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各地水稻迎来秋收,粮食丰收农民却难增收(南方地区大豆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南方各地水稻迎来秋收,粮食丰收农民却难增收(南方地区大豆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南方各地水稻迎来秋收,粮食丰收农民却难增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南方地区大豆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南方各地水稻迎来秋收,粮食丰收农民却难增收

2、南方地区大豆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3、南方夏季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4、南方大豆值得一种

南方各地水稻迎来秋收,粮食丰收农民却难增收

南方各地水稻迎来秋收,粮食丰收农民却难增收

资料图

正值我国南方各地水稻秋收,记者在农业大省四川采访了解到,当前农民种粮成本攀升、补贴受限、增收困难,四川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与全国其他地方相似,迫切需要补短板、降成本,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粮食丰收农民却难增收

秋收时节,在眉山市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内,收割机开过去“突突”几下,一大片谷子便割完了。合作社有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各类农机50多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合作社今年流转土地8000多亩,45岁的合作社理事长李相德是“全国种粮售粮大户”,据他估计,今年合作社水稻亩产能达到1300斤,“稻谷长得饱满,产量比去年高。”

“靠农业科技、新型农机,搞大规模种植,种粮也能赚钱。”李相德说。

然而,同样面对丰收,并非所有的粮农都像李相德这样乐观。在成都市农村,一户粮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每亩水稻的种植成本接近1500元,一亩产量一般1200斤,按去年国家收购价每斤1.38元,一亩稻谷能卖1600多元。

“每亩田能挣百十元就不错了。”这户粮农说,“这还没有计算我自己的劳力,要是按照一天80元把我自己的劳力算进去,种粮那是亏本的。”

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年来首次回落到个位数,为9.6%。“农民持续增收更加困难。”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杨新元说,这既有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也有来自农业农村内部的原因,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和大宗农产品国内国际价格倒挂的“双重挤压”下,农民增收空间进一步缩小。

成本攀升补贴受限

每年春季是种子价格变动的“观察期”。四川省发改委价格监测局数据显示,近年来,种子价格连年攀升。去年3月末,水稻种子同比上涨8.54%,玉米种子同比上涨7.32%;今年3月末,水稻种子同比上涨1.41%,玉米种子同比上涨1.05%。

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动力成本涨幅也比较大。记者在成都平原周边的几个产粮大县走访了解到,最近3年,每亩土地流转租金已从每年“600斤稻谷市价”涨到“800斤稻谷市价”,最高的达到“1000斤稻谷市价”。雇请周边农民种地的价格,也从一天60元涨到80元,农忙时甚至一天100元、120元还请不到人。

来自农业部门的调研同样揭示出粮食生产改革的迫切性。川北某市农业局对粮食生产能力调研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劳动力价格上涨,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种粮比较效益一再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种植绝大多数粮食作物亏本。

据了解,补贴政策发挥了惠农作用。但是,我国加入WTO时承诺,“黄箱”补贴遵从“两个8.5%”的上限约束,即特定产品“黄箱”补贴不得超过该产品产值的8.5%,非特定产品“黄箱”补贴不得超过农业总产值的8.5%。

杨新元表示,受“黄箱”政策的“天花板”限制,以及补贴方式转向“存量不变”“增量调整”,国家对农业补贴的空间变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为粮食生产指明了改革方向。在杨新元看来,就四川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调结构、树品牌、促融合、补短板、降成本。

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厅了解到,四川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与全国其他地方相似,在降成本上,四川正在扶持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适度规模经营比例不断提高,同时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地技术,提高投入品利用效率。在补短板方面,则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400万亩。

像李相德所在合作社那样规模经营将大有可为。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认为,以农户为主的“分散化”模式将难以为继,要以粮食优势产区为重点,依靠适度规模经营、机械化替代人工,以粮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向“集中式”模式转换。

南方地区大豆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南方地区大豆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入汛早、降水强度大、暴雨过程多、灾害发生严重。目前,部分地区土壤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内涝不能及时排出,部分灾毁农田需要重种。大豆是救灾补种的重要作物。为指导各地积极应对灾害影响,及时搞好灾后生产恢复,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现提出如下大豆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及早落实灾后田管措施

对渍害严重但未毁坏的大豆田,要及时除涝排渍,如田块面积大且不平整、排水困难,应及时开沟排涝防渍。对前期长势旺、群体大、有徒长趋势的田块,为抑制大豆旺长、增强抗倒伏能力,可在大豆初花前化控防倒,每亩用缩节胺20毫升兑水20千克喷施,或15%多效唑50克兑水40-50千克喷施。适当增施磷钾肥,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宝等叶面肥可防植株早衰,增加粒重。

二、及时抢播早熟大豆品种

南方地区大豆品种类型多样,有春大豆、夏大豆,还有部分秋大豆,从3月下旬至8月上旬均有适宜的品种种植,历来有被用作救灾作物种植的习惯。近年来,生产上广泛用春大豆品种代替夏、秋大豆品种,配套相应栽培技术,仍可获得高产。合理确定播期。晚夏播大豆补种时间在7月25日之前;有种植秋大豆习惯的地区,可在7月中旬至8月10日前秋播大豆。合理选择品种。

补种大豆品种可选择早熟夏大豆品种,如中黄13、徐豆18、中豆41、中豆43等;部分地区可用生育期更早的春大豆品种代替,如鄂豆8号、天隆一号、天隆二号、中豆39、中豆40或浙春、湘春系列品种等。为不影响下茬小麦、油菜播种,秋播大豆也可选用春大豆品种代替秋、夏大豆品种,如天隆一号、天隆二号、中豆39等。

三、分类指导加强田间管理

要根据洪涝灾害发生程度,因地制宜开展分类指导。一是抢时抢墒播种。涝灾发生后,要及时排干田间积水,抢时播种,播种时间越早,一般产量越高。对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要根据天气预报,抢在梅雨季结束前播种,防止遭遇干旱天气影响。

二是施足底肥,增施速效肥。由于播种期推迟,大豆生长发育期与高温期相遇,导致营养生长期缩短。要增加底肥施用量,一般每亩用25千克复合肥再加5千克尿素作基肥。出苗后可根据植株长势,每亩追施尿素5千克1-2次,也可叶面喷施速效肥。

三是适当增加密度。正常夏播大豆亩种植密度在1.3万株,晚夏播大豆亩种植密度可增加到1.7万株左右,如果用春大豆品种代替夏、秋大豆品种,亩种植密度可增加到3万株左右。

四是化学除草。播种后用乙草胺、都尔等进行封闭除草,可在出苗后选用适宜的除草剂防除大草。

五是加强病虫防治。由于迟播大豆生长发育期气温高,各种病虫害发生较重,要加强病虫害防治,重点是防治斜纹夜蛾、棉铃虫、卷叶螟、红蜘蛛、豆秆黑潜蝇等,开花结荚期注意防治豆荚螟。

六是及时收获。秋天空气干燥,大豆叶片落黄后要及时收获,防止炸荚。

南方夏季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南方夏季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有效防范应对夏季灾害性天气,加强在田蔬菜管理,促进蔬菜稳产保供,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提出南方夏季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加强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

  夏季南方易发生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台风等灾害,蔬菜品种尽量选择“耐热”“耐涝”“抗旱”“抗病”品种,同时加强水肥调控,落实好灾前预警和灾后应对管理措施。

  (一)高温高湿、高温干旱应对技术

  1.科学降温。蔬菜设施可安装遮阳网、排风扇、水帘等降温设备。蔬菜定植后1周,每天早上9时至下午3时可用遮阳网覆盖降温。连续高温晴天可使用黑白地膜覆盖或秸秆覆盖菜田地面,秸秆选用虫害较少的水稻、玉米、甘蔗等,且覆盖厚度应达到10cm;也可在白色地膜上再覆盖一层秸秆,实施双重覆盖。

  2.水肥管理。高温高湿或高温干旱季节,追肥要注重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忌偏施氮肥,可适当补充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瓜类蔬菜一般在果实膨大期第1次追肥,之后每采摘1次追肥1次。豆类蔬菜在第1花序嫩荚坐住后结合浇水追施硫酸铵15—20kg/亩或尿素3.5kg/亩,第2次追施尿素0.7—1kg/亩,以后每10天左右追肥1次。叶面肥可选用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0.08%钼酸铵等。夏季高温时期,浇水应在早上10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

  3.病虫防控。南方夏天高温干旱易发生病毒病、日灼病、番茄筋腐病等,高温高湿易发生瓜类白粉病、蔓枯病,茄子、辣椒黄萎病,番茄青枯病、根结线虫病,豆类锈病等。应避免重茬连作,与不同科蔬菜或大田作物轮作,及时移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病源。干旱高温天气有利于黄曲条跳甲、蚜虫、蓟马、甜菜夜蛾等虫害发生,应采用轮作、防虫网阻隔、杀虫灯诱杀、粘虫板诱杀、诱捕器诱捕、释放害虫天敌及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防治。

  (二)暴雨洪涝应对技术

  1.疏通排灌、清沟排渍。宜采用高垄种植,垄高20—30 cm。降雨前疏通沟渠,检修与加固蔬菜生产设施设备,保证暴雨时能及时排水,缩短蔬菜受淹时间。对倒伏植株要及时扶苗固定。雨后及时松土,促进蔬菜尽快恢复生长。

  2.抢收抢种。雨前抢收达到采收条件的蔬菜,雨后及时抢收仍有商品价值的蔬菜。灾后被毁绝收田块要及早安排下茬蔬菜生产,尽快抢种补播;可根据市场行情抢播速生叶菜。

  3.促进生长恢复。暴雨过后及时清除田间残留杂物、已感病植株,疏除过密的枝蔓、老叶、枯叶、病叶、病果等。被淹菜田在退水后应及时进行浅中耕,促进根系恢复生理功能,提高吸水吸肥保墒能力。

  4.推广应用设施避雨栽培模式,增强避灾抗灾能力。

  (三)台风应对技术

  1.加固棚架。台风前抓紧采收成熟蔬菜,疏理沟渠,保持田间垄沟畅通;及时加固瓜类、豆类等搭架栽培蔬菜,未出苗的露地蔬菜可覆盖薄膜,避免暴雨冲刷伤苗。台风等级较大(10级以上)时,应提前揭下大棚薄膜;台风等级较小(10级以内)时,应密闭大棚以提高抗风能力。智能温室应收好遮阳网等外露设施,防止损毁。

  2.清沟排渍、通风散湿。台风过后,露地蔬菜应尽快开沟、清沟,排除积水,减少蔬菜受淹时间;对倒伏和沾泥带沙的蔬菜植株要先在根部培土扶苗,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然后冲洗污泥,促其尽快恢复生长。大棚蔬菜应及时通风降湿,注意采用先通小风,再通大风的办法,避免突然天晴而引起的植株萎蔫;要立即组织人员加紧抢修损毁大棚;夏季雨后天气转晴,气温迅速上升时,应覆盖遮阳网,做好遮阳防晒。

  3.改种补种。对损毁菜地,应及早安排后茬蔬菜,可播种抗热青菜、杭白菜、生菜、苋菜、蕹菜等速生叶菜和应季蔬菜。

  4.追肥防病。及时松土,追施1—2次速效肥,每次施尿素4—5kg/亩,并用0.15%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灾后易发生叶菜类软腐病,瓜类疫病、白粉病、霜霉病,茄果类早疫病、叶霉病、灰霉病等病害,应加强综合防治。

  二、塑料大棚蔬菜后期管理

  针对南方大棚蔬菜生产后期的高温难题,要采用合理的防暑降温控湿技术措施。

  (一)通风降温。当晴天设施内温度超过30℃时,及时打开所有通风口;有通风设备的,在午间温度无法进一步降低时,打开湿帘风机进行强制通风降温。

  (二)遮阳降温。在塑料大棚顶部覆盖遮阳网或多功能消光膜,减少太阳直射光进入棚内;玻璃温室和连栋塑料温室,可在玻璃或薄膜上喷施石灰水或大棚降温剂达到减弱光照强度、降低棚内温度的目的。?

  (三)喷雾降温。对安装有喷雾设施大棚,种植芹菜、蕹菜、叶用甘薯等耐湿蔬菜,可在上午11时前开启喷雾设施降温,下午3时左右关停。

  (四)合理整枝。茄果类和瓜类蔬菜要及时整枝,摘除植株中、下部的黄叶、病叶等。茄果类蔬菜在第一茬果采收后、瓜类蔬菜在长到15—25片叶时,适时摘除顶心和侧芽,保持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促进通风和植株平衡生长。

  (五)采用“两网一膜”栽培模式。采用遮阳网、防虫网和塑料薄膜开展降温避雨栽培。

  三、露地蔬菜病虫防控和水肥管理

  (一)在田蔬菜中后期肥水管理技术

  推荐应用滴灌施肥等水肥一体化技术补充水肥。夏季蔬菜浇水应根据气候变化,以保持土壤湿润微干状态为适宜。适量增加肥料用量,按照“控氮增钾”和“薄肥勤施”原则进行施肥管理,适时增施硼、镁、钙等中量营养元素,硼、锌、锰、钼、硒等微量元素。

  (二)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南方夏季蔬菜易发生疫病、炭疽病、根腐病、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和烟粉虱、豆野螟、小菜蛾、斜纹夜蛾、桃蚜等虫害。应在综合应用深耕晒垡、高温闷棚、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选用抗病虫品种、人工摘除害虫卵块以及病虫残体带至田外集中处理等技术措施基础上,应用太阳能杀虫灯、黄蓝色板诱杀、信息素诱捕和干扰迷向、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

  1.加强田间病虫监测,密切关注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情报,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科学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技术;及时通风降湿、整枝打叶、清理残株败叶,保持田间清洁卫生。

  2.叶菜类蔬菜可覆盖或围蔽防虫网阻隔黄曲条跳甲为害;使用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白粉虱和美洲斑潜蝇等,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频振式杀虫灯、性信息素诱杀夜蛾、小菜蛾等害虫。

  3.有必要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科学轮换用药,减缓发生抗药性,用药后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多次收获的蔬菜应先采收后喷药,确保蔬菜安全。

  (三)高效衔接蔬菜茬口

  夏季露地可种植速生蔬菜,播种耐热耐雨水的菜心、小白菜、芥菜、苋菜、蕹菜、油麦菜、苦荬菜、落葵(潺菜)、番薯叶、辣椒叶等速生叶菜类蔬菜,耐热耐湿抗病的白瓜、苦瓜、节瓜、有棱丝瓜、青瓜、南瓜、佛手瓜、蒲瓜与豇豆等瓜豆类蔬菜;8月后可换茬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绿叶类和葱蒜类蔬菜。利用集约化育苗技术培育壮苗,及时衔接茬口,缩短蔬菜在田生长时间,提高土地种植效率。高温时播种后可用遮阳网覆盖遮阴降温;出苗后适当控水控肥、加强通风透光,防止幼苗徒长;移植前适当炼苗。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移植,移植后浇足定根水,提高幼苗成活率和缩短缓苗期,后期及时补苗。直播叶菜类蔬菜,在出芽前可用黑纱网地面覆盖。

  四、高山蔬菜生产管理

  夏季高海拔区域以种植喜冷凉的萝卜、甘蓝、大白菜为主,中高海拔区域以种植喜温的辣椒、番茄和四季豆为主。高山蔬菜多为坡地种植,夏季雨水较多易导致蔬菜脱肥缺素,需加强分类管理。

  (一)因地制宜确定播期,选择品种

  番茄、辣椒和四季豆等喜温蔬菜适宜800—1200米中高海拔地区种植,萝卜、大白菜、甘蓝等喜凉耐寒蔬菜适宜12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种植。5—6月高山处于低温长日照季节,容易达到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低温春化条件,所以前茬种植一定选耐低温抽薹的品种,并且掌握好适宜播期,冬性不强的萝卜如板叶萝卜宜选择6月中旬后播种。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变化快、紫外光强,产品运距远,宜选择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耐贮运的品种。?

  (二)加强主要病虫防控

  1.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应采用十字花科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倒茬。实施土壤消毒,增施有机肥、调酸补钙,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及时撒生石灰,病株集中烧毁,减少病菌重复侵染。

  2.防治萝卜地下害虫。播种前20天以上采用石灰氮或生石灰消毒,用薄膜覆盖畦面持续保湿10天然后晾晒。加强温湿度和水分管理,改善栽培环境。蔬菜收获后,及时将病虫残叶、杂草清理干净,集中于田头进行堆沤处理,减少虫源。通过杀虫灯、黄板诱杀技术减少成虫为害及产卵量。

  (三)高山番茄保花保果措施

  高山雨水多,晚疫病等雨传性病害易大发生,坡地淋溶易导致土壤酸化脱肥。高山番茄应采用大棚避雨栽培技术,采用简易钢架大棚,顶部铺薄膜,四周围防虫网,实现避雨防虫;配套建设集水池,棚内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实现精准施肥。

  (四)保护高山耕地生态

  高山蔬菜基地应落实生态保护和生态栽培措施,修筑生物埂配合顺坡斜向开畦减少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严禁开荒和陡坡地种菜。避雨栽培配合地膜覆盖减少雨水冲刷。调酸补钙配合增施含有益菌群的功能有机肥保育山地土壤。? ? ? ?

  

  

  

南方大豆值得一种

南方大豆值得一种

  “真不错,没想到南方现在也有这么大面积的连片大豆种植区。”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湖北省潜江市举行南方大豆产业发展暨优质高产大豆育种研讨会。当田间考察的大巴车翻过汉江大堤后,随着车慢慢行驶下堤,潜江竹根滩镇万亩长势喜人的大豆缓缓映入眼帘,引得参会代表们连声称赞。

  竹根滩镇曾是“棉花之乡”,前些年种的4万亩棉花田如今已全改成了大豆田。潜江本地的农民也没想到,原本只在南方田埂沟渠上随意撒点种的“懒豆子”,如今会成为潜江旱田夏播第一大作物。

  我国大豆有三大主产区,分别是东北、黄淮和长江流域及南方大豆产区,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加快发展种植面积相对较少的南方大豆产区很有意义。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在作“发展南方绿色大豆产业”专题报告时说,南方大豆产业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强科企有机结合,完善南方大豆种业、生产、加工的产业链,构建攻关联合体,形成各具特色、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大豆产品体系,建立南方大豆产业联盟。

  1 看品种——蛋白质含量高加工品质好

  “南方地区大豆品种类型丰富多样,种植的品种中,无论是地方品种,还是新品种,均以高蛋白大豆为主,加工豆制品产量高、品质好。”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研究员周新安介绍,南方大豆兼作套种面积大,“十二五”期间,南方地区育成大豆品种125个,其中国审24个,高蛋白品种28个,有部分品种蛋白质含量超过50%,菜用鲜食大豆品种35个,品质基本达到出口要求。

  其中,湖北的地理条件就十分适合高蛋白大豆生长。周新安说,以湖北省现在推广的优质大豆品种为例,中豆33、鄂豆8号、中黄13等品种蛋白质含量均超过45%,湖北省大豆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43.44%,脂肪含量为19.98%,特别适合于优质大豆制品生产,有利于大豆加工业的发展。

  潜江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平均为46.96%,最高达49.60%,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大豆原料及产品市场活跃。潜江市委副书记舒敏表示,潜江大豆种植区域位于汉江、东荆河流域的旱田区,是潜江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做大做强大豆产业,是培植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一项重要措施。

  2 算收益——良种良法配套绿色种植效益好

  大豆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养地作物,可改良和培肥土壤,还是作物轮茬换茬中较好的茬口,比禾谷类作物后茬产量提高15%-20%,在农业绿色发展中地位重要。盖钧镒认为,大豆种植效益提升关键在科学技术,南方地区大豆种植很有潜力,要与东北、黄淮的大豆科技队伍并驾齐驱。

  大豆育种是提升科技含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南方地区推广间套作大豆,育成了一批高产耐阴品种,四川、重庆等地的南豆12、南豆20等品种基本替代了原来大面积种植的自贡冬豆等地方品种,华南地区华春2号、桂春8号等品种已在玉米、木薯套种大豆生产中发挥了作用。

  良种良法还需配套。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提出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连续11年成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通过高秆与矮秆搭配,采用“选品种、扩间距、缩株距”田间配置技术,使玉米行具有边际优势,可提高氮肥利用率20%-30%,降低农药施药量10%-15%。通过扩大行宽至1.8-2米、农机农艺融合等办法,实现了种、管、收全程机械化。较净作玉米亩增纯收入400到600元,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在不减粮的前提下增加优质食用大豆供给。

  据长期在江汉平原大豆产区调研的研究员周新安介绍,近年来,湖北省钟祥、洪湖等县市大豆连片种植规模较大,2017年9月初,早熟豆田边收购价为每斤2.52-2.55元,按亩产300斤计算,总收入可达760多元。当地大豆种植成本每亩约为160多元,在未刨除人工和灌溉费用的情况下,每亩纯收入约为600元。

  3 谋发展——大豆全产业链将大有作为

  与会专家认为,国产大豆要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吉林农业大学教授胡耀辉建议,要找准国产大豆的市场定位,利用国产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且主要面向食用的特点,发展大豆蛋白加工业,提升传统豆制品加工业的标准化和工业化程度,实现健康食品休闲化、休闲食品健康化。

  “在市场上,不少南方地区大豆价格高于东北品种和黄淮品种,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大豆价格体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年海认为。他举例说,因为广东一些豆制品生产企业需要优质原料,生产地方特色豆制品,广东河源、湖南新田大豆价格高达每斤4元以上,且供不应求。

  在广东,由华南农业大学发起,联合省内科研机构和11家广东豆制品行业龙头企业,成立了广东大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包括大豆育种和原料生产、腐竹、豆豉、豆奶及豆奶粉、豆花、豆芽、酱油等生产企业。联盟重点服务广东省大豆种植和传统豆制品加工产业,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豆制品科研和经营网络,以及贯穿大豆产业要素上下游的产业价值链,开辟了大豆加工企业发展的新空间。

  南方地区大豆加工企业对本地产优质大豆需求旺盛,尤其是高蛋白大豆。湖北潜江尝香思公司总经理关品说,公司为了谋求更大发展,拥有稳定的原料保障,在竹根滩镇流转土地上千亩,建立了自有高蛋白大豆育种与生产基地,形成了“育繁推、产加销”式发展模式,提高了大豆全产业链经济效益。

  此外,还有湖北荆门的豆邦、石牌等大豆制品加工企业,生产豆酱、豆皮、豆腐、豆干等豆制品。荆门福汇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化的休闲豆制品生产线,主要生产健康休闲食品。湖北云梦植物蛋白厂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远销海内外。

  “中国大豆种植面积,首先是东北,然后是黄淮,近年来南方大豆加工业迅速发展,种植面积提升有很大空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天富认为,经济越发达地区,豆制品的消费量越大,南方地区对高蛋白大豆品种有很大需求,而且南方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大豆科研人才和种质资源,科技力量走在全国前列。

  从广东、贵州到湖北,广大南方地区有很多加工企业都需要优质大豆,与会专家建议,加快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选育、推广和运用。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所长张学昆感慨地说,以前好田都用来种粮食,田埂上才种大豆,由此得来生命力顽强的“大豆精神”,形成了与几千年中国人饮食分不开的“大豆文化”。不仅如此,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很多留学生在国外都带着“老干妈”。而如今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大豆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豆种植迎来了新的机遇,南方大豆应该也能够大有作为。

  

标签:大豆   蔬菜   南方   品种   种植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