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核心技术 机械工业确定“十三五”创新任务(突破自我,约翰迪尔线上发布全线国四新产品)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突破核心技术 机械工业确定“十三五”创新任务(突破自我,约翰迪尔线上发布全线国四新产品),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突破核心技术 机械工业确定“十三五”创新任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突破自我,约翰迪尔线上发布全线国四新产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突破核心技术 机械工业确定“十三五”创新任务

2、突破自我,约翰迪尔线上发布全线国四新产品

3、突破花生机收,河南要走在全国前列

4、突破薄弱环节 农机支撑秋粮丰收

突破核心技术 机械工业确定“十三五”创新任务

突破核心技术 机械工业确定“十三五”创新任务

11月8~9日,2016年度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召开。期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作了题为“立足全局,聚焦关键,以科技创新引领机械工业由大变强”的主旨讲话,回顾“十二五”机械工业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机械工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十三五”机械工业科技发展的总体设想,强调要构建行业科技创新工作新格局。

会议同时表彰了2016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和一等奖项目,以及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机械工业优秀创新团队、机械工业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获得者。

创新格局演化加剧

“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科技工作聚焦科技发展瓶颈,整合有效资源,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支撑作用,取得显著成效。

研判机械工业科技发展的新形势,王瑞祥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发生重大调整,创新驱动已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

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发展格局演化加剧。一方面,发达国家继续抢占科技领先优势。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布局处在动态调整中,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逐步由欧美向亚太、由大西洋向太平洋位移。

当前,创新驱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机械工业科技发展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和利好政策助推。王瑞祥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行业科技创新注入了新动力。同时,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战略,对机械装备提出了高品质、高性价比的需求。面对市场、需求的拉动和升级,能否巩固老阵地、开辟新市场,关键取决于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核心环节是科技创新的对接与支撑。

但同时也要看到,机械工业发展瓶颈对科技创新提出的严峻挑战。王瑞祥强调,尽管我国机械工业规模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总体来看,产业大而不强,整体竞争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差距和问题将倒逼机械工业增强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肩负起加快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重任。

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十三五”时期,我国机械工业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建体系、搭平台、扩领域、强服务为抓手,着力夯基础、补短板、攻高端,推动机械工业新动能增加、发展动力转换,为机械工业实现由大变强、建成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王瑞祥指出,“十三五”时期机械工业科技发展工作要落实五项重点任务。

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真正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认识新常态下机械工业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理性客观看待眼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问题,解决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追求速度与创造新动能新供给的关系,自觉树立起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使创新成为行业的统一意志和职工的共同行动。

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推进创新能力提升。依托国家强化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以及即将出台的短板装备等工程项目,依托国家和行业创新平台,坚持自主原创与集成创新相结合、产学研用相结合,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为行业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支撑。

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夯实科技发展根基。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加强行业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加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不断规范提升科技创新体系的管理水平。

加快构建科技工作新格局,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努力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着力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工作体系,注重加强调查研究,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争取将行业和企业的科技需求纳入国家和部门相关计划,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行业信息沟通渠道,依托行业创新平台、产业技术联盟等,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和新途径。

全面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行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证。切实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行业科技创新的第一要务,纳入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规划,并作为硬任务加以落实。

突破自我,约翰迪尔线上发布全线国四新产品

突破自我,约翰迪尔线上发布全线国四新产品

2022年12月14日,约翰迪尔中国新产品发布会采取线上形式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全线国四产品及服务解决方案,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

约翰迪尔亚太区销售市场部总经理周伟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这次推出的新产品不仅仅是满足国四排放,而是在多个主要的产品线推出了全新的、全球先进的、性能效率全面升级的和智能化的系统解决方案。2023年我们的主题是‘突破自我’,迪尔团队将与各位经销商紧密配合,及时准备好国四的服务计划,准备好为用户提供作业前、作业后全方位的支持,逐项落实,将用户对新产品体验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在约翰迪尔新产品发布会中,迪尔产品经理们逐一介绍了迪尔国四全线重点新产品的风采。本次发布的新产品包括性能卓越和技术跨越式升级的6000系列拖拉机、焕新升级的旗舰8R系列拖拉机、全新引进的S770收割机、8600青贮机,以及面向所有迪尔国四整机产品的迪尔智能互联平台JDInsight,后市场服务升级等众多首次亮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相信这些高端高效、覆盖面广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约翰迪尔中国区总裁孙宝林在总结致辞中表示:2023年迪尔中国将及时交付优质,可靠的设备,更多智能解决方案,辅以完善的售后服务和及时的部件供应,与经销商合作伙伴一道打好国四第一年这场战役。中长期来说,我们将继续与各位经销商伙伴一起关注我们用户所做的工作,深入了解其中蕴藏的机会,推动产品的不断升级;朝着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规模化、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最后,回报各位以及广大用户对迪尔的信任,约翰迪尔长期立足中国的决策不变、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添砖加瓦的决心不变;坚持客户价值优先的宗旨不变;诚实,优质,守信,创新的核心价值不变。

突破花生机收,河南要走在全国前列

突破花生机收,河南要走在全国前列

资料图

近日,河南省农机局在郑州召开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座谈会。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组长余永昌教授、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汤丰收研究员,花生主产区驻马店、南阳、商丘、周口市农机局负责人,邓州、滑县等10个主产县(市)农机局主管局长、推广站长,花生种植大户、机具生产企业的代表,省局总工程师蒋兴宁及有关处室、站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河南省局程双进副局长在座谈会开始时讲话指出,花生是和河南省四大主要农作物之一,2016年全省种植面积为1700万亩,预计2017年将达到2000万亩左右。

四大主要农作物中,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最低,其中机收率只有45.6%,是河南省农机化的薄弱环节、发展短板。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优四化”的总体部署和农业部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要求,河南省把推动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工作的重点。

召开这次座谈会,主题是座谈讨论加快推进我省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内容是交流全省目前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情况,重点环节,关键机具的研发、试验、示范、推广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讨论、研究实现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推进措施。

座谈会上,河南省市县农机管理部门、推广机构、种植大户和生产企业代表先后发言,从不同的角度,谈了目前发展状况,对实现和推进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就有关问题交流讨论。

汤丰收研究员在发言中对河南省实现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不同区域的花生种植模式,不同区域的品种选择,收获、烘干、加工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

余永昌教授提出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推进。通过讨论,大家对河南省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统一了认识,通过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实现花生生产全程的机械化。

目前在加大花生挖掘机推广的同时,做好花生起垄、施肥、铺膜、播种复合机、花生捡拾摘果机、花生联合收获机和花生烘干机的研制、试验、示范工作。

突破薄弱环节 农机支撑秋粮丰收

突破薄弱环节 农机支撑秋粮丰收

——访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徐振兴研究员



  “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的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已超过90%,而目前主要作为秋粮作物的玉米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分别为71%和65%,水稻机栽和玉米机收是两个薄弱环节,今年机械化率预计可超过28%和38%。近年来,全国农机化系统围绕这两个薄弱环节,制定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大力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机插秧和玉米机收水平分别以年均4个、7个百分点的幅度快速增长,带动的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还为挖掘增产潜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徐振兴研究员对记者说。

  在以人力、畜力为主的时期,一些粮食增产的技术由于条件所限推广速度不快。例如夏玉米适当晚收、冬小麦适当晚播的“双晚”技术能实现玉米、小麦双增收,但在农业机械得到广泛应用前,由于人力收获、播种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该项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近年来,玉米机收的跨越式发展为此项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玉米机收推进快的主产区,这项技术正在显示出显著的增产效果。玉米收获期、小麦播种期相应推迟一周左右,既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又有效控制了小麦冬前旺长,有利于安全越冬。据测算玉米晚收10天,亩增产可达50公斤以上。适期晚收的玉米籽粒饱满充实、均匀,小粒、秕粒明显减少,籽粒含水量比较低,便于脱粒和储放。

  “20%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一个‘台阶’。20%以下发展缓慢,主要是熟化技术、探索技术模式、提高农民认识和操作能力。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超过20%后,开始加速推进水稻机插。”徐振兴介绍,2006年以来,农业部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意见》,确立了全力主攻机插、加速推进机收的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推进措施。2010年、2011年两年机插水平提高了9个百分点,年机插面积迈上1亿亩台阶,机收接近70%。在行政推动上,农业部和各省区市将机插秧面积任务分解到县,并督促落实。黑龙江省对育秧大棚建设给予了补助,积极发展大棚育秧,大力开展集中育秧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制约机插秧推广中群众育秧难等问题。湖北省农业厅连续多年把水稻机插秧作为十大重点农业技术之一进行推广,省农机局将机插秧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对各市、县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湖南省14个市州84个县成立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其中65个县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为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各地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向水稻机械倾斜,水稻插秧机保有量快速增长。据统计,2011年全国共补贴购置插秧机7.6万台,较上年增加了20%;2012年上半年补贴水稻插秧机6.1万台。浙江省继续实施农机作业补贴,对水稻机插秧作业每亩补助40元。重庆市对插秧机实行累加补贴的同时,对育秧软盘补贴50%,还决定对2012年机插秧每亩补贴30元。吉林省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用于高水平水稻育秧流水线和高速插秧机的示范推广。安徽省一些地方还建立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基金。这些扶持政策的实施有力的推动了机插秧推广工作的开展。“机插水平的提高,对水稻生产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可提高单产,采用机插秧,每亩比人工栽插可增产30公斤以上,我国机插秧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增产1.35亿公斤;二是可稳定播种面积,特别是在南方双季稻地区,在劳动力日益紧缺的情况下,机插水平已成为影响农民种植意愿的重要因素。”徐振兴说。

  在主攻玉米机收和水稻机插秧两大薄弱环节的同时,全国农机化系统还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等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提高了水、种、肥、药的利用率,改善了耕地的质量,挖掘了增产潜力。在东北地区,通过推广机械深松作业,加深土壤耕层,减少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建立了宏大的“土壤水库”,提高了抗旱排涝能力,增产效果明显,每公顷增产1125~1500千克。在黄淮海地区使用机械进行保护性耕作,实施秸秆还田利用,平均减少耕地表土流失量40%~80%,增加土壤蓄水量17%,减少农田扬尘量50%以上,提高了地力,改善了大气环境,节本增效明显。“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的物化和重要载体。粮食生产“九连增”,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实现的。粮食生产过程对人畜力的依赖逐步减少,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挖掘我国粮食增产潜力的现实选择。”徐振兴说。

标签:创新   发展   机械工业   科技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