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乡村特色产业新动能(激发产业新活力 开创文旅新格局)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激发乡村特色产业新动能(激发产业新活力 开创文旅新格局),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激发乡村特色产业新动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激发产业新活力 开创文旅新格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激发乡村特色产业新动能

2、激发产业新活力 开创文旅新格局

3、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4、激发创新活力,国机集团举办中长期激励专题培训班

激发乡村特色产业新动能

激发乡村特色产业新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

记者采访发现,各地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建成产业、形成集群,“菜篮子”更充盈,“果盘子”更丰富,一个个“乡字号”“土字号”创响,产业发展向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转变,政府服务由注重支持生产向支持产业后端延伸,利益联结向全产业链利益合理分享转变……乡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打出“绿色牌”,延长产业链,特色农产品亮品牌、涨身价

黑龙江省汤原县的稻田里,机声轰鸣,几台无人插秧机正在作业。“寒地、黑土、山泉,汤原大米是合作社发展的底气。”靠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好招牌,香兰镇庆丰村党支部书记初志国发起成立水稻种植合作社,入社村民186户。

为保证大米品质,初志国邀请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传授绿色种植新技术,农药减量控害、化肥减量增效,施用生物有机肥,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式来防控水稻病虫害。“绿色稻米成了新招牌,带动乡亲们鼓腰包,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增加到1.5万元。”初志国说,目前合作社共有绿色水稻示范田555亩,有机水稻示范田105亩。

“种有机稻已经第五年了,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丰庆然大米,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稻订单多了不少。”初志国说,按照产业发展规划,预计2025年,庆丰村将发展有机水稻2525亩,平均每亩增加效益466元,人均增收2566元,辐射全村水田面积98%以上。

走进离合作社不远的大米生产工厂,记者看到稻谷先进入机器清理,灰尘、杂质很快被自动分离,随后进入烘干机烘干,经过碾米、抛光后,晶莹剔透的大米装袋封口后整装待发。

“汤原大米”是汤原县的特产,当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05万亩,大米加工企业38家,12家企业获批使用‘汤原大米’地理标志专用标识,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89.7万亩,水稻总产量45.4万吨,产值10.9亿元。”汤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明坤介绍。

延长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是关键。田间连车间,更多“原字号”变成“深字号”。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9.14万亿元、增长3.6%左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有望达到80%。

“辣椒之乡”山东省武城县,在中椒英潮、馨赛德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下,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辣椒年加工能力在20万吨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85%。鲜椒酱、辣椒食品、辣椒预制菜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直接带动2万余人就业。

鲜椒酱生产车间里,工人正操作机器对辣椒进行清洗、粉碎、熬制、灌装。“鲜辣椒每公斤10块钱左右,做成鲜椒酱后,一罐50克装的辣椒酱可以卖到5块钱,价值大幅提升。”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赵刚说,目前辣椒深加工产品畅销35个国家和地区。

让更多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变身形态各异的商品。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等业态。支持龙头企业在县域布局原料基地和加工产能,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利益联结紧,产销对接畅,让更多特色产业长成富民产业

四川省青神县冷链物流产业园里,一筐筐柑橘通过输送机进入洗果、风干、分选自动化生产环节。近年来,青神县完善冷链物流服务,柑橘综合产出效益提高10%以上,保障果农稳定增收。

高台镇百家池村村民徐桂枝把自家果园托管给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从种植到施肥用药、修枝除草,再到水果销售,一条龙全部由合作社包了。徐桂枝说:“以前每亩果园能赚5000元,交给合作社托管后,每亩果园能赚7000多元,省时省力,效益高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像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当地柑橘产业发展主力军,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已实现全覆盖。“以前销售柑橘是单打独斗,市场信息不灵,种了好果却卖低价。现在政府搭台帮我们与市场对接,销售渠道打开了,果子价格上去了。”果农李安国说。

产销对接顺畅,“才下枝头,就上餐桌”。青神县通过持续举办椪柑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参加农博会、果蔬产业博览会等,与江南菜蔬批发市场、百果园等30余家大型商超、渠道商开展产销对接,建立稳定供应关系,让枝头鲜果连接大市场。

前不久,河南省夏邑县在北岭镇西瓜种植基地举办西瓜文化节,拉开了20万亩西瓜的销售序幕。“夏邑西瓜”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当地为做好西瓜“土特产”大文章,培育西瓜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312家,设置128个“夏邑西瓜”直销点,从业人员12万人。

一大早,夏邑县北岭镇西瓜种植基地里,种瓜能手张兴抗和妻子忙了起来,看着一车车又大又圆的西瓜装车,夫妻俩脸上露出笑容,“今年行情稳定,上车价格每斤2元左右,俺这20亩西瓜预计纯收入20多万元。”张兴抗说。

在西瓜代办点,满载西瓜的车队整齐有序。过秤、验瓜、包装、上车,“夏邑西瓜”被发往全国各地。“目前,一天能收购10万斤左右,主要发往上海、福建、湖南。”西瓜经纪人武统乐说。

一根西瓜藤,结出乡村振兴累累硕果:“夏邑西瓜”品牌价值达25.53亿元,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振兴要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山西的小黄花、陕西的苹果、广东的荔枝……各地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做优物流销售服务,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家庭农场”模式,带领乡亲们闯市场,让特色产业长成富民产业。目前全国每个脱贫县都培育了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

向产业融合要效益,打造全产业链条,带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这是咱们宁陵金顶谢花酥梨,酥脆多汁,喜欢的抓紧下单啦……”河南省宁陵县电商产业园直播基地里,30多名直播员向网友推荐酥梨等农产品。附近的农产品云仓和物流分拣中心里,工人也忙着打包、装车,将各类农产品运往各地。

借助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宁陵酥梨搭上互联网快车。目前,宁陵县电商产业园已开设网店1000多家,通过园区电商平台,销售高峰期仅酥梨产品一天销量就可达到10余万单。宁陵县每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酥梨达1.2亿斤。

小小的梨子长成大产业。“宁陵县酥梨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总产值15亿元;酥梨亩产超万斤、梨农人均收入2.6万元。”宁陵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赵亚说,酥梨是全县脱贫主导产业,直接带动6万多群众增收,是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

在宁陵,梨不光能吃,还能看。每年梨花开时,22万亩梨园竞展美景,人在园中走,如在画中游;每到秋季,硕果满枝,游客纷至沓来。石桥镇党委书记吕海涛说:“举办梨花节、采摘节,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游,万亩梨园让乡亲们鼓起腰包。”

以梨为媒,宁陵每年吸引80余万游客前来观光,带动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宁陵县顺势出台政策,鼓励农户开办农家乐、小吃店、采摘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刘花桥村村民魏道礼在路边开设采摘园,卖特色小吃,年增收两万多元。

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资金、人才、科技等要素配置,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基础,激活发展新动能。今年一季度,全国新批准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

在黑龙江省方正县,总投资5000万元的方正银鲫现代渔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建成后,可年产方正银鲫“夏花”5亿尾。

方正县渔业资源丰富,方正银鲫出肉率高、抗病力强、生长快、个体大,是农业农村部门连续多年推介的优质农产品。站在方正银鲫原种场鱼塘边,负责人李广春双手捧着色如银锭的鲫鱼,脸上绽开笑容:“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一定抓住时机好好干。”

为了让方正银鲫更快走向市场,李广春在县里扶持下,积极与大专院校、企业等合作,从提高科技含量、扩大品牌知名度入手,增强原种场的生产和推广能力。目前原种场养殖面积285亩,年产方正银鲫“水花”1亿尾,原种“夏花”5000万尾,辐射带动养殖户500多户,发展养殖面积4万多亩,产值2000万元以上。

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将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突出“土特产”要求,实施全国乡村重点产业提升行动,建立完善工作推进体系,加快农业全链条升级。支持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推介一批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

激发产业新活力 开创文旅新格局

激发产业新活力 开创文旅新格局

  一城春色半城花,百般红紫斗芳菲。近日,央视《新闻直播间》的《花开中国》栏目将镜头对准了同安区汀溪镇古坑村,该村以三角梅产业美化村庄、带动村民致富,这一发展模式也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关注。本月,福建省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公布,厦门4个案例入选,其中古坑村入选“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

  集多项荣誉于一身的古坑村,已成为同安区乃至厦门市乡村振兴的典范,是汀溪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汀溪镇党委书记吕子明介绍,新的一年,汀溪镇将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的紧迫感,苦干实干,奋力冲刺,全力推动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经济建设加速推进?

  整合招商载体资源 重点引进新能源和文旅等产业?

  2022年,“汀溪速度”刷新了同安征拆纪录。面对重点征拆任务,汀溪镇成立项目征拆工作临时党支部,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夙夜奋战,14天时间完成汀溪小城镇核心项目的签约,20天全面移交并拆除,提前一个月圆满完成征拆任务,创下同安征拆新速度。?

  据统计,包含汀溪小城镇核心项目在内,汀溪镇目前收储用地存量近1000亩,为接下去的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的载体和平台。吕子明介绍,汀溪镇位于同安区山海生态发展轴上,结合区域发展定位和资源优势,汀溪镇将贯彻落实同安区“招商引资提质年”活动,重点引进新能源、文旅、康养等项目,积极推动10万千伏“药光互补”光伏电站、华龄康养、居佳康养、听溪广场等招商项目落地,力争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此外,汀溪镇也将持续融入同安区发展格局,围绕同安区重点产业布局,采取“联合招商”“飞地招商”模式,主动走出去,抢抓机遇,全力为同安新城、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等同安重大发展片区招大商、招优商。去年,汀溪镇引进各类企业共计20家。?

  今年,汀溪镇将全面推进同安区“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跟踪推进晋同高速、汀溪西路延伸段等规划道路项目进展,进一步完善北部山区交通“大动脉”,构建内畅外联的路网骨架,赋能辖区社会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规划“一心三线”全域旅游 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作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省级高级版“绿盈乡镇”,汀溪镇不仅生态环境优美,还拥有珠光青瓷窑址、宋元茶马古道、叶成章等历史名人故居、古寨、古渡口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人文底蕴深厚。?

  吕子明介绍,汀溪镇正谋划整合辖区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串联各村旅游资源形成“一心三线”全域旅游新版图,并提升“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供给能力,实现“引得来游客,留得住消费”,进一步丰富辖区文旅业态,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除了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也是汀溪镇的中心工作之一。汀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苏清彩介绍,下一步,汀溪镇将通过双轮驱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其一是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开展农田土地流转工作,引入国企、现代化农企等资源,推动农业生产从“小散弱”升级为“大优强”;其二是引入农业部门专业技术力量,协助农民打破传统耕作模式,逐步建立高优果蔬基地,加强“一村一品”农产品的生产优势,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值。?

  前格村的葡萄、西源村的蜜柚、造水村的芭乐……在汀溪镇,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果蔬可以采摘,休闲农业成了汀溪镇汇聚旅游人气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汀溪镇还将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让“农业+旅游”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先富帮后富强村带弱村 抱团发展助力连片振兴?

  近年来,汀溪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业兴、家富、村美、人和”为目标,努力建强基层堡垒、激活农村要素、建设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截至目前,汀溪镇共有8个村庄获评省、市和区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顶村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古坑村、路下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古坑村、顶村村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等,辖区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显著。?

  接下去,汀溪镇如何在乡村振兴工作上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吕子明说,辖区各村发展水平仍存在不均衡问题,下一步,汀溪镇将以“跨村联建,发展连片”为发展思路,探索建立联村联创、跨村联营的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实现“先富帮后富,强村带弱村”协同发展。?

  首先是组织联合共建。汀溪镇将持续建强“顶村村-堤内村-荏畲村-西源村-古坑村”跨村联合党委,以顶村村作为跨村联建“中心村”,注入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管理运营模式和相关人力物力,由村集体合作社牵头创办农家乐、民宿,开发建设茶园观光、自然科普等旅游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其次是资源整合共享。以“一心三线”全域旅游规划为抓手,以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顶村村等旅游强村为龙头,带动辖区村村联动,实现旅游资源引荐共享。目前,汀溪镇也正积极对接上级农旅电商资源共享平台,谋划建设镇域电商平台“汀溪铺子”,汇集顶村茭白、褒美进士芋、路下生姜等“一村一品”农特产品及当地特色“伴手礼”,统一进行品牌包装,借助抖音等直播平台进行线上宣传推介,通过电商平台统一销售,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提高村民收入。?

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土地规模化流转激发活力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土地规模化、集体化经营,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养。位于梨树县梨树镇八里庙村的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说是四平市培育的早期合作社典型。经过9年的发展,合作社集约管理土地由最初的几十公顷发展到如今的700公顷,并且全部使用绿色有机肥,增加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打造梨树绿色大粮仓和农业特色品牌,成为“产业融合”的典型代表。该合作社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县农业部门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承担多项农机、农业新技术田间试验、示范。其中,秸秆还田全覆盖技术改善了耕地质量,在培肥地力和黑土地保护中起到积极作用,该技术现已在全县大规模推展开来。看着成片绿油油望不到头的庄稼,该合作社理事长卢伟道出了多年来的心里话:转变散兵作战的方式,在规模化生产的前提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实是一条走得通的道路。

  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近年来,四平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伊通满族自治县的大农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科学引导蟹稻共作等高效综合种养模式,让高效种养模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扶贫方面发挥作用。在伊通蟹稻公园,2500亩的水田和5000亩的旱田交相辉映,站在公园中心的观景台,彩色水稻拼成的“虾蟹伊通大米”稻田图格外壮观。合作社实现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旱田玉米执行保护性耕种模式,水田采用“水稻+蟹”的立体栽培综合种养技术,建立良性生态循环链,带动蟹稻产业发展。“规模化经营生产,有着三点好处,一是实现一棚三收,减少生产成本;二是带动周边农民到合作社就业,增加额外收入;三是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扩大合作社规模。”伊通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英斌说,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土地入股”的运营模式带领农民致富。

  农机规模化发展节本增收

  提到土地规模化流转,就不得不提农业机械化,在二者的相互促进下,四平市农机规模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展迅速,2019年,全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在双辽市茂林镇盛满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内,一排排农机具整齐排列。“我们合作社现有各种配套农机具109台,从春播到秋收,合作社的480公顷土地全靠他们来作业。”该合作社理事长盛立国说。盛满种植合作社成立10余年来,通过入股、转包和托管、半托管等经营管理方式,实现耕地连片机械化耕种。为了跟上大趋势,盛立国还琢磨发明了秸秆定位掩埋机和真空低温玉米干燥塔,有效提高了土地效力,节约成本、增加收益。

  四平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农机装备制造业具有传统优势。四平市农机工业企业已达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康达”“顺邦”等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主打产品的农机生产制造企业逐渐在省内乃至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位置。四平市以保护黑土地为宗旨,全力推广高效节约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扎实开展免耕播种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探索推广不同区域保护性耕作主导技术模式,推进深松整地、免耕播种、机械收获、秸秆综合利用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2020年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366万亩,新的农机作业技术推广有力带动了农机产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规模化经营提质增效

  果树葱葱、果实累累是记者走进伊通满族自治县伊美生态园的第一印象。伊美生态园隶属吉林省铠绎农牧业循环经济园区,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303栋,占地60公顷,2019年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我们是孟家村的居民,今天全家一起来采摘火龙果、无花果,享受纯天然绿色水果的口感。”崔金艳一家从园区无花果大棚走出来,满面笑容地说。伊美生态园以樱桃为主,兼营油桃、苹果、李子、葡萄等十余种水果,形成了特色果蔬栽培、休闲采摘、旅游观光、满族餐饮于一体的农牧园区。该园区还实现多种化经营,大樱桃等热带水果下市后,上市李子等露地水果,露地水果下市后上市秋菜,同时园区内还培育各类果树苗木进行销售。“我们还将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发展理念,继续调整种植结构并扩大经营规模,带动周边农户和贫困户共同致富。”宝捷集团铠绎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伊美生态园园区经理温庆军说。

  同样的产业规模化经营大戏在伊通大地继续上演着。在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东新村,规划占地300公顷的满乡风情·七彩伊通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该项目是吉林省铠绎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大型现代生态旅游农业项目。以绿色大樱桃和特种水果、名贵中草药材种植为主线,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衍生出采摘、餐饮、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现已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38栋,日光棚150栋,栽种金莲花、黄芩等中草药材200公顷,栽植果树30余万株,风景树10余万株,主体建筑物已完成基础建设,预计2021年实现对外开放。“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东新村及周边村民400余人就业,东新村60%的村民都能受益,参加土地流转的村民年均收入可达到3万余元。”该项目园区负责人张达说。

  一招活,全盘活。2019年四平市土地流转面积为21.12万公顷;2020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为25.17万公顷。如今,在四平大地上,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一路高歌,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激发创新活力,国机集团举办中长期激励专题培训班

激发创新活力,国机集团举办中长期激励专题培训班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国机集团改革三年行动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有关要求,指导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积极有序推进中长期激励,激发企业创新活力,4月8—9日,国机集团在京举办中长期激励专题培训班。

此次培训重点针对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及项目跟投机制等方面进行政策宣贯及解读。集团总经济师刘祖晴作开班讲话,集团系统内相关负责人近百人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就做好中长期激励工作提出三点意见。

充分认识做好中长期激励工作的重要性。集团各级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要大胆解放思想,充分利用政策“工具箱”、打好激励组合拳,建立具有特色的多层次、系统化中长期激励体系,打造新时期国企改革的标杆和典范。

结合企业实际,运用好中长期激励政策。要充分考虑所属业务板块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使用范围和激励效用,逐一梳理评估,运用好股权激励、分红激励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

落实责任,统筹做好中长期激励工作。要加强监督,严格落实责任。相关工作要依法合规,公正透明。激励政策要因企制宜,稳妥推进,以增量为导向,做到合理分配。

本次培训遵循问题导向原则,进行了大量需求调研,甄选优秀讲师做课程设计和授课,同时邀请兄弟央企就中长期激励的实践经验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为加强学习成果巩固,本次培训设置小组研讨环节。图为参加培训人员就相关内容进行热烈讨论。

经过两天的培训学习,大家深受启发,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切实满足企业对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的指导需求,为推行中长期激励开拓了思路,对今后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帮助。


标签:产业   发展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