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我国智能农机从河洛大地出发(河南:抓实抓细夏收夏种夏管 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河南:我国智能农机从河洛大地出发(河南:抓实抓细夏收夏种夏管 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河南:我国智能农机从河洛大地出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河南:抓实抓细夏收夏种夏管 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河南:我国智能农机从河洛大地出发

2、河南:抓实抓细夏收夏种夏管 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3、河南:抓机遇崛起开新局 埋头干发展更出彩

4、河南:政企联动破解蔬菜滞销难题 既援手助农又保障民生

河南:我国智能农机从河洛大地出发

河南:我国智能农机从河洛大地出发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时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我国的地形地貌总体复杂,可耕种土地占国土面积比例较少。其中山地、高原、丘陵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平原和盆地占31%,对应我国丘陵山区县级行政区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丘陵山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3.2%。河南省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盆地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如何大力开发丘陵地区的耕种并达到增产丰收效果,一直困扰着人们。

第一代农机

如今,因为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的出现,洛阳市定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平不再为流转土地雇工难见效差而发愁了,他的万亩丘陵农耕示范基地正在做“宜机化”改造,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洛阳分所探索的新一代无人化农业生产模式在这里作为试点,未来的目标是将该模式复制到全国,让难种难收的丘陵农耕成为解决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之一。

抢抓机遇,洛阳农机再出发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洛阳市伊滨区两座新颖别致的现代建筑里,由中国一拖、中科院计算所洛阳分所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地下车库里给名为“超级拖拉机I号”的新一代拖拉机更换电池,这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代农机。

?

第二代农机

据了解,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以“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织模式实施,旨在实现农机装备及其智制技术的提升与产业孵化,建立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化、产业化连接的桥梁,形成人才聚集、资金投入、科研开发、成果孵化、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创新创业生态,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链完整协同发展。

?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

中心围绕农机装备领域的重大需求,构建新一代农机装备创新体系,开展具有信息获取、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的高端农机产品及其制造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孵化,解决关键材料、核心制造工艺与薄弱环节农机装备供给问题,力争打造农机领域原创科技的策源中心,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中心,并最终建设为国际一流的农机装备创新平台。

建设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是“制造强国”战略的具体举措事宜,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位居《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首。到2020年,我国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河南省依托农机装备的产业基础和中国科学院及清华大学等科技创新力量的帮助,成功建成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将承担解决农机领域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问题。

农机领域的创新发展也是国际科技竞争的结果,2016年以来,世界农机强国均开始布局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农机技术体系。国际竞争及我国复杂的地形地势决定了不能再靠简单引进推动我国农机产业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构建自主可控的农机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契机,实现农机制造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

第三代农机

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地,河南省将农业装备列为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最具优势的领域,洛阳作为我国传统的工业基地,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农机创新平台在洛阳,加上有以中国一拖为代表的农机龙头企业支撑洛阳成为与山东潍坊、江苏常州并列的三大农机产业聚集区,洛阳成功创建“国家智能农机制造业创新中心”具有先天优势。

回顾我国农机产业发展历程,洛阳从我国第一代引进苏联的履带式农机体系和第二代意大利中大马力轮式农机体系,一直承担着我国农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任。但是河南洛阳的农机产业技术源头地位与其产业地位并不对称,排名全国第一的山东农机板块产业规模2015年就超过了1000亿元,而河南只能屈居第二。从全球范围看,洛阳抢抓机遇,聚集人才和技术,将第三代农机创新体系的建设落地洛阳,未来在推动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必将大有作为,并争取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不辱使命,自主创新出手不凡

2017年12月,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认定的面向农机行业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河南省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了新能源动力拖拉机、农机控制芯片、农机大数据平台等一批科技创新成果。2018年6月,被批准为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

目前,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这一平台已经聚集了多家中国科学院内农机相关技术研究单位、7所高校和30余家企业,形成上中下游合作创新的科学布局。这种创新模式目前成效初显。在我国农机芯片和操作系统等核心器件完全依赖进口产品的大背景下,2018年,中心联合中科院相关单位研发出国内首款智能农机定制芯片——“神农I号”芯片,以及筹备研发被喻为拖拉机“安卓系统”的操作系统。在信息技术驱动的第三代农机创新体系中,需要未雨绸缪,不能再在核心器件上被卡了脖子。

依托自主核心器件研制的第三代智能农机“超级拖拉机I号”,能够在耕地、平地、覆膜、播种等作业过程中实现全程的自动作业,通过卫星定位导航,拖拉机可按预设路径自动巡航、匀速前进、精准播种。不仅可节省人力、提高效率,还能改变粗放的播种方式,覆膜、播种横平竖直,作业偏差小,提高了土地、种子、化肥的利用率。

“超级拖拉机I号”背后的另一个核心基础支撑是国家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单位洛阳中科晶上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内智能农机领域数据量最大的“智能农机大数据平台”,通过传感器采集包含农机状态参数的各种农艺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指导农业生产。在正在实施的万亩级农机示范基地,只需要三四个人指挥将近20台智能农机,就能完成全部的耕地、播种、洒水、打药等作业。设定好时间和路线,它们甚至可以半夜“加班”,24小时无休。第二代农机

围绕智慧农耕的技术还包括:机电控制器实现对温室的阳光、风速、温度等控制,通过边缘计算与控制技术实现远程的智能调节与控制。

叶绿素仪作为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检测仪器,与机器人结合实现对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采样仪器,结合水肥控制。

三要素气象站针对室内的风速、温度、空气等进行实时监测,为作物生长提供稳定温度和湿度的环境。

水肥一体机通过水肥监测传感集成与远端流量传感器集成,实现对远端的植物定量施肥和浇水。

病虫害识别在巡检设备中集中远端自动识别系统,实现对各种病虫害的自动识别与专家诊断。

虫情测报系统实时监测温室内虫情分布和衍生情况,及时提醒对应的扑杀措施和抑制方法,实现生态系统构建。

这种精准的预测与分析,不但节省了农药,还使土壤的农药残留得以下降,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源头得到了保障。

?

智能服务,走向农机工业高端

“同传统农机相比,智能农机完成了农机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服务型制造的转变。”中科院计算所高级工程师、洛阳中科晶上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成说,这将是中国农机工业走向高端的起点。

第三代农机

张玉成说,在农机领域我国自主创新投入少、差距大,重要产品和工艺技术几乎全部依靠引进,产业利润极低,过去的一代二代全部依靠引进,核心技术长期处于跟进阶段。但第三代农机研发方面,美国也是2016年才起步,和我们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建设第三代农机创新体系,是实现我国农机装备自主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第三代农机,技术体系上包括无人驾驶、高精度定位、大功率电机控制、路径规划技术、电子控制芯片、大数据分析系统等。由于技术门槛较高,即使是放眼全球,市场进入者也是屈指可数。

作为国内首款无驾驶室的纯电动拖拉机,“超级拖拉机I号”由“大脑”——无人驾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心脏”——动力锂电池系统、中置电机及驱动系统,“耳朵”——智能网联系统等组成。整机重量达1.6吨,现阶段可实现4小时一次换电的满负荷工作。

李志平在过去的5年里,每年转租1万亩土地,高昂的租金与雇工及农药化肥,一年下来使他不赚反赔。如今智能农机的出现,使他重新燃起希望,将数字与现实并行的虚拟指挥空间建到离他生产基地10公里处,远程监控,就可使机器在田野里进行无人化耕作。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农业人口减少,我国农业生产必将经历“农机换农民”的过程。

“我们的目标是聚焦发展高端智能农机,在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直接进入智能农机驱动的农业生产新时代,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张玉成说,未来10年,这个拥有高科技,怀揣振兴农机产业的创新团队将在智慧农耕示范基地技术成熟的基础上,瞄准建设丘陵地貌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目标,面向全国建设和服务不少于1000个万亩级丘陵智慧农耕示范基地,用第三代农机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同样,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发展,该模式还将沿着“一带一路”的64个国家,超过40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复制洛阳的丘陵地貌智慧农耕示范,带领沿途国家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新模式,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

河南:抓实抓细夏收夏种夏管 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河南:抓实抓细夏收夏种夏管 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5月30日,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安排,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霁到许昌市、漯河市、驻马店市研究指导“三夏”工作,强调要按照全省“三夏”工作专题视频调度会部署,继续把麦收作为当前头等大事,组织和帮助群众抢抓有利时机科学抢收,及时烘干、晾晒、收储,以最大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副省长刘尚进参加。

在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刘崔吴村、漯河市临颍县瓦店镇杨裴城村、驻马店市驿城区任马庄村几处麦田,周霁查看麦收进度和小麦品质,与农技专家共同分析研究抢收减损措施,强调要第一时间组织农户排除田间积水、消除渍害,加强履带式收割机应急调度,准确把握雨后小麦收获进度,优化农机跨区对接服务,做好应对麦收高峰各项准备工作。在许昌市建安区兴旺农机合作社,他详细了解小麦收储、烘干等情况,叮嘱工作人员要全力调动现有烘干设备,保障烘干机械热源供应,尽可能挖掘利用文化广场、村部大院、学校操场、闲置厂房等晾晒空间,抓好湿粮晾晒烘干,防止潮湿发热霉变。

周霁在驻马店市组织召开豫东豫南“三夏”生产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抢晴战雨”再加力,科学组织抢收,千方百计优先保证种子田抢收烘干,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确保秋粮播种任务落实到田块、到村庄。要服务保障再优化,用好政策补贴,摸清烘干机械底数和日烘干能力,就近为农民提供服务,动员各类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快速如实查勘定损,主动对接争取资金理赔尽快到位,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要强化工作作风,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多措并举帮扶困难群众,带着感情、依法依规解决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全力以赴完成“三夏”生产任务。

河南:抓机遇崛起开新局 埋头干发展更出彩

河南:抓机遇崛起开新局 埋头干发展更出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到河南考察、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寄予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的殷切期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河南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在新征程上不断展现新作为新气象。

  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近日公布一则喜讯:今年河南夏粮总产量762.61亿斤,单产447.25公斤/亩,总产量和单产再创新高,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其中,小麦总产量762.54亿斤,同比增长0.3%。

  “今年全省二等及以上小麦占比达95%以上,其中一等小麦达到76.3%,是近10年来占比较高的年份。”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徐富勇说。

  南阳市唐河县种粮大户赵建成流转、托管土地1100多亩。“扣除成本,今年每亩小麦能挣700多元。”赵建成说,种粮大有希望,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扎根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河南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持续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河南2012年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7580万亩,全省耕地质量等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强农业技术攻关,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1%。

  在稳定小麦生产的基础上,2016年以来,河南以豫北、豫中东强筋小麦种植区和豫南弱筋小麦种植区为重点,引导农民规模连片发展强筋、弱筋小麦。6年时间,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由600万亩发展到1628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19%。

  数据显示,2021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08.84亿斤,连续多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河南不仅解决了自身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左右。

  创新发展高端制造?

  盾构机工艺复杂,长期以来仅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制备技术。从2008年研发制造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到接连推出国内最大直径硬岩盾构机、世界超大断面矩形盾构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近年来,位于郑州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持续在盾构机领域刷出新高度,品牌叫响海内外。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时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河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入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支持制造业“头雁”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整合国内外优质品牌资源,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建设商标品牌示范基地,培育品牌产业集群。现今,全省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现代食品2个万亿级及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宇通客车等一批“老字号”品牌擦得越来越亮,民权制冷等越来越多的新品牌迅速崛起。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指出,“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

  走进平煤神马集团的尼龙产品展厅,映入眼帘的除了各种化工原料,还有飞机轮胎、高档汽车轮胎、高铁轨距挡板等。作为传统能源化工国企,该集团近年来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通了从煤焦到尼龙化工、碳材料、硅材料和氢能等多条煤基产业链。

  “我们构建起煤焦、尼龙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体系,正着力打造千亿级尼龙产业,非煤产业收入已占全集团80%左右。”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李毛说。

  河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8300多家、15100多家。数据显示,河南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00亿元。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南近年来成功研发出全球采高最高液压支架、国内首款无人驾驶纯电动拖拉机等产品,在高铁轴承、光互连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正引领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1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54万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河南虽然不沿边、不靠海,但近年来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在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对外开放呈现新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加快对外开放提出要求:“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7月18日,75175次班列满载1200吨货物,从郑州圃田站驶往塔什干,中欧班列(郑州)迎来开通9周年。9年来,中欧班列(郑州)时速从80公里提升到120公里,形成“7个口岸出入境、16条线路直达”的线路网络,业务覆盖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突破6000列。

  “班列既给内地老百姓带来丰富的进口商品,也让河南制造的更多产品卖到国外。”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车务段圃田站站长杨华说。

  近年来,河南打造对外开放大通道,重点推动陆上、空中、网上丝绸之路建设,积极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河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四条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明显,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已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货运机场前40强,跨境电商在全国首创1210网购保税备货进口模式,2021年全省铁海联运班列开行达11.2万标箱。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如今河南已经建成3个国家一类口岸、9个功能性口岸、6个海关指定监管场地、5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成为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内陆省份。

  河南自贸试验区创新建设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等五大服务体系,优化开放环境,累计形成470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商事制度改革、跨境电商、多式联运等领域制度创新成果斐然。

  郑州中原新丝路国际多式联运公司董事长栗亚冰说,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推行的RCEP企业服务等措施,为企业提供原产地证书签发、协定关税查询等涉外综合服务,大大促进了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

  据郑州海关统计,河南进出口总值2012年是517.5亿美元,2021年达1271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从2012年起,河南进出口总值已连续10年居中部省份第一位,并于2020年跻身全国十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河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埋头苦干中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河南:政企联动破解蔬菜滞销难题 既援手助农又保障民生

河南:政企联动破解蔬菜滞销难题 既援手助农又保障民生

  受疫情、市场等因素影响,10月以来,河南省多地蔬菜滞销,菜农利益严重受损。为此河南省出台10项举措、成立工作专班促进蔬菜销售,全力增加农民收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介绍,截至目前,河南蔬菜滞销问题已基本化解。

  政企联动成为化解滞销的重要举措之一。12月20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致信淘菜菜,对其在河南菜农困难时刻及时伸出援手、参加公益助农行动、采购滞销蔬菜、促进河南省蔬菜促销工作的行动表达谢意。

  “前段时间气温越来越低,我们地里还有近10万斤花菜快成熟了,愁得根本睡不着觉。”秦继伟是河南省一名菜农,他种植在中牟县韩寺镇的花菜从11月份开始成熟,“那段网上有很多小视频,很多同行的菜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

  平台方面开始介入滞销蔬菜的销售。“他们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了流程,周围村民的花菜经过快速打包后,直接运输到中心仓分拣,保障最短时间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秦继伟说,他周围近百菜农的花菜就是这样被卖空的。

  截至12月22日,经过近一个月的政企联动,淘菜菜已直采直销河南本地滞销蔬菜超1500吨。平台河南省区域经营负责人刘喜林说,遇到疫情,作为距离农户和消费者最近的社区电商,一手帮助农户把农产品卖得多卖得好,一手为消费者做好民生物资保障,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优势。

  刘喜林介绍,今年的年货节马上启动,平台会继续对河南本地蔬菜进行大力推介,除此之外,郑州中心仓已调拨果蔬、肉禽蛋、米面粮油等3000吨民生用品和1000万片口罩、30万瓶消杀用品等防疫物资,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

标签:农机   河南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