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念好“六字诀”推进春耕生产(安徽:扎实推进新发展阶段农田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安徽:念好“六字诀”推进春耕生产(安徽:扎实推进新发展阶段农田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安徽:念好“六字诀”推进春耕生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安徽:扎实推进新发展阶段农田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安徽:念好“六字诀”推进春耕生产

2、安徽:扎实推进新发展阶段农田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3、安徽:来之不易的丰收

安徽:念好“六字诀”推进春耕生产

安徽:念好“六字诀”推进春耕生产

? ? ? 今年以来,安徽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强化政策扶持,聚焦重点发力,扎实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生产,全力促进种植业提质增效。

? ? ? 着眼于“领”,强化工作部署安排。安徽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粮食生产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并对各市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省农委迅速行动,部署安排春季田管、春耕备耕及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近期将开展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专题检查等活动,进一步落实春季农业生产各项措施。

? ? ? 着眼于“调”,强化种植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供给,重点压减部分低产低效双季稻种植面积,确保完成50万亩水稻调减任务。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适度调减籽粒玉米,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甜糯玉米等,构建粮经饲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促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推进种地养地结合,建立耕地轮作制度,大力发展“粮食+绿肥”、“粮食+豆类”等生态友好型生产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自主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

? ? ? 着眼于“质”,强化优质专用粮生产。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需求多样化趋势,组织实施种植业提质增效工程,继续发展品牌粮食和专用粮食生产,优先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优质稻米、高蛋白大豆等产品。积极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杂粮杂豆、风味独特的小宗油料等产品。加快发展茶叶、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作物。积极推进农旅结合,挖掘种植业外部增收潜力。

? ? ? 着眼于“绿”,强化农业绿色生产。继续组织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深入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大力开展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分区域、分作物集成组装一批以农业机械为载体的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的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技术模式。组织实施秸秆利用提升民生工程,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

? ? ? 着眼于“谋”,强化扶持政策落实。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种植业转型升级。加大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宣传力度,调整省级粮食生产8000万元专项使用方向,重点用于种植业提质增效。切实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在促进稳粮增收中的激励效应和杠杆撬动作用。

? ? ? 着眼于“实”,强化科技指导服务。加强苗情、墒情、病虫情监测预警,组织专家制定有针对性的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

安徽:扎实推进新发展阶段农田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扎实推进新发展阶段农田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020年两次考察安徽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围绕大局谋思路,提升站位增投入,完善机制强管理,改革创新提绩效,扎实推进新发展阶段农田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高站位承接建设任务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系列重要批示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工作要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持数量增加与质量提升双轮驱动,主动承接2021年度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占全国总任务的5%、位居全国第四,较2020年增加120万亩、增长31.6%,超过全国平均增幅6.6个百分点。

同时,按照“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早建设、早见效”的思路,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建设需求,及时将500万亩建设任务分解下达到93个县(市、区、单位),督促指导各地以“两区”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于1月底前将建设任务精准落实到具体区域、项目、地块。 

二、高标准保障资金投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督查激励、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入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多元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确保投入基本盘。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财政资金2250元/亩投入标准,扣除中央财政补助1000元/亩,剩余部分省与市县各承担50%。省财政已安排31.2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安排25.31亿元,统筹土地出让收入安排5.94亿元),并督促市县在预算中足额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按此标准计算,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资总额将达到112.5亿元。

二是拓展投入增长点。推动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占补平衡相结合试点,探索建立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优先用于农田建设再投入和债券偿还机制。深入推进发行政府专项债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滁州市已入库的16.2亿元农田建设专项债将于近期发行。

三是调动主体积极性。采取先建后补等方式,鼓励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建设高标准农田,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田建设。 

三、高规格建立调度机制

认真贯彻农田建设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求,健全完善多层级调度推进机制,有序高效推进农田建设工作。

一是纳入省民生工程调度。从2021年起,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全省33项民生工程实施范围。民生工程领导小组由省长任组长、常务副省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按月调度,对资金落实不到位、建设进度迟缓、工程质量不高的地方,组长或副组长将约谈市、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二是强化厅调度指导。持续推进9名厅领导和16个处室对口联系“三农”重点工作联系制度,认真落实农田建设项目调度制度,健全完善“定期调度、分析研判、通报约谈、奖优罚劣”的任务落实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分析研判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并以省委农办名义按月通报情况。

三是做好联系帮扶工作。认真落实《安徽省农田建设联系服务制度》,农田建设管理处对全省16个市及建设任务大县和创新试点县实行对口联系,常态化开展电话联系、线上指导、现场帮扶,及时传达工作要求,掌握工作动态,推动工作落实。 

四、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把质量管理放在农田建设管理工作首位,2021年在全省开展农田建设“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提升建设质量,提高管理绩效。

一是提升建设质量。科学布局项目工程,精准设计建设内容,建立健全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乡镇政府、施工单位、专业监理、第三方检测和农民监督员“六位一体”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压紧压实各方管理职责,切实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布局优、质量好、效益高”的民生工程。

二是提升耕地质量。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增加与耕地质量提升并重,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耕地质量“软件”建设,全面落实“改培保控”要求,深入推进酸化土地治理,进一步健全完善耕地质量检测网络,持续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三是提升管理质量。开展省、市、县农田建设部门与项目区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农田建设业发展机制。

全面梳理农田建设各环节制度缺项,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程、衔接配套、监管有效的制度体系。深化政务公开,健全完善监督检查、评价激励等机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项目评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氛围,加快推进农田建设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五、高水平开展探索创新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精神,主动顺应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开展探索创新,努力提升农田建设服务推进乡村振兴绩效。

一是深化“四个结合”探索实践。认真总结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现代农业发展、耕地占补平衡、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的做法成效,梳理查摆问题短板,对标中央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思路,拓展建设内容,提升建设绩效。

二是持续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按规模化、机械化要求,以“宜机化”改造为抓手,针对农机进地难、作业难、效率低等问题,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优化机耕路、机耕桥和田块标准,改善农田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推动丘陵山区良田、良机、良法深度融合。

三是开展绿色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绿色环保”的思路,开展生态沟渠、道路、林网建设,以及“农牧结合、种养循环”肥水管网进农田的耕地质量建设探索实践,推动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努力打造“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宜居”的美丽田园。

安徽:来之不易的丰收

安徽:来之不易的丰收

?  “今年孕穗期雨水太大,影响稻穗发育,没有想到亩产还打到了603.15公斤。”阜南县鹿城镇种粮大户庞连贺自己也没有想到,在经历了今年的洪涝水灾之后,自家的水稻还能有这样上乘的表现。

2019年开始,庞连贺压缩了玉米的种植面积,在139亩田地上试种起旱优73。他在田里打了一口井,又在地面上每隔四十米铺设一条塑料管道,汲取井水,通过管道给孕穗期的稻子少量多次喷水。在灌水的同时,可以进行施肥、施药,能防止土壤冲刷和板结,节约水资源,还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面源污染,降低劳动强度。去年秋收平均亩产达到750公斤,每亩净赚600至700元。有了成功经验,今年庞连贺将旱优73的种植面积扩大到440亩。“虽然辛苦一些,但比种玉米划算太多了,基本上旱涝保收。”庞连贺介绍说,没成想今年孕穗期雨水太大,影响稻穗发育,即便受了灾,水稻田间表现整齐一致,熟期适宜,青杆籽黄,结实率高,田间无倒伏,病虫害轻,平均亩产竟然维持在603.15公斤。

优质品种提升了普通农民抵抗自然灾害的风险。而在大面积的农业示范田里,科技为粮食增产保驾护航的作用更为明显。庐江县白湖农场示范区的水稻丰收景象让前来测产的专家组们啧啧惊奇。在300亩的水稻钵机插绿色丰产增效技术攻关田间,专家们随机抽取示范区3块代表性田块和非示范区1块田,按照农业农村部超级稻验收办法进行实收测产,每块田块随机选点机收面积600平方米以上。测产结果表明,300亩水稻绿色高产攻关田平均产量为811.3公斤/亩,示范区域对照相比产量增加231.9 公斤/亩;同一示范片小麦机开沟起畦条播平均产量为492.6公斤/亩,对照产量377.1公斤/亩;示范片稻麦周年平均产量为1303.9公斤/亩,比对照周年产量956.6公斤/亩增加347.4公斤/亩,增产增效结果显著。

安徽粮丰增效示范项目首席专家吴文革研究员介绍说, 安徽省是重要的稻-麦两熟种植区。然而,传统的稻-麦种植存在着对温光资源不充分、肥水药投入量大、防灾能力弱、接茬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稻-麦周年持续绿色丰产优质增效,安徽粮丰项目组,依托国家丰产工程等项目近12年研究成果,综合解析明确了江淮地区稻麦生长发育特性、稻麦产量和品质形成与气象因子关系、稻麦生长季光温利用特点以及稻麦生长季水肥需求特性。据此,创新形成“水稻适期晚播、用足有效生长季适期晚收+小麦及时接茬、适期晚收的“双晚”生育进程优化技术”,光能生产效率提高3.0%-6.1%,温度生产效率提高3.9%-4.6%,提高了稻麦周年产量以及稻麦品质;创制了秸秆还田与耕整地新机具,实现稻麦周年秸秆还田,解决了周年种植茬口高效衔接与高质量耕整地难题;建立了“优化进程避灾+选用品种抗灾+补偿栽培减灾”的水稻高温热害技术和“高畦降渍减灾+耐渍品种抗灾+栽培调节减灾”的小麦防控技术,显著提升了江淮稻-麦生产的避灾抗逆、丰产稳产能力;研发采用新型肥料、农药及减量化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达到增产节本增效目的。

标签:建设   农田   推进   安徽   高标准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