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年平均缺水量为536亿立方米,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我国大中拖市场:面临转型大考)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我国多年平均缺水量为536亿立方米,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我国大中拖市场:面临转型大考),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我国多年平均缺水量为536亿立方米,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大中拖市场:面临转型大考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我国多年平均缺水量为536亿立方米,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

2、我国大中拖市场:面临转型大考

3、我国大力推广超级水稻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多年平均缺水量为536亿立方米,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

我国多年平均缺水量为536亿立方米,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合理的水价机制是促进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用水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必然要求,既是现实之需,更是长远发展之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农业是用水大户,占我国用水总量的60%以上,合理的水价机制是促进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用水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2014年7月份,水利部选择河南、宁夏回族自治区、江西等7省份实施水权试点以来,经过多年实践,农业水价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进展如何?改革工作中还有哪些难点?下一步又该如何持续推进?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地区和专家。

水价改革成效显现

在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高标准农田里,一根根细长的滴灌带将水肥精准输送到玉米禾苗根系,农田一片生机勃勃。站在地头树荫下乘凉的农民郑保义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河沟里的水是天上落下来的天然资源,需要浇地时扒个口子漫灌,不用白不用。如今通过微喷水肥一体化,可以定时定量定向精准浇水,浇水周期也缩短了2/3,节水至少一半以上,亩均增产达100公斤左右。

“受传统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影响,农民以前从未将水当作商品,用水过量、水源浪费造成农业生产耗水量居高不下。”高青县水务局农水科李兆勇介绍说,按照当前节水优先的新时代治水方针,全县明确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路线图,逐步培养农民良好的节水习惯,为农业精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农业水价改革,不仅倒逼农民用水方式的转变,也减轻了农民的隐性负担。陕西省礼泉县阡东镇力士村村民张应旗坦言,原先村里灌溉用水是每立方米两角五分,但杂七杂八的费都摊到水费里,实际上一立方米水接近四角。水价调整后,粮食作物的水价上调到每立方米0.277元,经济作物为每立方米0.306元,再没有别的附加收费。

农业水价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2014年7月份,水利部选择河南、宁夏回族自治区、江西等7省份实行水权试点以来,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了不同类型的确权方式,形成了流域间、流域上下游、区域间、行业间和用水户间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水权交易模式。通过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建立长效机制,不仅激发了节水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节水”为“我要节水”,也促进了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取得了减水与减排双重功效。

据初步测算,华北、东北等地区2016年至2017年农业灌溉累计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超过10亿立方米。例如,河北衡水市2016年地下水位平均回升3米。南方丰水区通过改革,降低了农药、化肥带来的面源污染,两年来累计削减氨氮排放2万多吨,削减COD(化学需氧量)排放7万多吨。比如,浙江德清县通过对改革区域前后观测对比,每亩地减少COD排放681克。

“两难”困境有所缓解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显示,我国多年平均缺水量为53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管理性缺水并存。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严重,农业用水面临的挑战更大。尽管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例在下降,但农业仍是第一用水大户。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水价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简单提价农民难以接受,但不提价现有财政投入难以支撑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更重要的是,由于农业用水管理制度和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不完善,造成农业用水管理粗放,用水效率不高。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42,这意味着每使用1立方米水资源,有0.542立方米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与发达国家0.7以上的利用系数还有差距。

“合理的水价机制是促进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用水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两难”问题,2016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部署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地以高效节水灌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为重点,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科学有序地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工程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其中,山东有13个县的井灌区实现灌溉用水计量到井。

此外,各地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着力加强改革的制度建设。在水权制度建设方面,各省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总水权已基本明确,按照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水权的分解细化工作;在水价形成机制方面,各地以成本监审和水价核算为重点,打牢水价形成机制基础。当前,全国已有400多个县和灌区开展了成本监审和水价核算。

如今,改革区通过项目实施,工程的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率提高了70%以上,初步解决了田间工程管护缺位问题,管护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

改革仍须持续推进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必然要求,既是现实之需,更是长远发展之要。

截至2017年底,全国改革实施面积累计达到5200万亩以上,改革实施范围稳步扩大,节水成效初显,但是仍然存在各地改革进展不平衡,“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尚未全面落实等问题。一些地区改革认识不到位,改革台账尚未建立,实施计划不够细化实化,改革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改革进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姜文来表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涉及农民、政府、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等多方利益,面临的问题复杂多变,需要有“啃硬骨头”的决心和毅力。如今,改革的方向和政策设计已经明确,关键是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推动落实。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和农业农村部4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大力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根据各地2018年度改革实施计划,今年计划新增改革实施面积7900万亩以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展开,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有序推进。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相关部委和各地区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保持改革定力和韧性,补短板、强基础、建机制,坚持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分工,细化实化改革目标任务,特别是要把大中型灌区作为推进改革的突破口,重点抓好水管单位和农民用水协会两个环节的能力建设,科学核定灌区骨干工程供水价格和末级渠系供水价格。同时,西北、华北等水资源紧缺地区、地下水超采区、生态脆弱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要重点突破,提前或率先完成改革任务。

另一方面,要鼓励各地从本地实际条件出发,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使绩效评价体系既符合中央改革精神,又体现各地的差异性,以更好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正处于点上突破、面上布局的关键阶段,各地要切实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农业节水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关键、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取得实效。

我国大中拖市场:面临转型大考

我国大中拖市场:面临转型大考

大中型拖拉机作为农业机械的主要动力,是农机市场发展的晴雨表。连续十多年快速稳健发展的农机市场,给大中拖企业带来难的发展机遇。农机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转型,产品升级步伐加快,为未来大中拖市场稳健发展、创新转型夯实了基础。

一、用户、产品和市场逐步转型

从市场发展趋势看,自2014年以来大中拖进入用户主导下的转型期。具体表现为大中拖销量出现阶段性下滑,发展特征明显,同步器、动力换挡中高端和大型产品份额不断扩大,低端、低效产品逐步退出、淘汰,市场进入深度转型期,面临新的生存、发展目标。

一是用户深度转型。用户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等达到65%,主导市场需求,成为企业重要目标客户。传统的以自用为主的散户比例不断萎缩。专业化作业、经营化发展、规范化运作成为这些职业型用户新的特点。

二是产品深度升级。产品升级步伐加快,品质得到不断提升。同步器换挡产品制造已经成熟,多家企业系列产品开始投放市场。主导企业动力换挡系列产品制造已经成熟,掌握了核心部件制造、核心产品技术,标志着我国拖拉机产业发展再次迈上新的台阶。

三是市场深度调整。1-5月份大中拖销售近20万台,同比略有下降。粮食主产区、商品粮基地成为增量目标市场。东三省、冬麦区等粮食主产区继续保持刚性、线性需求。45马力以下马力段拖拉机产品大幅萎缩,55-70马力段水田拖拉机市场继续发展,90-140马力段拖拉机产品得到市场认可,保持刚性增长趋势,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二、主动蓄力确保稳步推进

纵观全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农机市场仍处于关键的黄金机遇期,大中拖产业面临新一期的转型和升级机遇。2015年大中拖市场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仍被继续看好。

一是商业模式创新加快。领先企业的营销理念由产品、价格竞争向价值传递转变,差异化竞争逐步取代同质化竞争。在竞争理念上,由单一的产品竞争发展为体系平台下综合实力的较量;由单一农艺解决方案向全套农艺解决方案价值推进。

在产品升级上,大型化、品质化、智能化的系列动力换档成为优先研发、制造重点,得到快速发展。在发展布局上,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实现战略资源的全球配置。在研发模式上,努力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研发投入逐步加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取得积极进展,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二是目标市场特色彰显。中高端农机产品逐步向粮食主产区域、重要农时和经济作物全程化区域聚集。由于我国不同区域作业模式、土地集中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速度不同,对产品的适应性需求要求较大。

东北、西北是我国大中型农机具的主要需求区域,特别是黑龙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成为高端、重型农机具成为重要目标市场。东北区域作为单季、垄作特点对产品的轮距、地隙和驱动方式提出明显要求。冬麦区是我国传统的双季、平作区域,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运行状态。我国主导大中拖企业围绕区域农艺需求优化产品功能、性能,满足作业需要,农机农艺融合进一步提升。

三是用户个性化需求强烈。用户需求已经升级,由传统的产品价格、质量、服务主导向价值、品牌、品质主导演变。驾驶舒适性、操作敏捷性、盈利能力成为购买农机产品的重要因素。用户个性化需求程度进一步提高,对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智能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农机购买的意愿向向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动化发展,高效率、安全化、舒适化和自动化成为用户的迫切需求。动力换档、动力换向大拖、静液压中拖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

三、聚力发展才能落实目标

在目前的发展态势下,抓住传统市场,提升新的销量,实现全年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每一家大中拖企业来说,完成好这项任务,需要主动作为,形成合力。一要在“盘活存量”上挖掘潜力。针对区域市场,要动态监控市场,跟拍合步,做到提前谋划,全面统筹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的重点环节,发挥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力争领先竞争对手一步实施精准策略,抓住重点区域市场和重点客户。

二要在“做大增量”上下足功夫。抓住部分区域恢复性增长和新产品需求增长的机遇,一方面认真研究惠农政策、区域种植等重点扶持机型和大力支持的产业化组织,另一方面提前掌握目标客户购机导向,密切跟踪、提前布局,做好前期推销;另一方面要创新金融支持、服务支持等,培育企业差异化优势,打好市场竞争的组合拳,抓住新的市场机遇,全面、持续满足客户农业装备解决方案系列需求。

三要在“行销行商”上释放活力。跟上零销模式,确保营销人员深入卖场、用户作业现场的时间和频次,了解市场趋势,把握用户真正需求,全面提升开拓市场和渠道管理的能力。开展专项培训活动,提高经销商销服技能和推介技巧,做到行商、行销,开展精准化的销服活动,能够做到与竞争对手进行一单、一户的终端争夺,而非等用户上门购买的传统坐商行为。

四、创新突破布局未来空间

用户主导下的产业转型、产品升级,既是行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也是产业洗牌的最好时机。能不能通过大考是决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培育企业独特产品竞争力。通过引进先进资源,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研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新产品、新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要把需求终端端的升级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源动力,积极淘汰落后产业资源和产品,果断进行产业切换或低端区域转移。

二是促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继续发挥技术创新的引擎作用,围绕智能需求、智能制造新一轮发展趋势,整合相关科研计划和创新资源,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突破无级变速、动力换挡高端核心技术瓶颈,努力突破在动力换挡变速箱、电控技术、液压驱动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境和重点区域的重大装备的技术水平。

尽快形成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布局一代的发展布局。完善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倡导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变革,抓住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机遇,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新能源等新资源要素,大力推进、发展、支持网络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服务,构建全产业链价值内生机制和共赢体系。

三是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交叉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互结合,与我国转型发展出现了历史性交汇,为农机企业通过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做大产业规模带来了必须抓住和用好的战略机遇。

农机企业必须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贸易与投资协调发展。一方面发挥我国人口众多,惠农政策强力支持市场广阔的优势,深挖国内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加快推进E-MARK、GOST、OCIMA、OECD、SADS等国家或地区认证步伐,突破国际贸易壁垒,掌握进入国际市场的先机。

四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积极推进金融支持政策,培养批懂政策、懂技术、善管理的客户经理,为用户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推行“一站式”服务和“一条龙”操作,为用户提供综合信贷产品营销,解决用户的实际困难。创新农机具抵押、农副产品抵押、林权抵押、农村新型产权抵押、“公司+农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担保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发放信用贷款,拓展对购买农机产品用户的金融服务。

当前,我国大中拖战略转型、商业模式变革、产品升级步伐加快,市场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用户进入深度优化期。多维度的发展变革趋势,多种因素推动的以创新为主导的新的竞争大幕已经拉开。强者恒强。中国农机大中拖的未来市场会更加美好,交出怎样一份优异的试卷,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

我国大力推广超级水稻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大力推广超级水稻保障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国通过大力发展和推广超级水稻,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仅今年我国推广种植约8000万亩超级水稻,比去年增加1000万亩。

  日前,在南昌举行的全国超级水稻示范推广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上,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05年国家设立超级水稻示范推广项目以来,超级水稻示范和推广速度明显加快,超级水稻品种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

  超级水稻是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且兼顾品质优与抗性强的新型水稻品种,大面积推广可增产15%。目前,我国超级水稻示范推广工作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初步建立了“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品种推介、种子监管、良种补贴为引导,以项目支持为纽带,以科技队伍示范、指导、培训为支撑,以企业供种、订单购粮为保障,以农民互动参与为基础”的超级水稻示范推广模式。

  我国将进一步加大超级水稻研究示范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超级水稻品种的增产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据了解,2008年我国将推出超级水稻万亩高产示范项目,推进整乡、整县水稻产量的提高;各省(区、市)将重点组织开展超级水稻万亩连片高产示范活动,建设一批单季稻亩产700公斤、双季稻亩产900公斤的万亩示范点。通过示范点超级水稻的增产增收效果,激发农民自觉种植超级水稻的积极性。(记者郭远明)

标签:农业   改革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