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薄弱,突破难点,推进安徽全程机械化(聚焦衔接提升 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聚焦薄弱,突破难点,推进安徽全程机械化(聚焦衔接提升 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聚焦薄弱,突破难点,推进安徽全程机械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聚焦衔接提升 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聚焦薄弱,突破难点,推进安徽全程机械化

2、聚焦衔接提升 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3、聚焦设施节能和温室工厂化运营,设施农业产业大会9月将办

聚焦薄弱,突破难点,推进安徽全程机械化

聚焦薄弱,突破难点,推进安徽全程机械化

近年来,安徽省农机化工作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主线,着力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进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促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以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创建为引导,以突破薄弱环节为切入点,以发展全程机械化装备为支撑,以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为途径,大力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探索与创新,不断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力促进了安徽省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一、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

安徽省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800万hm2,其中粮食作物占65%,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占35%,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稻谷、玉米、薯类和其他旱作粮,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大豆、花生、芝麻。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安徽省常年种植水稻约200万hm2(3000万亩),种植小麦约233.3万hm2(3500万亩),种植玉米约86.7万hm2(1300万亩),种植油菜约66.7万hm2(1000万亩),种植大豆约66.7万hm2(1000万亩),种植花生约33.3万hm2(500万亩),种植马铃薯约18.7万hm2(280万亩)。

多年来,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已基本实现,但仍然存在很多难题和薄弱环节。

(1)水稻。水稻生产的耕作和收获环节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种植机械化环节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点,除此以外,植保、烘干和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等难点还有待解决,这些均制约着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2)小麦。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基本实现,但在优势领域,也存在着技术水平低、作业质量不高的现实。比如耕地环节体现在以旋耕为主,耕作深度不够,犁底层逐年变浅;播种环节体现在播种不均、播量不合理,现有播种机械技术水平低,先进的播种机械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收获环节体现在收获机械结构比例不合理,应对自然环境变化能力不足,有效收获能力降低。另外稻茬麦种植很难做到适期适墒播种,且在小麦生长期间经常发生麦田渍害,严重制约稻茬麦的产量和品质。

(3)玉米。耕种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标准化种植和机械化籽粒收获以及烘干机械化是其全程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另外,大喇叭口期以后的植保机械化也是田间管理的短板。

(4)油菜。其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在机械化种植方面高效移栽是薄弱点,另外还有油菜秧苗的育苗机械化问题。

(5)大豆。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大豆种植机械化是瓶颈,另外,收获机械化装备发展滞后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全程机械化提质增效。

(6)花生。播种、摘果、剥壳等环节已实现机械化生产,但机械收获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7)马铃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发展起点高,耕种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播种和机收仍是薄弱环节。

二、采取的措施、成效及典型案例

(一)多措并举加快发展速度

1. 总体发展思路

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总要求,以提高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花生、棉花、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目标,以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为重点环节,以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为抓手,以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优化升级农机装备结构为重点内容,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坚持4个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优势作物、种植结构、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等因素,推动农机化技术集成,优选适宜的技术路线和装备,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2)坚持融合发展。注重农机农艺融合,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机化生产中的应用,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提高农业机械作业的适应性、精准性。

(3)坚持全面推进。聚焦8大作物、6个环节,实现不同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共同提高,各环节作业能力共同提升。

(4)坚持多方参与。以政府扶持为引导,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生产规模经营者为主体,形成合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良好格局。

3. 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高度重视,将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纳入“十三五”农机化重点工作,统筹考虑当地优势作物、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研究制定本地区全程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时序进度和发展质量要求。

(2)加大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紧盯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主攻方向,引导资金、技术、装备等要素向关键作物和薄弱环节倾斜。借助对重点机具实行敞开补贴政策,促进农业装备结构优化,为推进全程机械化提供机具支撑。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

(3)抓好示范引导。认真组织实施部级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农机)项目、省级农机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建立示范基地,开展试验研究,推动农机化技术集成,优选适宜的技术路线和装备,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通过树立可复制、宜推广的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周边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4)注重技术培训。各地依托示范基地,抓住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培养造就一批掌握全程机械化技术和机具操作要领的新型农民。创新培训方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为主体,突出需求导向,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抓好后续跟踪指导与服务,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5)培育市场主体。培育一批机具配置合理、管理运行高效、能够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的市场主体,发挥各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切实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6)强化宣传引导。通过现场观摩、工作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集中发布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成果、阶段性工作成就和进展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发展成效

2017年,安徽省农机总动力达到7024万kW,居全国第4位,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达到25万台、20万台和3.1万台,同比分别增长7.6%、7.4%和9.2%。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5.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个百分点左右。

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83%和82%,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42.8%,玉米机播水平93%、机收水平75.1%。油菜机收率54.7%,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2016年安徽省购机补贴烘干机数量达到3176台,保有量达到1万台(套)左右,其中中联重工、正阳、辰宇、新生力、三伍、三久等烘干机知名品牌在列,大大提高了烘干机装备水平。

2017年全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到4277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到82家和526家,农机化经营服务总收入近600亿元。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等节本增效、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全省以补短板、促集成、提质量为重点,围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突出机械化种植、粮食烘干、机械施肥、高效植保等薄弱环节,针对新型农机化经营主体推出可复制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方案,促进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方式与适度规模经营有机融合,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逐渐提升,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正在快速发展,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典型案例

1. 水稻典型

安庆市潜山县水稻种植3.33万hm2(50万亩),其中耕地流转1.87万hm2(28万亩)。潜山县结合省级农机化示范县创建项目,加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范围,共建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3个,示范面积438hm2(6570亩),2016年示范带动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81.3%。

重点在4方面着力:

一是全力攻克育插秧难题。至2016年底全县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已达39家,水稻机械化育栽面积达2.1万hm2(31.5万亩)。

二是大力推广高效植保农机。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成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开展以全程承包方式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至2016年底,全县组建各类防治组织87支,全县共购入植保无人飞机9架。

三是加快粮食烘干基地建设步伐。至2016年底,全县烘干机达139台,日烘干能力达2600t。

四是推广应用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2016年,全县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85%。

2. 小麦典型

淮南市凤台县遵循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小麦高畦防渍栽培技术,从小麦品种选择、科学施肥到机具选择和改装,再结合机械作业流程、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环节技术改进和应用,较好解决了稻茬麦在持续阴雨条件下适期播种和渍害问题。

在新集镇、钱庙乡等地建设5个小麦高畦防渍栽培技术应用示范点,各示范点在土壤墒情较差情况下,技术应用正常实施,小麦出苗良好,生育期无渍害现象。收获前经测产,平均亩穗数38.41万、穗粒数34.5粒,千粒质量按40g计,理论亩产526.2kg,折合亩产447.3kg。

3. 玉米典型

亳州市蒙城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8个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之一。近年来,蒙城县大力发展先进、适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大中型农业机械,适应土地流转和规模化农业生产需求;主攻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大力推广运用玉米板茬直播、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

目前该县农机拥有量达20.8万台(套),小麦播种机械化、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9%以上、98%以上;夏玉米板茬播种机械化、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9%、80%以上;小麦、玉米田间管植保机械化水平85%以上;小麦、玉米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95%以上。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

4. 油菜典型

芜湖市无为县2016年以来,鼓励种植大户由“一麦一稻”改为“一油一稻”模式,大力推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促进油菜规模化种植。2016年引进试验油菜毯状苗育苗及机械化移栽技术,在陡沟、红庙、开城、高沟等乡镇建立试验示范点。

从近两年试验情况看,该技术显著提高油菜种植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具有稳产、增产的优势,有效解决接茬矛盾,促进油菜种植面积的恢复性增长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5. 大豆典型

宿州市埇桥区通过示范推广全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大豆机械化免耕精播技术,突破了耕层浅犁底层坚实、前茬秸秆堆积、播种质量差、群体整齐度低等问题,并在稻麦联合收获机基础上进行参数优化和适当改进更换部件等,实现了大豆低损失、高品质机械化联合收获,有力促进了当地种植结构调整。

埇桥区大豆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2.67万hm2(40万亩)增加到2017年的5.2万hm2(78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35%,平均增产10%以上。

埇桥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了适合当地的麦-玉、麦-豆等一系列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224万kW,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拥有量分别达4001台、5626台,新型播种机3100台。

6. 花生典型

蚌埠市固镇县常年种植花生3.33万hm2(50万亩)以上。近年来,通过科技支撑引领,固镇县逐步形成了以花生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体系,花生生产向有机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快速发展,其中皖北最大的固镇县王庄花生市场年交易量达2亿kg。

固镇县花生播种机械化已经全面解决,收获机械化还是薄弱环节。固镇县农机部门与农业部门联动,在推广花生机械化起垄覆膜播种技术基础上,大力推广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2017年,全县花生收获机保有量达到750台以上,其中大型花生联合收获机65台,机械摘果率达100%,机械剥壳率达100%。无论是花生机械拥有量,还是机械化作业水平都在全省前列。

7. 马铃薯典型

阜阳市界首市突出适应性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民培育,重点打造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发展路径。目前,该市马铃薯种植突破2000hm2(3万亩),获批“界首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拥有家庭农场16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4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25家。

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3个,其中安徽丰絮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泉阳镇计划建成266.7hm2(4000亩)标准化、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的马铃薯高科技产业示范园,按照集约化生产、农场化管理运行模式,集中精力打造界首马铃薯绿色安全生产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

1. 全力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1)小麦主攻一体化播种,皖北旱作地区重点推广精少量播种,稻茬麦地区推广应用免(少)耕机条播技术,普及机开沟作业。

(2)水稻以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为重点,主推标准化育秧和机插秧,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机直播、钵苗机插与摆栽等多种机械化种植方式。

(3)玉米以标准化种植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机播壮苗增产技术,普及应用玉米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

(4)马铃薯以机播、机收为重点,开展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增产增效技术示范,集成马铃薯机械化播种、田管和收获的农机农艺一体化生产技术模式。

(5)大豆以少免耕精量播种技术示范为重点,开展机播、机收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

(6)全面推广深松整地、粮食烘干、高效植保、秸秆还田等关键环节机械和技术,扩大应用面积。

2. 着力突破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瓶颈”

(1)油菜以加快推进机播、机收为重点,全面示范推广机条播、机开沟、联合收获技术;开展花生机播和机收环节的农机化技术示范;开展棉花机采试验研究,全面提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

(2)在技术服务模式上,走商业化运作模式,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者将农业生产单个环节或全程委托给专业服务组织来完成,即农业全程或单项托管服务模式。

目前,专业服务组织的数量和规模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所以,今后应在加快土地综合治理和土地流转的同时,加大扶持专业服务组织。在政策顶层设计上,加大薄弱环节农机装备的购机补贴力度和机械化作业补贴力度,推进信息化技术与农机化技术深度融合,完善“两项补贴”的操作程序和监管措施。

四、发展建议

1. 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

小麦主攻耕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皖北旱作地区重点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精少量播种、高效植保和移动式灌溉等机械化综合技术;稻茬麦地区推广应用免(少)耕机条播技术,普及开沟作业。

水稻主攻标准化育秧和机插秧,重点推广应用流水线播种、规模化育秧,推进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扩大应用范围;加快构建水稻生产机械化服务产业链,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发展路子。

玉米主攻标准化机播和机械化联合收获,强化玉米生产技术集成,优化技术路线,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机播壮苗增产技术和玉米联合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2. 保障两区功能化建设完善

针对346.7万hm2(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以沿淮单季稻和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优势区的蚌埠、阜阳、淮南、六安、合肥、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等市为重点,划定水稻生产功能区186.7万hm2(2800万亩),重点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及其他种植机械化技术、水田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烘干机械化技术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以淮北地区旱茬麦和沿淮、江淮稻茬麦优势区的阜阳、宿州、亳州、淮北、蚌埠、淮南、六安、合肥、滁州等市为重点,划定小麦生产功能区233.3万hm2(3500万亩),重点推广小麦全程机械化技术,巩固小麦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以淮北和沿淮夏玉米优势区的阜阳、宿州、亳州、淮北、蚌埠、滁州等市为重点,划定玉米生产功能区60万hm2(900万亩),重点推广玉米免耕种植及籽粒收获和果穗烘干机械化技术。

针对126.7万hm2(19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淮北地区的阜阳、宿州、亳州、淮北等市为重点,沿淮地区的蚌埠、淮南、六安、滁州等市为补充,划定大豆生产保护区73.3万hm2(1100万亩),重点推广大豆种植机械化技术。

以沿江地区的安庆、芜湖、宣城、池州等市为重点,划定棉花生产保护区6.67万hm2(100万亩),重点推广棉花移栽机械化和收获机械化技术。

以江淮和沿江江南地区的六安、滁州、合肥、淮南、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安庆、池州、黄山等市为重点,划定油菜籽生产保护区46.7万hm2(700万亩),重点推广油菜毯状苗育苗和移栽机械化技术。

3. 加强粮食生产机械装备建设

按照技术先进、科学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原则,稳定增加现代农机装备总量。沿淮淮北地区重点发展大功率、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

沿江江南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适应性强、复式多功能作业中等功率机械。丘陵山区重点发展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作业机械,形成作物、机械和种植模式相适应的装备结构、产业结构和服务结构。提高机械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促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

4. 强化粮食生产机械化服务

粮食主产区成立由农业、农机等部门技术骨干组成的粮食生产技术指导组,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技术人员咨询、指导、培训作用。围绕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服务。

强化主导和关键技术培训,以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着力培养农机作业和维修能手,提升农机手操作技能。健全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充实人员队伍,改善工作条件。扶持和培育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化服务公司,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和服务社会化水平。

5. 应用减灾避灾机具与技术措施

推广应用大型、高效植保机械,开展病虫害机械化统防统治。推广应用排涝设备和节水灌溉、小型抗旱设备以及抗旱打井设备,增强抗旱排涝能力。加快建立机械化烘干示范基地,发展先进适用的烘干设备和烘干技术,逐步提高粮食干燥处理机械化水平。

建立和完善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播种、收获抗灾预警机制,依托农机服务组织,组建农机应急作业队伍,引导开展跨区播种、收获作业。探索开展机插水稻育秧保险试点,降低育秧风险。


聚焦衔接提升 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聚焦衔接提升 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为持续做好“三农”工作,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今年,镇赉县聚焦衔接提升,以更强决心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充分发挥“抓长”“常抓”机制效应,实行月调度机制,持久抓、见长效,经常抓、见实效。?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四张网”,确保应纳尽纳,杜绝体外循环。集中培训乡村医生150名,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再提升。利用光伏电站收益和一汽帮扶资金,给予升入大专以上院校的脱贫户、监测户家庭子女,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的资助。依托“三帮扶一推动”活动载体,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促进脱贫户、监测户收入持续增长,让脱贫群众既有“盼头”又有“奔头”。?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聚焦打造“三带一圈”产业集群,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释放“嫩江大闸蟹”品牌效应,力争稻田综合种养达到15万亩,把水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新的增长极。推广大田和庭院复式种植,力争“小冰麦+白菜”等复种面积达到1万亩,带动亩均增收550元。依托“公建私营、出村入园、小规模大群体、统养分管、放母还犊”模式,力争肉牛养殖规模达到13万头。?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对照“九有六无”标准,创建千村示范村14个;对标“五化”要求,打造重点村5个,以典型示范引领乡村建设提质。改造老旧路30公里、危桥4座。深化人居环境整治,紧盯村头村尾,常态推进治脏治乱治差。重点加强国、省、县道沿路村屯治理,开展乡镇农机修理专项整治,让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持续提升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城乡治理智慧管理服务中心功能,拓展治理模式,推进“暖心晒单”工程,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常态坚持“周例会”制度,开展典型引领“1+1”活动,深化“爱心超市”积分制模式,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做到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聚焦设施节能和温室工厂化运营,设施农业产业大会9月将办

聚焦设施节能和温室工厂化运营,设施农业产业大会9月将办

资料图

2017中国设施农业产业大会暨第三届郑州设施园艺展览会将于9月12日至14日在河南郑州举办,大会将以“合作、共享、多赢”为主题,分享设施农业相关政策、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现状、国内外设施设备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并深入交流温室节能和工厂化运营的技术和经验。

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记者从本届大会会务组获悉,会议期间相关专家将对设施农业扶持和鼓励政策进行分析,帮助从业者理解和运用国家相关政策。设施设备的市场发展走势跟花卉、蔬果产业发展现状息息相关,为此,大会邀请专家对国内外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解读的同时,也特别邀请了花卉、蔬菜以及主要经济作物领域的专家介绍近两年各领域的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把脉产业走势,以便设施设备从业者更好地开发对路适销的产品和技术。

无论是对设施设备的供应商还是使用者,温室节能和高效运营,一直是个持之以恒的热门话题。此次大会特别安排了两场专题报告:设施节能与绿色能源利用;工厂化温室运营模式交流。其中,在节能专题中,温室大棚太阳能热泵供暖技术、欧洲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光伏温室的发展趋势等都将作为重点分享内容,由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一一讲解。这几年随着各地禁煤环保的推进,如何进行合理的温室加温以控制成本一直困扰着种植者,新能源、新技术的展示及应用经验的交流正是温室使用者迫切希望获取的信息。

在工厂化温室运营模式的分享专题中,花卉、蔬菜、草莓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将介绍各自不同的温室运营模式。就花卉行业而言,工厂化运营是大势所趋,这几年产业转型正助推设施设备的升级,能源、劳动力带来的成本压力也迫使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在设备机械化和作业规范化方面积极探索。

会议还组织了专业考察,参会代表可现场参观河南鄢陵建业绿色基地,该基地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约5000亩,是集高效设施、示范体验、科普教育、休闲观光、文化创意、养老养生“六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

本次大会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主办,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设施农业分会承办,受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郑州市农业工作委员会等机构的支持。

标签:机械化   技术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