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做好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通行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制造,德国靠装备,日本靠人才,美国靠数据,中国靠什么)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关于切实做好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通行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制造,德国靠装备,日本靠人才,美国靠数据,中国靠什么),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切实做好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通行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关于制造,德国靠装备,日本靠人才,美国靠数据,中国靠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关于切实做好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通行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

2、关于制造,德国靠装备,日本靠人才,美国靠数据,中国靠什么

3、关于加大梯田建设力度,农业农村部这样答复人大代表

4、关于加强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切实做好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通行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

关于切实做好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通行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

近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通行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加强农机运输供需对接、强化车辆通行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要求,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

一、加强农机运输供需对接

各地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要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沟通联系,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对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机手和农机作业服务主体的政策宣贯,引导其依法合规选择适宜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运输车辆。要组织运输企业、车辆加强运输服务保障,及时满足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运输需求,全力保障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运输顺畅高效。

二、强化车辆通行服务保障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大件运输政策宣传,对于车货总重或外廓尺寸超限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运输车辆,引导其依法办理大件运输许可。要强化大件运输许可服务,为运输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超限车辆优先办理审批,及时发放《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要强化通行服务,对于依法办理许可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超限运输车辆,优先保障其便捷通行。

三、落实公路免费通行政策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速公路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运输车辆预约通行业务规程(试行)的通知》(交办公路函〔2019〕1905号)相关规定要求,对持有有效《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且车货总重和外廓尺寸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最大限值(含已依法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且车货相符)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运输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

四、依法依规维护正常通行秩序

对于查验不合格、不符合免费通行政策要求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运输车辆,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耐心细致解释政策规定要求,争取驾驶人员理解,避免发生冲突或引发不良舆情。发生拒缴车辆通行费、故意阻塞收费道口、强行冲卡等扰乱收费公路经营管理秩序行为,以及发现车辆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要通过视频等方式记录备查,并严格按照《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及时报告公安部门依法处置。

五、及时协调解决运输不畅问题

各地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要加强值班值守,畅通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电话,坚持即接即转即办,一事一协调解决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运输车辆通行受阻相关问题。要会同公安交管等部门加强车辆通行保障,及时疏导交通拥堵,全力保障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运输车辆畅通高效通行。

关于制造,德国靠装备,日本靠人才,美国靠数据,中国靠什么

关于制造,德国靠装备,日本靠人才,美国靠数据,中国靠什么

资料图

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日本,精益生产、中国,中国制造2025、提法不一,本质相同,强大制造,兴国立本。

制造之战,中国准备好了吗?

可以看出,以工业4.0为主体的全球经济改革势在必行。付诸改革中,德国制造业知识的载体是装备,日本是人才,美国是数据,中国靠什么呢?

仔细观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次工业革命中在过去近200年的工业积累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强国都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点:

德国

通过设备和生产系统的不断升级将知识固话在设备上

德国的先进设备和自动化的生产线是举世闻名的,可以说在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上有着傲视群雄的资格。因为产品优秀的质量和可靠性,使得德国制造拥有非常好的品牌口碑。

德国制造业的长处就是擅长把各种创新融合到各种零件、装置和设备上去。德国通过设备和生产系统的不断升级,将知识固化在设备上。德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误差,特别是在生产环节,这些人引入的负面影响经过流水线的每个环节逐级放大,必然会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因此,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终产品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德国人提高品质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产环节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响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机器(或者人像机器一样动作)能简单执行的。

德国的制造哲学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迄今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制造业科技创新、标准化建立的体系保障。

科技创新:德国历届政府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德国企业对研发投入毫不吝啬,研发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3%,位居世界前列。

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为德国制造业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在生产现场追求问题的自动解决之外,德国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方面也能够看到其尽力减少人为影响因素的努力。比如最好的企业资源管理(ERP)、生产执行系统(MES)、自动排程系统(APS)等软件供应商都来自德国,通过软件自动完成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另外由于德国生产线的高度自动化和集成化,使得其整体设备效率(0EE)非常稳定,利用数据进行优化的空间也较小。

除此之外,德国“学徒制”和一贯理性严谨的名族特征在德国制造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德国还是一个福利社会,德国的产业结构、薪酬结构决定了一线的工程师、工人有可能被说服老老实实坚持搞工程技术。

然而德国对数据的采集缺少积累,缺乏设备预诊与健康管理(PHM)和虚拟测量等质量预测性分析。于是,德国提出了工业4.0计划,整个框架的核心要素就是“整合”,包括纵向的整合、横向的整合和端到端的整合。所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知识进一步提升其工业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并产生直接的经济回报。

总之,德国工业4.0战略是开始转向销售智能服务。将知识以软件或者工具包的形式提供给客户。 

日本

通过组织文化和人的训练不断改善

在知识的承载和传承上非常依赖人

日本制造的匠人精神、职人精神,日本制造的终身雇佣制,日本制造的精益生产、6S管理,日本制造的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等经营之圣,这些文化的因素都在影响着日本制造业的稳定经营、持续经营。

日本公司内部培训时,“公司文化”、“三级组织”和“人才训练”被反复强调。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日本在1970年代提出的以“全生产系统维护(TPM)”为核心的生产管理体系。其核心思想可以用“三全”来概括: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与。以及日本的“雇员终身制文化”,将雇员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人的经验和知识能够在企业内部积累、运用和传承。

日本企业之间还有独特的“企业金字塔梯队”文化,即以一个巨型企业(通常是产业链最下游,直接面对最终客户),如丰田、三菱等为核心,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上的企业集群,企业之间保持长期的合作,并且互相帮助对方进行改善和提升。这样能够保证知识在一个更大的体系中不断地积累、流通和传承。日本制造业之所以能够帮助日本从去泡沫的过程中扛过来,与日本企业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强链接关系分不开,与日本财团的企业群捆绑模式分不开。

因此,对于日本企业而言,员工是最重要的价值,对人的信任远远胜于对设备、数据和系统的信任,所有的自动化或是信息化建设也都是围绕着帮助人去工作为目的,所以日本企业从来不会谈机器换人或是无人工厂。如果中国想要学习工匠精神,那么最应该借鉴的是日本孕育工匠的组织文化和制度。

科技立命战略也是日本制造业强大的一个因素。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开始从“贸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从强调应用研究,逐步转向注重基础研究,政府从政策、计划、财政、金融等方面,对发展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尤其是对高技术大力引导和支持。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日本的制造哲学

在技术教育方面,日本的普通学前和学校教育,不会教给学生任何具体的职业技能,但却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对技术钻研的兴趣。此外,技术一流的蓝领工人在社会中较高的地位是日本制造业强大的原因之一。

在日本,蓝领工人甚至超过白领工人的收入,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远远超过大学生,这也使蓝领工人有着不断钻研的动力。拥有传统手工艺技术的非物质文化传人不仅受到社会各界尊重,而且经常见诸媒体。另外,日本的中小私企中CEO与一线工作人员薪资差异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

但是这样的文化在近几年遇到了一个十分巨大的挑战,就是日本的老龄化和制造业年轻一代大量短缺的问题,使得没有人能够去传承这些知识。可以说日本的转型战略是应对其人口结构问题和社会矛盾的无奈之举,核心是要解决替代人的知识获取和传承方式。

日本在转型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是数据积累的缺失,使得知识和经验在转移过程中缺少了依据和判断标准。其次是日本工业企业保守的文化造成软件和IT技术人才的缺失。和欧美的企业相比,日企不擅长软件、硬件、内容、应用的一体融合,并且不重视软件内容,这导致其在向智能化转型和网络化转型中全面落后了。

美国

从数据和移民中获得新的知识

并擅长颠覆和重新定义问题

美国依靠数据获得新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中最注重数据的作用,无论是客户的需求分析、客户的关系管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都是大量依靠数据进行。因此美国产生了许多先进制造的软件和网络。

与日本和德国相比,美国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中最注重数据的作用,无论是客户的需求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设备的健康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品的服役期管理和服务等方面都大量地依靠数据进行。

这也造成了1990年代后美国与日本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制造系统改善方式,美国企业普遍选择了非常依赖数据的6-sigma体系,而日本选择了非常依赖人和制度的精益管理体系。

美国制造业创新的哲学

中国的制造企业在2000年以后的质量和管理改革大多选择了精益体系这条道路,一方面因为中国与日本文化的相似性,更多的还是因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数据的积累和信息化基础,这个问题到现在也依然没有解决。

除了从生产系统中获取数据以外,美国还在21世纪初提出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的概念,核心是对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管理,管理的对象即为产品的数据,目的是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和实现到设计端的数据闭环(closed-loop design)。

数据也是美国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不仅仅是对数据积累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对数据分析的重视,以及企业决策从数据所反映出来的事实出发的管理文化。除了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以外,美国也非常擅长利用知识进行颠覆式创新,从而对问题进行重新定义。

例如美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业,降低发动机的油耗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多数企业会从设计、材料、工艺、控制优化等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然而通用电气公司(GE)发现飞机的油耗与飞行员的驾驶习惯以及发动机的保养情况非常相关,于是就从制造端跳出来转向运维端去解决这个问题,收到的效果比从制造端的改善还要明显。

这也就是GE在推广工业互联网时所提出的“1%的力量” (Powerof1%)的依据和信心来源,其实与制造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所以美国在智能制造革命中的关键词依然是“颠覆”,这一点从其新的战略布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利用工业互联网颠覆制造业的价值体系,利用数字化、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3D打印等)去颠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

但是,200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美国制造业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制造业的发展有很多要素,但归根结底是要人去做。美国模式的问题是技术演进会失活,创新的基石如果是数据,那么人对于创新的干预就会变少,而创新关键却在于人。

中国制造业靠什么呢?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计划在2020年着力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二,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认为中国式创新整体仍处于渐进式追赶过程当中,跟跑、并跑、领跑并存,在少数领域处于领跑状态。德、美、日等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升级,实现赶超必经的过程,很难逾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与创新还面临着许多重要的挑战!

关于加大梯田建设力度,农业农村部这样答复人大代表

关于加大梯田建设力度,农业农村部这样答复人大代表

资料图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117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20〕137号),对唐晓明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梯田建设力度,把低标准梯田改造列入国家重点治理项目”的建议,做出答复。

  在项目建设内容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土地平整、田间灌排设施、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等多个方面,其中在山地丘陵区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增强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科学规划今后一个时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中央有关部署要求,农业农村部正在加快组织编制《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并指导各地完善地方规划,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

  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资金切块到省、任务分配到省、责任落实到省的方式开展,由省级统筹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地方政府建设积极性、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等,自主确定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内容和重点。2019年支持甘肃省新增高标准农田227.1万亩,2020年安排甘肃省高标准农田242万亩,比2019年增加10%。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支持甘肃省根据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政策要求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等国家标准,将定西市符合立项条件的坡耕地和低标准梯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加大土地平整力度,因地制宜修建高标准水平梯田,实现耕地田块相对集中、田面平整等目标,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

  结合规划修编工作情况,指导甘肃省及时编制全省农田建设规划,将定西市符合建设条件的坡耕地和低标准梯田纳入今后一个时期的建设规划,并扎实做好项目立项前期工作,把建设内容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地块,为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积极支持定西市开展试点探索,为相同类型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示范经验。

关于加强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建设的思考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 张玉香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了加强农业执政能力建设的六个方面内容,分析了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市场化建设的重点。

  一、加快提高六种本领

  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是指运用各种手段、方式与制度,在领导和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农业部门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驾驭农村市场经济能力,重在提高六种本领。

  1.认识规律,把握并运用规律。提高驾驭农村市场经济的能力,最根本的是要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当前要着重深化对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农业市场经济基本运行规律的认识,同时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深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途径的认识,深化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强化农业的认识等,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制定和实施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措施,做到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2.辨识方向,科学判断与决策。近年来,关于对农业进入新阶段的判断,关于对粮食安全形势的正确估计,以及由此制定的农业“三增”目标和扶持农业的各项新政策,都是建立在科学判断形势基础上的战略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发展进程中必然会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因此,必须不断增强判断形势的敏锐性和前瞻性,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经济环境、现实问题及国际背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善于在各种纷繁的矛盾和问题中,抓住本质的、内在的东西,科学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也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乘势而上。

  3.完善调控,促进发展。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是发展经济,而调控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这要求我们在发挥和加大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制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大战略,建立科学高效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实对农业的各项扶持政策,使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二要围绕市场化改革,从品种、品质、产业、区域等不同侧面深化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和农村税费等各项改革,提高农业经济整体素质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要大力推进科技兴农,以现代科技进步为动力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四要科学管理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必须在具体实践中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几种关系:总揽全局与分类指导的关系,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行政行为与市场引导的关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从而实现农业自身的协调发展。

  4.推进法制,依法行政。一要通过健全法制,对经济发展各个环节落实依法行政和依法监政,将所有管理逐步纳入法律框架范围,做到行政主体执法和守法的统一。二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物流方式,创造信用制度环境,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为依法行政提供基础。三要通过制定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明确各市场主体职能定位,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公平竞争,降低交易成本,保证市场经济良性运行。当前尤其要严厉打击农产品销售中的欺行霸市、压级压价和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等不法行为。

  5.健全体系,强化服务。要着眼于服务“三农”,努力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农业公共行政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行政质量。这是弥补市场缺陷,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应在逐步改善农民进城务工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同时,积极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在国家不断完善农村各项政策的过程中,强化与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以及农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职责,提高公共设施的供给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6.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用发展的理论指导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大胆进行实践突破,用发展的实践丰富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通过增强创新意识,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不懈地开拓进取,促进驾驭农村市场经济能力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式发展,不断构筑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二、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市场化进程

  (一)农业信息化是推进农村市场化改革、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是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的充分和畅通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我国已确定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农业也必须采取同样措施,坚持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农业,用充分的信息资源服务农业,用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抢占制高点,实现农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农业信息化是推进市场化农业最基本的手段,充分掌握信息资源并有效加以利用,能够引导农民生产经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能够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实施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调控;能够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有力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能够通过国内与国外的互联互通,推动农业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优化配置中得到提升。可以说,抓住了信息化就抓住了市场农业的神经。

  当前,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重在抓实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和服务创新三个着力点:一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体系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要建立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网络优势互补的信息服务网络,推进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一方面,要通过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提高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科技含量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推进信息服务网络向县乡以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及经营大户延伸,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主体信息发布窗口。二要结合“金农工程”的启动,加快构建农产品市场预警、农业科技市场信息和农村市场监管三个应用系统,同时推进农业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着力开发和整合国际国内信息资源,加快制定信息标准,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管理和协作机制,开辟稳定的信息交流通道,实现涉农数据的兼容和共享。三要加快探索和推广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服务模式,切实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农业标准化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标准化集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于一体,具有科技推广和科学管理的双重性,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十分重要,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必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和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标准来推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改变和规范农产品经营,用现代生产组织方式来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农业标准化又是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发展的腾飞之翼,抓住了标准化,就抓住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当前,推进农业标准化要从标准制定、组织实施和体系建设三条战线同步展开:一要健全全国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尽快实现与国际对接。二要加大农业标准的实施力度。目前,农垦系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生产大户是农业标准的实施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标准化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紧紧围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出口农产品,加快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改变无标生产和经营的状况。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组织体系建设。强化对农民的标准化技术培训,提高标准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充实农业标准化管理力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业标准化研究和服务队伍。

  (三)农产品市场化是建设现代农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载体和基本条件

  农产品市场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关系到能否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去认识、指导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能否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各环节的有效衔接,能否处理好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动态关系,影响着农民进入市场、农产品实现价值、农产品供求关系在市场中不断获得新平衡的程度,是农村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性工程。市场化不断对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又必然在提高驾驭能力的过程中取得进展。事实上,抓住农产品市场化不放松,就抓住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当前推进农产品市场化,要突出强化流通政策、市场体系和中介组织三项重点工作:一要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深化以粮棉为代表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与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等大政方针相匹配的农产品流通政策体系。要注重统筹流通领域行政行为与市场引导的关系,使其优势互补。二要加快健全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连锁超市和其他零售市场为基础,以现代期货市场、电子商务为先导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和流通方式。加快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信息传递和商品集散三大功能;消除农产品大流通、大循环的各种障碍,推进绿色通道建设,促进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制定农业名牌发展战略,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农业品牌化,以品牌占领和拓宽市场;促进国内与国际市场对接,特别是研究和利用好大国效应,运用国际惯例和现代手段,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三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用好政府和市场以外的“第三只手”,提高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使经营主体更好地适应市场、进入市场、利用市场,在我国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沟壑中铺路架桥。

  (信息来源: 2006年01月24日 摘自:2005.9(47—49)《农村经济问题》)

标签:农业   日本   建设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