同时指出,申报者应该明确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实际上是“现代农业的庄园”,其产业基础和首要的产业特色是农业,而且是现代农业,然后才是二产、三产,及其三次产业的融合;无论是农产品供应还是食住行游购娱,都要全方位发展。

在评审方面,“我认为评审专家的学科背景可以再丰富一些。另外,还应该给申报主体提供陈述或者汇报的机会,让申报者和专家可以现场互动,增加一个‘答辩’过程,会更科学合理。”钟真建议。

农旅融合重塑浙江三农

农旅融合重塑浙江三农

  农业不再简单提供食物,而被赋予了休闲、养生、文创功能,身价倍增;昔日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乡村,如今变身“梦想天堂”,让人魂牵梦绕;能人们不再蜂拥到城市打拼,开始纷纷回乡创业,开民宿、卖土货、搞休闲;每到夜晚,乡村广场总是灯火通明,妇女们伴着音乐,跳起广场舞……

?

  阳春三月下江南,人们一定会被浙江农村的这些新气象深深吸引,为之动容。三农问题专家顾益康认为,浙江三农脱胎换骨,得益于近年来农旅之间的深度融合。正是这种融合,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面貌,并且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诸多启示。

?

  乡村成了城市的后花园,城市成了乡村的CBD

?

  380户人家,412辆名牌小轿车,这是记者5年前采访安吉黄杜村的统计数据。走进这个江南山村,家家户户花园式别墅就像来到城市后花园。

?

  黄杜村发家致富的秘诀,不是办厂也不是外出打工,而是种白茶。每家每户种茶的年收入,最少也有十几万元。

?

  农旅融合开启了黄杜的“第二春”。近年来,村里背靠茶园搞起旅游,相继建成白茶公园、影视基地、博物馆、文化长廊等,人气越来越旺。3年前,上海景域集团还斥资两亿元,在村里开了“帐篷客”酒店,客房价每晚高达两三千元,还得提前一个月才能订到。

?

  过去白茶论斤卖,如今在黄杜村,白茶开始出现论两卖、论杯卖。按照规划思路,接下来,黄杜将逐渐淡化单纯追求游客数量的发展理念,将视角转至高端市场,一则降低生态负荷,二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今年,村里又有3个高端酒店项目在洽谈。

?

  安吉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论断的地方。现在,安吉整个县就像个大景区,“一乡一品、一村一韵、一步一景”。去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0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超过22亿元。

?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人气与效益,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大量人才回流。记者入住余杭一民宿,一问主人“樵夫与山”,不料是当地农业局辞职回乡的创业者;不经意间闯进德清“枫华山庄”,女主人范小明居然是浙大法律系毕业的高材生;来到景宁大均乡“听泉山庄”,一打听,老板娘小沈三姐妹原来都在上海打拼。

?

  记者调查发现,在浙江,到乡村从事三产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这些创客背景各异,有记者,有律师,有教师,有海归,有设计师,但无一例外,他们对乡村生活情有独钟,在城市见过世面,了解消费需求,又善于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因此,迅速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势力。

?

  新业态也让人们重新审视农业。浙江省农业厅的一项数据表明,近10年中,浙江有6000多名大学生进入种养业。与传统的务农截然不同,他们往往一开始就考虑三产联动、产业链延伸。在他们眼里,只有将种养业与加工、采摘、养生、旅游结合,才能最大幅度地提高附加值,否则就是事倍功半。

?

  和人才一起回流到乡村的还有资本。据统计,去年,仅休闲农业产业,浙江就有超过268亿元资金涌向农村。而这几年,像休闲农业、农家乐经济发展的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

?

  跟着人才和资本涌进乡村的,还有现代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不管你出差到哪里,一按手机键就可以给家庭农场施肥加温,这叫“智慧农业”;种水稻可以穿着皮鞋不下地,全程由专业公司打理,这是“社会化服务”;把百亩田地分为几百份,让城里人来认领,做个“周末农夫”,属于“体验农业”;还有像众筹、直播等新花样,在浙江农村早已屡见不鲜,好吃、好玩、好看成了浙江农业的新特色。

?

  乡村成了城市的后花园,城市成了乡村的CBD。

?

  如今,不少浙江农民白天开着拖拉机下地干活,晚上开着小轿车进城吃饭、购物、唱歌;而到农村自驾游,则成了城市居民节假日的首选节目。

?

  在浙江,农民收入已连续32年领跑全国,而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再加上各种要素跨越鸿沟,流动日趋加快,城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城与乡如胶似漆,正成为难以分割的整体。

?

  发掘农业多重功能,变先天短板为后发优势

?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除了消费市场的推力,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保护。农旅融合发展,实际上也是浙江对自身资源禀赋深入思考后作出的主动抉择。

?

  2003年,浙江开创性地确立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将休闲农业、观赏渔业、森林旅游等业态,正式列为新兴产业加以扶持。2005年,浙江在安吉召开第一个“全省农家乐发展现场会”;2006年,又在桐乡召开第一个“全省休闲农业发展现场会”。自此,农旅融合进入到一日千里的快车道。

?

  “多小散历来被视为浙江农业的短板,但通过农旅融合,不仅发挥了浙江农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实现了产品的就地消化,而且发掘出农业的多重功能,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益,短板反而成了优势。”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建跃感叹,“农旅融合让浙江农业找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

  省农办经济发展处处长楼晓云认为,浙江地形地貌丰富多样,东靠大海,南有山区,北是平原,中为丘陵,各类民俗、戏剧、节庆,各种古建筑、古村落、新农村,应有尽有,为农旅融合提供了坚实基础。

?

  融合离不开环境整治。新世纪前后,浙江农村虽然经济发达,但环境不堪入目——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进门穿皮鞋,出门换套鞋。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此后一张蓝图绘到底,相继推出了修路、治水、改厕、防污、绿化等多个专项配套。

?

  实际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呈互促互进关系。截至目前,浙江97%的建制村完成了环境整治,三年内,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就投入300多亿元,实现了污水治理村庄的全覆盖,另外还有超过九成村实行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乡村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浙江诞生了300多条风景线,2500多个特色精品村。去年,光农家乐接待游客就达到2.8亿人次。

?

  另一方面,浙江抓“美丽田园”建设,清理田园垃圾,整治生产环境和设施,同时推进生产过程的清洁化,通过生态循环理念来优化种养区域布局。2016年,浙江3800多个休闲观光农业区,直接效益接近4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70%。

?

  用地指标是发展三产新业态的最大阻碍,没有指标,项目就无法落地经营,未批先建,又难逃卫星遥感的“法网”,实际上主体也不敢投。3年前,浙江推行坡地村镇试点,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可利用荒山、荒坡进行点状供地。这一矛盾的破解,大大激发了投资热情。

?

  为了提升农村的文化内涵,浙江还连续多年给乡村“送文化、种文化”,从2013年起,又启动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今天,6000多座文化礼堂矗立在全省各地,既继承弘扬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又让游客能够领略到乡土民俗。一位村长说:“游客来到农村,总不能一天到晚只看绿水青山,而应该有一些文化营养的吸收和提升吧。”

?

  先天条件加后天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旅融合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目前,浙江许多县市都规划了“乡村旅游线路”,串点成线,为游客提供便利。同时,融合发展的诸多新模式也应运而生。

?

  比如像安吉的鲁家村,将上级补助资金转化为资本,引入专业旅游公司合股经营,再流转全村所有的土地,统一规划成18个家庭农场,对外招商,并用一辆小火车将所有农场串起来,进行“一票通”旅游。目前,村里已引入市场资本近10亿元,集体资产从过去的不足30万元,增至如今的8000多万元。雄心勃勃的鲁家村还打算将此模式复制到其它地方。

?

  农旅文商融合互动,抱团打响地方品牌

?

  农旅融合既然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那就应该将它交给市场,政府又何必劳神费力?再说,除了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政府还能有何作为?但浙江认为,作为一种新业态,农旅融合必然有许多“痛点”,是“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对此,政府应积极主动寻求作为。

?

  地处宁绍平原的上虞,境内既无大景区,也未毗邻大都市,而农业方面“多小散”,光主导产业就有十多个。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尽管不在少数,但面对消费市场,仍然势单力薄,手足无措。

?

  2010年,上虞推出“四季仙果之旅”品牌。一方面,投入资金,将水果生产基地打造成景区,配套建设乡道、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将农、旅、文、商等各类资源,进行融合互动,由政府出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营销,形成放大效应。

?

  浙江省农业厅产业处处长杨大海总结认为,浙江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许多由工商主体投入,市场化程度高,但规模普遍不大,以致品牌营销有心无力。因此只有政府统一规划、统一传播、统一推介,才能在市场上形成足够的影响力。

?

  统一的品牌传播让业主大受其利。现在,上虞的“四季仙果之旅”名满华东,往往是果子未及成熟,游客早已翘首以盼。该品牌带动近2万户农民,这些农民年均收入超过3万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的近一半。上虞再接再厉,又进一步推出了“都市会客厅”的崭新定位。

?

  与上虞异曲同工的,还有丽水。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偏僻山区,一直困惑于农业发展的方法和路径。在全品类、全区域、全产业链的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取得成功后,全市又开始统一打造“丽水山居”,目前已经成效初显。

?

  记者发现,浙江政府为农旅融合提供服务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品牌营销与市场培育:省农办每年到上海举办“浙江农家乐、民宿推介会”;衢州市专门发放“农家乐消费券”,扶持新生的乡村旅游;浙江还将农家乐和民宿列入政府采购目录,鼓励其发展。

?

  对于发展中一些原则性问题,浙江省政府毫不放松。副省长孙景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农旅融合不应该“只顾老板赚钱,农民丢在一边”,最重要的是要注重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村集体壮大、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联动。这方面,浙江已经有了诸暨米果果、临安太阳公社等一大批典型。

?

  “两区”建设是浙江农业“十二五”的主平台,新的五年规划中,浙江将升级版定位在“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后者主要就是立足三产融合,以新业态催生新动能、引入新主体。根据计划,到2020年,此类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将达到100个。

?

  在农旅融合发展中,浙江农业的地位和影响得到重新认识。浙江统计部门的一项研究显示,尽管农业一产在浙江仅占GDP的4%,农产品加工业也不占优势,但按照三产融合发展的口径计算,涉农所占GDP的比重已超过了10%。

?

标签:融合   旅游   农业   发展   浙江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