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地新政或成农村发展新助力(农业用小众机械,下一个值得深耕的农机蓝海(上))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业用地新政或成农村发展新助力(农业用小众机械,下一个值得深耕的农机蓝海(上)),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业用地新政或成农村发展新助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业用小众机械,下一个值得深耕的农机蓝海(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农业用地新政或成农村发展新助力

2、农业用小众机械,下一个值得深耕的农机蓝海(上)

3、农业用小众机械,下一个值得深耕的农机蓝海(下)

4、农业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五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农业用地新政或成农村发展新助力

农业用地新政或成农村发展新助力

  ?随着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新政策加快落地实施,设施农业发展正成为当前农村经济新亮点。

据自然资源部信息,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及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新政策,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保鲜冷藏、晾晒存贮等设施,不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的,可以依法合规使用一般耕地。适应农业生产方式新变化的这一新政策,成为当前农村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一大亮点,开始在农村复工复产和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司长刘明松在解读新政策时表示,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涌现,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用地出现新情况新需求。如种植种类及种植方式的多样化与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生产前端的农资农具存放、先进技术应用、智能化管理以及生产后端的产品晾晒烘干、分拣包装等设施用地提出新要求。

新的用地需求来自不断延长的农业产业链。在以草莓种植闻名的山东莱州,草莓合作社、草莓示范基地、草莓种植协会等雨后春笋般产生,大棚草莓、露天草莓面积近万亩。现代化的草莓种植、冷藏、加工,使水利灌溉、电力保障等设施用地需求迫切。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州市供电公司在16个供电所成立服务队,依靠上百座变压器为草莓排灌、深加工、冷库储藏提供全产业链服务。设施农业用地政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

据自然资源系统数据,3月以来,山东省公布了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湖南省出台措施服务疫情防控,保障设施农业用地需求。四川省发布了进一步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设施农业属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实占补平衡。广东省优先将复工复产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项目纳入“点状供地”范围,保障生猪养殖等设施农业用地需求。

农业用小众机械,下一个值得深耕的农机蓝海(上)

农业用小众机械,下一个值得深耕的农机蓝海(上)

目前,我国农机化综合水平已高达74%,再也难有”高歌猛进”的那个年代?!农机企业千军万马同产一品的景象,让很多企业心有余悸;有人厚积薄发10余年打造出的“亮点”产品,一夜之间就成了“大路货”,毫无优势可言……这就是农机企业面对的“围城现象”,城外的企业感觉城内风景独好,拼了命要突击进入;待到进入后却发现满地鸡毛,多数企业活着并不轻松?这就是当前我国农机化进入“后农机化时代”农机企业面对的生态窘境。面对“血拼的市场”,迷芒、哀怨、躺平,那就是等死;唯有迎着风浪逆行者,才配享有无限风光!笔者作为资深的农机化工作者,这些年每每想起这个话题,略有所悟,在此班门弄斧,若开卷有益,则某愿达矣。

一、并非题外话:大众机械,小众机械

说这个话题前,首先得防范误区,这里的“大”与“小”,不是说大型农机或是小型农机。而是从国家农业产业对机械的需求来说的,象粮、棉、油、糖这类大宗农产品生产,从全国需求来看,动辄就是数百万台(产值数百亿元),我们权将此类称为大众机械;而如依据各地特色进行的生产,如茶叶、水果、药材、蔬菜、森林粮油菜、食用菌、各种小品种杂粮、杂豆、中药材等,生产所需机械,需求批量小的机械,称为小众机械……。其次是针对某些特殊地区、特色产业、特殊需求生产所产生的机械需求。如水果从生产到加工成餐桌上直接食用的产品,需求不大,但需求的机械品种极多,称为小众机械。第三是市场亟需而企业暂无生产的机械。可见,第三才是观察家眼中的商机。这种认识如果转化为农机研发企业的企业行为,得到国家相应资助,则可由商机转化为市场机遇。

可见,在“后农机化时代”无限风光的农机企业,是那些有思想,敢创新,善行动的人。

二、全新领域:路子有多“宽”

说到此,如果我们还是雾里看花般的茫茫然,就切换成另一种视野。

视野一:笔者所在的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虽然农机化综合水平超过68%,但这仅仅是面对粮食生产而言的,并不是全面机械化或者说高度机械化的概念。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为例,目前从农业生产领域来说,按生产分,有90多个产业领域,而粮食仅是1/90!可见,我们目前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路行一百半九十,前人智慧言忧在耳。该区从区位上属于西北旱作农业区。但由于特殊的地理、气象条件决定,实际上是典型的南方长江流域生产区,素有西北的“小江南”之美称。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汉江,南依巴山,全县土地总面积422.33万亩,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尤以北亚热带气候特征最为明显。

全区耕地面积65万亩,其中水田3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8%;旱地29.5万亩,占45.2%。可供开发利用的丘陵山地资源丰富,高达188万亩。从地形上看,南郑区是一个山地面积比重大,山区、丘陵、平坝兼有的农业区。平坝占11.8%;丘陵山区占88.2%(丘陵占8.7%;低山占13.8%;中山占65.7%)。年降雨量970—1370mm,雨热同季,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粮油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小麦为主。其中水稻颇具优势,产量高,品质好,商品性好。从农业经济结构看,平川区产出占78%,丘陵山区仅占22%。前者生产机械化水平高达60%以上,而后者不足15%,有的甚至还未破题,处在以人畜力为主的原始生产状态。从农民人均收入看,全区平均20333元;其中经济发达的平川人均收入高达4.5万元,而经济欠发达的丘陵山区仅有6000多元,一些纯农户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成为全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短板”。随着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开发与生产中,劳动力短缺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发展机械化生产尤其迫切。

从产业结构看,目前丘陵山区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的粮作品种有水稻、玉米、小麦、洋芋、红苕;经济作物有茶叶、油菜籽、蔬菜。种植面积万亩左右的有杂豆(绿豆、赤小豆、黄豆、云豆)等;经济作物有药材(天麻、西洋参、山茱萸、杜茽、元胡、党参、当归)、烟叶等;木本食品及油料有板粟、大枣、甜柿、油茶籽、油桐、核桃等。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的品种有筱麦、大麦、黑豆;经济作物有各种小品种药材、食用菌、桑蚕、水果、油橄榄等。其中,茶叶、油菜籽、绿豆、小豆、黄豆、天麻、西洋参、山茱萸、杜茽、元胡、油茶籽、油桐、核桃、食用菌等14个有地域特色品种中,有望打造成15亿元以上产业的有水稻、玉米、茶叶、木本油料、油菜籽、蔬菜、木本食品;打造成产值过10亿元以上的有药材(天麻、西洋参、山茱萸、杜茽、元胡)、烟叶,打造产值过5亿元的有油茶籽、核桃、小品种药材、食用菌等。

可见,农机化发展的“处女地”多达90多个(据《汉中植物志》载,汉中市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植物有3500多种,可商品化生产品种350多种)。而很多生产目前尚未见有相应的专用机械供应,更无法涉及其采收及加工机械化。以笔者对该区的生产与加工机械化测算,亩均机械化投入为4500元左右,全县仅木本粮油菜生产机械化投资需求为45亿元;全县丘陵山区所有生产全面机械化的总需求约在120—180亿元。如果这一目标如期实现,则全县农业生产总值有望在目前基础上提高9.5——15倍。以此放眼全国,我国目前有2700多个县从事农业生产,农机市场的增量空间约在32.4—48.6万亿元以上。

这样的发展前景令人脑洞大开!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潜能激发出来,使之成为农机化发展驱动器,成为农业倍增和脱贫攻坚的新引擎。

视野二:小众机械,大有商机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时差达4小时,南北跨越数千公里。而我国的农耕文明,更是十里不同域,农艺差别大。就农业生产而言,每一种产品生产大都要经过耕种、田管、施肥、中耕、植保、收获等作业环节,需要10多种机械,集成给力。潜力巨大,市场信息丰富。为了帮助大家开拓眼界,这里再举两个实例:

例1:汉中市沿汉江各县区,种植元胡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40余年的种植历史。城固县2016年种植面积达8.5万亩,总产达4.2万吨,产值6.2亿元,总产约占全国总量的75%,已占到当地种植区农民收入的80%以上。但是,令当地农民头疼的是元胡的收获是个大难题。元胡的收获期集中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月,时间短,块茎颗粒小,现阶段只能靠人工掏取。收获一亩元胡需要投入20至25人,人工费至少要2500元,人工收获费用占种植成本的45%以上。每年这一短期巨大的用工需求都会催生本县其它区域和汉台、南郑、洋县等县的农民成群结队去掏元胡。而由于用工紧张,人工费用一路高涨,因此,用机械化收获对种植户来说是翘首以盼的事。随着近些年元胡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大,早在2010年该县曾联系河北、山东等地类似的收获机械前来试验,但由于设计上的问题,出现了“水土不服”,如收获的干净度不高,对元胡的表皮有损伤,导致卖相不好,不受农民欢迎;也曾联系过科研院校、机械厂家,看能不能提供一款适合本地元胡收获的机器,但他们对这个适应本地而机械产值不大的市场来说,并没有多少兴趣。

因此,元胡只能靠高花费的人工掏取。过高的人工成本,成了该市元胡产业发展的“瓶颈”。

张东军从小就爱好捣鼓机械。1994年在汉江汽车制造厂制作汽车零件,1997年去深圳从事工艺品开发。2012年他回到家乡准备发展,看到亲戚收获元胡的情景时,决定用掌握的机械知识来制作元胡收获机,改变手工掏取元胡的局面。2012年,张东军在深圳找到了一个合伙人,对方承诺给他提供资金支持。张东军学过模具制作,从此他便开始日思夜念地琢磨起了元胡收获机结构设计,图纸画了又撕,撕了又画,他把自己画好了的图纸,专门找厂家去做。但由于自己缺乏资金,加之又得不到专业技术支持,前后折腾了3年,好不容易研制出的样品一试验既不漏土,也完全不分离,结论是设计出了问题,彻底失败。这一闷棍打得他顿时晕头转向,这3年前后买设备花去了20多万元,就这样白白打了“水漂”?!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改进、完善,元胡收获季节,他驾驶着自己研制的第六代元胡收获机到该县宝山镇农户田中收获元胡。机械齿将含元胡的土壤“吃”进去,经过分离后,含有大块土的元胡被装进车里,进行下一步的分离。花费了两个小时,一亩地的元胡被收获完毕。对收获的结果,张东军和药农们都比较满意。试用表明,机收效率是人工的150——200倍,机械化收获作业亩费用比人工降低70%。元胡的机械化收获,为农民增收、节本增效、发展高效农业,对该市元胡产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农机市场专家推算,元胡收获机虽然是“小众”机械。但一是竞争不充分,可以得到较高的价格,其获利空间,相对于“大众”机械,要高得多。二是机械效率高,普及推广速度会更快一些,其投资回报前景看好。三是从需求看,全国元胡收获机需求约为1.5万台。台价30万元,就是45亿元的市场!看来,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小众”并不小!

农业用小众机械,下一个值得深耕的农机蓝海(下)

农业用小众机械,下一个值得深耕的农机蓝海(下)

例2:我国块茎类植物资源丰富,用于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约有350多种。分为蔬菜类植物、粮食类植物、经济类(药材类)植物三大类。蔬菜类有山药、芋头、菊芋、红(白)萝卜、地瓜、莲藕等90多种;粮食类有红薯、马铃薯、木薯等70多种;经济类(药材类)植物半夏、甘露子、甜菜、葛根、天麻、西洋参、当归、花卉、人参等190余种。有些植物具有药、食、菜三用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进入当前发展阶段,适时推进块茎类植物生产机械化,对我国农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全程机械化来看,块茎类植物生产所需机械有:

1、土地宜机化改造、耕整地机械

土地宜机化改造属通用类机械,包括挖掘机、铲动机、推土机、激光平地机、土壤熟化机械(耕层土壤有机肥与土壤混搅拌机械)等。耕整地如深松机、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等。鉴于旋耕整地对土壤的高强度破坏作用,建议逐渐淘汰之,代之以保护性耕作技术。

2、播种(移植)机械

这类机械因品种而异,机械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大粒种子如马铃薯播种机等应有10余种方可满足生产之需;无性繁植如红薯需要移植机械;再如小粒种子如甜菜、红(白)萝卜、地瓜等需要专用播种机。其播种(移植)机械分三大类型100多个品种。

3、田间管理机械

涉及施肥、锄草、植保、灌溉等众多劳动工序。虽然品种多,但基本上为通用类机械,只需通过生产实践进行全程机械化的适用性集成即可。

4、收获机械

其需求比较繁杂,如挖莲藕、起收西洋参(收马铃薯)代表两类不同收获机。因各种收获作业要求迥异,很难采取“合并同类项”的数学方法满足之,因此其专用机械品类较多。初步统计应有60多种,方能满足生产所需。需求种类多,对农机企业来说,也是机遇多多。因此农机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上,即要干好大宗、通用农业机械,也要另辟蹊径,形成自已独特的竞争优势。前不久,我到生产一线调研农机化。发现一些小众农机化需求,其实并不小。比如汉中市的中药材元胡生产,其收获颇费劳动力。一亩元胡收获耗劳占整个生产的90%,需要20多人干,加班加点一天,才收完。可有人开发了元胡收获机,生产率为1.5亩/h.。这种特种需求的机械,由于需求总规模小,大厂子看不上。其实,这是误区。我算了一帐:这种机器虽然总需求小,但其单台价格高(无人竞争),按现在的全国种植面积,全国的需求是1.5万台。台价30万元,就是45亿元的市场!

5、产后初加工机械

产后脱水(烘干)机械,从农产品到食品(商品)的加工机械,贮藏、保鲜、运销机械等,需求庞杂而品种繁多,又是一块巨型“蛋糕”。

用这种眼光看块茎类植物收获机械化,应有60余种2700亿元左右的巨大潜在市场需求!发达国家可供农机产品达7000种,而我国只有3000种。可见,农机工业“补短板”机遇多多,要走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提法是”全程全面全产业链”机械化。如果“三全目标”全部实现,粗略估计要增加农机新产品3500多种。每一个“小众生产”所需新型农机或将超过数百亿元。看来,未来我国农机不是市场需求不足,而是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

三、心随所动,农机市场实现倍增或将可期

事物就是这样,看似平淡无奇;当你换个角度看,就会脑洞大开,眼前会别有洞天。写到此,想起了一则故事,与君们分享。

某生到某寺求高僧为师,转瞬三年,某生以为所学已丰,想拜别师父下山。师有心开导之,命其持一盂,装入石子;当无法再装入时,师命其装入细沙,弟子自是又装入许多细沙;回复师,师又命其装入水。弟子又装入水若干。自此弟子大悟,羞惭而退,终日修学,遂有大成。看来思路决定出路,角度决定成就。高启强开铺杀鱼,打打杀杀自毁前程;马云启动思维,成就电商翘楚,改变了商贸业态。目前的农机市场,并不缺发展的本钱,缺的是智慧,缺的是马云式思维,如果研、产、推戳力同心,形成合力,我们就会有新突破,迎来艳阳天。

我国小众类植物生产机械化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也是全新发展机遇。为了我国农业实现倍增式跨越式发展,我们当从现在做起,提前谋断,早作研发,及时进入市场,从满足生产需求中做强农机制造业。

1、国家支持,政策介入

我国农业用小众生产机械尽快产业化,形成供给力,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其机械研发投入决非单打独斗可以承担。它需要国家成立专门的农机产品研究开发联盟(平台),由国家牵头并设立专项基金,需要农机科研院所和实力企业广泛参与,用课题组牵头的形式尽快付诸实施,是时不我待的战略大事。以3—5年为一个研发周期,每个周期筛选100项亟需的小众农机作为开发重点;梯次推进,坚持10个左右周期,应该有近千种“小众农机”面世。当前要尽可能在短期内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支持企业新产品研发,把市场潜在需求尽快激活,转变为市场现实需求,拉动我国农机工业发展。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力争在重点品种培育、关键农机研发等方面,取得大的突破,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后农机化时代“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平台更宽了,可以协调的资源更多了,工作手段更有力了,肩负的责任也更重了。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扛起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重任,无愧于党中央和总书记的重托,不辜负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农机化的期待。

2、机补与推广应用主动介入,促进我国农用小众生产机械化发展

机补要倡导绿色生态导向,科学确定补贴范围,着力满足生产需求外,对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机具、农产品烘干、残膜回收等作为支持重点,及时将生产实践验证成熟的小众作物生产机械列入机补目录,做到优先安排,应补尽补,支持小众农机绿色发展。

扩大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促进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对申请小众类植物生产机械化新产品补贴试点的省(市、区)份,要对试点区域选择、试点产品确定、试点资金规模、具体操作方式、相关责任义务等作出科学安排。

加强农机、财政部门的协调配合,提升资金分配的精准性、科学性。要改进资金需求调查方法,完善市县资金规模测算分配方法,把资金实际使用进度作为重要测算因素,优化有关因素权重,确保资金分配符合实际,避免出现局部地区资金大量结转。各设区市要根据当地农业优势产业对农机化需求变动情况,及时磋商、协调机补分配,调剂余缺,最大限度地发挥机补对本地农业的拉动能力。

农机推广必须克难奋进,有所作为。要根据当地地域、生产、优势等情况,确定突破口,在新机具示范推广上实现新突破;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选择农机化发展的重点,逐步推进,积聚发展正能量,促进当地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要围绕当地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开展农机推广应用;要建设和健全完善的符合当地市场条件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当地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促进农机化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农机人应有的贡献。

3、农机社会化服务要给力我国小众类植物生产机械化发展

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以及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机作业服务。鼓励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支持农机服务主体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划建设农机具存放以及农产品产地储藏、烘干、分等分级等设施和区域农机维修中心。推动农机服务业态创新,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对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制度、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的制修订,进一步明确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与平整度等“宜机化”要求,加强建设监理和验收评价。统筹中央和地方各类相关资金及社会资本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农机适应性。重点支持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扩展大中型农机运用空间,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

农业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五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农业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五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农业节水灌溉不断提速。5年来,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3亿亩。

告别传统大水漫灌,由“浇地”转向“浇作物”,农业生产方式因水而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2,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资料图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突破粮食生产的水资源瓶颈,根本出路在节水。各地因地制宜抓节水。东北地区推进节水增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西北地区合理控制灌溉规模,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华北压采地下水,发展低压管灌、喷灌和水肥一体化;南方地区以渠道防渗为主,经济作物种植区因地制宜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效率。

疏通田间“毛细血管”,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达到2450个县,基本覆盖主要农牧业县,并向易旱山丘区、集中连片贫困区倾斜。全面实施灌区田间终端设施配套、“五小水利”工程、山丘区集雨节灌、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微并举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机制创新促节水。小农水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在全国100个县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试点探索明晰农业水权,建立精准补贴机制。

各地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业水价、水权和水市场,强化用水效率的约束和监督考核,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种什么作物用多少水,超过定额用水加价。

用水少了,效益高了。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亩均增产粮食10%~40%,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算节本账,与传统灌溉相比,高效节水灌溉亩均可减少用工3~5个工日,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5%~20%。与此同时,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信息化管理,配套农机、农艺等措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技术集成和农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节水优先,生态好了。农业“用水大户”变身“节水大户”。据测算,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与传统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20%~50%。2017年项目实施后,可新增年节水能力17亿立方米,相当于省出121个西湖的蓄水量。

《2016年水资源公报》显示,去年全国生活用水量同比增加28.1亿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同比增加19.9亿立方米,农业节水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出积极贡献。

据悉,到2020年基本完成434处大型灌区和2157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届时,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将提高至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

标签:农机   机械   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