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把你的土壤放在第一位,关注土壤健康平衡系统。)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把你的土壤放在第一位,关注土壤健康平衡系统。),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把你的土壤放在第一位,关注土壤健康平衡系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

2、把你的土壤放在第一位,关注土壤健康平衡系统。

3、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吉林考察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4、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把总书记的嘱托带给中益乡...

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

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

?  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稳就业的角度,道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也揭示了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的有效实现路径,为我们做好稳就业促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安居乐业,民生之本。今年以来,受国际局势、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疫情多点散发,城市部分行业特别是接触性服务业用工需求下降,一些农民工返乡,引导他们就地就近就业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是从全局高度对稳就业、保民生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就业道路千万条,产业发展第一条。壮大产业才能扩大就业,产业兴则就业稳,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放眼全国,一个农业特色产业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例子不胜枚举。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过的山西大同黄花、陕西柞水木耳、广西柳州螺蛳粉、福建沙县小吃等,就是脱贫带富的好榜样。一朵黄花、一片木耳,看上去貌不惊人,吸纳就业能力却不容小觑。在过去脱贫攻坚战中,这些地方特色产业拉动上千万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还将创造更多岗位、带动更多老百姓致富。

  以业稳人、以业增收,需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农村地区资源丰富,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并非只能局限于农业内部,事实上乡村非农产业潜力巨大、空间广阔。依托农村种养业和良好生态环境,通过“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条,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康养养生,开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依托乡村丰厚的文化底蕴,壮大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产业、传统手工艺等,能有效解决农村妇女、老人就业难。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域内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愈发旺盛,也为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了更多可能。相比传统农业,劳动密集型非农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更加强劲,促农增收更直接有效,长远来看也有利于农村产业就业结构优化调整。

  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尤其不能忽视专业大户、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纽带作用。此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察看农产品加工企业,走进厂房与村民交谈,充分体现了对企业联农带农的高度重视。要更加注重培育扶持面向市场的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完善各类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小农户加入产业链、连接大市场,在市场化发展中拓展产业内部就业空间。

  产业发展拓宽就业容量,就业稳定提升产业活力,产业与就业双向驱动、良性互动,正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我们相信,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实现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饱满、更可持续。

把你的土壤放在第一位,关注土壤健康平衡系统。

把你的土壤放在第一位,关注土壤健康平衡系统。

在1990年代后期,Gabe和Shelly Brown在美国北达科他州俾斯麦附近的农作物农场遭遇了连续四年的厄运。连续两年,他们的庄稼都被冰雹打死,第三年大旱,第四年又下冰雹。

“资金非常紧张。”Gabe Brown说,“我开始问,'我如何在没有昂贵投入的情况下耕种?' 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走上了学习土壤功能方式的道路。我开始对覆盖作物进行大量试验,但没有什么是轻而易举的;似乎我必须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一遍。”

然而,艰苦的教训得到了回报。经过多年编织覆盖作物和牲畜放牧进入免耕系统,布朗夫妇现在与他们的儿子保罗合作耕种,几乎完全依靠土壤、植物和牲畜来满足作物的健康需求。

“我们不使用购买的肥料、杀虫剂和杀菌剂。”布朗说,“在某些领域,我们可能大约每三年使用一次除草剂。”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土地现在充满了生机并恢复了健康。“当我们在 1991 年买下农场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至1.9%。”布朗说,“从历史上看,土壤科学家告诉我们,在欧洲人定居之前,像我们这样的北部平原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 7%。因此像我们这样的农场失去了 75% 的土壤有机质。

“在我们今天的农场,农田的有机质含量现在是6.3%到6.9%。”他说,“我们正在接近将土壤恢复到其历史状态。”

与高水平的有机物质并驾齐驱,因此,结构良好的土壤团聚体已经接近自由流动的水渗透。“在研究我们牧场的科学家进行的渗透测试中,水以每 9 秒 1 英寸的速度渗入我们的土壤。”布朗说,“第二英寸的水在16秒内渗入。”

因为它浇水充足,不受耕作干扰,并且不断以活根和回收的植物残渣以及牲畜粪便和尿液为食,所以土壤中长满了菌根真菌。这些是使土壤系统发挥最大作用的关键。

“必须存在菌根真菌才能形成土壤团聚体。”布朗说,“它们会分泌一种叫做球囊霉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像一种粘性胶水,可以将土壤团聚在一起。真菌与植物有着共生关系,因为它们从根部延伸出来,为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有据可查的是,耕作会破坏菌根真菌,我认为合成投入也会破坏真菌。”

占地5200英亩的布朗农场的结果表明,这种想法是正确的。虽然在布朗家族的目标方面,土壤健康和盈利能力胜过产量,但始终如一的良好产量是司空见惯的。“虽然我们县的平均玉米产量为每英亩100蒲式耳,但我们的玉米平均产量通常为每英亩127蒲式耳。”他说。

“通过再生资源,我们可以成为成本最低的生产者。”布朗说,“因为我们没有大量的采购投入费用,这使我们有利可图。我们可以以每蒲式耳不到1.50美元的生产成本种植一蒲式耳玉米。”

除了节省投入外,Browns还通过多种牲畜(大多数是在农场饲养的)来销售农作物,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价值。“在我们的经济作物中,30%用于养猪和家禽,70%作为种子或饲料出售。”布朗说。

3000英亩的草地可供300头肉牛和400至800头牲畜轮牧,2200英亩的农田种植玉米、春小麦、燕麦、大麦、豌豆、黑麦和向日葵。布朗一家还种植紫云英和冬季小黑麦用于种子销售。

“我们不使用固定轮作。”布朗说,“总的来说,我们尝试每5年在一块特定的土地上种植所有4种作物类型中的一种——冷季草、冷季阔叶、暖季草、暖季阔叶。一个例子是燕麦,然后是豌豆,然后是玉米,然后是向日葵。然而,每年都会有覆盖作物,在经济作物之前、期间或之后。”

覆盖作物种植种类繁多。“在豌豆之后,我们可能会种植小米、羽衣甘蓝、三叶草、萝卜和荞麦。”布朗说,“在大麦和黑麦之后,我们可能会种植燕麦、扁豆、豌豆和萝卜。”

一些覆盖作物是季节性覆盖物,在6月种植。这些连同短季覆盖作物可为250头存栏牛提供放牧。大多数以草牛肉的形式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为了在覆盖作物上放牧一岁马,Browns 使用临时围栏来交叉围栏田地。他们每天轮流让牛群穿过这些小围场。牛将大部分植物材料践踏到土里,从而形成土壤。牛也长得很快。

“秋季播种的黑麦和紫云英等覆盖作物在春季重新生长时会产生大量生物量,”布朗说。“我们会让一岁鸽在夏天吃草。在这种和其他类型的覆盖作物上,我们每头每天可以增重3到4磅。这使得这些覆盖作物有利可图。”

除了在其商标标签 Nourished by Nature 下饲养和直销草饲牛肉外,Browns还直销来自25头每年产仔一次半的母猪的放牧猪。他们还直销来自一群母羊的青草羔羊,以及来自1000只自由放养的蛋鸡的鸡蛋。

Gabe、Shelly和Paul Brown以及Paul的女友Shalini Karra为多元化企业提供了大部分劳动力。

“通过细心观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机会。”布朗说,“农业就是由问题引起的症状。我们试图找出导致我们系统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找到了一种既愉快又有利可图的耕作方式。”

改善土壤健康的5个步骤

布朗经常向北美各地的农场听众讲话。他通常会分享他的土壤健康五步之旅。

  1. 尽可能少地扰动土壤。

  2. 始终以作物残茬或植物生长的形式在土壤上保持装甲,以提供地面覆盖。

  3. 种植多种植物。考虑一下原生草原由许多植物物种组成。

  4. 全年尽可能长时间地在土壤中保留活根。

  5. 利用动物整合来增加土壤肥力、回收养分并刺激植物的新生长。

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吉林考察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吉林考察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字当头,抓好粮食生产,夯实农业基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广泛共鸣。

在吉林省内的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从事秸秆还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工作。研究员李启云就是其中的一员。“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作为科研工作者要勇于承担使命,加快优良品种研制和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应用。”

这几天,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教研室讲师冯国忠又忙活开了。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在梨树县四棵树乡三棵树村建起“梨树科技小院”。打那时起,许多像冯国忠一样的吉林农大师生就扎根“科技小院”。“总书记强调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科研人员只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去年,吉林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9.4%,良种普及率达100%。

走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淳哲有机大米农场,田间无人机播撒着生物肥,监控系统在稻田间全天候运转,土壤温度、湿度等数据实时显示在农场中控室大屏幕上。“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场负责人金君说,农业现代化这条“金扁担”,一头连着国家的“粮袋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

吉林省农机化率已达89.2%。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湖镇欣发村,松原市善德农业有限公司经营的5300多亩稻田锦绣如茵。公司董事长王淦说,从春耕到秋收,机械作业占到九成。“总书记说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我们已经尝到了甜头,一定会继续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应用力度,增加粮食供给,提升粮食品质。”

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听取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介绍。”回忆起当天的情景,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很激动。“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总书记的话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今后要更加努力,把合作社办得更红火,让土地产出更大的效益,让社员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张凤春说,截至2019年底,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到3.12万个,农民合作社发展到8.94万个,各类龙头企业发展到26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达到2455万亩,“我们一定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围绕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增强了我们发展家庭农场的信心。”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东盛涌镇龙山专业农场负责人王立臣说。

眼下,大安市太山镇巨宝村农民武立辉经营的家庭农场内,一粒粒黄菇娘金黄透亮正待收获。“总书记这么重视家庭农场的发展,我们干劲更足了!”武立辉经营着25座大棚,每座大棚每年可带来6000元的纯收入。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经营效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让农安县亚宾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常亚宾印象深刻。常亚宾说,大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不仅保护了黑土地,还提高了产量——一垧地产量从1.8万至2万斤,提高到2.5万至2.8万斤。

“总书记的话说到我们心坎里啦!”通化县西江镇民和村种粮大户富永波拿出手机,反复观看总书记考察吉林的新闻视频。“现在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我们种粮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倍感振奋。“使用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不仅保护黑土地,还提高产量。同时,生产成本下降,农民一垧地增收2400元。”王贵满从事黑土地保护工作37年,“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这是对科技人员最大的褒奖,也给了我们前行的动力和信心。”

梨树县委副书记、县长郭志勇说:“黑土地保护任重道远,我们将把总书记的嘱托转化为扎实的工作举措,把梨树模式总结好、推广好,坚决保护好黑土地,坚决守护好粮仓。”

近年来,吉林省多措并举,大力加强黑土地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推广保护性耕作1850万亩,比2015年增长3倍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30万亩,比2015年增长68%。

在吉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村三产融合。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榆树市委书记高山说,目前全市绿色有机环境监测面积已达到143.87万亩。

白山市靖宇县三道湖镇三合村过去主种玉米,产量不高,收入不高。村里的能人赵体民带领大家成立合作社,大面积推广绿色有机种植,开发玉米老品种“白头霜”,价格能卖到普通玉米的3倍左右。白山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发展科科长曹荣强说,“我们将着力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好农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惠及更多农民。”

在镇赉县,通过“引嫩入白”工程、吉林西部土地整理项目等,生态治理成效显著,绿色生态农业正在兴起。镇赉县委书记鲍长山表示,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把绿色贯穿农业生产过程始终,用一个接一个丰收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把总书记的嘱托带给中益乡...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把总书记的嘱托带给中益乡...

深秋时节的石柱县中益乡,一株株银杏树尽染金黄,一片片银杏叶飘落在古朴的瓦房上、农家的院坝里,美不胜收。

这个曾迎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土家乡村,正遵循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热潮。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市乡村振兴局专题调研组曾去到中益乡,把乡亲们的心声收集起来,由党的二十大代表、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带到北京、带到会上。

11月2日,刘贵忠又来到中益乡,向当地干部群众反馈:“乡亲们的话,我已一一带到;总书记的嘱托,我也全部带回来了。我们一起贯彻落实。”

给马培清带话:“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早上9点,刘贵忠一行来到“初心小院”,这是有着近50年党龄的马培清老人的家。小院前方,“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的标语引人注目。

2019年4月15日,春风和煦,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益乡华溪村,走进马培清家,看到谷仓里装满稻谷,厨房梁上挂满腊肉,脱贫之后又迈进致富之门,十分欣慰。总书记叮嘱马培清“要保重好身体”。为了这个嘱咐,马培清每天坚持锻炼,从家门口走到村口,来来回回,风雨无阻。

“你好你好,辛苦你大老远又跑一趟。”89岁高龄的马婆婆,精神矍铄,笑容慈祥,一行人刚走进院坝,就听见了她爽朗的声音。

“马婆婆您好。会议期间我已经把您的心里话带到了,现在我也想把总书记的嘱托带给您。”刘贵忠上前一步,紧紧握住马培清的手说道,“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这是总书记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评价,您老人家是脱贫攻坚的见证者,一定有很深的体会。”

“就是就是。”马培清接过话头,“我虽然年纪大帮不了什么忙,但干部群众的付出我是看得见的,村里、乡里的发展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我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说起变化,中益乡可真是一天一个样,一年大变样:

道路拓宽了、硬化了,交通畅通率达100%,居民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总书记与村民一起话家常、谈愿景的院坝,如今成了游客的打卡地,柴棚改成了主题邮局,房子的阁楼上,还开办了“初心书屋”。马培清的儿媳在家里卖起土家族特色的“幸福米米茶”——一种用猪油炒煮,混上醪糟、蜂蜜、红糖做成的当地小吃。

“我们现在过得开开心心,各方面都很好,很满意。”马培清说,“请总书记放心,我们是先吃黄连苦,再吃辣椒辣,今天是吃蜂蜜甜!”

给王祥生带话:“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在一旁的华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祥生,最关注党的二十大之后农业农村怎么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问题,中央怎么定调子、把方向。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面说得很明白。”刘贵忠结合自己的理解告诉他,一是要因地制宜,继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二是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发展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这让王祥生感慨良多。

“总书记来的那天,我从田坎边挖起了一株黄精向总书记介绍,黄精是药食两用的草本中药材,非常适合在华溪村种植。”他回忆道,“总书记拿着这株黄精,关心地询问‘产业选准了没有?’”

“选准了!”

“这个产业选准了,就把它发展好。”在听到王祥生的答复后,总书记叮嘱道。

3年多来,王祥生脑海里不断重复着总书记的叮嘱,一直思考着今后工作要怎么开展,怎么把总书记的期望变成现实。

第二年开春,华溪村便种下了第一批220亩黄精,扩大了种植规模,如今全村已有730亩黄精。到明年,第一批种下的黄精就将收获上市,按照市场行情估算,亩产值可达3万至4万元。

“我们还把这条产业链进行了延长,比如今年卖黄精种苗就为村集体增收约90万元,村里还开发了黄精面等产品,每天产量可以达到2吨。”王祥生对记者说。

至于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华溪村村民通过返包种植黄精,不仅每亩3年有2000元管护费,还能享受土地入股分红,再加上黄精收获后20%的收益分红。

“我就返包种植了7亩黄精,到明年就能分红了。”听到这里,正在院坝旁给黄精施肥的马培清的小儿子陈朋接话道,“我还在农闲时做木工,家里还有土地流转金、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收入,一年合计有6万多元。”

“腰包鼓了,向前奔跑的劲头也更足了。”陈朋说。

给唐大鹏带话:“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人群中,记者瞅见了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中益乡小学“95后”老师唐大鹏。和3年前相比,他褪去了一些稚气,多了几分成熟。

3年前,总书记到中益乡小学调研时,唐大鹏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书记说,希望老师们扎根山区,献身乡村教育事业,为群众脱贫贡献一份力量。”殷殷嘱托,至今刻在他的心里。

“学校现在变得越来越好了,中益的孩子不光能上学了,还能上好学了。”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他托刘贵忠向总书记捎去了这句心里话。

这份底气,来自中益乡小学巨大的发展变化:

原来的教学楼得到翻新,教室里配上了电子白板,食堂扩建了,塑胶操场、综合楼、宿舍楼等也一一落成;

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培训机会,与中心城区的教研机构和学校展开结对帮扶,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唐大鹏跟岗学习一学期后收获满满,对培养学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校的课程越来越丰富,其中跳绳运动成了学校的特色项目,今年夏天中益乡小学跳绳队获得了2022年重庆市“渝跳杯”跳绳比赛公开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孩子们的身体更强健了、性格更开朗了、学习更自信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唐大鹏最关注的就是乡村教育。

“报告强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刘贵忠说,其中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方面是要锻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另一方面是要为乡村振兴汇聚更多人才。“像唐老师这样的人才,一是自身能在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能为乡村培养更多的人才。”他拍了拍唐大鹏的肩膀,给他加油鼓劲。

“我希望成为总书记所说的扎根乡村的青年教师,一定牢记嘱托,好好干!”唐大鹏坚定地回答。

“我们都会好好干,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奔跑!”受到鼓励后,现场干部群众信心十足地回答。

标签:总书记   我们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