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吉林省引发强烈反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五大主题词剖析中国经济)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吉林省引发强烈反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五大主题词剖析中国经济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吉林省引发强烈反响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吉林省引发强烈反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消息传来,在吉林省省直各涉农部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干部职工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力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坚持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和智慧农业建设这“四良一智”促生产、提产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吉林新贡献。要深入实施“百万亩棚室建设”工程,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园区,着力提升冬春蔬菜自给率,丰富百姓“菜篮子”。要大力实施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万亿级规模产业工程,重点以“十大产业集群”为抓手,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持续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吉林力量。
省乡村振兴局干部纷纷表示,将把学习贯彻此次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度融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把持续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作为主攻方向,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关键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有效凝聚“三农”工作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吉林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安全稳定,真正做到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端牢中国饭碗,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当好‘压舱石’。”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喜亮表示,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上来。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提高粮食收储调控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抵御各类风险挑战提供“稳定器”,让奋进新征程的底气更充足、建功新时代的步履更铿锵。
省畜牧局认真组织学习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产业集群,发挥畜牧业的中轴产业作用,建设承载粮食及副产物转化增值的畜牧大产业,打造全国“大肉库”,推动畜牧业大省向畜牧业经济强省跨越,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更多畜牧力量。
“粮稳天下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如何做好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会议精神同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体学习、贯彻、落实,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攻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切实发挥“三农”工作和粮食生产参谋智囊作用,为守护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助力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技术保障。
在临江市建国街道台兴村党员活动室,党支部书记王勇与党员们一同观看、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他表示,会议的召开,让农村群众吃上了定心丸。作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做好全村明年经济工作,确保工作安排与中央部署要求相符合、相一致。同时,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让工作在一线的蛟河市黄松甸镇双山村党支部书记柳宝臣备受鼓舞。他表示,将全力以赴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航向标,充分发挥该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环境条件,不断加大对千棚灵芝基地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百姓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一年来,我们克服了疫情等不利影响,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后,农安县小城子乡西王家村负责人王在新颇为感慨。
“带着农民发展,要关注国家政策。农业稳产保供是经济运行的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基础。”辉南县欣蓬家庭农场负责人李颜军和李源有说,“一定要与合作农户一道深挖粮食生产能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让乡村成为追梦不止的新家园。”今年秋天他们抓拍辉南稻田美景,记录收获过程,在朋友圈受到了追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五大主题词剖析中国经济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五大主题词剖析中国经济
在“十一五”开局的2006年,中国经济“旗开得胜”。“较快”、“较好”等字眼被用来描述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然而,不能回避的是,一些老大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来年的任务仍然艰巨。在承接历史任务的同时,2007年中国经济还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问题即主题。2007年,中国经济将在解决新老问题的过程中,围绕改革与发展的五大主题推进。
宏观调控,“双稳健”政策不变
“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这是中央对目前经济运行的基本判断。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用“三落一稳”来总结前三季度的经济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位回落,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货币信贷增速高位趋稳。
在基本面呈现良好态势的同时,宏观经济中还有“三过”问题不容忽视:外贸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解决这三个相互纠缠的问题,是明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任务。”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部副主任祝宝良说。谈到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时,祝宝良认为2007年将延续今年的“双稳健”基调。在保持政策姿态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相机适度微调。
从货币政策来讲,可以继续灵活运用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以及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防止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扩大;另外,可以运用窗口指导业务等手段引导信贷均衡增长、优化信贷结构。但是,要从体制上改变因外汇储备过大而导致的流动性被动增加的局面,则需改革结售汇制度,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从财政政策来看,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表示,明年将继续实行稳健的或者说谨慎的财政政策,将会适当减少赤字,但也不会减得过多。针对顺差过大问题,继续下调高能耗、高污染、资源类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着眼于扩大消费、发展社会事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是明年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新农村建设,仍需破解农民增收难
今年建设新农村破题,在生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成绩。国家发改委农经司的报告预计,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可能比去年增加300元以上,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速度将达到6%。这将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三年农民增收超过6%。
与此同时,该报告认为2007年农民增收的持续性不容乐观。目前,在农民收入结构中,主要包括农业收入、财政补贴以及非农收入。今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4900亿公斤以上,丰产之后如何确保粮价不回落难度不小,因此农民靠增产来增收的空间不大。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对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起到积极作用。但是2006年农业税已经全面取消,“十一五”期间不太可能再集中出台各类补贴和优惠政策,因此农民增收又少了一个重要渠道。另外,占农民收入总比重过半的非农收入与国家宏观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具有不确定性。
要促进农民增收,祝宝良建议采取综合措施,国家在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与有序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方面要下大力气;在农业内部则要在调整结构的基础上,支持适度规模经营。
节能环保,最关键的一年
在“十一五”规划中,全国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是约束性目标。但是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0.8%;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同比增长3.7%,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增长4.2%。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报告认为,“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长,是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仍在发展。
同时,应该看到,2006年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在节能降耗上已经做了不少工作。目前,节能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已初步到位,已经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节能的宏观调控政策,节能降耗的政策推动力度明显加大。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指出,2007年是节能降耗最关键的一年,是节能降耗效果出现转机的一年,也是需要强化手段为后三年节能腾飞而着力的一年。
专家建议,2007年要从强化节能机制建设、制定节能型财税政策、建立节能投入资金长效机制、完善能源统计工作等方面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目前,重点用能企业已经成为当前节能工作重点,但对我国量大面广的中小高耗能企业尚缺乏有效节能管理措施,可能成为节能的真空地带。因此,2007年如何促使基层政府严格中小高耗能企业节能管理是节能工作的重点之一。
改革攻坚,稳步推进
2006年,商业银行上市、邮政管办分离、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等,改革进程呈现诸多亮点。“各领域改革目标明确,将在新一年里稳步推进,”祝宝良说,2007年又将是一个“改革年”。
2007年,税制改革有望成为一个亮点。楼继伟<?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目前,由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医改大方案即将出台,医疗体制改革无疑将成为2007年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社会民生,务必有新举措
2006年,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扩大、补助标准提高,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城市低保的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在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方面,老百姓得到了一定实惠。但是,如何加强社会保障,实现国民收入合理再分配等方面依旧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新的一年里,中央要求“务必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有新举措,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积极进展”。
可以预期,2007年,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扩大就业、教育公平、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安全形势、社会治安、资源环境等民生领域,以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将会有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措施出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中国创造”:绘出制造大国“施工图”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中国创造”:绘出制造大国“施工图”资料图
高楼万丈,钢筋的承重力度是关键因素;经济转型,制造业由“大”变“强”尤为重要。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有专家表示,党的十九大对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出了顶层设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实现目标进一步绘出“施工图”。当前,我国制造业具备市场空间与后发优势,但也面临着质量、品牌、效率等挑战。
从卖设备到反倾销:发达国家赚了五次钱
在金融危机过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将目光重新聚焦在制造业上。《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全面发布,这标志着制度设计基本完成。美国政府也提出“制造业回流”,期望提振经济和就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各国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以资金换产品、以市场换技术,是制造业升级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上赚了发展中国家五次钱,产业不同、套路相似。”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龙飞在“新时代·中国智造圆桌活动”上对人民网记者表示,发达国家往往是造概念卖设备、挣维修费、卖核心元器件、卖技术。当发展中国家进行规模化生产后,由于国内市场有限转外销出口,又面临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制裁,例如光伏产业就是鲜活的案例。
“‘中等收入陷阱’简单理解是人均GDP没达到1万美元,但也可以解释为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不畅。”龙飞介绍说,当前中国工业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面临的问题也纷繁复杂,有些内容涉及工业体系之外。在此背景下,出台了时间跨度为十年,去掉“业”字的“中国制造2025”。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没有实现产业升级,则将停滞在国际分工的中下游。要解决我国整体工业基础生产力的问题,政策作用点不再是局限于某一个行业或领域,而要解决全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他具体说,装备制造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生产工具”,工具过硬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但目前,装备产业遭遇的问题自身难以解决,问题延伸到元器件甚至是材料产业。“以发动机为例,机器的运行原理并不复杂,但有些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短,原因是机器主轴难以长时间承担高强度工作,材料的精密度还达不到。”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日渐完善,高铁等带有“中国标签”的高端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发挥着重要影响。如何将成功案例复制推广,发现机遇、解决问题,既有探讨意义又有实践价值。
空间广阔挑战仍存 农业最应重点发力
明确顶层设计,党的十九大指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细化“施工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副部长李金波表示,我国在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上具有三方面优势。首先是市场优势,中国没有小市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在“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开放新格局背景下,除了本土优势还有全球市场机遇;其次是后发优势,制造业正在向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拓展,软件定义、智能制造、平台支撑、服务增值等日趋明显;三是国家组织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系列举措,包括“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
针对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李金波认为,这离不开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推进,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在“互联网+”应用领域、“一带一路”相关产业、医疗健康、军民融合等方面,都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力方向。
龙飞认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两者融合。这与工信部提出的两化融合异曲同工,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制造业生产环节。“同时,推动中国制造转向‘智造’离不开中小企业群体,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的GDP、70%的创新、80%的新增就业、99%的企业数量,是科技创新的主力。”
在机遇面前,挑战也不容忽视。李金波认为首先在质量上,中国产品与欧美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理定位还有差距,这与我国基础工业水平、产业组织体系等有关,要弘扬工匠精神,在监管上也要严控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其次在品牌上,我国工厂贴牌产品能卖几百元,自己单卖就有几十元,在工业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品牌塑造是关键课题;三是效率问题,如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要指明方向更要找到答案;四是激发动力,国有企业改革有待深化,创新主体还在塑造。
针对中国“智造”的实践应用,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原主任左铁钏认为,最应倾向的是农业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农业工艺等,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有IT产业人士表示,信息化产业与农业等领域跨界合作,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广阔空间。“能够在种植环节上更加智慧,对土壤水分、化肥进行监测,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调控温度、灌溉,提高种植效率。一些农村地区,凭借智慧农业种植的有机西红柿、西瓜等销路不愁,这些都是中国智能制造的有益尝试。”他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供给侧改革关键在于解决农业机制矛盾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供给侧改革关键在于解决农业机制矛盾资料图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于14日起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在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形势的同时,确定2017年经济工作基调和重点。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农业高度关注,无论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还是农村工作会议都涉及农业,特别是去年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对农业提出了新要求:要秉承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要走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过去我国农业追求数量总量,而现在着眼于农业效益、质量、竞争力的提升。现代农业这条道路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方向,但怎么样把这条道路走的顺畅,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是这些年来一直努力的目标。
提升中国农业主要在三大方面做文章:构建现代农业单位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产业体系主要在农林牧渔以外,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着眼于在产业发展方面提升质量;生产体系着眼于纵向的角度,提升农业价值链,满足农产品供给链,开拓农业生态链;经营体系方面,现代农业一定是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的职业农民构成的,要多元、共享、融合、协调、规范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是不容忽视的重头戏。
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性改革,作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农业领域出现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说产需失衡的问题,资源错配的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还有价格倒挂成本上涨,农业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农业对收入支配能力也在下降。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农业中存在的体制机制矛盾。
当前我国有87万家家庭农场,175万家合作社,12万家农业企业,怎么样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张红宇指出,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一个最佳主体,整个生产过程实际是不同主体的融合过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让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获利。
从田间到餐桌,家庭农场扮演的角色,合作社扮演的角色,和农业企业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最佳主体。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最适合的主体是家庭经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但要真正的增加收入,合作社的作用必不可少,要塑造高端品牌化农产品农业企业的作用很独特。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