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提供强有力装备支撑(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为农业提供强有力装备支撑(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为农业提供强有力装备支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为农业提供强有力装备支撑

2、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3、为农机具发展把脉:学术大咖齐聚,全方位解读我国农机具发展

为农业提供强有力装备支撑

为农业提供强有力装备支撑

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良好的势头,成为中国经济转方式变奏曲中的铿锵乐章,在这之中,农机化工作亦不负众望。

今年全国水稻机插秧、玉米机播水平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三夏”小麦机收水平超过92%,机收损失率控制在3%的标准范围以内;机收、整地、机播“一条龙”作业方式广泛推行,为秋粮生产赢得了农时主动;在制造业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农机工业逆市上扬,表现抢眼……

据了解,今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将超过62%,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更有力的装备支撑。

农机补贴政策改革创新,惠及更多农民,激发市场活力

以小见大颇有说服力。在黑龙江绥化北林区新天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里,各类大型农机具接受检阅般整齐排列着。理事长徐德顺说:“没有购机补贴,咋买得起这么多大家伙。”目前,该合作社已累计享受国家财政和省财政的购机补贴各300万元。

整整12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装备出了一个农机化大国的底气,而农机化强国的梦想则需要深化改革来照进现实。

历史选择了2015年,购机补贴改革直指深水区。年初,农业部、财政部发布《2015-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政策指向性、精准性和普惠性更明确:

进一步缩小补贴机具范围,重点补贴粮棉油糖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具;选择重点薄弱环节机具实行敞开补贴,补贴机具资质与支持推广目录脱钩——一收一放间,体现改革智慧;

推行“先购机后申请补贴”和“一站式”办理服务;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宽严相济中,明晰改革导向;

回应基层关切,开展新产品中央财政资金购置补贴试点——“看准的大胆干,拿不准积极试”,彰显改革魄力。

是政策的改革创新和简政放权,进一步调动了农民购机积极性,激发了农机市场活力,产业政策效应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与制造业整体不景气形成对比,今年全国农机总动力预计同比增长4.1%;1-7月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454亿元,同比增长7.13%。

全程机械化扩面提速,充分释放农机功效

高速插秧机9台、手扶插秧机34台、旋耕机43台、收割机47台、烘干机9组、无人植保机1台、担架式植保机100多台、种子自动催芽温室一个……这些,是湖南省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水平的全部“硬家当”。靠它们,仅今年前9个月就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服务3.58万亩,服务内容涵盖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各个环节。

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要充分释放农业机械的这些功效,让“彭水平”们更多、更有水平,全程机械化必须扩面提速。以小麦为例,在同等生产条件下,生产全程机械化可实现节种、增产、减损的综合增产能力为每亩30公斤左右,同时,秸秆粉碎还田量大幅增加,还可为“中国式禁烧”的世界难题提供答案。

因此,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今年启动。全国建设了48个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县,力争到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

农机农艺结合显威力,挖掘增产新潜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的紧箍咒越来越紧,依靠地、水、肥等要素投入实现增产的空间被严重挤压,反而让农机农艺结合成为了挖掘粮食增产新潜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亮点。

比如深松,它能有效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提升农作物基础生产实力,深松后的地块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普遍可增产10%左右。

补贴政策引导,示范试验推广,深松整地被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可。河北10月对小麦地进行深松,深州市仁忠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孙仁中此前又买了6台深松机,总数达40多台。就这他估计都不够用,不断有没签订合同的农民主动找上门,要求给他们的地块深松。

包括深松在内,农业部制定发布了2015年12项农机化主推技术,实施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加快了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着力主攻薄弱环节,着力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着力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列车在2015年换挡加速,全力奔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农机强国新时代!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 ? ? ? ?“华西牛”育成!我国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前不久,在第二届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峰会上亮相的“华西牛”,打破了我国肉牛主导品种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 ? ? ? 这一种业翻身仗的代表性成果,是我国农业科技强劲发展的缩影。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科技为农业生产插上翅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 ? ? 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 ? ? ? “我国肉鸡市场将拥有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去年年底,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三个白羽肉鸡品种,成为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由此,我国实现白羽肉鸡育种突破,打破了白羽肉鸡种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 ? ? ? 不只白羽肉鸡和“华西牛”,我国自主培育的京红、京粉系列蛋鸡品种,京海黄鸡、华农温氏一号猪等畜禽新品种,培育推广的超级稻、节水抗旱小麦等大批新品种,都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体现。

? ? ? ?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占95%,粮食单产提高对总产增加的贡献率超过6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2%。

? ? ? ? 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体现为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开创水稻研究从传统遗传图谱向全基因组水平转变的先河,发现并克隆抗赤霉病、抗稻瘟病、抗稻飞虱及调控株型品质、营养高效等具有重要育种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打破国外关键基因垄断;率先揭示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其组装机制、加快了疫苗研制进程,解析了昆虫激素介导小菜蛾Bt抗性机制,发现植物抵御病毒的关键免疫蛋白,为高效绿色防控提供新策略。

? ? ? ? 基础平台条件大幅改善——国家重大创新平台方面,建设了29个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余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能力达150万份,居世界第一。

? ? ? ? 重大关键科技成果涌现——培育一大批自主重大品种,育成并推广济麦22、新麦26等优质小麦品种,近20年平均单产增幅全球领先;畜禽水产品种良种化、国产化比重逐年提升;创制一大批关键高效装备,突破采棉机整机产品和采棉头等核心部件技术瓶颈;研发一大批绿色生产技术,耐旱小麦配套节水栽培技术节省灌溉水30%左右,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生猪、奶牛等精准营养、减抗替抗等技术广泛应用。

? ? ? ? 农业科技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劲引擎、根本动力和战略支撑。

? ? ? ? 农业科技引领生产方式不断升级

? ? ? ? 眼下,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的170多万亩花生进入饱果期,农户们正抓紧进行田间管理以保丰收。在正阳这个全国最大的高油酸花生生产和种子繁育基地,小花生能成为致富的“金豆豆”,离不开科技引领。

? ? ? ? 近年来,国家花生体系有关团队在这里推广花生麦后直播起垄种植技术,推动正阳花生生产实现标准化、绿色化。与此同时,大力推进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全县花生种植机械化水平达98%以上,花生收获期由原来的45天左右缩短为7天左右。产业链条的延伸、精深加工水平的提升及副产物利用率的提高,让正阳开发出花生食品70多种,花生秸秆、果壳、饼粕等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达100%。

? ? ? ?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指出,1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产业面貌变革,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我国发展了精准变量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构建起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体系。农业高效用水成效明显,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提高到0.57,粮食水分生产率提高10%,有效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绿色种养方式加速应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等农业绿色行动,农膜回收率达8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6%。

? ? ? ? 农业机械提档升级。目前,我国可自主研制4000多种农业机械装备;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0%;无人飞机植保提升作业效率超过60倍。

? ? ? ? 农产品加工纵向拓展。我国已建立梯次加工、循环利用的农产品绿色加工技术体系,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基本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 ? ? ?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 ? ? ? “不是施肥越多,收成就越好。对于一类苗和二类苗,主要是提高地温促进小麦生长。”谈起小麦种植,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村民朱金芳现在很有心得:要根据苗情质量,合理选择施肥方案。今年,朱金芳参加了镇里的益农信息社培训班,在技术服务组专家的帮助下,全面学习了小麦施肥相关技术要领,种粮的本领又增强了。

? ? ? ? 参与秀洲区多个乡镇农技服务工作的农技专家郝永祥,是帮助朱金芳的专家之一。“我们针对每个乡镇的生产环境提出指导建议,帮农民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郝永祥说。据了解,秀洲区建成益农信息社115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实现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县域全覆盖。

? ? ? ? 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业科技教育系统持续推动科研、推广与培训融合贯通,推动农业科学家、推广人员和农民共展才华、互利共赢。

? ? ? ? 农业科研体系不断壮大,集聚创业创新创造的“新动能”。全国农业科研机构从事农业科技活动人员达7.23万人,重大农业科技平台及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涉农科技领军企业等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持续加强50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 ? ?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稳固,打造成果转化落地的“直通车”。目前全国有农技推广机构5万个,约50万人。构建部、省、县三级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机制,年累计推介2.2万项绿色增产、节本增效的主推技术。引导扶持社会化组织等多元主体开展个性化、精准化指导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田间学校、科技小院等服务模式效果凸显。

? ? ? ? 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乡村人才振兴的“蓄水池”。构建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基础依托的“一主多元”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训高素质农民队伍超1700万人。培育各类新型经营服务主体带头人超过200万,培养年轻力量5万人,培育农业经理人等经营管理人才1.6万人。

? ? ? ? 一批批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人”投身广袤田野;一批批想务农、有经验的“老农人”转变观念、提升技能;一批批高学历、有情怀的“知农人”成为储备军……不断壮大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为农机具发展把脉:学术大咖齐聚,全方位解读我国农机具发展

为农机具发展把脉:学术大咖齐聚,全方位解读我国农机具发展

2021年7月24日,农机具发展论坛作为2021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配套活动举办。

来自于高校、科研院所的6位学术界重量级人物,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出发,为参会人员深入剖析了我国多种农机具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会议由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张银平副教授主持。

根茎类作物播种、收获仍是主要问题

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尚书旗教授,以“特色根茎类作物机械化与信息化”为题,从特色根茎类作物种植现状出发,以甜菜、大葱、西洋参、丹参为例,向大家介绍了国外内特色根茎类作物机械化总体情况、技术与装备水平,以及在信息化技术方面的研发和应用情况。

尚书旗教授提到,特色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需要走一条“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之路。也只有制度、人才、资金、技术共同协作,才能保障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的发展,才能为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尚书旗教授是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成员,2018年主持完成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延长触土件寿命,让农机具更好发挥效用

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郝建军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农业装备触土部件失效与延寿”。

农机具从发明之初,采用石、木、蚌、骨,到之后的青铜、铁,再到现在的硅锰钢。材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的也从最初的省力化、耐用性到现在的追求轻简高效、减粘脱附、耐磨延寿。

郝建军教授带大家从触土件失效的成因开始了解,进而了解了延寿的技术工艺。并展示了其团队在具体部件,如深松铲铲尖、旋耕刀、割草刀等上取得的成绩。

同时,也提出了对相关问题的一系列思考。对机具结构设计、适宜材料应用及工艺设计等,都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小作物大作为,小众作物期待农机助推发展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刘立晶研究员,从燕麦、荞麦的生物学、全球经贸走势出发,为大家做了“我国燕麦荞麦播种机械化现状与需求”的报告。

针对小众特色作物中的小众品种,刘立晶研究员还从自身擅长的领域出发,介绍了目前燕麦和荞麦在播种机械化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通过试验,刘立晶研究员认为,燕麦、荞麦产业必将成为消费的新增长点,而配套农机具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应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阻力。而应该因地制宜,发展适宜的农机具产品,推动小产业的发展。

材料制造业产业为农机具发展提供支持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姜海昌研究员总说自己是在“水深火热”之中。似乎材料制造业作为基础产业,离农机行业有些距离。不过从前面郝建军教授的发言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材料科学、新技术制造业对于农机,特别是农具的更高层次发展有着强劲的助推作用。

姜海昌研究员此次就以“高性能农机材料及部件”为题,从观察者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农机众多问题的根源,进而将其研究成果及其在农机上的应用介绍给大家。

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

姜海昌研究员也为材料领域、农机领域的携手发展给出了未来布局。

玉米茎穗兼收、秸秆收获,火热的领域是这样发展来的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刁培松教授,以其团队多年研究成果为基础,和与会人员分享了“茎穗兼收型玉米收获机与秸秆收获装备的发展状况”。这两款产品都是当前市场是颇具人气的产品。

刁培松教授分别从捡拾式、立式摘穗、加持输送同步切碎苏六行式、割台切碎式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以及自动磨刀与间隙调整方面,介绍了茎穗兼收型玉米机的情况。

并对当前市场上一些常见的秸秆收获装备进行了详细说明。

保护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首当其冲

当前,黑土地保护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在2020年也已经开始实施。

少(免)耕播种技术则是保护性耕作中的重要一环。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张旭东研究员,就以 “值得关注的保护性耕作少耕播种技术”为题,为大家介绍了少耕作业的相关情况。

当然,张旭东研究员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而其中就包括:不断创新作业机具,满足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具的所需,解决触土部件耐磨性问题。


一下午的会议是紧张的,但给大家带来的收获也是相当大的。

各位行业内的大家,从技术层面,深入浅出的为大家分析问题。同时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大家受益匪浅。

标签:农业   农机   发展   技术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