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专项整治四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农产品丰产却滞销 如何走出农产品滞销怪圈?)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产品专项整治四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农产品丰产却滞销 如何走出农产品滞销怪圈?),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产品专项整治四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产品丰产却滞销 如何走出农产品滞销怪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农产品专项整治四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农产品丰产却滞销 如何走出农产品滞销怪圈?

3、农产品为何产地卖难,市价却高?农业农村部司长分析原因

4、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

农产品专项整治四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农产品专项整治四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新华网北京1月8日电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8日表示,农业部从2007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以来,已圆满完成了四项目标任务。

  一是蔬菜、畜禽、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进一步下降。根据监测结果,2007年11月份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由9月份的93.2%提高到95.3%,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从9月份的97.7%提高到98.4%,水产品中硝基呋喃、孔雀石绿、氯霉素污染监测合格率分别提高了1.8、0.9、0.3个百分点。

  二是全国676个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已100%纳入农业部门质量安全监测范围。

  三是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生产基地抽样量84.6万个,合格率为98.9%。

  四是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国收缴的875.8吨高毒农药已全部销毁。

农产品丰产却滞销 如何走出农产品滞销怪圈?

农产品丰产却滞销 如何走出农产品滞销怪圈?

夏季是一个充满了果味儿的季节,大部分时令水果正处于多汁味美的状态。按理说这应该也是果农们赚个盆满钵满的好机会,可是部分地区却事与愿违,出现了农产品丰产却滞销的情况。

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与香蕉、菠萝、龙眼共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味香美,但不耐储藏。广东揭阳的荔枝今年大丰收,但不少熟透了的荔枝已经变黑腐烂。果农告诉记者,雇人采摘,一个人每天成本150元,但今年荔枝才6毛钱一斤,都没人要,雇人亏本。目前连肥料的钱都难回本。

西瓜绝对是夏季最抢手的水果之一,甘甜多汁的味道,清凉解暑的特性,使得人们对它赞不绝口,然而这“瓜中之王”如今也遭到了同样的磨难。开封杏花营农场西网村瓜农种的一千多亩西瓜已经熟了,又大又圆,长势喜人。随便杀开一个,红瓤多汁,但却无人敢摘。瓜农说,现在西瓜价钱低,卖瓜的又多,销量不好,连成本都保不住。

其实不仅水果如此,一些蔬菜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像是六毛钱一斤的白菜,2.4元一公斤的毛豆,同样是无人问津。这下可坑苦了这些菜农果农,他们产出的优质农产品因没有销路而濒临腐烂、变质,难道过去这一年半载的辛勤耕耘就要毁于一旦了吗?

在过去,我们能帮助他们做的最多就是自己花钱购买他们的农产品,再帮他们宣传扩散,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不是大家不愿意支持、帮助这些农民,而是传播的效果不好,耽误了时间最后大部分农民一样逃脱不了赔本的命运。

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农产品季节性集中上市,市场供过于求;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产销信息不对称造成跟风种植;果蔬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低等等。

除了难以预测的天气因素影响外,造成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我们都可以归结为市场信息落后或不对称而直接导致的。多数情况下,由于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通道闭塞或市场行情预判能力不高,他们容易受当前价格引导进行盲目种植或生产,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滞销现象。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农业的小农经济根源深厚,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市场存在信息死角,也没有健康的调节机制。另外整个行业没有一个宏观的产量预期,供需脱节严重。

扶持帮助并非是长久之计

农村市场存在长期供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造成了如今越来越多农产品滞销现象的发生。信息的不对称可以看做是点与点之间无法实现对接,然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

除了政府的出面扶持,在出现农产品滞销情况的农村,当地媒体也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比如,河南媒体在接到虞城农户对于花菜滞销的求助消息后,当地广播各频率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就分别推出“全城购买爱心菜”的倡议。当天下午媒体就与15家企业来到菜农田间,与菜农签订单或现金购买,一些餐饮企业和超市还当即与菜农达成了长期合作销售的协议。

这样的效率与执行力正是解决滞销问题的刚需,然而这样似乎并不能让滞销得到“根治”。农民必须要从这场磨难中吸取经验,提升获取市场供求信息的能力。

如何走出农产品滞销怪圈?

针对目前频现的农产品滞销现象,作为全国最大的农村生活信息服务网站,村村乐利用现有的高速高效的农村资源渠道整合能力,巨大的村庄站长优势,为解决中国传统农业滞销难题探索了一条新出路。

农产品为何产地卖难,市价却高?农业农村部司长分析原因

农产品为何产地卖难,市价却高?农业农村部司长分析原因

资料图

眼下正值蔬菜瓜果上市旺季。近期广东、海南的芒果、菠萝,云南、贵州的部分蔬菜,江苏等地的甜瓜等相继出现“卖难”,但同时鲜活农产品为何在产地“没人要”、而在城里的菜市场上价格却不便宜?如何在生产和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减少市场剧烈波动影响?记者日前专访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三大症结:产业链条不健全,产销信息不对称,管理体制不完善

唐珂说,农产品市场波动主要原因是供需不平衡。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由于易腐烂、难储运,受市场、信息、气候等因素影响大,加上我国农业生产、加工、储藏、物流和消费的产业链条不健全,容易出现局部地区个别品种“卖难”。具体分析如下:

“最初一公里”未完全打通——“田头市场”发展缓慢,特色优质农产品区域产地市场发展滞后,特别是贫困地区缺少预冷库、保鲜库、冷藏车、电子结算等基础设施,分级、分选、包装多由人工完成,没有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市场服务体系。

流通成本高——由于预冷、冷链发展滞后,一方面农产品在运输中损耗大,另一方面产品运输距离长,流通环节层层加码,导致“原产地价格低到没人要、市场地价格居高不下”。

市场信息不畅——主产区和主销区产需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市场需求与生产供应无法有效衔接。据农业农村部调查,大多数贫困地区农户都是通过邻里乡亲获取产品销售信息,通过正规渠道和现代传媒手段获取信息的比例不高。

他还表示,中央和国家机构改革已经迈出职能调整的实质步伐,各部门间合力明显增强,逐步推动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将有利于破解这一问题。

两类成因:大宗和鲜活、小宗农产品受影响因素不同

唐珂说,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受市场价格变化影响的具体原因不同,大致有两类情况——

一类是大宗农产品。近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库存总量处于历史高位,对粮食价格形成较大下行压力。大宗粮食作物之间的替代性产生价格联动,如玉米是第一大粮食作物,更是饲料主要原料,玉米及其下游产品对小麦、稻谷、高粱、大麦以及蔗糖、马铃薯等有很强的替代性,前两年玉米价格下跌给相关替代产品带来价格下行压力。同时,大宗农产品近年国内外价差较大,进口冲击持续加大,对国内农产品市场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另一类是鲜活农产品和小宗农产品。这类“菜篮子”农产品集中上市时往往价格较低,淡季价格较高,有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波动特征。天气异常变化、小规模生产模式以及流通环节低效率等因素加剧了鲜活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而葱姜蒜、绿豆、干辣椒等小宗农产品由于产地相对集中,更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加上耐储存、市场容量小的特性,市场反应较敏感,一旦减产后价格大涨又刺激种植面积盲目扩大、从而导致下一个种植周期价格大跌。

唐珂表示,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在多样化、个性化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出现“卖难”的主要是大路货,真正品质好的品牌农产品很少出现这个问题。

五个发力点:全力破解“滞销卖难”问题

唐珂说,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加快推动现代农产品流通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当前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加大市场信息发布力度,瞄准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创建,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

三是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特别是田头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能力与效率。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推广适度规模的产地贮藏保鲜设施,加强果品、蔬菜、水产品、禽蛋等产地预冷,低温贮藏,低温运输和低温销售相关技术标准和专有设施装备等标准研究,支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发展,提升产地市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

四是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发展订单农业,探索拍卖交易模式。积极推进农社、农企、农校对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产区和销区、基地和市场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

五是大力开展营销和产销对接服务。组织农业农村部门举办各种层次的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利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一批实体展会推动农产品营销促销。农业农村部今年将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让贫困地区的广大农民获得好的收益。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 ? ?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宇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2020年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两年多来,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围绕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央财政以“先建后补”的方式,两年共支持2.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并支持整县推进,新增库容1200万吨以上。

  一是设施建设有布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网络作出全方位、全链条的规划布局。农业农村部编制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规划》,提出构建“一个网络、五大支撑”融合联动的产地冷链物流体系。20多个省(区、市)制定了相关规划,形成了上下衔接、统筹推进的“十四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布局。

  二是财政投入有力度。三年共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00多亿元支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直接撬动社会资金投入400亿元以上。很多地方财政衔接配套,增加补贴主体、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比例,成为中央财政的有力补充。

  三是工作推进有机制。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目前,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基本都成立工作专班。安徽、广东、重庆、四川、甘肃等地建立分管省领导联系机制。天津、山西、江西、山东、湖南等地将项目建设列入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

  四是项目管理有规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管理规范(试行)》,重点对规划编制、申报审批、建设指导、竣工验收、监督管理等内容进行统一规定。省级农业农村部门依据该规范,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上下衔接、分级负责的管理制度,提升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五是配套政策有保障。推动各地落实支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用地用电优惠政策,20多个省(区、市)专门出台本地区落实文件。推动出台金融配套政策,创新产品、优化流程,推动开发“仓储保鲜贷、仓储保鲜-新农保、仓储保鲜-浙里担财农贷”等专属金融产品,累计申贷金额100多亿元。

  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短板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不断夯实。项目建设增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能力,有效降低产后损失,实现择期错季销售,增强主体议价能力和产业抗风险能力,成为供应链的“稳定器”“蓄水池”,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平台、新渠道。同时,项目建设坚持向脱贫地区倾斜,两年累计覆盖545个脱贫县,占实际总补贴资金约50%,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抓手。

标签:农产品   滞销   产地   市场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