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的机遇与掣肘: 农用无人机“高飞”还需多借力(高科技解码农业现代化,中联重科亮相中国中部农业博览会)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高科技的机遇与掣肘: 农用无人机“高飞”还需多借力(高科技解码农业现代化,中联重科亮相中国中部农业博览会),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高科技的机遇与掣肘: 农用无人机“高飞”还需多借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科技解码农业现代化,中联重科亮相中国中部农业博览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科技的机遇与掣肘: 农用无人机“高飞”还需多借力

2、高科技解码农业现代化,中联重科亮相中国中部农业博览会

3、高科技让吉林农业 更加智能化

4、高科新农发布第三代植保无人机 载药量获得大提升

高科技的机遇与掣肘: 农用无人机“高飞”还需多借力

高科技的机遇与掣肘: 农用无人机“高飞”还需多借力

日前,飞手在杨凌农高会上操控农用无人机进行作业演示。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近几年,无人机新产品层出不穷,我国无人机制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资本纷纷开始排兵布阵,抢滩这块“处女市场”。

放眼全国,植保无人机成为各地大规模统防统治的主力军,在一些地方,用无人机打农药已进入了“滴滴时代”。不过从研发、生产、推广等环节综合来看,农用无人机在我国仍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起始阶段,伴随着无限前景的,还有不少掣肘与障碍。

前不久,农业部、财政部和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印发通知,决定2017年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重庆等6省市启动实施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试点,这意味着植保无人机行业迎来政策“红利”,有望转入突破性发展。

当前,我国农用无人机市场处于何等状况?无人机带来了哪些好处?存在哪些短板?今后该何去何从?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国内权威专家、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何勇教授。

开启植保新模式

夏天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过去在许多地方,纯粹靠人工打药,不仅费劳力,关键还容易中毒。今年,在浙江省遂昌县大柘镇北山村,62岁的种粮大户吴仙根一改往年除虫季“挽裤腿、抢晴天”的劳作,在田边当起了“甩手掌柜”。

只见一架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其最多承载6公斤,在风力的作用下,滴雾状药液直达水稻根部。两个多小时,60亩水稻便完成打药,让老吴啧啧称奇。用无人机打药固然省时省力,会增加成本吗?吴仙根说,“一年打四次,每次作业政府每亩代补15元,加上农药使用量节省一半,总的来说,比起人工打药每亩成本还少100元。”

遂昌是浙江省的一个普通山区小县,早在2015年,当地就出台政策:购买农用无人机政府给予7成补贴,对水稻统防统治,每亩每年还有60元的作业补贴。夏天时,稻飞虱侵袭严重,这两年的“虫口夺粮战”,植保无人机战功赫赫,还解决了农户“乱打药”的问题。

去年,遂昌的植保无人机由原来的3架增加到9架,作业面积1万余亩。当地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创飞”的植保服务公司,4名飞手全都通过专业认证,队伍非常年轻化,日均作业能力超过千亩。有人形象地说,植保无人机打药进入了“滴滴时代”。

在何勇看来,植保环节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大短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近三年,农用无人机算是跨过了酝酿期,未来五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何勇认为,大量新型经营主体和中介服务机构的涌现,也为农用无人机施展拳脚提供了广阔舞台。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河南、湖南、福建等省都将无人机列入了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从而大大降低了购机门槛。特别是在农业大省河南,农户呼声最高、政策力度最大,当然成效也最为显著。湖南则先人一步,出台了行业标准,为农用无人机的生产和使用提供规范。在浙江多个地方,也出现不少专业的“飞防队”。

综合各地的使用情况来看,与传统人工打药相比,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具有高效、节药、安全等优势,而且适应性很广,在山地丘陵和高杆作物上,植保无人机的优势更加明显。何勇举例说:“如果采用15公斤有效荷载的单旋翼电动无人机进行作业,年度收益分别是机动喷雾机和人工喷雾的25倍和93倍。”

千亿级市场待开发

农用无人机的市场有多大?从发达国家的部分数据可见一斑:在最早研发农用无人机的日本,目前,农林航空作业面积达235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0%以上。

在美国,有3000多名农用飞机驾驶员,有1350个农业航空作业服务公司,据预计,2015年到2025年,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将为美国经济贡献821亿美元,其中超过8成将直接来自农业。在澳大利亚,农民平均每人种植80公顷以上水稻,90%以上的作物都是用飞机喷药,飞机施肥则占到总施肥面积的一半以上。

相比这些国家,我国农用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和推广使用则落后许多,而且大部分农机企业此前很少涉及该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从事遥感飞行植保机生产与服务的企业有近200家,其中,2014年以后新成立或开始转入农业领域的,占据了半壁江山。全国有30余家农用航空公司,大型农用飞机仅有400余架。

何勇告诉记者,从这几年的发展势头看,各企事业单位对农用无人机的研究、引进和生产力度正逐渐加强,甚至可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像2013年成立的农用航空产业创新联盟,至今已有30多家理事单位,旗下包括无人机农用航空技术研究单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设计生产企业,以及无人机加工与销售单位,他们都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和拥有稳定的代表机型,部分公司市场程度比较好,开始走上正轨。

那么,前景到底如何?一组民间分析数据认为,近三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达60亿亩次,按照1/3的土地流转率折合,若以10~20元/亩次的植保费用计算,光植保服务的市场规模就可达六七百亿元,这还不包括研发、生产、销售等其他细分产业链环节,以及其他服务领域。乐观估计,整个产业规模将轻松达到千亿元级别。

而除了耕地外,还有大量的森林、草原、绿化园地需配备无人机作业,市场容量更难以估量。

当然,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在巨大蛋糕的诱惑下,从2015年起,无人机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大量资本涌入。尽管这种“爆发”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更为显著,但农用无人机也同样吸引了大量企业加速布局。去年,行业主要公司在飞机销售和植保面积上均呈现成倍增长趋势,预计今年仍将继续蒸蒸日上。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农用无人机除了在植保上大量应用外,在杂交授粉、农业遥感、近地面物联网信息采集、病虫害的侦查与诊断等方面,同样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市场规模也非常可观。”何勇说。

落地尚有诸多障碍

记者采访发现,相比于产业崛起的惊人速度、厂家天南海北演示搞得轰轰烈烈、以及企业间日渐白热化的竞争,农用无人机到了落地层面,却有些“水土不服”。为何会出现如此“一冷一热”状况?在何勇看来,主要症结还在于尚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在技术研究上,就目前而言,植保无人机起降次数多、续航时间短,同时低空低速飞行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植保无人机的喷洒技术尚未成熟,缺少应对不同作业条件的作业规范和精准施药控制系统,容易发生农药漂移等现象。总之,亟需研发高自动化水平、智能变量作业的专用机型及飞控系统、低空遥感设备等。

其次是生产和作业的标准问题。尽管像湖南已经制定了相关地方标准,但在国家层面,无人机的生产、检测和操作标准尚未出台,因此企业只能各自为政,按自己的标准进行生产,从而导致产品的实际性能参差不齐,市场上鱼龙混杂,给使用带来诸多隐患。

何勇坦言:“为了给农用无人机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良性市场,减少安全、稳定性等质量缺陷问题,完善操作流程,同时提高机器的普适性,由行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共同来制定市场准入标准、作业流程规范、作业质量标准、安全防护措施、维修保养规范等,显得迫在眉睫。”

作为新型农机,在农用无人机的实际推广中,价格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标准的缺失,导致过去几年植保无人机一直难以纳入全国统一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今年,浙江、安徽、湖南等6省市将开展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试点。不过,面对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投资,许多农民仍然望而却步,再加上性能的不稳定性,购买热情自然大打折扣。

第四个问题在于“人”。据了解,尽管目前各地涌现出不少专业“飞防队”,但专业飞手的紧缺,在某种程度也抬高了农用无人机的市场推广成本和培训成本。随着培训观摩活动的增多,像浙江大学就能提供一条龙培训服务,这一问题有望得到改善。

最后一大障碍则同样紧迫,何勇指出,由于民航法规体系中的相关条款存在针对性不强、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导致在国家层面和行业内,对农业航空这一整体发展的战略规划仍未形成,包括农用无人机的登记备案、保险、适航审查、空域管理等在内的多个方面,都亟待予以明确。总体来说,国内农用无人机想要真正落地并取得跨越式发展,尚有不少路要走。

高科技解码农业现代化,中联重科亮相中国中部农业博览会

高科技解码农业现代化,中联重科亮相中国中部农业博览会

微信图片_20221102143312.jpg

科技赋能,智护粮安。近日,第二十三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联重科携11款智能农机产品和中联智慧农业云平台参展,以创新科技解码现代农业,展现出引领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最新成果。

微信图片_20221102143317.jpg

中国中部农业博览会中联重科展区人潮涌动

作为农业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中联重科本次参展的智能农机产品以“智能化、绿色化”为特点,涵盖了农作物“耕、种、收”等生产环节,包括拖拉机、农机具、收割机、抛秧机四大类,颇具看点。

以在本次农博会上首次发布的2ZPY-13G水稻有序抛秧机为例,该产品可实现一次13行的水稻有序抛秧作业,最高作业效率可达15亩/小时,是普通插秧机的1.2~1.5倍,人工抛秧的10倍;对比机插秧苗具有分蘖早、分蘖节位低、分蘖多等优势,种谷用量最多可减少30%,而且所种植秧苗无返青期,生长周期短;还可选配自动驾驶、自动喂秧、送秧系统,智能化程度更高。

展台人潮涌动,订单联翩而至。高端、智能、绿色的农机产品吸引现场观众纷纷驻足,也获得众多客户青睐。来自常德的一家农机销售企业当场与中联重科签下销售大单。其负责人表示:“签下4000万元的销售大单主要是认可中联重科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后续将继续加强在农机销售领域的合作,力争实现更大的共赢。”

微信图片_20221102143321.jpg

中联重科首次发布的2ZPY-13G水稻有序抛秧机

本届农博会,中联重科还展示了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最新成果——中联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中联重科对传统水稻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了“天、空、地、人、机”五位一体的数据采集体系,实现了农作物耕、种、管、收全过程信息感知、定量决策、精准投入、智能作业和稻米质量安全可追溯,提高了自然灾害、病虫害的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全要素生产效率,也提高了稻米产量、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我国率先实现了智慧(数字)农业赋能的水稻全程标准化种植。

微信图片_20221102143325.jpg

微信图片_20221102143329.jpg

中联智慧农业云平台和数字大米(图片来源:湖南卫视)

依托中联智慧农业云平台,中联重科在湖南省西洞庭管理区、大通湖管理区、贺家山农场和沅江市草尾镇示范推广智慧农场,开发出的“数字大米”已成为第一批“数字湘米”。

稻花香里说丰年,未来科技展蓝图。中联重科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以自身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奔涌的创新活力,打造更加智能和高质量的农机产品,持续以前沿未来科技赋能智慧农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高科技让吉林农业 更加智能化

高科技让吉林农业 更加智能化

  新华社长春4月11日电(记者金津秀孟含瑶)记者从吉林省的多个科研院所了解到,卫星、无人机、光谱相机等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在田间地头大展身手,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变得更加科学化、智能化。

  过去勘察种植面积,需要人靠脚力一步步去丈量计算。如今,太空中的卫星只需“一眨眼”的功夫,就能轻松探测农田情况。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吉林—号”卫星农林领域应用的工作人员曲春梅说,“吉林一号”遥感卫星通过获取植被指数影像,根据植被反射不同波段光的比例形成数据信息,从而反映出农作物的长势、产量、出苗率等,200平方公里的农田仅用半个小时就能成像。“卫星种田”技术已经在吉林省农安县等地开展试点。

? ?  将重量仅为190克的新型多光谱相机安装到无人机上,绕田地飞行一周,再将获取的数据信息传输至软件,农民便直接掌握该片农作物长势及病虫害信息。新型多光谱相机研发者、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军强说,过去农民种地主要靠经验,根据肉眼观察农作物颜色判断长势,这样的传统方法存在精细度不足等缺陷,而光谱相机的查看轻松便捷,图像可以直接形成处方图,农民能对症下药,为农田精准“把脉“。该项技术已经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等地开展试点。

?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遥感团队也研发出田间精准管理技术等一系列农情监测方法,助力智能农业。该所遥感与地理信息中心研究员刘焕军介绍,利用土壤与农作物遥感监测模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对田块内部土壤、作物长势、灾害、产量

进行时空间动态监测,最终通过农情信息精准服务平台与智能手机客户端反馈给用户。农民打开手机,就能得到施肥、田间管理、防灾减灾预警等个性化指导。

? ?  “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农田告别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刘焕军说,“智慧农业正逐渐向田间地头普及。”

?

高科新农发布第三代植保无人机 载药量获得大提升

高科新农发布第三代植保无人机 载药量获得大提升

2016年3月10日,在郑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16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上,高科新农发布了其最新款植保无人机产品——德美特。其载药量高达20升,创电动植保无人机之最。

高科新农第三代产品德美特

丰收女神·华丽临世

高科新农新产品德美特无人机其机身采用流线型设计,曲线动人,前后两组导流散热风孔格外抢眼,其优良的工业化设计无不体现着优美与华丽。德美特源自希腊语Demeter,是希腊大地与丰收女神之名,比喻人们对丰收的美好希望。德美特无人机以丰收女神之名匠心出品,诠释着高科新农对这款新品的期许与信心。

性能优越·卓尔不凡

德美特无人机不仅有”女神”的外表,也有着”天神”的能力。其载药量高达20升,创电动植保无人机之最,而其高精度的北斗差分技术实现了厘米级的误差再创新高。除此以外,德美特无人机实现了定高定速定距离的智能操控,大大降低了人工操控难度。同时,工业级设计以及强劲的动力,保证了其坚固而持久的作业性能。

据介绍,德美特机身采用高端材料制造,耐用不说,更抗腐蚀,减少了农药对机身的破坏。除了以上特性,德美特无人机不仅用作喷洒农药,还能够授粉、撒颗粒肥等,可谓一机多用。

标签:无人   农业   农用   植保   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