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暹国参加工信部“十四五”机械行业和智能制造发展座谈会(洪暹国寄语德邦大为: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洪暹国参加工信部“十四五”机械行业和智能制造发展座谈会(洪暹国寄语德邦大为: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洪暹国参加工信部“十四五”机械行业和智能制造发展座谈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洪暹国寄语德邦大为: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洪暹国参加工信部“十四五”机械行业和智能制造发展座谈会

2、洪暹国寄语德邦大为: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洪暹国认为:中国农机的出路,提升自身价值应为首选

4、洪暹国:2015年农机工业运行平稳 望加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

洪暹国参加工信部“十四五”机械行业和智能制造发展座谈会

洪暹国参加工信部“十四五”机械行业和智能制造发展座谈会

1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主持召开“十四五”机械行业和智能制造发展座谈会,听取了相关专家和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并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十四五”机械行业和智能制造发展进行了交流讨论。我协会执行副会长洪暹国参加会议。

辛国斌强调,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科学全面客观总结“十三五”发展好的成果、经验和做法,加强宣传和推广,该坚持的坚持、该继承的继承、该发展的发展、该抛弃的抛弃。三是要认真谋划“十四五”发展和明年的重点工作,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做好创新发展和融合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等行业协会教授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洪暹国寄语德邦大为: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洪暹国寄语德邦大为: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农机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洪暹国

2019年12月8日,德邦大为以“感恩同行 聚势腾飞”为主题的商务年会,在安徽芜湖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行业专家、新闻媒体及德邦大为公司高管齐聚芜湖,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出席大会并发表致辞。

洪暹国指出,在当前农机行业低迷的形势下,德邦大为取得的成绩值得祝贺,经销商能够和企业一起共克时艰,为农机工业发展做出贡献,值得肯定和感谢。

据悉,2019年在农机传统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德邦大为在免耕播种机、圆捆机、灌溉设备等产品的销量实现了逆势增长,集团收入同比2018年增长了68%,免耕播种机销量增长了172%。

众所周知,德邦大为作为我国免耕精量播种机领域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而良好的发展。公司一直以来专注于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在免耕精量播种机、节水设备等方面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洪暹国在致辞中指出:“特别是近些年来德邦人在汉武董事长的带领下,致力于现代化的智能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自主研发生产出电驱免耕播种机、智能监控系统、农机管家APP、自动驾驶系统,在智慧农业、科技农业的发展上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回顾德邦大为近几年的发展,洪暹国认为,德邦大为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提高创新能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机工业的发展,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农机行业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希望德邦大为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客户服务,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洪暹国在致辞中如是寄语。

洪暹国认为:中国农机的出路,提升自身价值应为首选

洪暹国认为:中国农机的出路,提升自身价值应为首选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洪暹国曾经表示,中国高端农机市场有着丰厚的利润诱惑,却让外资企业基本垄断了这一市场。

比如喂入量每秒八公斤以上的收割机、2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采棉机、水稻收割机、甘蔗机、喷药机、高端农机具等高端农机市场的90%都被外企垄断。

事实上,中国农机一直以来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大抵都是这样的:低端、低价、低品质。而外国品牌则恰恰相反:高端、高价、高品质。如此一来,国产农机的处境就变得相当尴尬。

中国作为养活着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农业大国,自家生产的农业机械却如此不堪,着实令人唏嘘。我们不禁要问,谁阻挡了中国农业机械的“升值”之路?

“硬伤”无法回避

工信部在《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中作出了类似的表述:我国生产的多数农机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产品可靠性以及产品结构等指标,相当一部分只达到经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20世纪70年代水平,少部分产品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技术水平,个别产品达到20世纪末期国际技术水平。

尤其是在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方面差距更为明显,短期难以突围。“不少高端农机技术差距在30~40年之间。”业内人士不无遗憾地表示。

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结构不平衡也是影响“升值”的重要因素。资料显示,就地区而言,目前全国只有9个省份的机械化水平在70%以上,还有4个省份低于40%,贵州不到20%;就作物而言,三大主粮中小麦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双季稻地区机插秧水平、甘蔗主产区、棉花产区、油菜产区机械化提高比较缓慢,经济作物机械化许多环节还是空白,烘干、高效植保、初加工环节机械化也刚起步。

对手强大 差距悬殊

市场上的厮杀原本就足够惨烈,如果碰上的对手又是一些段位超过自己好几级的,那真是不幸中不幸。巧得很,这正是中国农机企业的遭遇。

目前,欧美五大农机企业——迪尔、纽荷兰、爱科、道依茨法尔、克拉斯,日本的三大农机企业——久保田、洋马、井关,韩国的三大农机企业——大同、东洋、乐星等均已在我国建厂。

我国的农机企业正被外企不断吞并,本土企业的行业主导地位正在快速下降,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占,本土企业人才流向外企,民族企业的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中小农机企业的生存越发困难。

然而,以上这些,就是当前中国农机行业的全部了吗?我们就这样任由竞争对手蚕食如此巨大的市场吗?当然不可能!如今的中国农机正在蓄势发力,低端形象悄然改变,强烈的崛起旋风已经向对手快速逼近。

高端农机刻上中国印

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将通过瞄准高端农业装备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适应性技术难题,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农业装备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专业化为目标,以发展先进适用、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高效率的环保型农机产品为载体,提高农机产品的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同时致力于推进基于农业生产的作业、服务、信息等多方位支持的全程解决方案,促进农业装备产业升级,并迈向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强国。

事实上,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国农机企业的共识。中国自主品牌的企业正在通过整合资源、战略重组和自主创新快速地进入中高端,并向高端转移,努力改变国内农机中高端市场几乎被国外洋品牌垄断的局面。

尤为可喜的是,在过去的两年,为数众多的民族品牌纷纷进军农机行业。比如工程机械行业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发动机领域的江淮动力和潍柴动力、摩托车领域的宗申动力、汽车领域的北汽、吉利、东风等,他们将通过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独立设计出配置高端、性能稳定、外观新颖的产品,缩短并超过欧美技术差距,实现中国农机在全球高端市场的重量级“话语权”。

我们看到,在刚刚闭幕的德国汉诺威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就已经出现了中国高端农机的身影,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zoomlion品牌拖拉机系列产品是由中联重科欧洲研发中心团队和北美研发中心团队联袂打造,底盘技术和发动机技术与欧洲同步,主要参数和性能均达到欧洲技术标准。

雷沃重工也在本次展会发布了包括阿波斯5000、6000、7000三个平台的拖拉机,其中阿波斯5000系列拖拉机为全球首发。其中,阿波斯5130型拖拉机在与国际顶尖品牌拖拉机同台竞技中获得殊荣,被授予欧洲“年度拖拉机银奖”。

差距的存在,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也代表着进步的空间。我们不否认对手的强大、差距的巨大,同样,我们也不放弃对创新的追求、对技术的改进、对品质的提升。

当前,农业机械的高端行列,已经出现了中国品牌,今后,这个队伍的中国名字会越来越多。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中国农机会成为高端、高价、高品质的代名词。

洪暹国:2015年农机工业运行平稳 望加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

洪暹国:2015年农机工业运行平稳 望加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

2015年,在世界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农机工业运行平稳,行业增长进入中高速“新常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具、零部件等是农机工业的主力军。

实现平稳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快报数字,2015年1—12月,2422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523.60亿元,同比增长7.32%;利润总额为259.76亿元,同比增长9.16%。其中拖拉机主营业务收入704.78亿元,同比增长5.63%,拖拉机行业利润28.24亿元,同比增长8.49%。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主营业务收入1341.56亿元,同比增长7.53%,利润77.23亿元,同比增长20.67%。

1—12月农机行业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72%,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7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609.18亿元,同比增长9.31%。拖拉机、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含联合收割机、农机具等)以及零部件占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0.62%,显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具、零部件等是农机工业的主力军。

多元化企业体制已形成。我国农机制造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均是国有或集体所有制。改革开放后,企业改制和对外合资合作方面取得较快的进展,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其资产和销售收入占行业总的比重逐年提高。初步形成了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组成的多元企业结构。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全行业的86%,这一数字在“十二五”期间有较大提高,民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75.82%,完成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87.42%,利润总额增长为7.31%,大大高于国有和三资企业,民营所有制是农机工业的中流砥柱。

大型企业逐步形成,引领行业发展。据调研分析,大型企业数量只占到全行业的1.65%,但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为1007.85亿元,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2.28%;中型企业数量占全行业的9.45%,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16.54亿元,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0.26%;小型企业数量占全行业的88.9%,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99.22亿元,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7.46%。我国农业装备工业以中小型为主,但要增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升级,必须要有具有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强的大企业引领行业的发展。

产业集群效应凸现。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现,主产区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和河北等。由于五省的地位优势独特、政策支持力度较大、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活跃、产业基础雄厚、配套能力强,规模迅速扩张,产业链愈加完整,集群效应得到发挥。2015年,这五省规模以上企业占全行业的53.47%,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61.60%,突出的是山东省和河南省,其农机规模企业数占全国的30.18%,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42.79%,约占全国的半壁江山。

产品有增有减

据统计,1—12月,大型拖拉机完成产量为7.73万台,同比增长33.01%;中型拖拉机完成61.08万台,同比增长7.56%;小型拖拉机完成140.27万台,同比增长-15.29%。收获机械完成同比增长-3.97%,饲料机械同比增长-12.34%。

根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对拖拉机行业18家重点骨干企业统计,100马力以上拖拉机产销两旺。而协会对联合收割机行业23家重点骨干企业的统计表明,喂入量6公斤/秒谷物收割机、4行以上玉米收割机、喂入量4公斤/秒以上的水稻联合收割机产销增长幅度较大。从总体看,拖拉机市场运行特点如下:

首先,受惠农政策的拉动,大拖需求进一步增长,促进了拖拉机产品的升级。中拖受部分省市取消或限制补贴的影响,需求向大拖转移。2015年,为使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国家实施了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各省市加大深松、深耕补贴,全年安排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共234亿元,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资金,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民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地力培肥、绿肥种植。在东北四省区开展黑土地保护试点工作,促进粮食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2015年在17个省市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同步实施。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000元不等。

其次是用户需求不断变化。一是随着传统耕作方式向深松、深耕转变,用户对大轮拖的需求由两驱产品向四驱产品升级提速,四驱产品需求向120马力以上大马力升级,大马力将会向200马力以上重型拖拉机需求进一步升级。四驱产品的销售区域,从东北、西北等传统的主销市场,向冬麦区市场快速扩展。二是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加速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用户需求升级,对带驾驶室、带空调的拖拉机需求增长,舒适、高效、节能的动力换档产品逐渐受到用户的青睐。

再其次是生产企业提质增效。生产企业在年初纷纷出台促销政策,拉动大中拖市场销量,并且更加注重经营质量,加强风险管控,加快资金回收,控制应收,鼓励现款现货,经营质量得以提高。

最后是用户主体发生变化。在国家政策倾斜扶持的促进作用下,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在产品保有量巨大、收益下滑的市场条件下,个体用户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逐步趋弱;用户资源的整合,使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消费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出口形势严峻

据了解,1—12月,完成农机出口交货值完成320.27亿元,同比增长-0.12%。据海关数据,1-12月,农机行业完成进出口总值124.44亿美元,同比增长-4.63%,其中进口22.75亿美元,同比增长-8.35%,出口101.69亿美元,同比增长-3.76%,行业出口形势比较严峻。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进入机械工业进口总额前100名的农机小行业有:排名第49位的农机零部件行业1-12月进口金额为8.40亿美元,同比增长-15.11%;排名第74位的收获机械进口数量为3225台,同比增长-1.80%,进口金额为3.75亿美元,同比增长44.32%;排名第79位的拖拉机行业,进口数量为3855台,同比增长-1.15%,进口金额为3.02亿美元,同比增长16.43%。显示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械主要进口产品为大型产品。

进入机械工业出口总额前100名的农机小行业有:排名第31位的农机零部件,出口29.91亿美元,同比增长-9.44%;排名第49位的拖拉机,出口数量为15.45万台,同比增长-19.64%,出口金额15.78亿美元,同比增长-4.13%;排名第84位的植保机械,出口数量为1.43亿台,同比增长-2.06%,出口金额为5.93亿美元,同比增长-2.24%。

从以上小行业出口情况看,农机产品出口结构有所改善,特别是拖拉机出口正从小型机数量型向中型机转变。但以低端型出口为主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比如零部件、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等。

总体上看,我国农机出口虽受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不确定因素陡增,但在出口的基本面、出口区域以及品类等方面相对平稳,并在传统出口市场实现稳定增长,在发达地区市场取得市场突破;出口产品类别不断增加,出口结构也从以小型产品为主向大、中、小型产品相结合转变,由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发展转变,大中型产品所占份额逐步提高;通过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出口企业进一步增加,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从区域性企业向全球性企业转变。

运行亮点突出

根据调研分析,2015年我国农机行业运行亮点主要有三:一是大马力、新型农业机械“涨势”良好。二是大型自走式植保机械、青饲机械、烘干机等产品出现热销态势。三是农机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加快运用。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4行以上玉米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继续保持上年的态势,“涨势”良好。农机行业互联网与实体经营的“线下+线上”的全新商业模式发展,为流通渠道和终端客户创造新的价值。“互联网+农机”的新商业模式将成为一种常态,农机电子商务运用加快,农机流通渠道借助互联网变革对农机行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稳步发展有望

2016年,在国家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增长的金融保障措施的情况下,国家宏观经济预期将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伴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国家与相关部门对农机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农机行业还将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内需方面,农机行业经过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产品保有量迅速上升,如联合收割机、中小型拖拉机保有量相对较大;装配国二非道路发动机的整机升级国三期限的延迟,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

出口方面,由于主要农机生产和消费大国近一些年出现了较大的滑坡,预计主要国际市场方面在今后二三年内特别是明年很难有较大的增长。

问题与建议

当前农机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础研究薄弱,共性技术供给不足。二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三是核心技术缺乏,高端产品空白。四是企业运营管理比较粗放,先进制造手段不足。五是技术标准和专利工作严重滞后。

而在行业运行中的问题则是:行业产能过剩和需求稳定的矛盾显现。中低端产能扩张还在延续,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常态化,行业转型升级难度加大。

鉴于此,我们的建议及政策诉求是:加大力度支持实施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工业强基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项目、工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项目。加大力度支持高端农机产品的研发。加大力度支持以大马力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为代表的农机研发与检验检测平台建设,使骨干农机企业产品研发设施水平和能力显著提升。建议将农机报废更新扩大到全国范围,增加补贴金额,缩小补贴的产品范围(主要补贴大型和市场急需的产品),减少补贴年限,将补贴年限从10—12年缩小为5—6年,并通过报废更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调整为向适合规模化农业经营的大型农机补贴为主,对手扶拖拉机和小型的收割机取消报废更新补贴。

本文作者系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标签:农机   行业   发展   增长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