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什么牌子好啊?(玉米收储临退出契机 库存超过亿吨)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玉米收什么牌子好啊?(玉米收储临退出契机 库存超过亿吨),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玉米收什么牌子好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玉米收储临退出契机 库存超过亿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玉米收什么牌子好啊?

2、玉米收储临退出契机 库存超过亿吨

3、玉米收储初战告捷,稻谷收储将成重点

玉米收什么牌子好啊?

玉米收什么牌子好啊? 如需要帮助,请联系 kefu@nongji1958.com或直接拔打电话 010-64882623,我们会尽快帮你解决

玉米收储临退出契机 库存超过亿吨

玉米收储临退出契机 库存超过亿吨

继棉花、大豆收储机制退出之后,玉米、油菜籽收储机制也面临着退出的契机。

“对于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需求弹性大、产业链条长、国内外市场关联程度高的品种,要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调节供求,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部日前公布的一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480号建议答复摘要”(下称“答复摘要”)如此表述。

我国的玉米收储机制始于2008年启动的“临时”收储,但这种“临时”收储在此后几年成为常态,一直持续至今。

临时收储政策为稳定玉米价格、保障农民收入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其弊端也在逐渐显现。一方面,国家高价收储,市场上的玉米大部分被国储收走,国储玉米库存已经超过1亿吨;另一方面,下游的玉米加工企业却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它们不愿接手国储高价抛售的玉米……

国储拍卖

成交率不足2.4%

23日、24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及进口玉米竞价交易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本次拍卖的玉米包括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内蒙古、吉林等地的临储玉米,计划销售总量527.15万吨。

24日上午,经济导报记者来到作为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联网市场的山东省粮食交易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由于近期市场成交清淡,这里并未设置拍卖现场,有意竞拍者可通过网络参与。

随后公布的拍卖结果,也证实了“市场成交清淡”之说。23日、24日计划拍卖的527.15万吨玉米,实际成交仅12.63万吨,占比不到2.4%,成交均价2275元/吨。

“成交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需求意愿弱,国储所拍卖玉米的性价比不高。这次拍卖的玉米都是往年的陈玉米,而陈玉米质量较差,出淀粉率较低。再加上下游企业需求疲软,很多企业常年在盈亏线上挣扎,所以竞拍者寥寥。”在多家国内外饲料企业担任技术顾问的苏建军向导报记者介绍道。

下游企业经营困难

导报记者了解到,玉米临时收储启动以来,收储价格呈现稳步向上的趋势,已经从2008年的1500元一吨左右上升到2014年的2200余元一吨。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玉米价格逐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目前国际玉米的到港价格为1600元至1700元一吨,而同期东北玉米到东南沿海的到港价格,高的在2400元一吨左右,内外价差不小。”位于章丘的济南普罗顿饲料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向导报记者介绍道,在这样的高成本之下,很多下游企业经营困难。

“比如说饲料行业,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并传导至下游的养猪行业。目前国内猪肉价格比进口猪肉价格(到港)要贵1.5元/公斤左右,其主要原因就是玉米等饲料成本过高。”他解释。

苏建军也向导报记者介绍,目前我国饲料行业的企业开工率只有5成左右,一些小型企业甚至已经无法再经营下去。

私营企业主侯敏就曾经营过一家名为章丘市首嘉玉米加工厂的企业,主要产品是玉米糁、饲料粉等。现如今他已将企业关停,“上游成本太高,下游需求不旺,企业赚钱很难,所以现在改行做机械行业了。”

不仅是饲料企业经营困难,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等化工企业,也受到高成本的困扰。

以中粮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中粮生化(000930,股吧)(000930)为例,该公司是一家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其主要的原料便是玉米。近年来受玉米价格上涨的影响,公司经营压力巨大,甚至不得不调整部分生产线,将部分原料由玉米改为木薯。根据中粮生化本月14日公布的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将亏损3亿至3.5亿元。

中粮集团生化事业部风险控制部总经理助理朱勇生此前也曾透露,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的产能超过3500万吨,但近几年加工量却一直在1800万吨、2000万吨以下,产能开工率不足50%,而且全行业亏损。

库存价值剧烈缩水

高价的玉米抑制了下游的需求,这又反过来让国储的库存压力不断增加。

23日、24日举行的国储拍卖,销售的主要是2011年至2013年的陈玉米。其中,2011年的计划销售5000吨,全部流拍;2012年的计划销售233.63万吨,成交率1.15%;2013年的计划销售293.01万吨,成交率3.39%。

从近年的收储情况看,2012年国家临储收购3000余万吨,2013年收购7000余万吨,2014年收储8000余万吨。业内预计,我国库存玉米目前高达1亿吨以上,而玉米的年总产量才2亿吨。

巨大的库存量不仅带来了库容压力,还使玉米的价值急剧缩水。“玉米存放一年后,淀粉含量就会大量减少,很多饲料企业都将不能再用这些原料,一些生产乙醇等的化工企业凑合着还可以用。”苏建军告诉导报记者。

这样的价值缩水在此次国储拍卖中有清晰的体现:2012年玉米的成交均价为2171元/吨,2013年则达2303元/吨。

农民利益如何保障

库存压力巨大、下游企业经营困难,这样一些问题让玉米收储机制退出的呼声越来越大。农业部日前公布的答复摘要,更是对玉米收储机制的退出发出了明确信号。

“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答复摘要称,“对于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应继续坚持最低收购价”;同时,对于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品种,“要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调节供求。”

在去年,国家已经将大豆、棉花的收储机制退出,取而代之以目标价格制。因此,玉米、油菜籽收储机制的退出也越来越近。但值得注意到是,目前实施的玉米收储政策并非一无是处,其对保障农民收入有重要作用。

24日,在章丘市圣井街道宋李福村,一位老汉正在察看玉米长势。他向导报记者介绍,近期雨水充沛,今年的玉米长势很是不错。

他给导报记者算了笔账———

在丰收年份,当地玉米产量在550公斤/亩左右,粮贩们的收购价格约为1.05元/斤左右。以此计算,每亩收入在1150元左右。

成本方面,不计人工成本,种子、化肥、农药、种植、收割等总支出成本在500元/亩左右。

综合算下来,每亩玉米的年净收入在650元左右。

“一亩地一年的收入,出去打个四五天的工就够了。这还不算人工。”老汉悻悻地说。

在玉米收储机制退出之后,玉米价格下跌回归市场势在必然,农民种植玉米获得的净收入将更少。因此,玉米收储机制退出后还需要配套保障农民利益的制度,否则不仅会伤农,甚至可能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

而在配套制度方面,在棉花、大豆产业实施的目标价格、直补农民的机制,无疑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玉米收储初战告捷,稻谷收储将成重点

玉米收储初战告捷,稻谷收储将成重点

位于“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区的河北省泊头市文庙镇高庄子村村民在家门前晾晒玉米。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的中央储备粮收购站,粮食去除杂质之后经过传送带被送入粮仓。新华社记者 马 锴摄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这一重要改革在今年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农民对粮食价格波动已经有了比较强的承受能力,逐步摆脱对托市政策的依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下一步,这一改革又将如何推进。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起步于2014年的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目前进展如何?又将怎样进一步深化推进?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在2017年取得实质性成效,玉米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已经形成,稻谷和小麦“市场定价”特征明显,粮价正从“政策市”走向“市场市”。

玉米由“就地储”变“全国销”

玉米作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先行者,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已形成,改革效益好于预期

2017年新粮上市以来,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从每斤0.6元以上上涨到现在的每斤0.8元以上,玉米购销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这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

玉米作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先行者,从2016年玉米收储市场化改革以来,玉米价格由以托市价格为参照转向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玉米价格形成机制现已形成,种植结构优化,加工企业全面激活,改革效益比预期的更好。”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在日前召开的2018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说。

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全盘活,为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探路。改革之前,玉米加工企业因为国内玉米价格高,要么进口玉米,要么退出市场,改革之后,玉米价格下降,成本下降,东北玉米购销活跃,由“就地储”变成“全国销”,没有出现人们普遍担心的“卖粮难”问题。

同时,玉米库存消化进度超出预期,2017年全年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1690亿斤,是2016年的1.37倍,政策性玉米库存比历史最高点下降28%。同时由于农产品品种之间比价关系更加合理,农产品种植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初步估算,2017年全国籽粒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约200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增加871万亩,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增加约500万亩,马铃薯增加约200万亩。

黑龙江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处于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最前沿,粮食收购方式已经由政策性收储向市场化购销转变,粮食收购主体由单一政策执行主体为主的“独唱”转向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据了解,目前共有1789户省内外粮食企业在黑龙江开展玉米市场化收购。现在,黑龙江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吸引其他省份的粮食加工企业到黑龙江投资,有力促进了省内“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快速发展。

提高农民种粮信心

规模化经营是实现节本增效、增加种粮农民收益的突破口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涉及利益关系调整,特别是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利益,处理不好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认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后,粮食价格随之下降,规模化经营是实现节本增效、增加种粮农民种植收益的一个突破口,可以通过土地适度规模化和服务社会化规模化来实现粮食提质增效,提高农民种粮信心。

2017年,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镇哈拉哈村种粮大户周延武种了600亩玉米,他以每斤0.67元卖掉了全部玉米,现在当地玉米已经涨到每斤0.8元以上,他有些后悔卖早了。“现在种地必须经常研究市场行情变化。”周延武说。

与周延武不同,吉林省榆树市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陈卓应对市场十分自如。陈卓说,合作社为社员提供耕、种、管、收以及粮食收购等全程“托管”服务,现有社员398户,托管土地12975亩。合作社与一批粮食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根本不愁粮食的销路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小农户分散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长期并存。像周延武这样的种粮大户可以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取得较好的收益。合作社可以通过土地托管降低农资等投入成本和作业费用,帮助农民实现节本增效。

陈卓说,这几年榆树市大力推广土地深松、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如果农民自己耕种,每亩作业成本73元左右,合作社只向社员每亩收取20元保护性耕作费,仅此一项,每亩节约成本53元。合作社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后,政府就会奖励合作社一笔保护性耕作补贴。

稻谷收储将成下一个重点

2018年国家将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保护好农民利益将是首要考虑因素

目前我国玉米库存仍然较高,稻谷库存高、压力大,成为去库存难点。据了解,2018年国家将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进一步巩固放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果,稻谷收储政策将成为下一个调整完善的重点。

其实,早在2015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坚持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的前提下,不再上调稻谷价格,逆转了多年来稻谷价格只升不降的趋势,2016年开始适当调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既释放收储制度改革信号,也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留出空间。

保护好农民利益是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首要考虑的因素。2017年,东北玉米和大豆都实行“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收储政策,补贴一般按照“谁种谁补贴”原则发放,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土地流转人和土地承包人协商分配。

这虽然有违“谁种谁补贴”的原则,但也符合当前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黄汉权认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仍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应该设计更好的制度来保护农民的利益。一定要完善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

要培育和发展多元粮食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构建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共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格局。为了鼓励企业多购、多加、多销,国家和东北三省一区对粮食企业特别是玉米加工企业实行加工补贴政策。

要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要求,树立优粮优价导向,引导农民盯着市场走、跟着需求走,做到不但产得出、产得优,而且卖得出、卖得好。经过近两年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洗礼,农民对粮食价格波动有了较强的承受能力,逐步摆脱对托市政策的依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

江西崇仁县相山镇山斜村种粮大户宋国庆2017年种了500亩水稻,其中40亩水稻为优质水稻。在他看来,应抓住改革的机遇,顺应市场,及早作出调整。宋国庆2018年计划将优质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未来将全部改种优质水稻。

标签:玉米   粮食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