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长秧龄大苗同步开沟插秧机试验成功(水箱损伤、漏水、进出水管破裂、油箱损伤、风扇皮带断裂和脱挡)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水稻长秧龄大苗同步开沟插秧机试验成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水箱损伤、漏水、进出水管破裂、油箱损伤、风扇皮带断裂和脱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2、水箱损伤、漏水、进出水管破裂、油箱损伤、风扇皮带断裂和脱挡
水稻长秧龄大苗同步开沟插秧机试验成功 ♂
水稻长秧龄大苗同步开沟插秧机试验成功2019年6月23-26日,在团队首席张文毅研究员带领下,我所种植机械创新团队研发的水稻长秧龄大苗同步开沟插秧机在江苏兴化、睢宁成功进行了试验示范,分别开展长秧龄大苗培育小区试验、样机作业参数优化试验,并与南京农业大学一起召开了大苗机插现场观摩会,技术研发思路和机具性能受到了与会代表、推广部门及农户的广泛认可。
长秧龄大苗机插可以延长秧龄、缩短大田生育期,是解决双季稻及稻麦周年生产季节茬口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现有插秧机技术仅适于20cm以下的中小苗机插,用于移栽长秧龄大苗容易造成“搭桥、推秧、伤秧”等问题,不利于秧苗栽后正常发育生长。
此外,现有插秧机没有同步开沟功能,稻田沟系不配套,田间给排水不畅,易导致水稻收获期田块湿烂,机具难以下田作业,影响水稻适期收获以及小麦适期适墒播种,特别是在秋季连续阴雨,影响更为严重。
针对以上问题,我所种植机械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技术熟化,在已研制的2ZDM-6型大苗插秧机基础上,本年度对栽植轨迹和非圆齿轮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有效解决了前期试验中秧爪抖动、夹秧堵塞等问题。
同时本轮样机配备了新研制的稻田同步开沟器,采用电动控制方式,在转弯及不需要开沟时,通过控制开关进行工作姿态和抬起姿态的切换。此次试验秧苗最长高度达到了40cm左右,试验表明,水稻大苗同步开沟插秧机栽植质量能够满足大苗机插生产要求,伤秧率明显降低,搭桥、推秧现象较少,对长秧龄大苗具有出较好的适应性。
目前种植团队正在进行进一步的跟踪试验,未来重点在长秧龄大苗壮秧培育等配套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该技术成果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做准备。
水稻长秧龄大苗插秧是我国水稻生产特殊性需求,国内外缺乏可借鉴的经验,水稻长秧龄大苗同步开沟插秧机的成功研制,将为破解我国双季稻区及南方多熟制地区季节茬口矛盾、提升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水箱损伤、漏水、进出水管破裂、油箱损伤、风扇皮带断裂和脱挡 ♂
水箱损伤、漏水、进出水管破裂、油箱损伤、风扇皮带断裂和脱挡春耕农机大忙季节,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性故障,去专业维修点检修,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为此,小编为您介绍几种简单的自救方法。
1 水箱损伤漏水
由于拖拉机经常在路况较差的路面上行驶,经过长时间的颠簸,有可能发生水箱损伤漏水现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时,请不要慌张,驾驶员应及时靠路右边停车,下车后,拿一块干净的布把漏水处擦净泥污,找块麻绳塞紧漏水处,然后在涂上一层肥皂即可止住漏水。
2 进出水管破裂
如果破裂程度不大时,请用布将水管裂处擦干净,可用涂有肥皂的布条将漏水处捆扎紧固。
3 油箱损伤
拖拉机在春耕作业使用中或行驶在路上,出现漏油现象时,农机手应及时靠路的右侧停驶,下车后,进行查看,如果油箱损伤不大时,用棉纱擦净油污,用肥皂泥堵塞漏油处,能暂时起到堵塞的作用 。
4 风扇皮带断裂
农机手如果在行驶中,水温突然升高时,请及时靠路右侧停驶,下车后,细查看,如果是风扇皮带断裂,可把断裂的皮带用细铁丝捆扎起来使用,也找一块呢绒绳代替方可安全回家。
5 脱挡
农用拖拉机在行进过程中发生自行脱挡是常见故障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a 变速箱内轴承旷动、损坏或轴端紧固螺母松动,造成花键轴在工作时产生轴向窜动导致脱挡。
排除方法:更换轴承和有关的零配件,同时紧固变速箱轴端紧固螺母。
b 变速杆下部球头拨叉磨损变形或操纵机构调整不当,致使换挡时拨叉轴行程减小、传动齿轮处于半啮合状态而造成脱挡。
排除方法:调整变速杆及其拉杆等操纵机构使拨叉行程符合要求,如变速杆球头或拨叉严重磨损应换用新的。
c 锁定弹簧弹性降低或折断拨叉轴、定位槽或钢球磨损造成锁定机构失灵导致脱挡。
排除方法:检查锁定弹簧、拨叉轴、定位球等配件,必要时予以更换。
d 齿轮工作面磨损严重成楔形,在运转时产生轴向推力以至自动脱挡。排除方法:换用新齿轮。
水肥一体化破解“紧箍咒” ♂
水肥一体化破解“紧箍咒”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一控两减”高层论坛上,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存在耕地、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面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个“紧箍咒”的束缚,这倒逼我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农业部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目标。“一控”指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两减”指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要实现这一目标,最终还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其中,水肥一体化十分关键,被称为节水减肥增效的‘一号技术’。”有关专家介绍说。
农业“大水大肥”模式走到尽头
“可以说,我国农业增产是在长期‘大水大肥大药’的投入基础上取得的,这造成了很多资源环境问题。随着‘一控两减’政策目标的提出,这一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也将走到尽头。”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理事长孙叔宝认为。
农业部种植业司耕肥处副处长仲鹭勍表示,“未来一个阶段,我们面临着农业生产供给不断增长的压力,既要控制农业用水量增长,又要保证主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就需要在高效节水上下功夫。”
在农业生产中,什么是高效节水?“我国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的90%左右,因此,一般意义上的高效节水就是高效利用灌溉水。”水利部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节水灌溉处处长吴玉芹介绍,通过发展高效节水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20%,技术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化肥利用率甚至可达40%~50%。”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强调,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在农业生产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控制农业用水量,提高灌溉效率,是一个必然选择。
水肥一体化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大水大肥大药”的粗放式生产,不仅污染了生态环境,还造成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对化肥农药妖魔化的社会舆论甚嚣尘上。“化肥农药‘零增长’不代表我们不施用化肥农药了。”仲鹭勍表示,“化肥农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农民收入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因此,对它们的评价应科学、客观、公正。”
化肥使用率低、不合理施用,是造成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高、农民负担重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农业中化肥用量占除劳动力以外的各种投入成本的一半,承载着很大一部分农民节本增收的压力。”高祥照认为,水肥一体化可以提高水资源和化肥的利用效率,是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一控两减”的重要技术措施,也是缓解农业生态环境压力的重要手段。
技术虽好关键是要让农民会用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对省工省时省力的需求在不断加强。“水肥一体化可以达到节水、抗旱、生态环保等目的,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势在必行。”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说。
但是,推广水肥一体化发展,绝对不是简单的“1+1=2”。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了“到2020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新增8000万亩。增产粮食450亿斤,节水150亿方,节肥30万吨,增效500亿元”的目标任务。
“近年来,我国水肥一体化发展迅速,从最初在经济作物上使用发展到大田作物上,从最初的设施农业推广至大田生产,从最初在西北干旱地区应用扩展到全国。”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节水技术处处长杜森介绍说,“一开始,水肥一体化投入成本较高,一亩地要两三千元钱,而现在通过我们本土化研发,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很多地方只需不到一千元钱就可以配备基本设备。成本的下降,使得农民可以普遍接受。”
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地区差异性大,种植制度和土壤类型呈现多样化态势,因此,水肥一体化的推广应注意技术集成,因地制宜开展示范,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研发适宜的技术模式。“可以应用一些现代化技术,比如自动化监测技术,通过对水分养分的实时监测,实现精准施肥。”杜森认为,推广过程中应做好对农民的宣传培训,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和相应的节水灌溉设备操作要求比较高,关键是要让农民会用、用出效果。
?
水肥一体化破解“肥越用越多,地越吃越馋” ♂
水肥一体化破解“肥越用越多,地越吃越馋”资料图
化肥过量使用、盲目使用既损耗基础地力,增加成本,又危及食品安全,造成污染,形成了“肥越用越多,地越吃越馋”的“虚胖”现状。近日,记者走访山东多地,发现当地推进测土配肥、水肥一体化,依靠技术推广努力给土地“减肥”。
测土配方施肥,老李施肥效果差的烦恼没了
巨野县龙堌镇李集村农民李长河一直认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可最近这两年,他发现,肥用得多了,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一旦用少了,产量立马就下来。”老李很无奈,“施肥效果确实不咋地,也卖不上好价钱。”在李集村,“老李的烦恼”几乎家家都遇上了。
2016年开春,听说镇里开了一家“云农场”配肥站,老李骑上三轮车去看了看,“真好使的话,再装它一车拉回来。”可当他赶到这里,配肥站里的几个小伙子却没让他买,而是让他到大田里取点土来“化验”一下,根据测土结果再决定施什么肥,怎么施,施多少。老李听说测土是免费的,决定试一试。
几天后,老李拿到了土地“体检”报告单:上面记录着他家的地缺什么,什么太多了。他更觉得奇怪,“用了那么多化肥,咋还能缺东西呢?”拿着测土结果,老李还不放心,决定亲自去云农场的运营中心给大田抓“方子”。
在车间,老李见到了自动终端配肥机——几种原料加进去,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输入老李家大田土壤的成分数据,化肥成品就出来了。前几年买化肥每次都得装上大半车,这回老李连半车都没装满,这让他心里没了底,不过他觉得,“再按着‘量大管饱’的老办法,土地确实受不了,不如豁出去试一下。”
用上了配方定制的固体肥,老李家地里的小麦和玉米长势良好,增产效果明显,去年玉米亩产达到了700多公斤。
测土配肥的新方法迅速传开了。云农场巨野县运营中心负责人姚元合说:“通过种粮大户的带动,越来越多的小农户也加入了进来,我们已建立起测土到田、配肥到站、配送到户、指导到地的流水线新模式。”
使用液体水溶肥,老贺种蒜的成本降了
贺庆尧是巨野县大谢集镇大谢集村的种蒜大户,这几年大蒜价格起伏不定,控制成本就成了他一直琢磨的问题。“成本下来了,才能经得住市场变化。”老贺说。
蒜种、土地、薄膜、人工、肥料是老贺种蒜的主要成本,控制成本,他决定先从肥料下手。“我常在网上查如何更经济有效地用肥,可是说法很多,我也不知道谁对谁错。”老贺说,“当我看到云农场液体配肥站能根据土质、作物和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配方,觉得应该很适合我的情况。”
虽然定制液体水溶肥的单价要比普通肥料高一些,但施用量更少,算下来还是更省钱。更让老贺高兴的是,液体肥料效果也不错,大蒜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收入也提高了。老贺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配肥站的肥料货源好:“真材实料,当着我的面按配比加入桶里,看着放心,用着也放心。”
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农业比较粗放的灌溉方式和大量使用化肥,既严重浪费了农业用水,又污染了环境,节水灌溉设备和肥料相互配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液体水溶肥,老贺走出了水肥一体化的第一步,他说:“先进大工厂都在用新技术降成本,咱们搞农业的也不能落后。”
家门口建“农科驿站”,农技推广更接地气
齐河县祝阿镇的大杨村交通便利,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但由于多年连作,缺乏科学管理,导致土壤情况恶化。近几年作物病害严重,蔬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小,很多村民开始选择种植大田作物,或者外出打工。
去年11月,“农科驿站”在大杨村挂牌成立,村里多了几个懂技术的年轻人。“农科驿站”是由山东省科技厅引导、云农场为主体运营、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番茄病毒病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效果,应以预防为主,病毒一般通过刺吸式口器害虫传播,所以防病的关键是防虫。”张博三言两语,马上让大棚种植户意识到,自己过去“给番茄治病”的方法原来是南辕北辙。张博毕业于吉林大学农技专业,现在是云农场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
“农科驿站”的小院从早到晚都很热闹,两周一次的培训会更是座无虚席。针对大杨村农田病害严重的特点,“农科驿站”依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从作物播种开始,指导农民采取科学、高效的管理,预防病虫害发生,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除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问题,“农科驿站”也推广测土配肥等产品。“通过科教融合、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农业先进技术及成果推广应用,把各方积极性都充分地调动起来。”北京天辰云农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洪杰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