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路小路共铺致富路(吉林:天气)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吉林:大路小路共铺致富路(吉林:天气),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吉林:大路小路共铺致富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吉林:天气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吉林:大路小路共铺致富路

2、吉林:天气

3、吉林: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迈出建设农业强省新步伐

4、吉林:寻找农业大省变农业强省的“金钥匙”

吉林:大路小路共铺致富路

吉林:大路小路共铺致富路   “咱镇里24个村,村村都通了水泥路。以前这儿的农民想往别的地方迁,现在是别人想来咱这儿安家落户,连外村的小青年结婚都带着车队来这儿绕一圈,说是录像好看。为啥呀?咱这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吉林省榆树市弓棚子镇镇长严堂发只要谈到镇里新改建的135公里水泥路,喜悦与自豪之情就溢于言表。

  以长春市为例,由5条高速公路、12条一二级公路组成的干线公路网,是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但要使整个城市机体健康有活力,光疏通“大动脉”还不够,必须有无数通畅的“毛细血管”供应“养料”,这“毛细血管”就是交织于大动脉之间的农村公路。从2004年起,长春市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50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村村通”工程,到2007年,全市新建农村公路突破1000公里。

  榆树市农安县柴岗镇是远近文明的“三辣(辣椒、毛葱、大蒜)之乡”。前几年,因为路况不好,优质“三辣”运不出,价格被压得很低,遇到雨天,村民们坐在家里直犯愁。2004年,柴岗镇修建农村公路80公里,使当地70个自然村、5000多户农民受益,“三辣”种植户扩大到4000余户,原来一个村中只有几个人做辣椒生意,现在很多村都成了辣椒生产专业村。

吉林:天气

吉林:天气   “五一”假期,不少企事业单位的人琢磨着好好休息一下,而在农村却是最关键的春播时节。一直阴冷的的气温终于露出温暖的笑脸,已经推迟了10多天的春播工作总算等来了最佳时机,农民们抢抓“冷尾暖头”,争取快速优质完成大田播种。

  吉林省气象局副局长朱其文介绍说,吉林省4月份平均气温为3.7摄氏度,较常年同期低3.1摄氏度,居历史同期低温的第2位,比近十年同期低3.9摄氏度,居近十年同期低温的第1位。另外受人工增雨和自然降水共同影响,此段时间降水特多,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9.1毫米,较常年同期多94%,居历史同期多雨雪的第3位,较近十年同期多69%,居近十年同期多雨雪的第2位。

  朱其文说,近期降温降雨天气对吉林省春耕生产的影响地域差异很大。明显降水对西部地区有利,土壤墒情将明显改善,利于春播;但是对北部和东部春耕生产负面影响较大,土壤温度低、湿度大,影响了玉米播种进度。

  根据目前气象资料综合分析,预计5月6日之前吉林省总的天气趋势是气温正常稍高,降水偏少。从4月30日起,吉林省气温较前期明显回升,至5月6日无强冷空气活动,届时土壤温度将明显回升,土壤水分也比较适宜大田耕作和播种。

  吉林省气象台台长王晓明认为,“五一”期间气温高,降水偏少,天气晴好,主要产粮区大部气温和土壤水分条件对大田播种有利。中、西部各地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抓紧大田播种工作,尽早完成大田播种。另外“五一”前后是设施农业和水稻育苗管理的关键时期,气温高、天气晴好对水稻育苗有利。各地应该加强设施农业生产管理,搞好蔬菜温室、大棚和水稻苗床的温湿度调控,促进蔬菜生长和水稻出苗,弥补前期低温的影响。

吉林: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迈出建设农业强省新步伐

吉林: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迈出建设农业强省新步伐

  ?近日,记者从吉林省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了解到,2023年,吉林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全力实施农业农村“百千万”工程(百万亩棚室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万亿元级规模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及食品产业),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迈出新步伐。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吉林省主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扎实推进现代种业振兴,切实抓好“十大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抓好“菜篮子”稳产保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深化农村重点改革,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落实3500万亩保护性耕作年度任务,新建高标准农田378万亩,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在稳面积、扩大豆、提单产、防虫害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确保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有坚强的科技支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吉林省方案明确主粮作物、肉牛、农业装备、耕地保护等11个领域、47个重点研究方向,全省各地要主动对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承接好攻关任务,帮助协调好试验地块、实验人员、实验设备,确保早出成果、早应用、早见效。集成推广良法。坚持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力求技术集成效应最大化。吉林省发布了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105个、主推技术69项,要求全省各地要围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搞好技术组合配套、适应性优化和适应性熟化,形成综合解决方案,切实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启动科技支撑“千亿斤粮”行动,要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航化作业等先进技术集成推广,让农民用好技术种出好粮食。加速农业机械化转型。大力推广大马力拖拉机、水稻抛秧机、保护性耕作联合作业等装备,实施最高限额补贴。加大农机服务组织培育力度,重点在产粮大县打造一批示范引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力军。突出抓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加快高端智能农机具研发制造。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改造智慧农业云平台和农业卫星遥感平台,持续完善“吉农云”平台功能,扩大“吉农云”“吉农码”应用范围,积极引入粮食收储、农资、金融、保险等各类社会服务机构。要抓好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数字村”建设,探索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强化示范引领。

  据了解,2022年,吉林省粮食生产再获大丰收,总产量达到816.16亿斤,稳居全国第五位,净调出量稳居全国第二位,粮食单产居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第一位;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283万亩,稳居全国首位;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创历史新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阵地位更加稳固。

吉林:寻找农业大省变农业强省的“金钥匙”

吉林:寻找农业大省变农业强省的“金钥匙”
  金秋10月,田野金黄。据吉林省农委估算,今年的粮食产量将达到530亿斤以上,比去年增产16亿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记者在对吉林省为期一周的采访中深切感到,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吉林找到了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金钥匙”,给吉林农业带来了历史性巨变。
  逼出来的思路
  “如果玉米种得多种得好,粮食生产形势就会越来越好,农民收益也就会越来越多,地方财政还能够增收,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省委书记王云坤开门见山地说。
  吉林的玉米有多重要?干了35年农村工作的省农委主任王守臣说: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创造了人均粮食占有量、商品率、调出量、出口量等多个全国第一,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吉林农民也因而走上了富裕之路,农民人均收入最高时排到了全国第4位。
  然而到2003年初,吉林的粮食积压总量曾高达4500万吨,相当于两年的产量。“谷贱伤农”,农民收入水平由1984年的全国第4位一度下降到了第15位。而由于每年补贴粮食价格、解决仓储等问题,政府都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也严重影响了吉林经济的整体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吉林省委、省政府开始寻找用工业化、产业化解决农业问题的路子。而德大公司和黄龙公司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吉林德大公司于1992年与泰国正大公司合资成立,是一家从养鸡、饲料生产到鸡肉加工产业链条完整的公司。成立的最初目的,正是为了实现粮食的过腹转化。其生产方式是抚育鸡雏,然后让农民分散养殖,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王立财是在德惠市德大公司附近种地的农民,他的任务是从公司领取饲料,再把饲料运到德大签约农户家里。仅此一项每年即可多收入20000元左右。我们还在农安县采访了一位德大公司的养殖户、54岁的朝阳坡村村民杨树林,他每年在家里为德大公司养几茬鸡,把家中的粮食卖给德大公司生产饲料,再买德大公司的饲料来养鸡,鸡粪又用来增加地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这样的产业链条对双方都是有利可图的,玉米转化成鸡肉的经济效益增加了3倍多,一年转化玉米50万吨。德大公司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全国进出口500强企业之一。德大公司不仅转化了粮食,更开阔了吉林人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思路。黄龙公司也是一家建立在粮食主产地公主岭市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它把玉米直接变成了工业产品,1斤玉米当时的市价是二三毛钱,淀粉的价格可提高玉米价值3倍以上,而且可以消耗大量玉米。
  工业化思维的内涵
  2001年中共吉林省委召开七届五次全会,正式提出了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的新理念。
  工业化思维要求吉林农业转变生产方式,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粮食生产作为商品生产来进行,把工业生产效益优先的原则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来。一是像抓工业生产那样注重提质降耗、讲求成本核算,对农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改变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割裂开来的封闭式经营方式,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按照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制定先进的生产和加工流程,并且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三是努力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推动吉林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由粮食大省、牧业大省向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和农村经济强省迈进。
  工业化思维怎么落实?上农产品加工大项目,特别是对农户带动力较强的大项目,实现工业拉动、项目带动。2001年启动的“213”工程,初步规划和建设了30个重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在这片黑土地上应运而生的,成为吉林省农村经济实现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吉林省立足粮食资源、畜产品资源和东部山区动植物资源优势,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举全省之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突出龙头企业建设、基地建设、标准化优质化基地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和培育开发品牌。2005年,吉林在省财政预算中安排了50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2006年又增加到1个亿,2007年更将达2个亿。近4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年均增速都在25%以上,2005年底达到了1002.9亿元,是2002年的2.9倍。现在,农产品加工业不仅与汽车、石化产业“三足鼎立”,而且呈后来居上之势,发展为吉林省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支柱产业。
  由于工业拉动,对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都产生了更高的要求
  先看种植业。由于工业企业对原料需求不同,种植业出现分工和向现代农业种植转变,玉米开始按专业化、标准化、规程化、基地化的要求组织生产。他们制定了优质农产品质量标识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向世界水平靠拢。目前,吉林以占全国4%的耕地,提供了全国商品粮的10%、专储粮的20%、粮食出口的50%,每个农民提供商品粮为全国农民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
  再看养殖业。建立精品畜牧业小区,使吉林作为粮食主产区的饲料优势得以发挥,畜牧业拉动了种植业,促进了加工业,加速了农村产业升级。比如,德大公司不仅仅是过腹转化玉米,每年需要400万亩的土地来供应原料,这400万亩有10万多农村劳动力在间接地提供服务。又比如,组织千家万户的农民来养鸡,最多时达5300家,加工车间则需要工人分割鸡肉,再加上社会为企业服务的运输车辆,直接和间接安排劳动力达15万之众,实现的经济收入也占到所在地德惠市的50%左右,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长春皓月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肉牛加工基地,该企业产品出口量很大,其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这样的公司对产品有着特殊的要求,符合绿色标准,品种优良,比较效益高,从而拉动了饲料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这个企业的肉牛基本是由农民代养,一举带动了5万户农民。现在吉林的年人均肉食占有量居全国首位,已经超过了110公斤,玉米通过过腹转化,平均增值近5倍。
  最后看加工业。玉米产业链上出现了长春大成等龙头企业,将吉林的粮食加工企业水平推向了世界级。这些企业生产的化工醇,不仅增加了粮食生产的附加值,还成为石油替代。多年困惑吉林的陈化粮也因而成为宝贝,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已达60万吨规模,通过转化陈化粮,成为东三省乙醇汽油的供应商。东部种植业也在中药企业的迅速崛起下发生转变,长白山是北药基地,修正药业、通化东宝、延边敖东等医药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东部山区农村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业化构筑了吉林省新型工业化农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工业化不仅没有伤及农业,还实现了兴工强农,以工促农的双赢。特别是县域的工业化,以农业资源开发为依托,以粮食等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拉动了对粮食等工业原料的需求,加固了种植的基础地位,全省耕地面积逐年增加,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加上科学种田,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3年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04年增幅达到18.6%,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2005年农民人均纯年收入3264元,从全国的第15位跃升到第11位;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6.2%,预计全年人均纯收入可达3500元。(李己平 )

标签:农业   吉林   农民   粮食   吉林省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