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产百亿斤——吉林省提升商品粮生产能力纪实(为了大地的丰收——吉林省夺取备春耕胜利回眸)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为了增产百亿斤——吉林省提升商品粮生产能力纪实(为了大地的丰收——吉林省夺取备春耕胜利回眸),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为了增产百亿斤——吉林省提升商品粮生产能力纪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了大地的丰收——吉林省夺取备春耕胜利回眸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为了增产百亿斤——吉林省提升商品粮生产能力纪实

2、为了大地的丰收——吉林省夺取备春耕胜利回眸

3、为了开局丰收年——全省春耕生产综述

4、为了秋粮丰收

为了增产百亿斤——吉林省提升商品粮生产能力纪实

为了增产百亿斤——吉林省提升商品粮生产能力纪实   18亿斤 4项大型重点水利工程、11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将使吉林西部地区灌溉面积增加到285万亩,年增产粮食近18亿斤

  20亿斤 与水利工程相匹配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建设规模490多万亩,建成后可增产20多亿斤

  80亿斤 沃土培肥、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等6大工程,将增产80亿斤

  吉林人不会忘记2008年7月2日。这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总投资260亿元的农业建设项目——《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

  这一包括10大工程和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大工程被吉林省委、省政府列为“一号工程”。省委书记王珉表示,这标志着吉林翻开了现代农业的崭新篇章,并明确: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全省粮食总产量从目前500亿斤阶段性水平提高到并稳定在600亿斤的水平上,使每年商品粮调出量从近年的200亿斤提高到300亿斤,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一年多来,黑土地上风生水起、龙腾虎跃。盛夏时节,记者驱车千里项目区,目睹了各地争朝夺夕的建设场面,领略了现代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切中“命脉”,水利工程打造百年基业,让农民种“铁杆庄稼”

  阳光下,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在第二松花江干流上紧张施工。这是吉林省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建设,将改写吉林西部地区土地被干旱困扰的历史。

  多年来,吉林西部由于缺少大型水利控制和调节工程,加上不足400毫米的年均降水量和1200毫米的年蒸发量,这里成为“八百里瀚海”和白茫茫的盐碱滩。

  缺水,成为改变这里发展的最大症结。

  18亿斤 4项大型重点水利工程、11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将使吉林西部地区灌溉面积增加到285万亩,年增产粮食近18亿斤20亿斤 与水利工程相匹配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建设规模490多万亩,建成后可增产20多亿斤80亿斤 沃土培肥、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等6大工程,将增产80亿斤

  吉林人不会忘记2008年7月2日。这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总投资260亿元的农业建设项目——《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

  这一包括10大工程和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大工程被吉林省委、省政府列为“一号工程”。省委书记王珉表示,这标志着吉林翻开了现代农业的崭新篇章,并明确: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全省粮食总产量从目前500亿斤阶段性水平提高到并稳定在600亿斤的水平上,使每年商品粮调出量从近年的200亿斤提高到300亿斤,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一年多来,黑土地上风生水起、龙腾虎跃。盛夏时节,记者驱车千里项目区,目睹了各地争朝夺夕的建设场面,领略了现代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切中“命脉”,水利工程打造百年基业,让农民种“铁杆庄稼”

  阳光下,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在第二松花江干流上紧张施工。这是吉林省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建设,将改写吉林西部地区土地被干旱困扰的历史。

  多年来,吉林西部由于缺少大型水利控制和调节工程,加上不足400毫米的年均降水量和1200毫米的年蒸发量,这里成为“八百里瀚海”和白茫茫的盐碱滩。

  缺水,成为改变这里发展的最大症结。针对此种状况,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致力于水利工程建设,打造百年基业,让农民种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提出了“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如今,这一规划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一时间,4项大型重点水利工程、11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建设,相继在吉林大地上展开。

  2005年9月,引嫩入白工程启动。目前,渠首泵站已完工,52.4公里输水总干渠已实现通水。工程全部建成后,项目区将新增水田面积41万亩,年增产粮食4.4亿斤,20万农村人口将告别贫穷。

  去年6月10日,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明年末,枢纽工程、防护区工程、输水干渠工程就将全面完工,2011年干渠将全线通水。

  松原市委书记蓝军介绍,水利工程是吉林西部人民几十年的梦想,是对当地现代农业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长远影响的发展工程。工程建成后,将使吉林西部地区灌溉面积从43万亩增加到285万亩,年增产粮食近18亿斤,项目区农民可年人均增收2500元,生态也将得到很大改善,综合经济效益潜力至少在250亿元左右。

  针对此种状况,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致力于水利工程建设,打造百年基业,让农民种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提出了“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如今,这一规划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一时间,4项大型重点水利工程、11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建设,相继在吉林大地上展开。

  2005年9月,引嫩入白工程启动。目前,渠首泵站已完工,52.4公里输水总干渠已实现通水。工程全部建成后,项目区将新增水田面积41万亩,年增产粮食4.4亿斤,20万农村人口将告别贫穷。

  去年6月10日,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明年末,枢纽工程、防护区工程、输水干渠工程就将全面完工,2011年干渠将全线通水。

  松原市委书记蓝军介绍,水利工程是吉林西部人民几十年的梦想,是对当地现代农业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长远影响的发展工程。工程建成后,将使吉林西部地区灌溉面积从43万亩增加到285万亩,年增产粮食近18亿斤,项目区农民可年人均增收2500元,生态也将得到很大改善,综合经济效益潜力至少在250亿元左右。

  化害为宝,土地开发整理,瀚海变桑田、盐碱地成金银滩

  “大开发给我土地变了样,嫩江水哗哗往地里淌,盐碱地变成金银滩,一片片稻田插秧忙;大开发让我家乡变了样,鸟飞鱼跳稻花香,穷光景变成富日子,由不得我为你放声唱。”说起吉林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镇赉县五棵树镇徐家村农民吴焕志开口就唱起了他自编的民歌。老吴家5口人,原只有60亩旱地,一遇旱灾就得减产一半,甚至绝收。经过土地整理,今年他家又分得75亩地,而且都成了水田,亩产能达到1300斤。

  镇赉县依托“引嫩入白”工程建设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新增水田近112万亩,使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70万亩,成了北方水田第一大县,昔日的盐碱滩将成为“大粮仓”。工程全部建成后,全县粮食产量可从现在波动不定的7亿—12亿斤稳定在30亿斤左右。

  老百姓对土地开发整理全力支持。工程地段有5000多个坟墓,政府一号召,3天就迁完。从2007年10月4日进场以来,土地平整、绿化、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进展顺利。

  “前些年,我出差每天要打一个电话,就问一句话:下雨了吗?现在不用问了,再也不用怕天旱雨涝了。”站在绿油油的稻田边上,五棵树镇党委书记李青海的喜悦溢于言表。五棵树镇共有16万亩耕地,多数是岗洼盐碱地,干旱一直是最大的“紧箍咒”,而且,有点雨洼地又涝了。现在全镇仅水田就达到13.5万亩,亩产至少在1200斤以上,而且玉米换成水稻,品质好,效益高。

  “我们就是看到这里的优质水稻生产才来的。”宏伟米业公司副总经理丛永波说,他们今年4月在五棵树承包新开发水田2250亩,同时建了稻米加工厂和稻壳加工炭棒生产线、米糠加工色拉油生产线,和周围农民签了6万亩水稻的收购订单。

  近两年,镇赉县涌现出年加工5万吨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20多家,同时其他下游加工企业也纷纷前来考察。

  吉林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包括镇赉、大安和松原3个项目区,是分别与引嫩入白、大安灌区和哈达山水利枢纽3大水利工程相匹配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建设规模490多万亩,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增产粮食20多亿斤。

  内涵挖潜,“六大工程”全面提升农业品质、效益

  在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中,吉林根据现代农业内涵和吉林农业现状,科学规划实施了沃土培肥、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良种培育推广建设、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和普及、病虫草鼠害防治等6大内涵挖潜工程。

  “这6大工程将增产粮食80亿斤!现代农业拼的是质量和效益,不是广种薄收。”省农委主任任克军一语道破了现代化农业手段的重要性。目前,6大工程已落实资金23亿多元,占总投资的近51%。

  沃土培肥工程在31个重点产粮县展开,目前已落实4000多万亩,不仅每年可节省化肥25万标吨,还可增产5%。

  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通过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各项目区在粮食品质上大做文章。目前,核心区已建设130万亩,带动近千万亩优质粮生产。

  良种培育推广建设工程,不仅使农民采用新品种单产普遍提高6%—8%,而且将形成吉林现代农业技术重大跨越的基地。

  病虫草鼠害防治工程去年已推广实施1500万亩,挽回粮食损失达20多亿斤。今年将推广实施面积3800万亩,挽回粮食损失将超过35亿斤。

  全程机械化工程目前全省已建成400多万亩,共新增大中型农机具1.2万台,项目区粮食单产将提高10%。

  省长韩长赋介绍,吉林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共可改造中低产田2000多万亩,新增耕地255万亩,水田灌溉面积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分别达到1290万亩和2430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将大幅度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大大增强,为充分发挥吉林农业资源优势、建设高标准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促进现代农业不断跨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大地的丰收——吉林省夺取备春耕胜利回眸

为了大地的丰收——吉林省夺取备春耕胜利回眸

据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截至5月31日,全省粮食实际播种面积达到9110.6万亩,春耕生产基本完成。这标志着我们坚决守住了“农时一天不耽误、农户一户不落下、农田一亩不撂荒”底线,实现了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双胜利。

突出办好急事,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经营秩序

冬末春初,正是备春耕生产的紧要关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袭击了吉林省,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吉长两市,静默、封闭给备春耕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刻不容缓。

——全力打通农资流通堵点。先后为480家重点农资企业开具疫情期间保供证明,农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应发尽发,换发跨省运输通行证1691张。加强与营口港、化肥企业、沈阳铁路局沟通联系,完成滞港化肥回运及处置。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迅速撤除各地自行设立的防疫检查站点的紧急通知》后,针对个别县城和乡村卡点未及时撤除等问题,农业农村厅立即组成5个工作组,先后暗访6个市(州)15个县(市)31个乡镇,实地走访查看村屯104个、农户91户、乡镇农资经营门店61家、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54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当地政府,限时督导整改。利用5天时间基本实现县乡“不合规卡点”全部撤除、下摆堵点全面疏通、农资农机经营主体全面复业。

——合力破解农民返乡春耕难题。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指导组、农业农村部农村疫情防控及备春耕指导组的指导下,省农业农村厅会同卫健、交通、公安等部门和长吉两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滞留长吉两市农民返乡春耕工作方案》《关于全省返乡农民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并推动落实,坚持“点对点”运输的基本原则,实施“三段式”闭环运输,农民返乡后,严格闭环管理,确保在固定范围“点对点”从事农业生产相关活动。全省共调集转运班车6300多台次,出动农业农村系统干部3万多人次、公安干警3800多人次、社区和医护人员2万多人次,转送农民30.09万人。在确保防疫安全基础上,最大限度为农民尽早返乡春耕争取了时间。

——强化跟踪调度指导。坚持每日跟踪调度,建立工作台账,全覆盖调度县市进度,对进展缓慢县市分析原因并指导督促。指导各地抢抓墒情好、地温高有利时机,及时开犁播种,迅速掀起春播高潮,集中利用15天黄金时间完成玉米播种,5月底前基本完成水稻插秧,确保了“农田一亩不撂荒”。同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立即组织印发《加快推进十大产业集群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难关、复元气,基本实现重点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突出抓好大事,奋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突出粮食生产强化政策举措。为有效化解疫情影响,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吉林省研究制定了《夺取全年农业丰收的若干意见》,围绕春耕生产、耕地保护、种业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11个方面制定38条政策措施,为全年农业特别是粮食稳产增产创造条件。坚持“五化”工作法,制定了《吉林省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工作手册》和工作方案,为春耕生产和常态化疫情背景下保障农事活动正常秩序提供了行动指南。

压实粮食播种面积。分解下达粮食播种面积8800万亩、大豆播种面积464.5万亩,分别超过国家下达任务218万亩和5.4万亩。据农情调度,粮食实际播种面积9110.6万亩。

全力推动“菜篮子”稳产保供。启动应急保障机制,设立55家疫情防控“菜篮子”应急保障基地,集中直供中高风险区。科学指导棚室生产,重点发展速生菜类,增加蔬菜供应。目前,棚室果菜类定植全部完成,长势较好。1—5月份,新建棚室7170亩;光热匹配适宜,瓜菜长势良好,预产量66万吨,同比增长3.8%。

切实抓好黑土地保护。今年,在22个试点县实施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120万亩,在建74.5万亩、完成26万亩。大力推广“梨树模式”,完成保护性耕作任务3050万亩以上,居全国第一位。5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基本完成评审,在建500万亩、建成85万亩。

突出风险防范,及时回应农民诉求

疫情发生以来特别是静态管控期间,农民对农资下摆、返乡务农、科技服务等方面具有强烈诉求,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利用热线电话、网络信息等平台,及时回应农民关切,有效平复舆情,确保农民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开通热线及时回应解决农民诉求。先后设立34部备春耕服务热线,其中,在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24部,24小时受理农民诉求,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累计接听热线电话9755个,即时协调解决6679个,转办市县3076个,办结率达100%。

切实加强科技指导服务。扎实推进“云上备春耕”行动,组织农业专家团队开通“云课堂”,利用“科教云”“吉农云”等平台直播农业实用技术,点击量达到115万人次。利用吉林电视台乡村振兴直播间、吉林乡村广播等,现场解答政策、技术、信息等问题。“12582”短信平台每日向100万农村注册用户发送指导短信。制作“微视频”50多个,超过200万人次观看。全省举办各类培训班6156期,线上线下结合培训196万人次。

全力保障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分级分类防疫措施。严格落实差异化防控措施,按照无疫区、防范区、管控区、封控区实施分级分类管控,各地没有因为春耕引发新的疫情,确保了防疫安全和不误农时农事。持续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农机检修作业、农药生产使用、渔业生产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效消除各类风险。全面开展“清隐患、防事故、保春耕”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大农用车无序违法违规上路整治力度,有力保障了备耕春耕安全出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茁壮生长的青苗为备春耕生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今年又一场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期待着又一个金秋。

?

为了开局丰收年——全省春耕生产综述

为了开局丰收年——全省春耕生产综述

  

  今年是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全面启动的第一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起步之年,夺取粮食丰收尤为重要。年初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春耕生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度部署要求、深入产粮大县调研指导,各地抢抓气温回暖有利时机,全力组织抢墒播种,迅速掀起春耕高潮。

  

  目前,全省粮食生产开局良好,在适播期内完成春耕播种任务,实现一次播种拿全苗、拿壮苗。截至5月底,除部分适宜晚播作物外,粮食作物播种基本结束,整体进度略快于上年同期,为全年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抢抓农时忙农事 多措并举保春播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春耕是农业生产工作的开头戏、重头戏,对于取得全年农业丰收具有关键性、决定性意义。

  

  从春耕准备看,今年,受国家强农惠农支持政策和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坚挺双重影响,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持续高涨,全省春耕生产种、肥、药等农资质优量足、下摆迅速,农机具检修工作较常年提前7—10天完成,农民培训指导有序推进。同时,各地利用去冬今春时段,全面开展农田灌溉井排查管护,进一步提升了抗旱保春播能力,为春耕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年初,我省制定了“提单产、扩大豆、强技术、防风险”粮食生产工作总体目标,分解下达粮食播种面积9000万亩以上,比上年增加323万亩,安排部署了抓好粮食播种和大豆油料扩种、抗旱播种、粮食单产提升、气象为农服务、农田水利保障、农业生产综合服务指导六项春耕生产工作,确保一次播种拿全苗、拿壮苗。

  

  为充分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我省在东北三省一区率先发布扩种大豆政策,东部和西部地区大豆生产者补贴亩均高于玉米220元左右,中部地区大豆生产者补贴亩均高于玉米320元左右,具体补贴标准由各市县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并发布。同时,制定了《吉林省扩种大豆油料工作方案》,优化大豆收储和保险政策,调整省级储备结构,增加大豆储备规模,新增一档450元/亩保险,确保农民种植大豆有账算、有收益。

  

  为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我省出台了《科学应对气象灾害夺取全年粮油丰收工作预案》《关于应对复杂天气做好旱田整地及水稻苗期管理的紧急通知》《2023年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提出应对举措,指导各地高质量抓好秧田管理,因地制宜推进旱田整地,努力实现“虫口夺粮”。

  

  针对东中西部地区情况不同,适时采取抗旱播种措施。对于中西部易旱地区,统筹用好水肥一体化、农田灌溉井、“坐水种”等技术手段;东部地区抓住墒情较好、气温适宜的有利时机,适时进行早播,加快播种进度;低洼易涝和土壤过湿地块,及时排水散墒,提高地温,确保适时播种、不误农时。

  

  凝聚多方合力,开展指导服务。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组成的9个省政府农业生产综合服务指导组,先后深入9个市(州)和梅河口市,调研春耕生产、盐碱地治理、秸秆离田禁烧、春灌供水保障等情况,了解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各级组织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查墒、查种、查苗,科学研判墒情、水情、苗情,落实抗旱措施。

  

  截至目前,全省共落实“坐水种”204.9万亩、播前灌128.7万亩、播后灌1134万亩,浇灌“保苗水”399.4万亩。

  

  科技创新添动力 提质增效促丰收

  

  无人驾驶拖拉机、免耕播种机、水稻有序抛秧机、植保无人机等多种新型农业机械被广泛应用于今年春耕生产中,田间地头“以机代人”,处处透着“科技范儿”,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让种田不下地成为现实。

  

  5月中旬,记者走进永吉县万昌镇吴家村禾谷丰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看见稻田边绿油油的水稻秧苗搭乘无人机,从育秧大棚直接飞到田间地头;水田里农民将肥料装进机箱,再把秧苗有序摆放,随着一台台侧身施肥高速插秧机来回穿梭,秧苗植入田间的同时肥料下地。

  

  “与‘地表撒、水里扬’的传统施肥方式不同,这台农机在插秧的同时将肥料同步施在稻株根侧,既减肥又壮苗,效率还是人工的10倍以上。同时,无人机运输秧苗有效解决了人工强度大、时间长等问题。”合作社负责人王伟高兴地对记者说,这300公顷地10天左右就完成秧苗移栽了。

  

  今年,我省水稻种植面积1250万亩,投入水稻插秧机8万多台,水稻种植机械作业面积达98%以上,助力水稻生产跑出“加速度”。

  

  作为我省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发祥地,梨树县今年全面推广使用由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会同四平市亿圣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在秸秆覆盖地表条件下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工序一次作业的新型免耕播种机,有效解决了土地反复整压,破坏黑土层问题。

  

  公主岭市朝阳坡镇种粮大户李振军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农机采用“无人驾驶”+“北斗”导航系统,根据设定好的作业宽度、行间距自动匀速行驶,避让动态障碍,直线定位精准度在3厘米之内,耕种作业质量与效率超过传统农机,处理了传统人工耕田所带来的平整度不一的难题,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种子利用率。

  

  除了机械设备,先进技术更是春耕生产的重要法宝。

  

  在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洮南市,玉米制种选用“小垄双行、膜下滴灌”技术,实现种植集约化、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管理一致化。

  

  大安市通过机械化播撒磷石膏,泡田三到五天,反复排水以降低土壤盐碱度,达到水稻种植标准。依托旱育密植、精准施肥、水分调控等技术加持,最大限度发挥良田作用、助力良种生长。

  

  今年,我省筛选发布农业主导品种105个、主推技术69项,新增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50万亩,推广“梨树模式”等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达到3500万亩。

  

  “根据近期丰欠定位观测,我省玉米保苗率达到95.6%,同比高0.3个百分点,一二类苗占比达到97.7%,同比高0.7个百分点,一类苗占比83.97%,同比高5.93个百分点。”谈及作物长势,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水稻茎数3.4个、叶龄4.77片,与上年同期相当;玉米平均株高、可见叶片数、鲜重比上年同期分别高2.82厘米、0.39片、0.43克,明显好于上年。

  

?

为了秋粮丰收

为了秋粮丰收

?  “郭二叔,你这片玉米倒得不算狠,把歪的扶正再追点尿素,不会影响产量。”

  “刘大哥呀,你临近河边的那些花生经过水冲沙压已经没指望了,你抓紧插种点晚红薯,只要管理好,一亩照样能收三四千斤……”

  7月24日下午,连下了五六天大暴雨的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刚刚放晴,博望镇农技中心主任郭德奎便带领农技人员来到郭老庄、郭街等村,实地指导农民抗灾自救,力保秋季粮食丰收。

  近段时间,河南等多地出现罕见大范围持续降雨,给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秋粮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7-9月三个月又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旱涝、台风等灾害频发重发期,因此,秋粮能否丰收,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在这紧要关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已经迅速行动起来。

  督导组在行动:包省包片落实

  7月12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召开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7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又召开农业防灾减灾会议细化安排抗灾举措,确保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目前,近百名农业农村部机关干部组成25个督导组奔赴25个省(区、市),入村、入组、入户,开展农业防灾减灾夺丰收包省包片督导工作,指导各地落实落细防灾减灾、稳产增收关键措施,千方百计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超过300名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协助督导组开展不同品种地区、不同区域的灾情研判和技术指导。

  7月23日,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芳华镇雍家村,农业农村部农业防灾减灾夺丰收云南督导组现场查看玉米苗情墒情,了解防灾减灾措施。雍家村党支部书记高石荣介绍,全村只分到20万立方米水,需要下一场透雨才能保证玉米丰产。同时,云南地形立体感明显,气候多变,“一山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玉米生长可能会碰到“插花旱”,需要后期重点关注。

  在楚雄州禄丰县,督导组查看了水稻“两虫三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玉米草地贪夜蛾、黏虫、叶斑病常态化监测预报情况。“我们在村里设置了植保信息员,经过培训后上岗,在一个作物生长季给予每人2000元的补贴,随时进行田间观测,基本能够实现对重大病虫害的及时发现、及时上报、有效预诊、统防统治。”楚雄州农业推广站站长王贵斌说。

  云南省气象局的同志表示,总体上秋粮面对的气象条件是利大于弊,他们将在关键农时对重点作物进行专题监测,面向全省有关农业专家、一线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及时推送气象预报信息,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有效对策和产品服务。

  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督导组在云南省5个县、10个乡镇、20个村督导过程中,提出要强化党政同责,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对救灾种子、抗旱排涝机具、抗旱救灾水源、防灾减灾资金等救灾物资储备及早备灾;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制定分品种科学抗灾技术措施方案;严把“三关”(病虫害关、水旱关、风雹关)确保秋粮丰收。

  专家组在行动:制定技术路线

  河南不仅是粮食生产大省,还是芝麻种植大省,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1/3,连日来的强降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芝麻生产。

  7月23日,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一行22人紧急赶赴漯河、周口、驻马店主产区,开展芝麻抗灾减灾应急技术服务。在周口市淮阳区曹河乡淮阳原种场,专家们指导芝麻种植户高继富及时进行灾后田间管理,采用无人机喷洒高效绿色杀菌剂、生防菌剂、叶面肥以及生长调节剂,避免因渍害造成芝麻病害和发生严重早衰,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高继富看着无人机在自家芝麻田上快速作业,紧握着专家们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专家给我们带来了技术和药品,我们的芝麻有救了。我明年要用新技术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芝麻。”

  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重要农时对农业生产的快速反应和指导作用由此可见。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海洋说,芝麻耐渍性差,要尽快疏通沟渠、排水散墒。目前芝麻已进入花期,根系渍水缺氧时吸收能力变差,雨后骤晴更易导致植株死亡。应及时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提升抵抗力,促进受害植株恢复生长发育。另外,雨后田间湿度大、温度高,易导致芝麻青枯病、枯萎病和茎点枯病等多种病害发生,应及时防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情,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深入生产一线,做好抗灾减灾服务与技术支撑。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动员成员单位积极投入河南省抗洪抢险活动,成立了“全丰航空抗洪救灾应急队”,开展灾后施药和补救工作,发布了农业无人机洪涝灾后防疫消杀技术操作规范,免费为灾区农作物植保提供配套的无人机消杀服务,向汤阴县、安阳县、北关区、文峰区共计1万余亩过灾农作物喷洒价值50多万元的农药。

  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召开后,7月15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积极部署相关技术防灾减灾措施,调动涉农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专家力量,快速集成防灾减灾技术,编制技术手册,动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防灾减灾科技服务,产业技术专家在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灾害类型编制有针对性的《农业防灾减灾手册》,手册里明确技术规程和操作流程,做到广大农民看得懂、会操作、有效果。在此基础上,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建立了按产业区划布局的防灾减灾对口联系机制,并将今年的防灾减灾任务列为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岗位考核内容,为全年防灾减灾确保秋粮丰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农技员在行动:现场指导生产

  在应对灾害的日子里,最辛苦的莫过于这些终年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技员,他们观灾情、察苗情、看虫情,帮助种粮农民及时应对,解决技术难题,确保粮食丰收。

  “近日,台风‘烟花’即将登陆我省,有强降水过程,请各园区、种植大户注意监测棚内温度、湿度,及时做好通风、排水,加固。”7月23日上午,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泉溪镇泉三村的种粮大户周凯彪在微信群里收到了当地农技员发布的信息。

  “这些大棚的膜都需要放下来,否则台风一来,风灌入棚内,很有可能将大棚整个掀起。”“大棚外侧需要用绳子加固,先将钢管钉入大棚两侧地下,再将绳子越过棚顶,绑在钉好的钢管上。”……在桐庐县富春江镇芝厦村溪南蔬菜基地,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在指导农户做好大棚加固的同时,劝导他们尽快将成熟作物采收,努力将可能产生的损失降至最低。

  “连续暴雨过后,玉米苗现在已经发黄出现了脱肥,在县里和镇里农技人员指导下现在又组织了人员对田间重新施肥。”河南省宝丰县石桥镇兴隆村全盛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全义说。

  宝丰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陈国良介绍:目前,正值秋粮作物生长发育重要阶段,玉米处于小喇叭口与大喇叭口生长期,为确保把受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当前秋田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排查田间积水情况,及时排除积水避免秋苗窒息死亡;二是对倒伏严重的要进行培土扶正;三是对脱肥的地块要及时追肥,每亩可以施速效氮肥10公斤至15公斤;四是观察是否有病虫害,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为了指导农民科技防灾减灾,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要求科技专家和技术推广人员及时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对接,针对不同灾害类型制定灾害预防预案和集成技术方案,利用信息化等各种方式做好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民的防灾减灾技术培训。

  记者从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获悉,截至目前,技术防灾减灾专栏浏览量达6万人次,全国农技人员参与防灾救灾工作43403次,答复技术提问3万多条,发布服务日志1.3万条。

?

标签:农业   工程   建设   粮食   农民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