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春播接近尾声 粮油单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黑土地玉米保护性耕作苗期深松技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黑土地春播接近尾声 粮油单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黑土地玉米保护性耕作苗期深松技术),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黑土地春播接近尾声 粮油单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黑土地玉米保护性耕作苗期深松技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黑土地春播接近尾声 粮油单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

2、黑土地玉米保护性耕作苗期深松技术

3、黑土地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

4、黑土地耕作模式变化:保护性耕作“版图”不断扩大

黑土地春播接近尾声 粮油单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

黑土地春播接近尾声 粮油单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

  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确保完成春播任务

  伴随着嗡的一声轰鸣,无人机随着指令腾空而起,匀速向稻田上空飞去。随着螺旋桨的转动,机身下的喷淋头喷出的雾化液体,均匀地喷洒在水稻秧苗上。

  这几天,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创业农场有限公司第七管理区种植户刘晓峰正忙着施肥。他说:“这几年,我都用无人机进行植保,方便快捷,减少人工成本,安全性也高,再加上农场统一飞机航化作业,就可以全方位及时防治水稻生长中出现的各类病虫害,效果非常好。”

  在水稻秧苗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全面开展科学田间管理工作,让植保无人机“飞”到田间地头,当好“植保员”,给土壤吃上“鲜营养”。

  从4月中下旬开始,东北地区陆续进入春耕时间,5月则是春耕高潮。

  春耕生产开展以来,黑龙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分别成立了春耕生产指导组深入基层开展指导服务,特别是省农业农村厅组建了11个下沉一线包市(地)工作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到市县、乡镇、村屯,通过对台账、对地块、对物资,查看粮食作物、大豆面积落实情况,真正了解实情、发现问题,真正发挥督促利剑作用,确保完成各地粮食和大豆生产任务。

  连日来,辽宁省新民市柳河沟镇大赵屯村抓住有利时机,全面开启春耕生产模式,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大赵屯村党支部书记郭特表示,今年该村牢牢把握春季生产的关键时机,抢抓农时,全力动员广大群众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的各项工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辽宁锦州,各部门密切部门协作强服务。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气象局建立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补充土壤墒情。同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有效保障了农资产品质量安全。

  地方有服务,国家也有指导。为强化指导服务,切实抓好春播面积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春播任务,在东北地区春播高峰期,农业农村部派出4个工作组,分赴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开展调研指导,确保春播面积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扩面积提单产 综合施策提升粮油产能

  春耕生产期间,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的田间地头,有一支20多人的队伍,他们通过娴熟的技术奔忙着安装每一处滴灌带上的三通接头。

  牡丹是这支队伍的一员,她也是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高力板镇丰产嘎查供销屯农民。“2016年我开始学接滴灌带的技术,今年干完自家的农活后,我们组队到临近乡镇安装滴灌带。”牡丹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认可并使用浅埋滴灌技术,该技术把传统的浇地变成了浇苗,实现了节水、省工、省时、省力。同时,结合农作物需肥情况,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滴灌和施肥,实现增产增效。

  提升单产需要技术,也需要行动。今年内蒙古多措并举提升粮食单产,启动实施单产提升行动,分作物制定单产提升行动方案,明确提升措施和目标。支持以粮食作物为重点建设170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集成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大豆大垄高台栽培等关键技术,推动提升种植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

  吉林也在提升单产方面下功夫。“今年我们全省共有16个县新设立了24个增产示范区,示范地块全部落实到户,持续探索推广成熟的集成技术模式。”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王永煜说。

  据介绍,今年吉林开展粮油作物高产高效攻关示范行动。实施粮食作物高产竞赛,充分激发各类主体争创高产的积极性、创造性,总结优化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高产技术体系,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东北三省一区是我国大豆最重要的主产区,近年来大豆播种面积占全国约六成,2022年扩种面积占全国增量的79%。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将聚焦100个重点县整建制实施大豆单产提升行动,集成推广高产高油品种和良法良机,带动大豆大面积稳产增产、提质增效,引导鼓励农民多种豆、种好豆。

  日前,农业农村部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召开全国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开展大豆高产栽培和病虫防控等技术培训,部署安排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重点工作,确保重点任务和关键技术落实落地,全力推动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

黑土地玉米保护性耕作苗期深松技术

黑土地玉米保护性耕作苗期深松技术

 苗期深松技术,也可以成为称为苗期深松施肥技术,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体系中新的技术内容,是部分区域不可或缺的重要作业环节,对实现保护黑土与玉米增产双赢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尤其是今年在玉米保护性耕作中实施好苗期深松就显得更加格外重要。

一、保护性耕作玉米苗期深松技术的创立形成与推广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玉米苗期深松及施肥技术,是吉林省长春市在十年前率先创新应用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使其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014年又研究推广秸秆全覆盖下的苗期深松技术,从而构建起以苗期深松机为重点、以深松技术要求为核心、以规范操作为基础的玉米保护性耕作苗期深松技术指引,形成了独具特色、具有创新性、比较完善的长春市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体系,使长春市不仅成为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第一大市,年推广面积突破千万亩,并且是苗期深松作业面积最多的区域,为实现保护黑土与玉米增产双赢的目标,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定型为技术内容和政策支持方向明确

总结近几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践的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22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关于优化定型技术模式中明确提出,"采取条带耕作、秸秆覆盖垄作等技术模式,尽可能提高秸秆覆盖量,通过苗期深松、秸秆归行、浅耙等措施提高地温";同时要求"各省(区)应将深松整地作业补助任务资金向保护性耕作实施区域倾斜,允许地方在深松整地作业补助中加入苗期深松内容,合力巩固提高保护性耕作稳产丰产效果。 ”这充分表明苗期深松,作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技术环节,技术指引和政策支持方向性已十分明确。

三、今年苗期深松特别重要

2022年东北地区,一方面,面临着春播期间多雨、低温、土壤湿度大气候等不利条件;另一方面,在过去多年旋耕起垄地块,新增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比较大,原地块其耕层浅,普遍连续几年没有通过深松,打破坚硬的犁底层,为此今年在黑土地玉米保护性耕作中,重视推广应用好苗期深松施肥技术,就有实际意义。

四、苗期深松的突出作用

一是苗期深松,能放寒增温,促苗期生长。为什么要放寒?因为春天播完种之后,小苗在四五叶龄时,土壤深层由于在冬季长时间冻结形成的寒气还没有完全的蒸发掉,特别是今年前地块湿度普遍比较大,温度比较低,免耕播种包括条耕的地块,土壤通透能力弱,早春低温的现象是制约苗的第一个主要环节。做到早放寒,早降墒、早提温,促进玉米生长,很快就能赶上玉米旋耕起垄常规种植玉米苗高度,并且长的壮、颜色好。

二是提高蓄水保水能力。苗期深松后,在迎来夏季降水后,雨水会很快渗透和蓄存到土壤中,很好地接纳夏季到来的雨水。试验证明,其雨水渗透速度比不进行深松的要快几倍;同时深松后耕层下形成一个"鼠洞",明显提升蓄水能力几倍。也有农民说,深松如果不下雨,不是更加快干旱吗?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从近十年应用看,基本没有这样情况,一般在6月到7月都会出现有效降雨,既使没有有效降雨,松与不松都是一样干旱。从实践看,在玉米中后期出现连续干旱,苗期深松的比不深松,抵御抗旱能力要在10天以上。

三是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空间,加快覆盖留田秸秆残茬的腐烂。通过深松,可增加微生物量,对化学肥料的转化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苗期深松后,农户会发现,蚯蚓的数量会较快地增加。

四是具体明显减轻水蚀的作用。减少水蚀,是保护黑土一个关键问题。通过苗期深松,使雨水快速渗透到耕层中,减少了地表存水和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减轻水蚀的作用是相当明显。

五是通过苗期深松,可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向下深扎,增强玉米植株抗倒伏性;同时还有消除一部分行间杂草作用。

五、苗期深松作业实施要点

一是尽量早松。采用苗期深松,尤其是今年应尽可能提早深松作业。一般应在苗后除草剂喷施前,完成深松作业。

二是要确实达到深松深度。深松深度至少应达到25厘米以上,低洼盐碱地适当加深,必须打破犁底层,增强蓄水能力,利于根系下扎。

三是要采用标准苗期深松机。为了防止加速干旱,苗期深松一定要选用带镇压器的标准苗期深松机,搞好松后镇压,弥合深松沟,降低加速干旱的风险。

四是要注意深松铲不端垄,不压苗、不伤苗。五是可结合施肥进行深松。六是合理控制拖拉机动力前进速度,耕深一致。

黑土地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

黑土地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

九月,黑土地上播下的绿色种子已结出丰硕果实。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正在形成,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绿”动飞扬,“龙江绿”也描绘着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线路图。

“少点化肥农药,多点生物粪尿”

秋收时节,行走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常能在稻田中见到没来得及搬走的鸭舍,记录着鸭、稻共生的“二重奏”。

如果春、夏时节来这儿,就可以看到鸭子在稻田中穿梭,吃杂草,用嘴啄田里的泥,“搅活了水,稻儿长得更好”。

鸭稻是黑龙江绿色农业的代表之一。为了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黑龙江省专门实施了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的“三减”行动,“少点化肥农药,多点生物粪尿”。

不用除草剂咋除草?五常大米闻名全国,春播时这里就着手准备。随着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农机手驾驶水稻插秧机慢慢前行,平整好的稻田上随即铺下一层可降解的结实的“纸”,插秧机上的水稻秧苗透过这层特殊的纸插在稻田中。

新庄村党总支书记刘清泉介绍,这是当地引进的新型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这层纸可将稻田中一些杂草盖住,把这些草“捂死”,除草原理和旱田中的玉米覆膜种植差不多。

为了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黑龙江省还推动绿色标准升级。根据国标,黑龙江率先系统地修订了62个绿色食品地方标准,建立起全国首个省级绿色食品质量标准体系。

非转基因大豆、粳稻、玉米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的黑龙江省,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基地,绿色食品认证面积约占全国1/4。

小奶牛都有自个的“身份证”

正在此间召开的黑龙江省第五届绿博会上,两头黑白花色的小牛在展厅中格外显眼,一会儿低头吃点草,一会儿抬头舔舔对方。老远儿就闻到“牛味”十足,吸引很多参观者驻足。

小牛耳朵上带着一个有数字号码的标牌,比身份证略大一点。工作人员介绍说,标牌是小牛的“身份证”,是可追溯系统的一部分,输入号码后,它是哪个牧场的,吃的草、喂的料,都能查到,“牛气得很”!

“连奶牛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还担心牛奶干啥。”一旁的参观者赞叹。可追溯体系在绿色食品产业链条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如今,黑龙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奶粉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基地,优质荷斯坦奶牛存栏、乳制品加工能力、奶粉产量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相比可追溯系统,诚信体系建设对绿色农业的推动作用更大。今年1月份,龙江大米五常信用产业联盟正式成立,通过监管从源头到市场流通各个环节的诚信建设,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平台。

依托品牌和渠道建设,黑龙江发力打造绿色食品第一大省形象,先后在全国建设运营绿色有机食品旗舰店100多家,独立品牌连锁店超过3000家。

这米不是“卖”的,而是“送”的

在五常市壹村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内,摆放着上百盒大米,但工作人员却说这米不是“卖”的,而是“送”的。

领办这家合作社的哈尔滨壹村人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村说,公司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以F2C(原产地直达家庭)定制模式,通过会员制按月配送“鲜米”。成立一年多来,公司会员已发展到1.2万户,去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卖得好”正在带动“种得更好”。黑龙江省在供给侧发力的同时,把农产品营销作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抓手。86家成员单位刚刚成立了“黑龙江好粮油”营销联盟,把绿色、有机、优质的“黑龙江好粮油”推向全国。

针对大米行业品牌多、杂等问题,26日闭幕的黑龙江省金秋粮食交易会集中打造绿色优质“黑龙江大米”品牌。国内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和单位在交易会上签订粮食合作协议数百亿斤。

即便财政资金紧张,黑龙江省每年仍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市场开发和质量监管,吸引带动信贷和社会资金向绿色食品产业聚集。2012年以来,全省投向绿色食品产业的社会资金已达到500多亿元。

近年老工业基地黑龙江食品产业投资强劲,绿色食品产业投资已位居全省十大重点产业的第二位。

黑龙江省农委统计,目前全省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中亿元以上产值的超百家,使用绿色有机产品标识的产品已近3000个,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龙江绿”态势正在形成。

黑土地耕作模式变化:保护性耕作“版图”不断扩大

黑土地耕作模式变化:保护性耕作“版图”不断扩大

?  秸秆还田、粪肥养地、等高种植……为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近年来,东北三省统筹布局,现代保护性耕作新方式正逐渐取代传统耕作方式。新耕种模式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农民的生产观念、耕地管理方式、技术普及效能等,均在挑战中不断被改变。

  “常年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每亩要比5年前多打100斤粮”

  这几天,辽宁省昌图县头道镇双房村的农田里,玉米已经长出了嫩芽。不同于以往种地前要把土地清理干净,今年农民在耕种前用农机将有机肥打碎抛出,均匀覆盖在广袤无垠的田地上。今年以来,昌图县已将上百万吨畜禽粪污变废为宝,成为黑土地的“营养餐”。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土地之所以“黑”,是因为覆盖着一层黑色或暗黑色的腐殖质,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适宜耕作。

  自21世纪初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正式立项推广以来,东北已形成多种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保护性耕作模式。

  “喂饱黑土才能打出好粮。”昌图县种粮大户盛铁雍种了半辈子地。近年来,靠着秸秆还田、粪肥养地,地里的蚯蚓多了,地力增加了,产量也提升了。“常年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每亩要比5年前多打100斤粮。”

  一场雨过后,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的一处地块已冒出点点新绿。从空中俯瞰,与常见的直垄不同,一条条环形的垄沿着等高线,形成层层波纹。这是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发的等高种植技术。

  “雨季来临,坡耕地易出现水土流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宋春雨说,雨水少时,等高垄把水留在原地,起到蓄水作用。雨水多时,就会将水排到两侧排水沟中。他们还在排水沟中种植根系较深、耐涝的草,以减缓水土流失。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通过专业设备检测发现,等高种植技术让水土流失有了明显下降趋势。“在非等高种植的条件下,500毫升的径流中有5克泥沙含量;采取措施之后,泥沙含量只有0.5克。”宋春雨说。

  东北三省在黑土地保护上持续统筹布局,稳住“大国粮仓”。“梨树模式”“龙江模式”“辽河模式”……在黑土地上,一个个保护性耕作模式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在黑龙江省,《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黑龙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先后出台,将黑土地保护措施落实到地块;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5+2”七级田长的责任分工体系,确保黑土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

  吉林省则着眼于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规模,落实中央扶持资金12.47亿元,3300万亩任务已细化分解到县、乡、村。

  辽宁省今年提出在实施保护性耕作任务面积1300万亩的基础上,“精耕细作”500万亩黑土地,建设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良好、设施配套、产能稳定的黑土地保护示范区。

  新理念、新技术、新农人

  记者了解到,虽然保护性耕作土地面积逐年递增,但与约2.78亿亩的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总量相比,范围仍然有限。记者走访发现,各地在加大力度推广保护性耕作的过程中,需要克服不少难题。

  首先是改变传统耕作观念不易。“梨树模式”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秸秆覆盖。可刚开始推广时,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副站长王贵满几乎找遍了农户,大都被婉拒。“大伙都说,种了几十年地,没见过把秸秆留在地里的。”

  “你如果亏了我拿工资给你补。”当时,王贵满拿自己的工资做担保,劝动了一户农民试种,面积才逐年扩大。王贵满说,想要改变农户传统耕作理念,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另外,一线农技推广人员不足。黑土地保护不是“懒汉种田”,而是一种综合治理技术,离不开现代化农技的推广和落地。一个农业大县的农艺师告诉记者,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近十年内没有招聘新人,一线农技推广人员的年龄多在45岁以上,有的科室只有一个人在干活,在进一步推广农技上常常有心无力。

  为解决这些难题,各地在黑土地项目示范推广、留住人才上下功夫,取得初步成效。

  黑龙江省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近年来,黑龙江省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积温带,探索形成以秸秆翻埋还田、秸秆覆盖免耕等为主的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和以水稻秸秆翻埋、旋耕和原茬打浆还田为主的“三江模式”。

  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九一分公司第八作业站工作人员张双说,刚开始建议实施秸秆还田时,他有些抵触,觉得秸秆还田费时费力,未必会有效果。可经过数年试验,张双渐渐尝到了甜头。“秸秆还田之后,地变松软了不少,地透气了,庄稼自然长得好。”

  新耕作模式走入人心,新农人的路也越走越宽。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的梁日鹏上学期间曾走访、调研全国近100个农业合作社。2017年,带着这些经验,他来到辽宁省法库县创办了农业服务公司,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能种好我们的地吗?”面对质疑,梁日鹏想了一招——打“擂台赛”。每到一个镇,他就跟镇里有名的种粮大户比一比,看谁出苗齐、收成好。结果一年下来,梁日鹏种的玉米,每亩要比普通农户多收100斤到200斤。如今,梁日鹏托管的土地面积已超过3万亩,全部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

  需要科研人员薪火相传、农民广泛参与

  一些农技工作人员、种粮大户向记者表示,部分农民对黑土地保护还缺乏认识,认为粮食产量不佳,大不了多上点化肥。还有一些农民觉得,土地都流转到了大户中,明年不一定谁种,“谁种谁操心”。

  改变传统的耕作观念,保护好黑土地,是场“持久战”。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说,克服现代与传统耕作之间观念的差异,需要几代科研人员薪火相传、扎根黑土、持续攻关,也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

  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黑土研究院主席韩贵清建议,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以市场化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企业积极参与,形成黑土地保护建设长效机制。

  “要让更多的人看见黑土地保护实效。”辽宁省铁岭县现代农业服务发展中心技术人员李宏说,一些集中连片的黑土地保护项目多落在乡镇一级,面积虽大但示范效果有限。他建议将一些项目在村里落地,扩大示范效果。

  作者: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武江民 马晓成 孙晓宇

标签:黑土   保护   耕作   技术   苗期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