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沪 触手可吉(跃动的乡村新歌——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吉林篇章)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足不出沪 触手可吉(跃动的乡村新歌——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吉林篇章),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足不出沪 触手可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跃动的乡村新歌——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吉林篇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足不出沪 触手可吉

2、跃动的乡村新歌——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吉林篇章

3、跃马扬鞭启新程

足不出沪 触手可吉

足不出沪 触手可吉

  

  吉林,中国的粮食基地;上海,中国的经济中心。二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5月8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精心组织省内20家优秀企业携80余种品牌农产品前往上海,与吉林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共同举办“足不出沪 触手可吉——2021吉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海)产需对接、宣传推介活动”,推介企业及产品,现场与71家在沪企业洽谈并签约,旨在进一步加强吉林与上海农业领域深度合作,推动我省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创新我省优质农产品产需对接和营销渠道,不断提升我省优质特色农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上海广大市民的餐桌增添别样的“吉林味道”。

?

图片

  

  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凤春高度重视推介活动,亲自带队赴沪开展对接、宣传推介。在活动现场,张凤春向在场的省内外企业家介绍了吉林省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优惠的扶持政策。他说,吉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吉林作出“要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农村三产融合,让种粮农民更多分享农业增值收益”的重要指示,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举全省之力推动建设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肉牛肉羊、禽蛋、乳品、人参、梅花鹿、果蔬、林特等10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总投资47亿元的国家级人参、黑木耳、水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力争用5—10年时间,把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和食品产业打造成万亿级产业。
张凤春表示,吉林依托优质丰富农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全力打造“吉字号”农产品品牌,着力打造吉林白金-大米、黄金-玉米、彩金-杂粮杂豆、铂金-人参、黑金-黑木耳等“五张名片”,协同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全省已创建区域公用品牌98个、企业品牌185个、产品品牌257个,此次精选的企业和产品涵盖了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吉林长白山食用菌、吉林优质畜产品、吉林梅花鹿等7大类。张凤春热忱欢迎上海企业家积极与吉林企业对接洽谈,结成供需对子,推动两地农业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

图片

  

  推介会上,德乐农业合作联合社、德伟米业、金牛牧业、博大东方、禾韵现代农业、东鳌鹿业、康元生物、紫晶格格酒庄等8家吉林省优秀农产品生产企业逐一登台,从企业发展情况、产品优势特色、市场份额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做以重点推介。永和食品公司、上海国际食品产业园、上海景淳投资基金、亚欧非贸易投资联合促进会等多家在沪企业介绍自身平台优势,并提出今后重点合作方向,为吉林农产品进驻上海市场提供更多可能。

?

图片

  

  活动现场,香飘四溢,欢声笑语。我省企业将鲜牛肉做成牛肉干,现场煮制鲜食玉米,品尝葡萄酒、蓝莓干等特色农产品,让前来洽谈的上海企业家亲身体验“舌尖上的吉林味道”。在随后举行的吉林美食品鉴会上,我省将自带食材制作成木耳蘸辣根、藜麦蔬菜色拉、松仁玉米、人参鸡汤、大米饭、煎饼、杂粮面条、鹿肉干等佳肴供大家品鉴,一场“吉字号”盛宴征服了在场的上海企业家。

?

图片

  

  正如吉林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唐大鹏所说,上海市与吉林省互补性很强,具有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通过举办2021吉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需对接、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推进落实上海市与吉林省的区域合作,增进彼此友谊、深化合作交流、谋求共同发展,充分借助上海这个重要的“国际化窗口”,大力宣传推介吉林省农特产品,进一步扩大“吉字号”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共同谱写吉沪两地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崭新篇章。

?

图片

  

  上海市农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叶军平,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副厅长刘丰艳,吉林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副主任赵金敏等参加推介活动,并共同见证8项合作协议的签署。?? (摄影:丁晓云)

?

跃动的乡村新歌——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吉林篇章

跃动的乡村新歌——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吉林篇章

  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突破700亿斤,建成高标准农田330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2%;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048公里,改造完成农厕21万户,建设美丽乡村100个、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20万户……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吉林省正呈现着可喜的变化。

  8月12日至13日,吉林省委、省政府在长春召开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议。与会人员兵分两路,先后走进长春市双阳区、净月高新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九台区各个乡镇、村屯,探寻吉林省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一幅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吉林大地绚丽展开。

  全省动员,吉林大地热潮奔涌

  今年是吉林省连续召开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议的第三年。这次会议是吉林省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全省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不断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推向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时要求吉林省“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如今,吉林省建成高标准农田330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2%,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512户,农业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048公里,改造完成农厕21万户,建设美丽乡村100个、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20万户,农村人居环境发生新变化;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96.4%,吉林省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面积44.88%,9409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已基本完成登记赋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即将胜利收官,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914个,吉林省农村集体平均收入达到13.7万元,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呈现新气象。

  产业融合,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在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开展航化作业的直升机卷起轰轰作响,268公顷的高标准农田广阔而肥沃,结合种养等产业发展实际,红光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实施“田、土、水、路、电、网”等工程综合开发,使水稻种植实现规模化、规范化、高效化生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快,水稻机插率提高到98%,机收率提高到95%,水稻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8%。稻田鱼、稻田蟹、稻田鸭和谐共生,既减少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稻米新鲜度及食味感。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都大幅提高,与普通稻田相比,每公顷高标准农田地能多收入6000多元。”九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邱信臣说。

  梅花斑驳,鹿鸣呦呦。位于双阳区的鹿乡镇素有“中国梅花鹿第一乡”的美誉,在“鹿产品一条街”,琳琅满目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鹿乡镇党委书记李冰介绍,“围绕梅花鹿产业打造的特色小镇,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是全国最大的鹿产品集散地。全镇鹿只存栏14万只,占全国1/6,养鹿户1万户,年吞吐鲜鹿茸450吨,鹿副产品6500吨,生产研发类企业4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208家。”通过三产融合,一只只梅花鹿成为村民的“致富鹿”,如今,鹿乡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850元,鹿业已经成为全镇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休闲农业 乡村游激活发展动力

  青山苍翠,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素有“长吉都市绿肺,天然生态氧吧”的美称。自2016年起,马鞍山村借助“三块地”改革,流转集约农村耕地,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形成了“一山一田一馆一民宿”的发展蓝图,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花海、绿地、农家乐、徒步栈道、田园综合体影视基地、吉林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等文旅产业项目变“输血”为“造血”,让马鞍山村一天一个变化。“目前,田园综合体二期建设已启动,涵盖景观商业街、养生温泉、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等建设内容。”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张旭光说。

  “十里画廊风景路,千亩花田大地景”,莲花山劝农浅山景区沿线结合乡野特点,布局烂漫春花、火红夏彩、金黄秋色三个组团,形成“一带、多点、多片”的花海景观。多年生花卉和观赏草60多种,7个色系,13种颜色渐变。全程7.5公里沿线鲜花竞相开放,游人如织。

  长春莲花山天定山旅游度假小镇农家小院鲜花盛开,是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的典型示范旅游项目,也是改革创新结出的硕果。

  休闲农业的兴起,花海景区的打造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增添了动能,也为当地百姓、长春市民乃至全省市民创造了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更激发了助力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内外兼修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净月高新区玉潭镇友好村,蒸汽小火车从花海中穿行而过,房车营地、帐篷屋、观景塔亭等让游客络绎不绝。今年,友好村被列为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实施“友好北沟”改造工程,让一个小村落实现了乡村变景区、农舍变民宿、田园变公园的美丽蝶变。

  “我们镇按照发展构想,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文旅产业,形成‘村级收储、集中管理、规模开发’的农业发展框架,并成功将小农户纳入到农业产业链中,以花卉为轴,形成一条有序衔接的旅游产业带。”玉潭镇党委书记焦明慧介绍,目前,发展旅游产业为全镇提供约1500个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可增收近3000元。

  而坐落于净月高新区新湖镇的慢山里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自2018年运营以来,以科创+文创+农创为模式,打造自然生态产业链,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解决周边农民就业200余人,农民人均年增收4万元。

  “我们以研学旅行为主导产品,打造自然生态产业链,辐射周边农村区域,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民土地流转后在这打工,也做农事老师,不仅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新动能。”慢山里投资人马千驰说。

  在九台区波泥河街道清水村,平坦整洁的村路两旁鲜花点缀,文化广场宽阔整洁,庭院内外环境优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清水村坚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特色产业,形成了龙头企业领着集体经济发展、集体领着庭院经济发展的发展模式,突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力打造集农旅观光、休闲养生、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8月14日,第十九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如约而至。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吉林省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上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新时代的吉林正酝酿着新的突破,必将在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中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吉林篇章。

跃马扬鞭启新程

跃马扬鞭启新程

?

aaaaaa.jpg

?

?

bbbb.jpg

?

?

ccccccc.jpg

?

ddddddd.jpg

?

?

eeeee.jpg

?

?

eeeeeee.jpg

?

  2018年,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紧紧抓住了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紧紧抓住了重农抓粮增收这个关键,紧紧抓住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总抓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农业立市”不动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工程,我市把县域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把“四好农村路”作为乡村振兴的“血脉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点的支撑、线的连通、面的铺开,加快构建“点、线、面”有机结合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我市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稳中求进的工作举措,奋力走出具有四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

  沃野千里共筑田园梦想。全市各地紧密结合四平实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快速发展,四平农业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

  产业兴旺 农业经济强起来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农民必须富。广大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民富国强才有根基,做好“兴业”文章,强化乡村振兴基本支撑至关重要。

?

  我市首先将视角投向改善生产基础设施,为“兴业”打基础。强化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乡村振兴倾斜,将涉及农用地转用报批、耕地占补平衡、设施农用地备案、宅基地办理等纳入用地审批“绿色通道”。我市成功举办“梨树黑土地论坛”,成立梨树县“国家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其中已有2项列入省科技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保护性耕作等先进适用技术1200万亩次,总结形成梨树模式、双辽速度、伊通路径等保护性耕作经验,成功举办全省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完善作业站标准化建设,提高了我市西部地区的强降水、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实现了全市雹线影响区域的经济作物和重点产粮区防雹增雨作业保护全覆盖。强化粮食收储能力建设,推进以代存储、代烘干、代质检、代加工、代销售“五代”业务为重点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全市申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13个,目前到位资金1900万元。

?

  质量兴农是中央2018年农业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我市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抗旱保苗、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影响,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865.5万亩,特种玉米、优质水稻、大豆、酒用高粱等高效粮食作物种植规模持续增加。推动“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打造特色产业之乡20个、特色产品之村30个、产业大王20个,苹果大王、樱桃大王、蓝莓大王呼之欲出。大力发展棚膜经济,新设扩建棚室园区20个,新增棚膜面积3.39万亩,同比增11.9%。推进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新创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个,总量达到350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

?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目前,“互联网+农业”、“生态农业”、“智力+特色农业”等不同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为农业的不断强大注入了无限力量。

?

  为此,我市加快推进吉春制药大清鹿苑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创建双辽市杂粮杂豆、梨树县白猪、伊通满族自治县伊美大樱桃等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双辽市绿色杂粮杂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获评省级产业园。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建设南山粮库智慧粮食管理云平台试点,初步实现了智能出入库、智能安防、智能仓储。建设四平市优质农产品网上商城,制作“惠农通”手机APP客户端,深耕掌上智慧农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创建了“好家乡”电子商务平台,在金华本土电商平台设立四平粮栈,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站50家,覆盖率将达到69%,伊通满族自治县已实现村级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全市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到5亿元。天元润土公司“郑家屯”天猫旗舰店,每月网上销量万余件,“黑香米”销售量长期位居“天猫网上商城”第一名。我市生猪“拱e拱”可追溯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查看全链条追溯信息。持续打造“梨树白猪”、“梨树九月青豆角”、“双辽花生”、“伊通烧鸽子”区域公用品牌,组织25家企业进驻“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台”,“郑家屯”碱地杂粮荣获长春农博会“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农产品品牌”。“伊通二道干豆腐”、“梨树白猪”成功注册,我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达7件。成立四平市优质农产品协会,建立四平市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设“农产品网上商城”,打造永不落幕的“四平农博会”。

?

  为建设现代经营体系,我市启动建设市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50个,示范面积达到20万亩,示范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全市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比重达到60%。重点推广中化农业MAP战略,建设双辽市、梨树县MAP示范农场,中化农业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土地面积15万亩,形成“土地流转+保底收益+利润分红”、土地托管等经验模式。

?

  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是基石、是支点,没有发达的县域经济,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重中之重。我市探索出了具有四平特色的新路径,产业兴旺,农业经济强起来。

?

  生态宜居 农村面貌靓起来

?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我市各级相关部门坚决守住农村生态底线,补齐新农村建设短板,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人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

  实现生态宜居,需要补上历史欠账。我市各级部门始终保持环境整治高压态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实现村级卫生保洁全覆盖,在全市范围内选择10个乡(镇、街道)开展试点,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经济实用的改造新模式。推进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村建设,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方式,打响农村垃圾攻坚战。我市强化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整治东辽河流域,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终端利用配套工程,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绿色生产技术,落实禁养区和粪污处理配套政策,实现了化肥零增长、农药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

?

  “我们叶赫镇的交通真是越来越便利了。”完善运营机制让不少村民享受到了交通的便利,特别是叶赫镇的村民提起村内的客运交通纷纷赞不绝口。

?

  2018年,我市大力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将叶赫镇和石岭镇客运站列为重点农村乡镇客运站改造计划项目,确保符合道路通行条件的行政村都通行客运班线车辆,完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建设。

?

  要想富,先修路。为加快公路建设,2018年我市投资3.65亿元,完成356.1公里建设任务;投资3989万元,完成安防工程350.88公里;投资1171万元,改造危桥3座。为强化规范管理,我市全面推进“路长制”建设,覆盖率及有效履责率达到100%,制定县、乡“路长制”实施细则,推行县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模式,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政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水平。坚持以县为主、市里奖补为辅,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常态化,提高县乡村级公路小修保养标准,加快完成通乡、通村破损老旧路维修改造和危桥维修改造,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

  我市为打造水清林青的宜居生态,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三年攻坚,抓好“四边”植树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工作,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加大乡村公路、农田、村庄、河流水系和公共场所周边的绿化力度,做到能栽尽栽,见缝插绿。全市完成造林绿化52.41万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推进河流两岸造林绿化、重点湖(库)周边绿化。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确保公路沿线绿化零空白、无盲区,打造形成绿树成荫交通路网。

?

  水清、林茂、交通便利、乡村基础设施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硬件条件日趋完善。说起家乡的变化,叶赫镇村民袁富赞不绝口。袁富在镇上经营一家小餐馆,小店过去简易的牌匾被换成了富丽堂皇具有满族特色的样式,美丽乡村建设让他家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我们这里变化太大了,以前道路坑坑洼洼,现在平坦整洁,路边还栽种着鲜花;以前店里来的都是本地的老乡,现在环境好了,交通便利了,来这旅游的人也多了,我的生意自然也好了起来。”袁富笑着说。

?

  为进一步实现生态宜居,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观光体验融合发展,我市对当前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需求正处于井喷式增长的阶段把握巨大商机,实现多重复和效益,真正让农民增收致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

  2018年,我市共申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5个,创建市级美丽乡村60个,全市美丽乡村总数达到300个。加快推进34个省级重点村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评选活动,形成了点线面纵横交错、相互支撑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成功举办了四平市首届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重点打造推介梨树县“白羊座”、伊通满族自治县“天蝎座”、双辽市“天鹤座”、铁东区“双子座”、铁西区“仙后座”5大精品线路,完善提升33个精品点。

?

  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是一个天然的有机体,我市利用当地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打造了一批集旅游休闲、科普养生、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小镇和特色乡村,在这片黑土地上绘就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乡村振兴添彩增色。

?

  乡风文明 农民品味高起来

?

  说到乡村文明,村民们最有发言权:“乡村新风拂面、处处一片和谐文明的景象,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邻里关系和谐了,文明生活方式日益普及了……”

?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魂”,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厚重的乡风,可以重塑乡村文化的现实价值,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品牌。树立文明乡风是全面小康路上一道必答题,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盘大棋,要下好这盘大棋,首先要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我市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利用村院围栏、农贸市场、文化广场、公共宣传栏等平台和阵地,组织开展“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农民文化活动节”、“文化三下乡”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本级投入32万元,用于更新农家书屋图书、建设综合性文化中心、农家书屋数字图书馆,建设农村文化小广场31个。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我市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鼓励自觉抵制不良祭祀、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开展评选“星级文明户”等系列活动,引导农民形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道德风尚。印发《四平市开展农村“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以推动家庭文明创建为目标,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继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2018年全市40%以上的村镇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印发《“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实施方案》,以征集好家训、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活动为主要形式,引导广大家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带动乡风民风向上向好发展。

?

  乡风文明不仅需要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还需要人才带动,人才振兴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我市开展冬春科技培训活动,创新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点餐式”培训等形式,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确保农民会种地、种好地。全市累计举办培训班1000余期,培训农民8.1万人次。

?

  2018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创新工作方式,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积极探索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颇具四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农民生活品味高起来了,文明乡风吹进了每一位农民的心中。(四平日报 张宝迎)

标签:乡村   振兴   建设   农村   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