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再谱佳绩,国机多项目喜讯再传)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再谈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再谱佳绩,国机多项目喜讯再传),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再谈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再谱佳绩,国机多项目喜讯再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再谈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

2、再谱佳绩,国机多项目喜讯再传

再谈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

再谈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

当前,高于88%的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历史高位,很多省份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但是,一方面,秸秆年年都产生,持续保持高位利用压力大;另一方面,目前没利用的百分之十几的秸秆,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实现秸秆高值化利用、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很多人关心的秸秆利用问题,也有了答案,秸秆综合利用,都去了这些地儿:

一、秸秆还地,培肥地力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数下降了30%以上,与此同时,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了6.6个百分点。目前,秸秆利用主要包括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的“五化”利用模式。其中,秸秆肥料化利用率达到60%,肥料化利用以秸秆还田为主。农业农村部秸秆资源台账显示,2021年,秸秆还田量达4亿吨,还田仍是秸秆利用的最主要方式。

据测算,秸秆还田为耕地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巩固和提升了粮食产能,根据全国主要农区32个点位的监测结果,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幅在5%~7%,作物增产幅度在2%~4.5%。

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推行秸秆科学还田措施。如东北高寒区玉米秸秆深翻养地模式、西北干旱区棉秆深翻还田模式、黄淮海地区麦秸覆盖玉米秸旋耕还田模式、黄土高原区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模式、长江流域稻麦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模式、华南地区秸秆快腐还田模式等均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秸秆农用十大模式》。

二、秸秆离地,生出”金疙瘩”

秸秆是草食动物不可或缺的“五谷杂粮”,是“零碳排放”的生物质能源,是开启农尾工头的“金钥匙”。离地利用,进一步挖掘出了农作物秸秆的资源价值。

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离田利用的秸秆占可收集量的33.4%,除去部分离田后堆肥还田的,以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为主的离田模式潜力不断被发掘,资源属性进一步显现,利用率分别为18%、8.5%、0.7%和0.9%。

食用菌产业是江苏省睢宁县官山镇主导产业之一,一簇簇雪白的双孢菇从培养基料中钻出来,菌盖厚实圆润。每年,官山镇有6万吨小麦秸秆作为基料化利用,被源源不断送入江苏众友兴和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生产双孢菇的基料。

山东聊城东阿县,玉米、甜高粱“秸秆制作青、黄贮饲料,每亩能分别增收420、200元,还大幅节约了牲畜喂养成本,这对农民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经捡拾打包后由合作社运往发电厂,以每吨200元的价格出售。扣除各项成本,用作生物质燃料化利用的秸秆能增收150元/亩以上。

通过离田利用,秸秆饲料、成型燃料、食用菌基料、清洁制浆造纸等高附加值的秸秆利用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丰富的秸秆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拓展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打造了乡村产业振兴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2021年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共1.32亿吨,饲料化利用率为18%,较2018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秸秆的青黄贮、膨化、压块等技术广泛应用,秸秆饲料化解决了1.9亿只羊单位所需的粗饲料。燃料化利用量稳定在6000多万吨,这些秸秆相当于替代标准煤30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000多万吨。从家家户户整洁干净的炉灶上和日益减少的雾霾天中,我们能够发现,秸秆的燃料化利用正在切切实实地改变农村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基料化、原料化利用量达到1208万吨,秸秆食用菌基质、清洁制浆造纸、零甲醛板材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组织召开了一场以秸秆高值化利用为主题的成果发布会,一些秸秆利用新方向、新技术方兴未艾。农作物秸秆生物转化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资源,例如生物基材料,包括生物基塑料、生物基化学纤维、生物基橡胶等,可以制造餐具、口罩、衣服、水杯、可降解地膜等等物品。其原料可再生,结构、性能可编辑,绿色低碳、环境友好,产品适用性强,可以替代化石基材料,能从根本上实现减排和固碳。

三、“变废为宝”仍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秸秆利用“农用为主、五化并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玉米、水稻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的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为87%、89.6%和92.1%,均处于较高利用水平。目前还没利用的百分之十几的秸秆,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秸秆还地方面,以旱耕湿整好氧耕作和增密控水增氧栽培为核心技术,集成丰产低甲烷排放水稻品种、秸秆粉碎匀抛还田技术与机具及甲烷减排产品,创建了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稻作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为东北稻区、稻麦(油)两熟轮作区和双季稻区“量身定制”了不同的模式。可以有效化解大量新鲜秸秆还田,容易增加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的问题。这一集成技术路径为更高水平的秸秆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式,推广应用前景很好。

我国农作物秸秆主要包括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每种农作物秸秆生长环境、体积质量、腐熟速度等特点各异,无法一概而论,各类还田技术亟需进一步完善。这是需要科研和生产协同攻克的难题,希望能尽快突破技术瓶颈,为农业生产服务。

为提高农民秸秆还田积极性,近年来各地政府争相发放补贴资金。但一些农民对还田还是“不太感冒”。尤其是部分散户的小块地、自留地、坡耕地,田间管理水平较差,秸秆本身带有病虫和虫卵,深埋进土壤里后专门吃农作物的嫩芽,况且农民自身没有机械,还田成本较高。此外,在一些冷凉地区或茬口紧张季节,秸秆粉碎还田后腐熟分解速度比较慢,缺乏高效环保的快速催腐技术等也是制约秸秆进一步提升利用率的堵点所在。

离田方面,每年仍有9000万吨左右的秸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还有极大潜力可挖。探索水稻秸秆经过高温裂解制成液体燃料,并不断尝试拓展利用途径,力求将秸秆“吃干榨尽”。不过,想要补上离田利用的“短腿”,关键还需装备科技的支撑。

适宜国内丘陵山地等复杂地形的高效秸秆收集打捆机具供给不足;饲料化方面集成秸秆青贮防霉、氨化处理与饲养管理、饲料搭配的一体化科技成果供给不足;秸秆固化、炭化生产设备产量低、能耗高、寿命短问题依然存在等等,想要实现高附加值离田,还需继续补强各项短板。

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素”)高效转化是秸秆高附加值利用的基础,除了生产能源和肥料外,还能生产很多更有价值、更符合绿色低碳理念的生物基产品、功能材料等。但目前对该技术的研究尚未突破瓶颈,“三素”定向转化产品率低,“三素”分离及酶解技术成本高,生产的产品总成本不划算,无法形成高值产业“新循环”,还是陷入低值利用的“老循环”。亟待产业发展能够得到更多政策与资金支持,将技术提上去、成本降下来。

从农业资源永续利用角度看,还田与离田似乎存在某种“竞争”关系。当还田的生态效益与离田的经济效益“碰面”,农民往往根据政府补贴和收益进行倾向性选择,一些地区在利用途径上严重“偏科”,过量还田或过度收集问题屡见不鲜。无论是哪种离田利用方式,都应先满足秸秆还田需求,在满足土壤有机质稳定提升的基础上,其余秸秆再拿去离田高值利用。秸秆处理既不能图省事,把还田作为解决秸秆问题的唯一渠道,给农业生产带来新的生产和环境问题;又不能只图挣钱,连年把秸秆全部收走,使耕地地力难以为继。科技推广应用亟待在“离地”与“还地”间找到某种平衡。根据实践经验,建议二者应各占50%为宜。

四、秸秆利用如何更进一步

当前,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疏堵结合、以用促禁”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高于88%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历史高位,很多省份已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但是,一方面,秸秆年年都产生,持续保持高位利用压力大;另一方面,没有利用的百分之十几的秸秆,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秸秆综合利用依然面临还田技术不完善、离田收储成本高、产业化开发跟不上等问题,实现高值化利用、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家认为,今后秸秆利用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科学还田。“不能为了还而还,也不是还的量越多越好”,下一步应该优先考虑还多少、怎么还、不同地区如何还?这就需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耕作特点和产业实际,统筹规划好还田与离田。农业农村部科教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秸秆还田仍面临底数不清晰、技术效果不明确、长效机制不健全问题。2020年起开展的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工作,将通过长期监测来评估秸秆还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评价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规避秸秆还田潜在生态风险,并将构建起覆盖全国的长期监测网络,为指导秸秆还田生产实际、优化秸秆还田技术模式、辅助秸秆还田等有关决策提供充分的科学理论依据。

第二步是离田高值利用。一些地区秸秆离田之所以不够高效,是因为还未出发便被卡在了“起点”。

过去,想要将秸秆从地里收起来、运出去,绝非易事。“以前都是用叉子往外挑秸秆,然后把秸秆放在塑料膜上往外拽,费时间又很累人。”目前,部分地区收集难、运输难、储存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在秸秆量大、茬口紧、劳动力少的粮食主产省尤为突出,亟需完善收储运体系这个促进秸秆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现在,利用财政政策性资金补贴成立农事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添置秸秆捡拾、打捆、存储机械,市场化运作收储秸秆,秸秆就可以成为种地增加收入的宝贵资源。海门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科长袁媛介绍,海门11个区镇已建16个秸秆收储中心,镇村组建了秸秆运输经纪人队伍,农民收集秸秆后放置田边,由经纪人统一送至收储中心,打通了油菜秸秆从田间到车间的“最后一公里”。秸秆离田还需进一步加大装备科技支撑力度,需要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全产业链高值化利用路径。 

再谱佳绩,国机多项目喜讯再传

再谱佳绩,国机多项目喜讯再传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国机集团稳步推进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集团做强做优做大,近日多项目频获硕果,连斩佳绩。

研制行业内首个多串串联化成分容电源

近日,国机集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研”)在行业内首创的多串串联化成分容电源设备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可有效提升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

此前,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化成分容电源均是并联型,一直存在着电池能效低、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作为科研型企业,中国电研以解决此问题为目标,率先研发出全新多串串联电源,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三十串以上的电芯串联化成分容。

该设备的成功研发还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电芯的一致性,为车企大幅减少了电池电芯制造的成本。同时,该设备使电池充放电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节约了大量的电力资源。

签订两条连续压机合同项目

近日,国机集团苏州苏福马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福马公司”)连续签订四英尺刨花板连续压机成套生产线和七英尺橡塑地板连续压机两个合同项目。

四英尺连续压机成套生产线整线是包含从备料、干燥、筛选、铺装、热压、砂光锯切设备等非标安装的一揽子交钥匙工程,可年产20万立方米的刨花板。此套连续压机生产线包含苏福马公司开发的多项自主专利技术,按项目需求为客户量身打造。

七英尺橡塑地板连续压机广泛用于医院、机场、高铁车辆等公共领域的基础建设。区别于人造板行业的热压,该压机采用高温低压法和有机物粘合的手段,改变传统的滚压制造方式,实现大产量和规模化,可日产5万平方米橡塑地板。

两海外电力项目送电成功

近日,国机集团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乌干达工业园区那曼维输变电项目、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肯尼亚基佩托风电项目送电成功。

乌干达工业园区那曼维变电站项目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周边工业园区,项目工作内容为建设配套的132/33千伏变电站以及附属输电线路。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程度缓解那曼维工业园区的用电紧张情况,并为那曼维工业园区内的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创造条件,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肯尼亚基佩托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02兆瓦,采用60台1.7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随着对侧Isinya变电站、17公里220千伏输电线路及本侧Kipeto站主变压器成功一次性完成冲击实验,并稳定运行24小时,项目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倒送电工作圆满完成,为前30台风力发电机组发电夯实了基础。基佩托风电项目是肯尼亚5000兆瓦发电计划项目之一,将推动非洲地区的清洁能源发展,帮助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实现用电人口翻一番的目标。


标签:利用   技术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