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积极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对比验证和集成技术可行性(滁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滁州市积极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对比验证和集成技术可行性(滁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滁州市积极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对比验证和集成技术可行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滁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滁州市积极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对比验证和集成技术可行性

2、滁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滁州市积极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对比验证和集成技术可行性

滁州市积极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对比验证和集成技术可行性

滁州市是农业大市,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640万亩左右,为第一大粮食作物,对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彻底解决广大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水稻栽植短板,我市从2003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截至2020年底,全市水稻插秧机保有量20866台,全市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依然不到60%。

过去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主要是毯状苗,但随着新机具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钵体毯状苗(以下简称“钵毯苗”,机插时横向取秧14次,每盘穴数:14×31=434穴)机械化育插秧机具和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该技术所具备独有明显的技术优势。钵毯苗技术是精量播种技术在水稻机插秧环节的一种实现载体,大田栽插可以实现定穴、定苗,省种,节本增效,,缓苗期短,抢(补)农时。培育出的大苗壮苗可实施深水栽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毯状苗的“浅水勤灌”技术缺陷,大田深水降低草害发生,可以减少除草药剂使用,显现出其减药优势;配套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降低化肥使用量,显现出其减肥效果,顺应了“两减”的农业生产绿色高效发展的需求。因此,很有必要对其技术优势开展对比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实践基础。

2017年起,我市部分县(市、区)开始示范推广钵毯苗机插秧技术。自2018年起,钵毯苗连续4届作为滁州市“丰乐杯”农民机插秧技能大赛指定育秧技术。2018年,首次在全椒县将该技术应用于“稻虾共作”模式下,并召开了全市现场培训会。2019年,在定远县桑涧镇现场培训会上,演示了大苗深水(15cm)机插,演示了浅水同步侧深减量施肥机插后立即深水管理的集成技术;2020年和2021年,分别在凤阳县红心镇和明光市明光街道办事处举办了现场培训会,现场演示了大苗深水(15cm)机插,演示了无人驾驶模式下浅水同步侧深减量施肥机插后立即深水管理的集成技术,并跟踪后期产量。稻虾养殖大户对该技术普遍认可,解决了毯状苗因苗小无法深水机插的难题,解决了盛夏酷暑季节雇人插秧难、成本高、风险大风险高的难题。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此项技术,2020年在天长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了水稻钵毯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验证项目,项目实施内容主要针对钵毯苗与毯状苗技术优势开展对比验证,同步开展了同步侧深施肥和同步化除集成技术试验,共进行了11种技术模式试验验证。在当年极端的气候条件下,梅雨期长,阴雨天多,低温寡照,水稻生长所需积温达不到要求,在影响了前期有效分蘖状况下,依然取得了较理想的产量,基本与品种区域试验产量、生产试验产量持平,项目实施达到了预期效果,得到了农户和农艺专家们的普遍认可。

从验证结果来看,钵毯苗+同步侧深施肥集成技术综合效益比最高,其次为毯状苗+同步侧深施肥+同步化除集成技术。项目的实施收集了第一手详实数据,为今后全面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2021年,安排了全椒县承担了对比试验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后期将跟踪产量及综合效益比。

在我市坚定不移地大力推广钵毯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引领推动下,水稻插秧机技术的更新迭代加速,由过去只有少数厂家的插秧机能插钵毯苗,到现在市场销售的插秧机基本上都能插钵毯苗。今后,我市在稳定毯状苗的机插秧基础上,主推水稻钵毯苗机插秧技术,探索推广毯状苗水稻印刷播种、同步侧深施肥和同步化除等集成技术,不断提升机插秧智能化水平,补齐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滁州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局  胡月宝)

滁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滁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截至目前,安徽省滁州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5.5万hm2(382万亩),占全市耕地的38%;直接受益农业人口42.84万人,人均增收229元左右。

滁州市在3个方面采取了具体措施。

突出“统”字,确保建设高质量

严格按照上年度资金1.5倍建立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库,统一下达建设任务、拟定资金分配方案等;出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等4项制度,从任务职责、时间节点、施工步骤、验收标准等方面做了具体明确及细化,并实现统一“上图入库”,切实做到家底清、情况明、数据准。

突出“合”,确保项目显效益

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依托高标准农田基础性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如依托高标准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发展“稻虾共作”4.3万hm2(65万亩),年产值可达75亿元。

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支持贫困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市贫困村建成高标准农田1.63万hm2(24.45万亩),占比达20.6%,贫困户户均增收约500元。

与农村宅基地复垦相结合,探索将新增耕地划归村集体管理经营,增加集体性经营收入,近3年来村集体累计增收327.99万元,村均增收2.09万元。

突出“保”字,确保运行更高效

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调度制度》等文件,市级成立农田建设管理中心、县级组建工作专班,统一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在中央和省级资金投入基础上,近3年市县两级财政累计配套项目资金17360万元,配套率达100%,带动社会资本144.1万元。

制定《高标准农田评价激励实施细则(试行)》,重点围绕建后管护等环节建立奖补机制,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运行管护,3年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464.4万元,落实管护资金523万元。

标签:技术   水稻   农田   高标准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