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麦客兄弟情,听听常福的“职业理想”(跨国企业基本垄断国内饲草收获高端市场)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跨区麦客兄弟情,听听常福的“职业理想”(跨国企业基本垄断国内饲草收获高端市场),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跨区麦客兄弟情,听听常福的“职业理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跨国企业基本垄断国内饲草收获高端市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跨区麦客兄弟情,听听常福的“职业理想”

2、跨国企业基本垄断国内饲草收获高端市场

3、跨国农机巨头热忱于并购,实则是收缩?

跨区麦客兄弟情,听听常福的“职业理想”

跨区麦客兄弟情,听听常福的“职业理想”

今年52岁的常福,干农机手已经23年了。

“今年第一次不跨区。”5月30日,记者见到常福时,他跟他的队伍正在阜阳市颍上县谢桥镇上的宾馆里休息。“因为刚下完雨,没法作业。虽然能歇着,但心里挺着急,怕耽误后面的活儿。”常福说。

虽然不跨区,但常福的生意一点不少。他告诉记者,截至当天,他已经收到了3万多亩的预约订单。在颍上县,他签了两个大户,一个五千多亩,一个一千多亩。因面积大、地块较集中,他给客户报了40元/亩的最优惠价。

“25号出来的,刚干了没几块地,27号就下了场雨,这又一场,两场雨耽误事了。”交谈中,常福接到其他预约客户的催问电话,他则耐心给予解释,承诺尽量往前赶。

因干得时间长,经验多,信誉好,常福不仅攒下了许多老客户,还攒下了行业同仁们对他的信任。

“2018年我在我们这一带率先买了台雷沃GM80帮客户收玉米、高粱、中药材,那时候买这车人的少啊,别人干不了的活儿我能干,光秋季一茬就挣了30多万,好多同行来跟我取经。雷沃的机器设计、改进总是超前,人性化,技术服务也及时。”常福说。

2020年,常福牵头组建起阜阳市颖泉区常福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社员及周边农户提供农机维修、播种、收割、土地深耕以及无人机植保等服务。他还带领社员投资600多万元入股蒙城县强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酒厂合作种了6万亩的订单高粱。“这样秋收那一季,我的机手社员们就有了一个固定的大活。”常福告诉记者。

不仅本地的机手信任他,外地的机手也有很多与常福成了好兄弟。在颍上县谢桥镇的宾馆里,记者见到了来自山东广饶的孟凡恒和来自山东博兴的郭镇冲,他们也都是干了20多年的老机手、老麦客。

“我18岁就跟着我大伯跨区割麦,那个时候还是背负式收割机,跨区作业连高速都跑不了。现在跨区方便多了,机器也越来越先进。”孟凡恒告诉记者,五年前常福跨区作业到山东割麦子,他们俩认识,当时尝试合作一起干,常福就住在他家里,后来两人就成了好朋友,到现在成了好兄弟,常福这边每到麦收时节都会邀请他过来一起干。

常福介绍,他之前常跨区作业的地方有河南驻马店、山东济宁、山东聊城、河北保定等,原本他还邀请了河北石家庄的7台机器来颍上县,但因为下了雨,当他们走到颍泉区周棚街道时,就不让他们过来了,等待留在那里干。现在这边共有20台机器,如果天气好的话,3天就干完了。“一天约十二个小时,每台能干100多亩。”常福说。

今年麦收,常福让28岁的女婿修忠辉也加入了自己的队伍。儿子常龙刚考上研究生,现在假期中,也跟着打打杂,体验一下麦收。“第一年干,我还是新手,但现在也能独立作业了。一开始割得慢点,再熟练些就好了。”修忠辉说。

交谈中,常福的媳妇常侠接到客户的电话,说是附近有块90多亩的麦田,下午可以作业,他们便赶紧集结赶了过去。

雨过天晴后的下午3点钟,天空万里无云,太阳有些炙烤,气温33℃,但农机手们却像冲向泳池一样冲向麦田。来回穿梭中,半个下午,偌大一块麦田,就只剩了麦茬,实现了颗粒归仓。

“对待客户,就要当自己家的地一样干,把活儿收好、收干净,然后自己也挣着钱。”常福跟机手们说。

常福告诉记者,他现在基本不亲自开机器了,带出一个机手就让他自己开,他主要负责后勤服务,把机手们的生活、待遇保障好。他媳妇常侠则负责总调度,协调客户订单和机器调配。

“我们现在只收割机就有40多个机手。靠我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组成一个团队,整体推进效率更高。”常福告诉记者,他的“职业理想”就是培养、组织一起一支专业队伍,把信任他的客户的麦子收好,让信任他的机手能挣着钱。“干这么多年,每到这个时候,我都觉得把麦子收回家,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今年肯定还是个丰收年。”常福说。

跨国企业基本垄断国内饲草收获高端市场

跨国企业基本垄断国内饲草收获高端市场

资料图

中国农机化协会畜牧分会日前在山东青岛举办首届饲草(料)收获机械发展论坛,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秘书长王天辰认为,随着畜牧业进入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畜产品消费增量放缓使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更为突出,对传统养殖方式形成巨大挑战。国家实施“粮改饲”政策以来,玉米种植面积两年累计调减3500万亩,基本是以青贮饲料玉米来替代,这为畜牧机械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也同时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粮改饲”政策已连续3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5年中央补贴3亿元在10省区30个县启动粮改饲试点,2016年试点范围扩大到17个省区的121个县,补贴资金增加到10亿元。今年,“粮改饲”政策继续在17个省区实施,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规模有望继续扩大,任务面积增加到1000万亩,在“镰刀弯”地区将继续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重点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实行以养定种,订单种养;北方农牧交错带将实行减粮增饲,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以牧草基地为依托,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做强草食畜牧业;在黄淮海玉米主产区,大力发展全株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种植,重点发展奶牛养殖和乳产品加工。 

此外,近几年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也有效推动我国饲草(料)收获机械市场发展。2016年,仅青饲料收获机一项,中央购置补贴资金就达14275.9万元,补贴机具数量2740台,每台平均补贴5.21万元。 

目前国内市场饲草(料)收获机械的主流机型是自走式青贮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往复式青贮机械,代表机型是E281青贮机,这种机型在国外已被淘汰。我国1978年引进这种青贮饲料收获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遍地开花。这款机型的优点是动力损耗小、割茬低(小于10厘米)。缺点是对3米以上高秆作物、高产量作物的作业效率及效果都非常不理想,特别是割茬低,土壤很容易随着收割进入青贮饲料,影响青贮饲料的质量。另一类是圆盘式青贮机械,是国外青贮机的主流机型,科乐收、纽荷兰、约翰迪尔等跨国农机企业主要生产这种机型。优点是采用人字形割刀,切割均匀、割刀动力损耗小、喂入顺畅,不受作物产量、高矮的影响,收割后地面干净整齐,特别是其独特的圆盘设计,使青贮饲料不易混入土壤及麦茬,有助于保障青贮饲料的质量。缺点是割茬偏高,一般在20厘米左右。 

现在跨国农机企业基本垄断了国内饲草(料)收获机高端市场。这是因为,由于消费者对畜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大型畜牧企业对青贮饲料质量要求严格,他们更倾向于购买300马力以上的进口青贮机械。进口青贮机价格高,1台自走式青贮机价格在200万元左右,一般小型畜牧企业承担不起。专家认为,国产青贮机质量可靠性不如进口机械,但是基本能满足国内小型畜牧企业的需要。 

 现在,畜牧机械特别是饲草料收获机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机企业投资这块市场“洼地”。对国内众多青贮机制造企业来说,必须针对国内市场需求,提升理念,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加强研发制造能力,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打破进口青贮机械对高端市场的垄断,改变青贮机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现状。 

跨国农机巨头热忱于并购,实则是收缩?

跨国农机巨头热忱于并购,实则是收缩?

纽荷兰T9系列拖拉机

知名的跨国巨头的一举一动总会引起行业内外的极大的关注,近期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宣布收购澳大利亚农机具制造商K-Line AG公司和美国ATI履带系统公司,这将对全球农机竞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上一次2009年凯斯和纽荷兰合并之后就曾经改写了全球农机行业的竞争格局。

并购活动引起了笔者对近几年全球范围内农机并购的重视,在对几家有影响力的公司的并购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规律和特点,以及趋势性的东西。

跨国巨头并购频繁,国内资本归于沉寂

在近10年时间里,尤其是最近5年,跨国公司并购非常频繁,国内也有雷沃阿波斯、德邦大为等出海并购,但参与企业数量和成功收购的标的并不多。

2012年以来,久保田、约翰迪尔、爱科、科乐收等跨国公司都有并购项目。

2012年以来全球农机行业知名并购

跨国巨头并购的方向和特点

进行梳理之后,我们发现,虽然并购和被并购的主体不一样,但以上的数十起国内或跨国的并购有共性。

1.极强的指向性

并购类型的指向性非常明显。近五年内,没有一例是针对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动力产品或传统农机的并购,而是农机具、植保机械、核心部件、智能化设备和技术。

2015年之前是普通的农机具存量的整合,2015年之后的并购主要指向精准化、变量化、智能化、物联化技术和设备以及解决方案,这是工业4.0和智能化时代在农机行业的体现。

其次并购标的区域指向性也非常鲜明。以上并购的标的,仔细看的话没有一例是在美洲和西欧之外的区域,造成这种一边倒原因,笔者大胆的做了揣测:

其一是欧洲和美国农机化起步早,早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就基本上完成了农机化,经过近100年时间的发展,在欧洲和美国沉淀下了数量庞大的农机具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历经几个行业大周期而幸存,说明都有技术、管理、成本控制、营销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约翰迪尔8R系列拖拉机

其二是美国和欧洲创新环境好,有优质的高科技标的。这可能是受发展阶段的影响,欧洲和美国早已经进入农机化高级阶段,企业创新的方向转向了软件、智能化和平台、解决方案等,所以要想选择也只能到这些地方选。

其三是欧洲和美国农业先进,需求高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转向本地化。跨国农机企业过长期全球化扩张过程,虽然基本上完成了全球化布局,但海外市场的付出并没有达到意想中的效果,规模化农业孕育出来的高技术含量、大功率、高效率的大农机与中小规模农业、低端消费的用户对接上出现了基因排斥,跨国公司在海外的付出与收益并不成正比,跨国公司重新开始重视本土市场,在成熟的本土市场,整合存量资源是提高整体实力的捷径。

其四是制造业回归的结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家近几年普遍重视制造业,国内的经济条件和政策条件有很大的改善,很多走出的公司重新回归国内市场,制造业的回归就是加大在本土市场的投资,其中一项就是本土存量资源的整合。

2.整机企业对机具、部件企业的单方向并购

时间再拉长到20年,我们可以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农机领域的并购,农机具并购主机企业,部件并购整机企业的案例少之又少,而整机和主机企业并购农机具和部件则是常态。

可见在全球范围内,农机行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在整机制造企业手里。

这是农机行业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估计以后也不会改变。这一点给我们莫大的启迪:想要做大做强,企业必须选择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插秧机、青贮机等量大面广的产品为主业,想要在行业内有话语权,在某一天做大了成为收购的主体而不是被收购的对象,一是要做整机,二是要做整机里的主流产品。

科乐收7000系列联合收获机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从全球范围内看,在农机产业链上起主导作用的是整机制造企业,在国内也是,比如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久保田、克拉斯、爱科。

3.收购是加宽护城河,并不是消灭对手

以上大公司的并购,已经不是为了生存或吃饭的问题。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久保田、克拉斯、爱科等已经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布局,他们并不在乎一个区域市场或某一类产品的得失,要考虑生存问题的是国内的大大小小的农机企业,目前国内没有一家公司没有生存危机。

大公司的最保险的护城河就是规模优势。迈克尔.波特著名的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企业只有三种战略:成本领先、专业化和差异化,其中专业化和差异化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战略,而大公司只能选择成本领先,成本领先的另一个表达就是规模优势,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只有形成大规模生产、批量销售才能形成成本领先的优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以上的大企业的并购,主要目的都是在加宽企业的护城河,手段是构建从种子处理、育苗育秧、土地整理、苗床准备、耕、播种、田间管理、收、烘干、储运等全程化机械或解决方案,目的是让护城河没有纰漏且越来越宽,把提供残缺产品或不完整方案竞争对手排除在竞争之外,让竞争中没有竞争对手,这是跨国公司的阳谋。

4.并购频繁,大公司开始奉行拿来主义

大企业是买大的而非做大的!全球最大的几家农机装备制造商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的并购开始频繁,但历史上这些企业并不是这样的。

约翰迪尔一直是一个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跨国公司,曾经有过几次收购,比如1819以235万美元收购了滑铁卢男孩(Waterloo Boy)拖拉机公司,成为拖拉机制造商,1950年代,约翰迪尔通过收购了西德一家拖拉机生产商进入了西欧市场,近几年时间里,约翰迪尔通过频繁收购,改内涵式发展为外延式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这应该是迪尔发展到一定体量之后的自然选择,当然也是业绩的需求,从下图可以看出来,迪尔的收入规模在过了2000亿高点之后有长期的下滑,身为上市公司,需要有业绩的增长来证明自己还是个有价值的公司。

再看看凯斯纽荷兰和爱科,这两家公司,一个是凯斯和纽荷兰合并之后成为全球的季军的,另一个是通过近三十次并购而成为行业前三的企业,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频繁的、大手笔的并购就不会有凯斯纽荷兰和爱得这种巨无霸的企业。

所以企业需要快速做大做强,未来的企业唯大且强者才能生存,而要成为一个巨无霸的企业,大多数情况下,必由之路就是并购整合。

格兰被久保田并购

5.着眼于未来,都在积极布局农机4.0

华南农大罗锡文院士将农机发展阶段划分为1.0-4.0四个阶段。

农机1.0:从无到有,机器代替人力和畜力作业,如: 拖拉机耕田代替人犁田,插秧机插秧代替人插秧,喷雾机施药代替人打药,收获机收获代替人扮禾,干燥机干燥代替人晒谷。

农机 2.0: 从有到全的普及时代,特点:全程全面机械化(全程:产前机械化、产中机械化、产后机械化;全面: “作物”的全面化、 “产业”的全面化、 “区域”的全面化)。

农机3.0:从全到好(示范)特点: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机化水平、融合现代微电子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信息通讯技术,推动农业机械装备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

农机4.0:从好到强(探索)特点:自动代,智能化,农机+互联网。

国内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机化水平也是有高有低,所以事实上在国内从农机1.0到4.0的现象都存在,但欧洲和美国农业发达国家的农机正在强劲的向农机4.0迈进。

从2015年之后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等并购的标的主要是以精密技术、变量施药施肥等都是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说明欧洲成熟市场的跨国公司的竞争已经升级,国产农机在没有解决基础硬件和质量致性等基础实力的时候,跨国公司已经要进入更新的一个竞争层面了。

给中国企业的启示

对于跨国巨头频频发起的大手笔的并购,我们当然不能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积极的行动才是缩小差距的最好方式。

1.到跨国公司的老巢抢占优质标的

经过几十年的并购和整合,欧洲和美国整机和农机具行业集中度都比较高,农机具生仍有一些核心竞争力有行业影响力的优质标的。近几年欧洲和美国农机市场一直很低迷,再加上面临着和国内农机企业一样的交接班的问题,所以很多企业有来出售的意愿,这对国内企业也是机会,但如果不快速行动,好标的就会落到别人手里。

2.跨国公司全球化收缩,国产品牌要积极行动

跨国公司整体看全球化效果并不好,当制造业回归他们把重心放在本国或本土市场了,这一方面对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会小一点,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压力也会变小,所以国内农机应该更加积极的走出去,不但要产品走出去,而且产能和产业链都要走出去,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要远远大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85%的需求在国门之外,走出去海阔天空。



标签:农机   企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