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码”上“云”——“吉农码”上线啦(一三一团6000亩苜蓿喜获丰收)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一“码”上“云”——“吉农码”上线啦(一三一团6000亩苜蓿喜获丰收),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一“码”上“云”——“吉农码”上线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一三一团6000亩苜蓿喜获丰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一“码”上“云”——“吉农码”上线啦

2、一三一团6000亩苜蓿喜获丰收

3、一下子不知道问什么了……就给有缘的同学送积分呗(o^^o)

4、一个个现代化农村新社区“落地生花”

一“码”上“云”——“吉农码”上线啦

一“码”上“云”——“吉农码”上线啦

?  图片

  

  为助推我省数字农民、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建设,加快我省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全方位服务于全省农业农村的“吉农码”9月6日正式上线开通,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韩福春、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等领导同志为“吉农码”发布按下启动键。

  啥是“吉农码”?

  吉林省的农业农村信息化起工作步于2000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省先后建设了23个服务“三农”的应用系统和平台。2019年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数字吉林、数字农业建设。为了加快全省农业农村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提升乡村综合治理能力,为广大农民提供精准信息化服务,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建设了“吉林省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简称“吉农云”。

  为了便于农民和各类主体应用,省农业农村厅规划设计了“吉农码”,它既是注册用户的身份识别码,又是业务办理的数据对接码,也是产品的溯源码。农民和各类主体可通过“吉农码”,享受“吉农云”带来的数据网贷、产销对接和产品溯源等全方位服务。

  “吉农码”面向市民和农民分设社会端和农户端两个入口。在农户端,农民可以在线发布供求信息,了解农产品价格行情,学习电商运营知识,咨询专家日常问题,寻求在线医疗服务,开展网上办事服务;市民通过扫码上云,选择购买优质特色农产品,浏览乡村游网点,实现城乡信息对接与交易,繁荣农村市场和提供便民服务。

  “吉农云”里都有啥?

  “吉农云”是省、市、县、乡、村五级架构的工具化平台,拥有卫星遥感、农业物联网、智慧农机、玉米大数据等23套支撑应用系统,具备业务应用、数据采集清洗、叠加分析和数据分发等功能。可面向全省各级政府部门、经营主体、农民、涉农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农业生产、农村经营、农民生活、涉农管理等四大领域服务。

  “吉农云”是涉农管理、农业生产、农村经营、农民生活的工具化平台,是联通省、市、县、乡、村五级数字化服务通道。“吉农码”的发布应用,为各级政府提供了政策直达、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等数据支撑;为农民和各类主体提供了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了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服务渠道。

  “吉农云”和“吉农码”创新的架构体系、强大的应用支撑,已成为“功能手段最优、部门应用最广、覆盖领域最全、应用服务最深、参与机构最多”的立体化平台。还可汇聚并展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区域数据,开展乡村振兴建设成果的研判分析。

  “吉农云”在我省的应用实践之一

  为了推广“吉农云”在全省县乡村落地应用,我省结合数字农业建设规划,2021年初,在双阳区小石村率先开展数字村试点建设。通过“数字村”建设打通数字信息在乡村治理中的“最后一公里”,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农业红利。

  为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小石村开通“吉农码”手机应用客户端,实施农民上云计划,为每位村民在互联网上安个“家”,提供线上农资直购、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业专家远程服务、在线就医、金融数据网贷、务工对接、在线技能培训等服务,让村民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增强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小石村还利用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测村容村貌、创新村民议事协商方式,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为村级管理部门开展基层党建、发展村集体经济、乡风文明、矛盾调解、村务公开等工作提供数字化服务手段。

  截至7月30日,在全省九个地区和梅河口市已建设完成12个县的13个“数字村”试点,取得了预期效果。

  “吉农云”在我省的应用实践之二

  在铁东区哈福村试点建设过程中,四平市和铁东区在铁东区开展了全域“数字村”建设,全面应用“吉农云”,搭建市县两级云平台,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资源共享、数据互通、服务一体化。8月30日已实现全区4个乡镇54个村、24个部门、1.8万农民、722名各级干部、2088名党员、367家经营主体、1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共享冷库、12家共享物流、27家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9家休闲农业主体上云应用。

  为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撑,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开始筹建吉林省数字农业农村服务联合体,全方位引进社会资源,目前已引进51家社会化服务机构,在“吉农云”的全省应用服务过程中,发挥强大的支撑作用。

  “吉农云”的现实意义

  通过“吉农云”在九个地区试点村和铁东区的全域应用,数字农业农村的作用已逐步展现,一是搭建了政府与农民、经营主体、社会机构的数字化通道;二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实现了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三是在对农服务方面,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数;四是在乡村治理方面,实现了农村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监测应用;五是在乡村振兴方面,实现了成果数据全方位展现,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

  图片

一三一团6000亩苜蓿喜获丰收

一三一团6000亩苜蓿喜获丰收

6月17日上午,一三一团十四连职工们正忙着将打成捆的苜蓿装车运往牛场。

今年,一三一团共种植苜蓿6000余亩。为提高苜蓿的经济效益,该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收割等新技术,有效提高了苜蓿的品质及产量。

在收获过程,为做到“快割、快装、快运”,该团首先提前做好了13台苜蓿收割机、打捆机的检修。

其次,在组织农业科、农机服务中心等部门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讲解苜蓿收割技术要点,提高牧草利用率的基础上,还严格检查收割质量、晾晒标准、打捆规格、装车情况等,有效地确保了6000余亩苜蓿的丰产丰收。

据该团农业科副科长王雪斌介绍,今年该团头茬苜蓿平均单产干草460公斤,最高单产干草超过550公斤,总产干草2760吨,为全团6万余头(只)牛、羊越冬渡春准备了充足的口粮。

图为该团十四连职工正忙着将打成捆的苜蓿装车运往牛场的情景。

一下子不知道问什么了……就给有缘的同学送积分呗(o^^o)

一下子不知道问什么了……就给有缘的同学送积分呗(o^^o) 如需要帮助,请联系 kefu@nongji1958.com或直接拔打电话 010-64882623,我们会尽快帮你解决

一个个现代化农村新社区“落地生花”

一个个现代化农村新社区“落地生花”

  近年来,松江区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农村宅基地平移,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2018年6月,作为上海市唯一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和农村宅基地改革“双试点”,泖港镇黄桥村成为全市首个以整村规划来设计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村。随后,“黄桥模式”在松江不断得到复制。如今,在新浜镇南杨村、石湖荡镇东夏村等,白墙黛瓦的新民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个个现代化农村新社区“落地生花”。

  村内平移:

  农村宅基地改革新模式

  2018年11月,黄桥村首期农民集中居住点奠基仪式上人头攒动,该村“双试点”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农民村内平移,实现集中居住,这在松江尚属首次。在此之前,佘山镇、小昆山镇、新浜镇等均采取农民进镇上楼的方式。

  “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没底,不过到了2019年10月,一期房屋交付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满意,没报名的都抢着报名。”黄桥村村民俞道弟回忆道。项目启动前,村里广泛征询了村民意见,在施工过程中也给予村民充分的参与权。黄桥村的集中居住点呈“丁”字形,建筑外观采用白墙黛瓦、观音耳等设计,富有江南风情,同时也体现了松江传统民居的特色。房屋内敷设了水、电、燃气管网,村民在享受现代化的生活设施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田园风光。

  据了解,集中居住点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由市、区财政补贴。建房费用扣除政府给予的宅基地节地、建筑风貌管控奖励等,村民只需承担一小部分费用。目前,黄桥村“双试点”已基本完成,在最大程度保留乡村肌理、乡愁记忆的基础上,形成了“北林、中田、南园”的总体布局,477户农民房建设工程已全部竣工交付。目前,泖港镇在“黄桥模式”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的第三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曹家浜村和曙光村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跨村平移:

  乡村振兴示范村新探索

  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黄桥模式”后,松江农村宅基地平移归并多点开花。2019年,南杨村、东夏村获批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借鉴“黄桥模式”,两村也把农村宅基地平移归并作为相对集中居住的主要模式加速推进。

  其中,南杨村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涉及160户村民,新建农房有18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两种规格,房屋为三层联排,整体风貌为新中式风格,新社区内布置有健身器材、绿化小品,力求最大限度满足村民居住需求。东夏村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涉及472户村民,新建农房保留乡村肌理,体现江南风貌特色,彰显富有活力的石湖荡历史文化风貌。

  “我们家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外墙剥落,内墙渗水。本来是想翻新的,结果遇到了平移的好政策,省下了不少钱。如今一家人住上了三层楼的小洋房,居住环境大大改善。”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村民张建瑛喜笑颜开。

  之后的两年里,泖港镇曹家浜村、曙光村,叶榭镇东石(兴达)村、井凌桥村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其中,东石(兴达)项目平移至兴达村归并点位,共涉及751户村民。这是松江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以来的首个跨村平移案例。

  跨村平移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土地节约集约整合,归并平移节地率达到25%以上,通过土地减量,预留建设用地指标,进一步释放了乡村产业的发展空间,为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创造了条件;同时,集约资金使用,针对平移归并项目,市、区两级明确了基础设施配套补贴、节地补贴等多项补贴标准,对实施镇而言,比起进镇上楼的资金压力较小。此外,集约配套设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社区服务站、中心卫生室、幸福老人村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高品质乡村公共空间,进一步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距。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村庄布局,促进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激活农村的发展潜力。

标签:农民   农村   农业   乡村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