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掀起以服务为导向的“农资电商”(植保无人机推开农药精准定制“一扇门”)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植保无人机掀起以服务为导向的“农资电商”(植保无人机推开农药精准定制“一扇门”),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植保无人机掀起以服务为导向的“农资电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植保无人机推开农药精准定制“一扇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植保无人机掀起以服务为导向的“农资电商”

2、植保无人机推开农药精准定制“一扇门”

3、植保无人机放三大招实现“减药增效”

植保无人机掀起以服务为导向的“农资电商”

植保无人机掀起以服务为导向的“农资电商”

资料图

近几年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可谓是及其迅速的,一种新的农业服务体系由此产生,颠覆了过去传统的农资经营体系,因此也引起了农业服务行业的一场变革。

近年来随着农资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内有识之士都在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和渠道变革,“农资电商”纷纷上马就是一种寄希望于互联网来改造传统农资渠道的探索。然而,“农资电商”们恐怕没有想到,正在兴起的无人机植保恐怕要让他们面临美梦刚开始就要被惊醒的尴尬。

无人机植保起源于1987年的日本,在日本主要采用遥控单旋翼无人机(油动无人直升机)低空低量技术进行农药喷洒,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其技术和药剂配套已经完全成熟,每亩喷洒农药药液仅500ml。目前无人机植保服务占据了日本植保服务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日本的无人机植保实践已经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对于其它植保机械,无人机植保作业优势突出。其作业效率是地面机械的5-7倍,作业飞行高度一般高于作物冠层1-1.5米,药剂飘移少,施药效果好。空中飞行不受作物种类、高低、地形环境影响。

无人机植保采用低量喷雾技术,添加专用助剂后较常规打药可节省农药20-40%,降低了农药和包装成本,同时利于环保和食品安全。目前水稻常规打药每亩次人工费用10-15元,无人机服务收费不超过10元/亩次,对农民而言非常经济。旋翼无人机起降无需固定机场,自动化程度高易操作,无基础者培训一个月即可掌握操作,其主要部件已模块化,组装、维护简单,核心系统可更新升级。采用遥控方式,药剂远离操作手,非常安全便利。

通过搭载不同任务设备,无人机还可以应用于播种、施肥和农业遥感。随着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的普及,植保无人机已能够按照事先规划设置的飞行线路,在白天或夜间自动完成喷洒,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中国,无人机植保真正开始推广是在2012年以后,截至2015年底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2324架,其中2015年当年销售约1000多架,高于2012年至2014年销售量的总和,应用推广非常迅猛。中国无人机植保的推广正好伴随着电动多旋翼无人机技术的迅速成熟,其发展技术路径将是以电动多旋翼为主,油动单旋翼为辅,与日本有所不同。由于中国无人机植保药剂技术相对发展滞后,目前每亩喷洒农药药液为1000ml。

目前市场上推广的植保无人机药箱容量大多为5-15L,飞机价格4-15万元,作业能力1分钟1-3亩地,单次飞行时间10分钟左右,单次作业面积10亩左右。由于药剂配套滞后,目前大多采用市面普通小包装农药添加助剂用于无人机植保,作业效率很受影响,一架10L药箱的无人机每天作业面积约在300亩左右。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种植业者普遍缺少植保技术又缺乏劳力,农民迫切需要高效优质,社会化、专业化的植保“统防统治”服务,“统防统治”能够将植保由“重视治”改变为“重视防”,大幅降低植保成本提升农业效益,湖南省发展“统防统治”的经验已经充分展示了“统防统治”的巨大意义,农业生产社会化是大势所趋。受制于我国植保机械化率低于2%的现状,缺少先进植保机械、需要大量人力从事“统防统治”的基层植保服务机构发展步履维艰。

现在,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植保机械将大大推进“统防统治”的普及,由于一般农民难以掌握植保专业知识及无人机操作技能,以专业化植保服务机构为实施主体,为农民提供农药与喷洒一体的契约性“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将是未来中国农业植保的主要形式。

未来中国农民将和美国农民一样不需要自己打药购药,农药的使用者将主要是专业化植保服务机构,以农民自己购买使用农资为前提的传统农资经营体系将被颠覆,真正的以服务为导向的“农资电商”将由此产生。

所以,无人机植保推广应用将迅速推动当前农技推广体系暨农资经营体系从产品导向转为服务导向,极大地提升我国农业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以建立“农业大数据”为主要目标的农业农村信息化规划。建设“农业大数据”的关键是保证采集数据的精准性以及信息服务的长效机制,而目前政府主导的农业数据调查统计并不能保证基础数据的实时精准,农业大数据的建设成了空中楼阁。

按照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唯有植保服务机构能够作为合格的农业数据采集和信息服务主体。

植保服务机构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从事生产,其植保作业涉及种植业数据最多、持续时间最长、覆盖地域最广,并且具备保证数据精准性的内生动力,植保作业精准化要求与农业大数据保真要求方向一致,伴随日常作业其数据采集成本几乎为零,是采集农业海量数据的最佳入口。而无人机植保的智能化特点有利于减少数据采集的人为干扰因素,建设有组织的无人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采集建立农业大数据的最佳切入点。

在过去的农业生产模式下,由于我国农民生产规模小,专业知识差,就算有了一流的产品,配套的“良法”却很难落实到田间,无人机植保促成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为农资企业提供落实农技服务的真正路径,为农资企业尤其是中国的农药企业提供了渠道变革的契机。

服务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产品的不足,这场农业的革命对产品技术相对落后的中国农资企业是一个超越的机会。而这个体系形成的农业大数据将能够帮助农资企业掌控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销量、指导生产计划、降低经营成本,其意义之大不可估量,值得我们所有的农资经营企业高度关注。

植保无人机推开农药精准定制“一扇门”

植保无人机推开农药精准定制“一扇门”

  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土地流转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举措。在生产实践中,当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时,规模化防治成为切实的“难事”和“障碍”。近年来,我国农用植保无人机领域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逐年加大,在取得显着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记者从10月24日“现代植保药械与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研讨会”上了解到,植保无人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规范标准以及未来行业发展重点等方面成为我国农药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资料图


  植保无人机大放异彩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药生产、使用大国。农药作为特殊的农资产品,必须通过植保机械进行喷洒使用。高效利用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首要任务,而在选对药的基础上要想达到高效必须要通过适当的设备进行输送。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药与药械处推广研究员邵振润表示,“基于我国国情,目前植保器械的使用缺乏专业指导以及科普培训,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如何达到农业部提出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如何在对症下药的基础上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如何将农药精准地喷洒到作物上成为当下应该深度思考的问题。”邵振润强调,各农药生产企业在创新研发新型农药产品的基础上,更应重点关注农药植保器械的更新进程,二者应紧密结合,协同发展。植保无人机的出现将标志着农业2.0时代已经过去,以高功效装备和大数据应用为标准的农业3.0时代正在到来。为此,中国农业急需一套新的服务体系与之配套。


  据了解,植保无人机在我国快速发展原因源于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加快植保机械研发”等发展战略。植保无人机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从2002年开始,我国通用航空作业飞行量呈直线型增长,水稻、玉米、果树等作物范围广泛。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中心主任何雄奎介绍,在世界范围内,无人机发展最好的国家是日本,具有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售后服务。使用成本费用大概为160元/亩,市场占有率高,达到60%以上;其次是美国,主要采用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年喷雾面积高达32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50%,全美65%的化学农药采用飞机作业完成喷洒。


  “2013年中国农大承担农业部‘植保工程专项’,并对植保无人机的施药技术进行优化与评价。目前,中国农业大学正在针对单旋翼无人机,研究与其配套的液力式雾化喷雾系统、超低量雾化喷头、超低量离心雾化喷头、无人机静电喷雾系统、专用防飘防蒸发制剂等领域进行研究,希望进一步优化农用航空设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何雄奎说。


  植保无人机多方面需完善


  无人植保直升机喷雾设备的研究与应用,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无人植保直升机的研发和应用。在机型逐渐丰富、应用范围广、推广速度快、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的背景下,植保无人机在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近3年,无人机生产企业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农业领域形成产品销售的企业有100多家。农业市场对无人机需求旺盛,加上政府推动,一些农药生产企业、服务组织、合作社都纷纷涉足农用无人机领域。”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任薛新宇说。她强调,目前整个行业还有许多技术难点需要攻克,在政府补贴、产品鉴定、安全事故处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在农业用无人机方面,已完成农业行业标准农用遥控飞行植保机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但我国尚未发布行业标准;另一方面,农业生产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旋转翼容易造成人员伤害;二是电池、燃油意外起火;三是高浓度药液引起的人员中毒;四是超出限定作业区域。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陈小兵也认为,“第一,植保无人机无配套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造成企业无标生产、无序使用、飞控手不专业,对植保器械以及施药作业不清楚,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第二,国产发动机可靠性差。第三,植保无人机配套使用的锂电池大多数无标识,持续放电时间短,使用成本高。第四,整机的可靠性差。第五,整体作业性能有待提高。大部分企业的产品是无人机和喷雾设备的简单拼凑,导致目前施药状况不理想。第六,无人机操控系统难度高。”


  安全有序是未来发展主基调


  据了解,我国农用航空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截至2010年底,我国农业航空年处理耕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70%。未来三个“五年计划”,该比例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以上,即到2020年(产业准备期)可达10%,2025年(产业发展期)达到20%,2030年(产业成熟区)达到30%。


  江苏省农机局副局长王翠章表示,现代农用植保无人机发展首先应该围绕“有序、健康、安全、创新”为核心。所谓有序发展,顾名思义要制定行业内的“游戏”规则,无规则不成方圆。目前,农用航空协会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包括产品安全标准、作业标准、施药标准、管理规范等。在有序和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必须达到国家要求的安全性。安全发展的前提一定是基于航空植保产品的质量之上,产品质量提高了,才能保证安全性。有了产品、规则后,航空植保技术更需要进行不断创新、完善。其次,航空植保领域要想持续发展还要遵循一个总的方针,“人、机、药、管”紧密结合。即农机和农艺的结合,有好枪、充足的弹药还有要优秀的“持枪者”,才能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安全、创新发展。最终实现“效率高、效果好、效益最大化”的总目标。


  “我国农业航空发展应因地制宜,走‘多机型、多作业方式并举’的道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机型。一是多机型多作业方式并举,提高航空植保作业的适应性。例如,东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大面积、大农垦地区,宜采用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作业;而在南方丘陵、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宜采用小型农用无人机,以此提高中国植保航空作业适应性。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配套核心科学技术的攻关。”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兰玉彬强调。


  植保无人机的出现改变了我国的农药防治现状,引起植保系统的广泛关注。江苏省植保站站长田子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确保植保无人机的规范有序发展,江苏省植保站多次开展了调研走访行动,从“人、机、药、天、地、害”六个方面进行考察。走访发展,目前应从三方面进行关注和培育,一是提高植保无人机在基层农户心中的认知度,这需要开展大量的科普宣传工作。二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以及为农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专业操作手的培训监管。无专业操作手,做再多宣传调研工作都是无用功。他强调,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植保飞机,都要从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三个方面引起重视。


  事实证明,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时代背景下,一批勇于创新的农机企业正在路上竭力摸索。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在单旋翼的农用航空领域起步最早,随着研发成果的不断创新,汉和逐渐成为航空植保领域的佼佼者。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向东介绍,汉和在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上成立“7S店”。“7S店”是汉和在全国范围内组建的集无人机销售、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订单信息反馈、飞手培训、展示表演、农作物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合资公司,并且具备作业订单处理分配、植保产品供应、大数据采集分析等能力。根据汉和战略规划,将在全国布局70-100家“7S店”,共建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全国领先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文也表示,无锡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更需要具有规模化的农机设备供应团队带领,所以汉和将持续研发让农户满意的航空植保设备,努力达到不让农民自己播种、施肥、打药,让农民成为幸福的农田守望者。





植保无人机放三大招实现“减药增效”

植保无人机放三大招实现“减药增效”

进入4月,又到了农忙的时节,全国各地都陆陆续续开始了各种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就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来讲,使用农药仍是防治病虫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谈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龚建明曾表示,长期以来,农药在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以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农药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

原来,农药用量偏高、有效率偏低,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病虫防治的突出问题。据统计,近5年全国农药用量都在31万吨左右,制剂100多万吨,农药利用率仅为35%。

目前,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约500余种,高用量、低成效的农药使用方法,不仅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而随着农业部2016年持续一年的推进工作,诸如无人机等高效节药植保机械逐渐被人们接受。

第一招:天生自带“减药增效”属性

农药减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科学地分步骤、分地区、分作物实施减量控害。而植保无人机具有诸多优势刚好可以实现智能操作、跨区域、跨品种作业。它动力持久性好,载药量大,而且智能化操作水平非常成熟,不受地形环境、作物高度影响,在平地、丘陵、坡地作业,通过地面执勤人员辅助,能高效地完成作业。每架次连续工作时间可达10-15分钟,单机单日作业面积达300-500亩,喷洒雾化程度高,药利用率提高40%以上,大量节约农药成本、人工成本,可以切实实现“减药高效”的目标。

农药漫画/图  来源网络

第二招:实现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就是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其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现如今无人机也成为了投放生物防治技术的载体。前不久沈阳的金丰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了新品发布会,其研制的可搭载在无人机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敌虫投放装置,应用专用容器载体投放虫卵、幼虫及成虫,针对多种害虫能够达到大面积灭杀的效果,在进行灾害防治的同时更可有效避免化学药剂导致的害虫抗药性增加等问题。所投放载体均为绿色可降解材料,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会自行灭亡,不产生次生灾害。

以虫治虫,不用农药,自然就能实现“减药增效”的需求。


赤眼蜂投放机/图  来源宇辰网

第三招:完善统防统治

目前农民大多是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病虫,组织化程度低,防治规模小,且大多数农民防治病虫田间施药未经专门培训,不当用药、过量用药现象较严重。

农村大量使用的是传统小型喷雾器,工效低、浪费严重,迫切需要使用高效先进的药械来提高农药利用率。同时,全国农药生产企业近3000家,农药经销商30多万人,而且这些人大多未经专门培训,误导用药现象时有发生。

太原生态工程学校的马恩正教授他长年走在第一线,将地方的实际情况牢记,多年来他一直有一块心病,就是关于“统防统治”这个难题该如何攻破,而植保无人机的出现让他看到了新的解决思路。

据马教授介绍,过去靠一家一户的治理并不能有效防止病虫害,还极可能耽误短暂的最佳治理期,造成片状大规模的疫情,当植保无人机应用于农业中,就是在利用先进科技达到“统防统治”的目标。特别是通过能提供科学配药的无人机飞防队来作业,才能真的做到环保高效。

当然,目前的植保无人机实现“减药增效”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还有可以进一步提升的部分。发明和完善与无人机相配套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航空农药是当务之急。其次,也要抓紧对于更高效、精准、不漂移农药的喷头的研发,使其能更好的实现无人机作业效果。

最后就是要“因地制宜”,我国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很多果树均生长在山地、坡地、高原等不同地区,再加上气候的不同反应,需要无人机在作业时格外注意当地不同的气旋、湿度、温差变化,及时改变作业时间和技巧,进一步实现“增效”。

根据国家农业部的发展要求,我国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这就对病虫害防治有了新的要求。 

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无疑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用无人机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融合高效环保农药推广为着力点,以农药减量增效为目标,创新防控方式、集成防控技术,在农药减量的基础上,实现稳粮增收。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植保专家邵振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药减量增效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农业部今年重点部署推进的一项工作。据了解,今年农业部制定了以现代植保建设为统领的原则,在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建立了上千亩的化肥、农药减量示范区。

或许在今年,我们将看到更多植保无人机助力绿色农业发展的实例。

标签:植保   无人   农药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