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三夏”生产】维护农户合法权益 助力粮食稳产增产(【夏粮丰收是如何夺取的①】夏粮,今年稳了!)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备战“三夏”生产】维护农户合法权益 助力粮食稳产增产(【夏粮丰收是如何夺取的①】夏粮,今年稳了!),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备战“三夏”生产】维护农户合法权益 助力粮食稳产增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夏粮丰收是如何夺取的①】夏粮,今年稳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备战“三夏”生产】维护农户合法权益 助力粮食稳产增产

2、【夏粮丰收是如何夺取的①】夏粮,今年稳了!

3、【夏粮丰收是如何夺取的②】科技,作用大了!

4、【夏粮丰收是如何夺取的③】防控,我们赢了!

【备战“三夏”生产】维护农户合法权益 助力粮食稳产增产

【备战“三夏”生产】维护农户合法权益 助力粮食稳产增产 如需要帮助,请联系 kefu@nongji1958.com或直接拔打电话 010-64882623,我们会尽快帮你解决

【夏粮丰收是如何夺取的①】夏粮,今年稳了!

【夏粮丰收是如何夺取的①】夏粮,今年稳了!

6月15日,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来: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战胜了前期干旱、“倒春寒”,战胜了近10年来最重的小麦病害,战胜了春季田管关键期遭遇疫情冲击的不利影响,夏粮,今年再次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

丰收来之不易 超常规举措惠农稳粮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夏收时节,黄淮平原上麦浪滚滚,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精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睿刚完成140亩小麦的机收,不由感慨起今年丰收的来之不易:“疫情防控吃紧的时候,正是小麦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期,人员不能流动,工人不好找,打药又不能扎堆,合作社的飞防服务发挥了大作用,让种粮大户的心里踏实多了。”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超常规举措稳住了粮食生产。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要求抓好抓细春季农业生产。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印发《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推动各地分区分级恢复春耕生产秩序,这是多年来少有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级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环环紧扣,季季紧抓,顽强拼搏,力保丰收。农业农村部及时向广大农民发出公开信,提出“春耕八条”,指导防疫春耕“两不误”,并开展“奋战100天夺取夏粮丰收”行动;紧急成立全国春耕农资应急调度保供组,打通春耕农资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凝聚起抗疫情保春耕的强大合力;疫情形势好转后,立即派出11个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赴22个省份督促指导春耕生产。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按下“暂停键”,但春耕不能停,小麦田管节奏不能被打乱;今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趋势,条锈病为近10年来最重,但是粮食安全不能有闪失;小麦生长期局部地区出现“两头旱”,受暖冬影响小麦生育期提前,春季又遇到几次较重的“倒春寒”,但抗疫保供任务不能打折扣。

为此,各夏粮主产区纷纷出实招、下真功。河南发挥全省近10万家农民合作社、8.8万家社会服务组织作用,麦田管理进度不但没有受到疫情影响,还快于上年同期;安徽在前期切块中央财政5000万元用于赤霉病防控资金基础上,再紧急下拨小麦病虫害防控资金1.5亿元……

一项项惠农稳粮的政策措施,凝结成丰收的金黄麦穗,成为14亿人口大国经济社会稳定、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

厚植产能根基 中国饭碗再次经住考验

在今年的旱情中,河南省西平县二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的水井和喷灌设备发挥了大作用,实时气象监测设备和农业技术区域推广站,更是让这里的小麦告别了“望天收”。西平县四新家庭农场的600亩优质强筋小麦就在示范区内,农场负责人李书红告诉记者,今年这些小麦不仅取得了亩产超过1200斤的好收成,因为提前与面粉公司签了订单,每斤售价还要比普通小麦高0.1元左右。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近年来我国持续发力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建成6.4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让更多农民挑起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面对今年的挑战,中国饭碗的产能根基再一次经受住了考验。

省农科院的博士工作站设在自家田头,让山东省东明县种粮大户马国兴对小麦的收成很有信心:“我们种的是农科院选育的‘济麦44’,品质好,产量高。采用‘两浅一深’栽培技术,种出的小麦抗旱又抗冻。增施叶面硒肥和硫酸锌肥,还能增产30%。”因为这份信心,他还建起了挂面加工厂,今年以每斤1.28元的价格收购了附近村民的2万多吨优质麦。

受益于“金扁担”的不只有马国兴,今年2月以来,山东省52万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580万人次,防治病虫害、返青麦田管理、预防“倒春寒”……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有力促进了小麦苗情转化升级,预计今年全省小麦单产明显增加。

而在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湖北,因为疫情防控要求“不接触、不见面”,省农业农村厅创新方式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农业专家开讲“战疫情保春耕空中大课堂”,播出电视节目38期,发布短视频1435条,观看点击人次2013万。今年全省小麦和油菜总产实现“双增”,油菜总产、单产均有望创历史新高。

丰产更要增收 守住“米袋子”鼓起“钱袋子”

决胜全面小康,保粮食安全是基础,促进农民增收更是重要内容。今年的夏粮生产,不仅实现了增产提质,也推动了农民增收。

在安徽,一张专用小麦种植地图上,307个万亩以上单品种种植单元一目了然,加工企业可以根据需求按图索“麦”。今年,地图中646.6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全部实行订单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10%左右,仅此一项亩均净收益增加40元,带动全省农民增收9.19亿元。

在四川、湖北,传统油菜籽产区开始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小榨浓香菜籽油受到市场青睐,原料油菜籽价格也随之上行,部分地区优质油菜籽售价已达到每斤2.8元。

最低收购价政策、生产者补贴、产粮大县奖励……在今年财政“过紧日子”的情况下,国家各项粮食生产政策不仅保持稳定,有的还有所增加,大大提升了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籼稻最低收购价提高了1分钱,稳定了农民的种粮收益预期。

夏粮归仓,心里不慌;以秋补夏,担惊受怕。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用4句话说明中国的粮食安全:“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夏粮丰收,正是这4句话的有力注脚。这份丰收“答卷”,是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背景下取得的,不仅充分说明我国保障粮食安全有把握、底气足,也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实现“六稳”“六保”提振了信心,为稳定世界粮价和粮食市场作出了贡献。

农时不等人,还来不及好好感受丰收的喜悦,杜焕永已经开始忙着1400多亩玉米和300多亩花生的抢时播种,准备用耕耘迎接金秋更大的丰收。

【夏粮丰收是如何夺取的②】科技,作用大了!

【夏粮丰收是如何夺取的②】科技,作用大了!

良种良法确保粮食稳产优质

抓起一把金黄的麦粒,河南驻马店驿城区林华明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我种的‘新麦26’,亩产至少1200斤。”尽管今年驻马店地区在小麦灌浆期遭遇了雷暴大风和大雨,但林华明的麦田并没有出现倒伏现象,长势十分喜人。

品种的核心是表现,“新麦26”属于强筋小麦品种,凭借抗倒伏、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快、优质高产等一系列优点“圈粉”无数,不但受到农民的青睐,更得到粮食收购企业的追捧。今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公布的4个超强筋品种,分别是“新麦26”“济麦44”“师栾02-1”和“济麦229”,超强筋小麦可代替进口小麦,目前豫北地区广泛种植的正是“新麦26”。河南省吨源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翟文礼说:“市场最欢迎优质小麦,‘新麦26’是我们加价最多、订单生产的首选品种。”

粮稳天下安,良种是关键。在新冠疫情暴发叠加极端气候频发的不利条件影响下,优良品种对保障夏粮丰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说:“我国小麦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近20年平均单产增幅全球领先,育种贡献巨大。2003年以来,小麦种植面积增长不到8%,单产增长了约43%,总产增长了54.7%,单产提高对总产增加的贡献率达84%。”

育良种选良法,粮食增产有方向。山东大力推广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集成示范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绿色节本增效的关键技术模式,加速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如针对胶东地区小麦生产经常遭受干旱、倒春寒、病虫害等问题,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选育了“烟农1212”,并制定和推广了小麦抗旱节水技术、防冻减灾技术、种子包衣、“一喷三防”等技术。安徽省遴选发布52项优质绿色高效主推技术,以县域为单元,组建技术指导团队,形成当地技术操作规范,遴选发布主推技术978项,加快新品种新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智慧麦作技术则让种粮更智能化。在江苏省射阳县临海农场,一台台依靠自主创新技术生产的北斗导航小麦无人收割机,在金色麦浪中齐头并进,智能“吞”麦,精确“吐”粒。“今年小麦生产依靠智能农机,实现精确播种、施肥、施药、灌溉和收获,既省成本、效果又好,亩均产量能达到1200斤。”苏垦农发临海分公司负责人黄礼庆说。

这项技术正是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之一——北斗导航支持下的智慧麦作技术,通过智能化农机装备,根据处方和田块的地理位置,精确投入种、肥、水、药等农艺措施,把高科技“智慧”集成到传统农机中,给田里的“铁疙瘩”装上“智慧大脑”。

持续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融合,稳步提升粮食产能,让中国粮仓越来越稳固。目前,全国小麦良种覆盖率超过95%,小麦生产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节水高效推动农业更生态绿色

“去年衡4399节水麦只在拔节期浇了一次水,每亩用水60立方米左右,亩产也有1000多斤。今年相当乐观,浇一水也能收1200斤。”河北景县志清合作社社长高志清对种植的节水小麦非常满意。

“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这句世代相传的民谚,曾被农民们一直遵循。然而,受资源与环境制约,小麦育种方向由单纯高产转到了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培育上,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一直在寻找最“耐渴”的种子。

“过去的很多小麦品种不耐旱,整个生育期得浇三四遍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衡水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小麦育种研究室主任乔文臣介绍,“像衡4399这种只浇一水的小麦,以前老百姓想都不敢想。”

水资源匮乏是华北小麦生产主要限制因素,季节性干旱过去常对小麦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今年正在推广的石麦22、衡观4399,以及中麦、沧麦、邯麦、邢麦、临麦等系列品种,具有耐旱节水、高产稳产等优良性能,成为华北缺水地区小麦生产主导品种。与节水品种配套使用的“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栽培技术”,连年被农业农村部推荐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据测算,今年我国节水品种和节水栽培技术的综合推广应用比传统小麦生产节省灌溉水30%左右,平均每亩约减少灌水38立方米。

肖世和介绍,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在黄淮海主产麦区布局,以华北地区为重点,着重解决小麦生产水、肥、药等资源过度消耗的突出问题。在山东、河北等地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试验示范基地,研发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等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模式,推进秸秆循环再利用,杜绝秸秆焚烧,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良性互动。

科技兴农让夏粮丰收有“底气”

今年疫情为小麦主产区的农业生产带来挑战,科技抗疫惠农成为新潮流。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云端”种地,而专家也开始试水线上技术指导。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各地专家与基层农技员、家庭农场主、种麦大户等共同建立微信群、QQ信息沟通平台,及时了解生产问题,提供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今年2月以来,为保证对小麦生产的技术指导不中断,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制作了70多个培训课件、短视频节目,在各类媒体播出,宣传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针对我国小麦生产的常见灾害,农业农村部门总结出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技术措施,指导农业生产的技术更加成熟,心中更有底数。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从摸索技术路线到把实用技术付诸实施,农业科技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付出了巨大心血。

技术变革提升小麦生产能力,带来农业新景观。新型缓释、控失、复合、专用肥料和一次性施肥技术减轻了麦田追肥作业的负担,防病治虫除草普遍采用机动喷雾器和植保无人机作业。如今,以全国小麦产业技术体系93个团队为核心,从品种推荐、播种技术、病虫草害防除、水肥管理、收获贮藏及加工等提升小麦丰产能力和品质,为保障夏粮丰收织就了高效有力的科技支撑“网”。

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则为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山东组织开展“夺夏粮丰收百日攻坚行动”,动员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河南转变科技服务思路,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技术服务不掉线、技术培训不断档,充分发挥全省1031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作用,组织农技人员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

在农业科技专家的指导和基层农技人员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科学种田、智慧麦作,今年夏粮的丰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农业科技的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极端不利的条件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专家和技术员奋发有为,全力以赴,使各种增产增收技术实施到位,各种防灾减灾手段落实到底,全力为夏粮增产保驾护航。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负责人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涵盖了小麦、水稻、生猪、蔬菜等50个农产品,稳定支持了一支全领域覆盖、全天候支撑、全身心投入的产业科技队伍,已成为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直接依靠的战略科技支撑力量。下一步,将切实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打造一批科技引领的示范县、示范村镇,建设10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大力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协调,确保高产基础上的优质、绿色、环保,为高质量的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

【夏粮丰收是如何夺取的③】防控,我们赢了!

【夏粮丰收是如何夺取的③】防控,我们赢了!

非常之年必有非常之举。今年,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当作夏粮生产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力以赴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据农业农村部有关部门测算,今年小麦丰收,预计病虫害防控挽回损失700多亿斤,并大幅提升了小麦质量安全水平,为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了主动。

盯“两病”:加强监测预警 全面动员部署

“一个发病中心,1.5平方米,126片病叶,北纬32°44′东经112°54′。”2月19日17点04分,河南省邓州市植保植检站站长张光先第一时间将邓州市第一例小麦条锈病上报至省级部门。

220万亩小麦是邓州经济的“大后方”,马虎不得!张光先早早就绷紧了弦,把小麦条锈病预防警报拉得“遍地响”。小麦条锈病传播快、危害大,侦查的速度一定要快于发病和扩散的速度。张光先说这是与病菌赛跑。

今年,小麦条锈病是近10年来最重,赤霉病也加重流行。与病菌赛跑的不只是张光先,还有全国各地的农业工作人员,都在紧紧盯住对小麦影响最大的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早在去年秋冬,农业农村部就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的思路,开始对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今年又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防控工作,落实防控措施。

4月11日,安徽省省长李国英在凤台县的田间地头查看小麦赤霉病防治情况,并与9个小麦主产市主要负责同志研讨防控措施。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站长袁松告诉记者,今年赤霉病防控省里特别重视,可以说是历史之最。河南、陕西、山东等重点省,都形成了省长、市长、县长抓病虫防治的氛围。

发现病虫害,需要决策部署,也需要全面监测、及时预警。这是病虫防控工作的“前哨”,也是实现“虫口夺粮”的基础。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各地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加强小麦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防治方案反复优化完善,上下都绷紧了防治这根弦,防治压力很大。

今年病虫害监测预警时期也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各地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组织在线会商,分析病虫害发生趋势。农业农村部先后组织专家在线会商研判条锈病、赤霉病发生趋势,在气象栏目及时发布预警。

为了不错失最佳防控时间,从全国农技中心到地方农业植保站,都在坚守岗位,充分发动县乡镇农技人员、农民技术员、社会化服务组织、种植大户就近就地参与调查,全面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其中,河南采取技术人员包村,每7天进行一次拉网式普查,山东发动38万人次开展小麦条锈病拉网普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控制。

强措施:加大财政支持 开展统防统治

今年,湖北省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也遭遇了病虫灾害。全省小麦病虫害整体偏重发生,其中小麦条锈病为大发生,是近30年来发生最重的一年,也是发生区域最广、发生程度最重、发生面积最大的一年。

“今年是我省小麦条锈病发生最早的一年,疫情防控期间我骑着自行车下田跑了5个小时,往返100里,发现了4个发病中心。如果不能及时防治,预计很快会出现流行暴发高峰!”湖北省襄阳市植保站站长黄朝炎告诉记者,正值疫情最严重时期,但小麦条锈病已经发生了,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襄阳市是全国小麦条锈病的过渡地带,属于“咽喉”位置。如果此时防控不利,对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影响会非常大。黄朝炎发现病害后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请求防控指挥部下发车辆通行证。襄阳市及时组织县市和乡镇的技术人员下乡下田,开展田间病情、虫情普查,全面掌握病虫害动态。

为避免农民聚集引起疫情传播扩散,襄阳市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召开条锈病防治工作视频会。组织本地服务组织用无人机打药喷防,与时间赛跑及时防治本地病虫害扩散,也延缓了病虫害向小麦主产区扩散的速度。据统计,襄阳市通过积极防治预计挽回小麦产量损失占小麦产量的25%以上,为小麦的丰产丰收作出积极贡献。

专业化防治组织在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民防治,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作用,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以“无人机”防治为引领,带动群防群治。陕西省非常时期提高财政招标效率,一周之内确定农药采购企业和防治服务组织。据介绍,今年小麦病虫害防控参与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达2.15万个,出动大中型地面植保机械6.8万台(套)、植保无人机4.4万架,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8.9%。小麦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0%以上,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做到了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双促进”。

灭虫需要统防统治组织,更需要必要的资金作保障。早在2月,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就将14亿元病虫害防控专项资金下拨各地。各地也纷纷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中,安徽省各级财政投入小麦赤霉病防控资金6.28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1倍。山东省与9家农业保险公司磋商,变“灾后理赔”为“灾前防范”,出资5000万元支持条锈病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负责人介绍,3月-5月关键时间,农业农村部派出由主管部长带队和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的研究督导组,分赴云南、四川、陕西、河北、安徽、江苏等十多个重点省指导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强化属地专家指导,及时推动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有力有序开展防控。

保丰收:精准指导服务 强化物资保障

“今年田里病虫害严重,对小麦丰收造成不少威胁。开始我比较担心粮食减产,直到政府及时来给田里做了免费喷防,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河南省安阳市种粮大户王保顺告诉记者,今年自己百亩农场又是一个丰收年。

王保顺所在的安阳市今年派出千余名服务人员分赴各地开展防治作业指导,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果说病虫害防控是夏粮最大的战场,那么精准的技术指导和物资保障就是必不可少的指挥部和后勤队。今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防控供应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会同发改委等部门推动农药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打通流通运输堵点,推进农药到村到店,帮助各地提早做好防控物资准备。同时,及时下发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并通过网络在线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各地种植大户,解决防控技术落实落地,全力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安全。

各地也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其中,江苏省推介发布高效防控药剂29个,下派技术指导组335个,开展技术培训952场次;河南省培训农民163万人次,开展媒体宣传1508次,张贴病虫害技术挂图58万张,提高了农民群众主动防控意识和科学防控水平。

“小麦赤霉病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会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安徽省凤台县植保植检站站长蔡广成告诉记者,赤霉病是制约安徽小麦生产的最大因素,需要抓住防控“窗口期”及时防控。

赤霉病防控“窗口期”是指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这时也是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时期,需要抓住时机,“见花打药”。今年安徽等省为解决一家一户农民下地难的问题,大力推广“无人机”和其他高效施药机械喷施高效防控药剂,不仅实现农药减量增效,也保障了小麦质量安全,做到赤霉病病粒率最低、小麦单产总产最高、小麦品质最优。

“今年小麦病虫害防控任务已告一段落。”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防治处研究员赵中华表示,当前,除华北、西北部分麦区防控仍在扫尾外,大部冬麦区防控全面告捷,病虫害对小麦生产威胁已经解除,防控成效异常显著。

经过防控,大部麦区危害损失在3%以内,累计减少产量损失718亿斤。今年小麦病虫害防控用药比前3年减少6.3%。在减少小麦产量损失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呕吐毒素污染,提升了小麦质量安全水平。

标签:小麦   今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