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产”到“优质” 农业大省河南的春耕新图景(从“高原”向“高峰”攀登 从“基地”向“高地”迈进)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从“高产”到“优质” 农业大省河南的春耕新图景(从“高原”向“高峰”攀登 从“基地”向“高地”迈进),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从“高产”到“优质” 农业大省河南的春耕新图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从“高原”向“高峰”攀登 从“基地”向“高地”迈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从“高产”到“优质” 农业大省河南的春耕新图景

2、从“高原”向“高峰”攀登 从“基地”向“高地”迈进

3、从《焦点访谈》专题报道看农机的重视地位和应用效果

从“高产”到“优质” 农业大省河南的春耕新图景

从“高产”到“优质” 农业大省河南的春耕新图景

在“中原粮仓”河南省驻马店市的遂平县优质小麦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集中连片的冬小麦一望无际。“飞手”杜双操作两台无人机,给遂平县绿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麦田打药。在手持终端上,杜双输入地块信息后,点击植保作业APP,无人机按照设定航线,自动喷洒农药。

一旁的绿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新领两眼盯着无人机。在切身感受到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的同时,他更高兴的是合作社1000亩优质专用小麦早早有了买家。

“合作社流转的2600亩耕地全部种了小麦,其中优质专用小麦有1800亩。”姚新领说,合作社的1000亩优质专用小麦还长在田里,已经与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签了订单,未来由企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

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中心经理葛胜修介绍,公司采取“公司+种植户+政府”模式进行小麦订单种植,在驻马店市的小麦订单面积从2017年的3550亩增至去年的5.5万亩,3年增加了15倍,而今年计划发展小麦订单面积10万亩。

“小麦专种、专收、专储、专用才更有效益和竞争力。”葛胜修说,公司现有的4个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对应的面粉、挂面等品类多达数百个,线上、线下销售,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长期以来,农业“大而不强”“粮仓不优”一直是河南省夏粮生产的短板。近年来,河南省以“粮头食尾”推进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从“高产”到“优质”,是河南小麦种植结构调整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河南不断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600万亩发展到今年的1350万亩。去年,河南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的订单率高达90%。

在河南省新蔡县麦佳食品有限公司,小麦精深加工成20多种专用面粉,后续产出馒头、面条、速冻水饺、烧麦等80多个品种的食品,其中馒头根据花色、口感等的不同就有10多个品种,成品通过冷链运输进入省内外60多家零售企业进行销售。

“我们企业就建在县城边的农田旁,临近小麦主产区,上游与农民合作发展了万亩优质小麦基地,下游凭借企业的加工和零售业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粮头食尾’让消费端与生产端紧密对接。”麦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良说。

今年,河南省进一步调优小麦种植结构,全省小麦长势良好,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保仓介绍,今年河南全省小麦种植面积达8550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目前全省小麦长势良好,其中一二类苗比例达87.2%,比上年增加1.8%,比常年增加4.1%。

?

从“高原”向“高峰”攀登 从“基地”向“高地”迈进

从“高原”向“高峰”攀登 从“基地”向“高地”迈进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谁能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围绕青藏高原典型生态系统维持与修复、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青海省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加速产业的优化升级,让科技创新从高原向高峰攀登、产业从基地向高地迈进。?

  引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科技范儿”?

  仲春三月,正是河湟谷地春耕备耕的季节。?

  海东市乐都区峰堆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由于该乡耕地面积的80%为山地,所以马铃薯种植成为了全乡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

  说起峰堆乡种植的马铃薯“青薯9号”,不得不提起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青海省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首席专家王舰。因其抗病、抗旱、高产的特性,“青薯9号”与其它品种相比平均增产25%以上,深受广大农民喜爱。?

  科学赋能,高科技支撑高质量;创新聚力,总抓手筑牢总基调。2023年是青海省马铃薯高山试验基地成立的第12年,王舰带领下的团队,解决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关键、重大技术问题,实现马铃薯产业的工程化,促进马铃薯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实施和马铃薯现代化机械化生产及加工利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青海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牦牛、藏羊、青稞、油菜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显著加快,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强化科技引领,着力打造智慧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动青海省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今年“两会”,王舰带来加大对青海省饲草产业支持的提案,建议根据青海省饲草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高原特色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整体需求,加大饲草基地扶持力度,优化饲草种植结构,提升收获和加工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推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他说:“草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推动落实饲草产业发展项目,可以有效化解制约青海省牦牛藏羊产业和饲草料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及市场化运作问题,构建‘农牧结合、草畜联动、为养而种、以种促养’的发展理念和机制。”?

  推力:“卡脖子”在哪里科技创新攻坚就在哪里?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也是激发和调动创新发展的动力活力的体现所在。?

  过去的2022年,青海省加强科技治理、夯实创新根基、释放创造活力,实施《青海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加快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扎实开展“科技政策落实年”活动。?

  “揭榜挂帅”“帅才科学家负责制”“赛马制”“包干制”试点的推行,不仅有效释放科研人员活力,还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意见,234户科创企业获得金融贷款42亿元,制定8项科技举措服务经济大盘稳定。?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兼草原研究所所长董全民,多年来带领科研团队围绕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管理、草地生态畜牧业以及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进行持续研究。?

  在他看来,探索出适应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放牧管理制度和方式不仅需要试验的论证,也需要科技创新的助推,才能为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现代畜牧业“生态—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今年两会,董全民带来“国家级人才及创新基地向西部地区倾斜”的建议。?

  董全民说:“青藏高原比其他任何地区都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为其奉献智慧与力量的科技工作者。国家级人才及创新基地向西部地区倾斜,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升西部地区原创性科学成果产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服务绿色可持续发展、聚集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团队,重构优化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形成高效完善、创新能力强的研发体系十分重要。”?

  在科技创新中升级、提高、突破……收获的是不竭动力,结出的是科技硕果。2023年,青海省将制定实施《青海省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建设工作方案》,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同时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在全省39个县建设102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有效解决农牧区科技资源匮乏和基层科技管理薄弱问题。?

  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青海方案”?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部署,在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举旗定向”的作用。?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全国领先,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建成;“绿电7月在青海”继续保持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

  中国清洁发电体系看青海,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的提出,青海省精心谋划“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整体解决方案,不仅将促进供需两侧精准匹配,还致力有效解决清洁能源消纳及电网波动性等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综合效率,实现清洁能源产业逐步壮大。?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党支部书记毕生龙忙碌着“学习”,笔记本上记录着“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字样。?

  询问得知,在离毕生龙家乡不远的共和县,被誉为“中国热盆”的泛共和盆地是中国境内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且具有埋藏浅、温度高、品质好、易开发的特点。地表下5000米以上的区域蕴藏热能折合845亿吨标准煤,10000米以上的区域蕴藏热能折合16700亿吨标准煤。?

  “我们王屯村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光伏+生态+畜牧业+旅游’发展的模式异曲同工,海南州坚持做大做强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先行区打造,可以更好更快地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毕生龙信心满满地说。?

  据悉,2021年海南州依托丰富的地热资源,建成了供热面积22万平方米的地热清洁供暖工程,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热,达到供热成本下降、供热质量提升的效果,装机300千瓦的干热岩试验性项目成功发电并网。?

  科技创新是能源革命的生命线,如何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乎已然全面起势的生态“高地”打造,产业“四地”建设。海南州政府副州长钱国庆表示,海南州不仅建成全国首个百兆瓦级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和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还要在推动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中占比分量加大,打造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样板中提供“海南方案”?

  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撑和创新引领。?

  如今,青海省正加快制定《科技助力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行动方案》,攻克基于多晶硅生产的循环产业链接技术、太阳能热发电多元熔盐开发及工程化验证、新型高效电池的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与储能集成应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项项攻坚克难的成绩必定成为彰显青海科技创新的名片,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从《焦点访谈》专题报道看农机的重视地位和应用效果

从《焦点访谈》专题报道看农机的重视地位和应用效果

近年,农机的社会关注热度不断提高,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央视自2020年春耕开始,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机装备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内容的覆盖范围、信息容量、发布频次开始向农业生产和农机装备领域倾斜,也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专题报道,这些专题报道不仅让农机行业从业者,感受到自己所在的行业获得了社会高度关注,也从报道中获取详实的深度内容,知晓各地的农机发展情况,同时广大社会群体,也感受到农机的社会关注氛围浓厚,并从报道内容中获知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获得农机装备的科普知识。

通过观看和整理近半年内《焦点访谈》关于农机相关的专题报道内容,发现内容的主要特征是用"好故事"引起大众关注农机话题,内容结构也具有科普价值和共情作用。纪录内容表明了农机化的推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长期投入和大力支持。报道内容反映了农机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需要密切结合农田农艺的状况、农村经济的实情和农民群体的利益。

一、农机化的科普,需要用“好故事”、"好立意"、"好内容"引发大众关注

我们村的新能人 懂生产 会经营(2022年4月19日):

传统种植大户向家庭农场模式发展的过程中,在获得技术上帮扶、资金上扶持之后,将更多撂荒的土地集中起来,进一步发挥机械化作业的优势,提升亩经济效益,家庭农场经营者也发挥经营能力,为本地村民创造就业岗位。当地再将家庭农场联合起来,成立家庭农场联盟,让新款的农业机械,有了更大的推广和应用平台。

我们村的新能人 乡村“耕耘者” 乡亲“主心骨”(2022年4月20日):

大学生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进入农村,根据农村当地产业基础,探索推动村民成立茶叶合作社,将小块茶田整合成大型茶园的过程中,通过积极与村民沟通,一起外出参观学习茶产业的发展经验,让建立和参加茶叶合作社成为村民的共识。

茶叶合作社,解决了茶农所面临的加工成本高、销售困境大等问题。茶叶合作社,进行统一收购鲜叶,以及统一的加工和销售,让当地的茶产业具备规模优势,在产销合作方面具备更高的谈判地位,也让茶叶初加工机械和成套设备,有了更多的施展平台。

我们村的新能人 “慧”种田 “智”富路(2022年4月26日):

深入报道了,具备农业机械操作技能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并且承包大面积农田的的植保无人机女飞手的经历;以及具备科学技术研发、应用能力,并且拥有研发实验设备、育种试验大棚的食用菌土专家的经历。充分展示了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科学技术素养的高素质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奋斗者 正青春 不负韶华勇担当(2022年5月5日):

高校选调生,在山区农村开展工作,通过为乡民做实事、谋福利,跟着村党委书记走门串户、上山下地,组织成立了农业股份合作社,让农业机械顺利进入山区田地,完成除草、起垄作业,也通过在经果林套种作业,提高每亩收益,帮助村民应对疫情和汛情的冲击。

回放截图1

我这十年 耕耘之路(2022年9月12日):

农业类专业大学生,回到家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建立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和耕地托管,新建高标准农田,让大型农机有了充足的作业面积,利用病虫害监测系统,及时制定防治方案,获得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了解到小麦品种的不同特性与适应播种的时节,农田的打药和浇地通过植保无人机和灌溉机械来完成。

主攻稻瘟病的科研工作者,在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之后,坚持十年磨一剑,不断收集稻瘟病菌株,建立了不同生态区的稻瘟病监测网络和标准化稻瘟病菌信息数据库,开展大量的水稻新品种抗性评价工作,在试验田里实地检验研究成果,为攻克稻瘟病长期坚持、持续攻关。

我这十年 摆脱贫困(2022年9月15日):

将微型薯作为本村实现脱贫的发展产业,首先改变一家一户、小打小闹模式,村内带头人和村干部通告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服村民进行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获得扶贫项目资金,得到农学专家指导,村内的微型薯种植等产业均被带动起来,富裕的种植户也购买了拖拉机和小轿车。

村内的贫困户,获得驻村干部鼓舞,积极利用扶贫政策,尝试高效种植,使用普通的农机具,种植地膜西瓜并套种红薯,顺利完成了脱贫致富,并扩大生产开始进行地膜花生的种植。

回放截图

二、农机化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长期投入和大力支持

 我们村的新能人 筑巢引凤 科技兴农(2022年5月24日):

海内外高校与外籍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工程人才,扎根国内农业领域,发挥高端农业人才在建立"植物工厂"和发展现代农业领域的重要作用。

科技小院的工作者,使用网络直播进行农业技术知识的传授,调配充足的植保无人机,快速、全面地完成几十万亩小麦的“一喷三防”作业服务,顺利完成病虫害防控任务。科技小院,让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顺利转化,让农业人才获得施展才能的平台,让农民群体获得科学技术的支撑的积极作用

“大食物观”让百姓餐桌更丰富(2022年5月28日):

综合报道了,在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的进程中,现代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向,众多科技企业、科院院所、高校不断投入研发力量,开展产业建设。

留抵退税 助企纾困(2022年6月23日):

农机企业在疫情冲击下,出现因为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升导致的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陡增,当地税务部门及时进行告知企业"留抵退税"政策,并开展辅导,帮助农机企业尽快完成“留抵退税”各项流程,解决了企业经营的燃眉之急。在危机缓解之后,继续开展下一轮生产的原材料购买,保持技术研发和扩大再生产的投入力度,坚持农机产品适应全国不同地区农艺要求的技术研发思路。

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22年6月27日):

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近几年受到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的影响,出现粮食单产过低的问题,在通过对流域、土地、农田的综合治理之后,有效恢复了当地耕地质量,保证粮食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不倒退。

土地承包大户,因为承包地分散在不同行政村,田间机耕路弯弯曲曲,在通过对基本农田的连片整理之后,获得便于开展大型农机作业的大型田块,种植大户的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

稻菽千重浪 科技助丰年(2022年8月13日):

通过社会化服务,为零散的种植户提供专业的托管服务,将大平原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整合,使用高水平的大型农业机械、采用精细化的科学管理、运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全面发挥农业人才、农业机械、农业设备的技术优势,降低农业生产领域的风险与成本,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种植大户承包农田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应对大豆和玉米的旺长现象,获得植保技术指导和植保无人机作业的支持,避免作物大面积倒伏的问题发生。

回放截图

新基建 新生活 “智慧”解码 农业升级(2022年8月15日):

种粮大户通过智慧农业APP的信息推送获取农田状况信息,替代了巡田工作,减轻了田间管理的工作负担和人工成本,再配合各种信息采集设备,收集包括农机在内多项农情、农事数据,建立农业生产辅助决策的数字技术,降低了田间管理的经验门槛,减轻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

回放截图

三、农机化的推进,需要密切结合农村经济的实情和农民群体的利益

高丰村的新农事(2022年3月21日):

通过小碎田变为大块田,让农机具有施展平台,有效降低作业成本和劳动强度,村民们对这种改善效果有目共睹、高度认可。但是,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流转工作中,面临政府资金无法覆盖高标准农田的改造费用,村内能人对投资的收益情况有较大顾虑,种植大户要综合考虑每亩租金价格和种粮整体收益,村民注重保障经济收入和维护切身利益。

回放截图

因此,当地采用"农村三变改革",让土地变资金,资金变资本,农民就股东,盘活了这一困局,让村民在改造的头几年不收取农田承包的租金,将这笔钱先用于高标准农田的改造事业中,使得种粮大户的租金负担降低,也能获得高标准农田带来的规模种植优势和开展机械化作业条件,村内能人的投资收益有了种粮大户在种植和经营能力等方面的保障,让农田改造资金完成筹措,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协调和解决在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用好助农惠农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村民不仅通过在专业合作社上班获得经济收入,流转金和土地依然属于农民。

总之,公众媒体平台上农机题材的内容,通过“好故事”、“好立意”、“好内容”可以让社会群体知晓农业机械的价值和作用,获得农业生产领域的科普知识,也让农机行业从业者直接感受到农民群体在使用到优质农机产品时,所洋溢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袁隆平院士在水稻研究领域有“禾下乘凉梦”,农机工作者在农机领域也有让农民的生产负担减轻,让农民享受增产、增收的农机梦。

标签:科技   发展   产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