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农机行业专利意识亟待提高)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我国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农机行业专利意识亟待提高),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我国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农机行业专利意识亟待提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我国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我国农机行业专利意识亟待提高

3、我国农机行业如何走出困境

我国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农机维修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速,农机维修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农机维修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机维修市场主要以个体户、小型修理店和品牌专营店为主,其中以个体户和小型修理店居多。

我国农机维修行业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人才短缺、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标准化管理和信息不对称等几个方面。

人才短缺方面。农机维修行业需要掌握一定的机械、电气和电子知识,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和人才引进机制,导致该行业的技术人才短缺,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市场竞争激烈方面。目前,我国的农机维修市场竞争激烈,但由于行业规范不完善、市场监管不严格等原因,一些不具备资质的维修机构也能进入市场,导致合法经营者面临着来自非法经营者的竞争压力。

技术水平不高方面。农机维修行业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一些维修机构存在技术不过关、服务不专业等问题,导致消费者的维修体验不佳。

缺乏标准化管理方面。我国农机维修行业缺乏标准化管理,导致维修机构的服务质量、价格和技术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难以给消费者提供统一的服务标准。

市场信息不对称方面。农机维修行业存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费者难以准确了解维修机构的信誉和服务质量,容易被一些不良商家误导和欺骗。

尽管如此,我国农机维修行业也面临着诸如政策扶持、市场需求大、技术升级迫切、国际化和信息化大发展等一系列机遇。

近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机维修行业,包括对培训机构、维修企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等。

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维修市场需求也在逐步扩大。

农机维修技术的升级和推广可以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增强维修企业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跨国农机巨头进入中国,中国农机企业也到海外发展。我国农机维修行业通过国际交流和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将会有效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农机维修行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等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不难看出,未来我国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方向,应在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升级、推广新型服务模式、加强行业规范化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

提高服务质量方面,要注重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农民的需求。

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农机维修服务平台,提高维修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推动企业升级方面,要鼓励农机维修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推广新型服务模式方面,要利用诸如“互联网+农机维修”、“农机维修合作社”等新型服务模式,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强行业规范化建设方面,要加强对农机维修行业的监管和规范,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总之,未来农机维修行业需要注重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企业升级和行业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以满足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我国农机行业专利意识亟待提高

我国农机行业专利意识亟待提高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引起热议。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对于农业的高效快速发展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也不例外。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受益于国家政策、财税优惠等多方面的扶持,以及科研、生产、开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农业机械制造大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农机产品----谷物联合收割机(简称联合收割机)的生产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居世界首位。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年度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农业机械行业专利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在联合收割机领域,我国研发起步虽晚,但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截至2012年5月16日,国内申请人在该领域的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达到75件。同时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拥有81件专利申请的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福田雷沃重工)等。这些企业在与国外大公司的竞争中,逐渐开始运用专利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利用技术创新来创造利润。

  然而,农业机械制造大国并非强国。报告指出,尽管国内企业凭借自身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就目前来看,国外大公司凭借着技术、质量等方面的优势,仍占据着市场垄断地位。此外,因为属于技术研发的后来者,国内企业很容易落入国外大公司的专利“圈套”,影响发展。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我国相关企业应充分利用联合收割机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的特点,有效利用国外大公司未进入中国或已失效的专利,加大创新力度,规避专利风险。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技术发展趋势,抢占技术研发高点,逐渐提高行业话语权。

  专利申请增长迅速 收获机械广受关注

  “收获机械的技术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粮食作物的产量、质量和成本。作为收获机械的一种,联合收割机能一次性完成谷物的收割、脱粒、茎杆分离、杂余物清除等工序,实现直接从田间收获谷粒,因此受到各国重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已成为农业机械中较为重要的技术点。”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年度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农业机械课题组组长尚玉沛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报告显示,与国外相比,国内收割机起步较晚,早期以仿制国外机型和进口为主。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联合收割机在我国才真正进入实际应用阶段。2005年之后,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开始迅速增长。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外相关企业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同时国内一些农机制造公司也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结合中国实情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另一方面,国外行业巨头加大在华专利申请力度,在某种程度上给国内企业带来警示。”尚玉沛分析指出。

  截至2012年5月16日,联合收割机领域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共计607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131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74件。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申请有75件。在中国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申请人中,国内申请人占据5位,分别是福田雷沃重工、江苏大学、无锡同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和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其专利申请量分别为81件、33件、29件、24件、17件。

  “凭借着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国内一些农机制造企业已经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开始走出国门,将产品远销到了海外。”农业机械课题组成员程诚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

  据程诚介绍,联合收割机的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的需求直接相关,随着近年来我国产业政策的利好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机市场持续扩大,联合收割机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2年,我国涉足收获机械的企业共有84家,2011年全国收获机械产品的产量达到106.2331万台,同比增长了50%。

  专利大战一触即发 专利意识有待提高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至2015)》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联合收割机总需求量约为80万台,平均每年15万台以上。也许正是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外许多行业巨头都将中国作为主要“战潮,不仅投资建厂抢食市场,还进行了周密的专利布局。报告显示,日本久保田株式会社和洋马株式会社在华发明专利申请量均超过了70件,美国迪尔公司的发明专利申请也达到了17件,且这3家公司均于2000年之前就在中国投资建厂或成立公司。

  报告对中国联合收割机领域国内外申请人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申请人多倾向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以中国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三位的福田雷沃重工为例,其81件专利申请中有57件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只有9件。此外,截至目前,国内申请人还没有在国外提交一件专利申请。

  从专利申请涉及的技术方案来看,国内专利申请多侧重于收割机的脱粒机构,而国外申请人在中国的专利申请主要涉及收割机的动力行走机构。据了解,动力行走机构决定了联合收割机的节能效率、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收割速度等,始终是联合收割机的研发重点。

  对于国内外申请人的上述差距,程诚坦言:“农业机械属于传统的制造行业,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对专利申请的认知度还不高,专利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此外,作为一种重型农用机械,联合收割机结构较为复杂,技术含量高,其研发和改进往往需要较多资金和一定的技术积累,因此在现阶段,联合收割机领域的主要申请人均为老牌大型农机企业。”

  据农业机械课题组成员李梁介绍,尽管联合收割机领域因国内外技术实力差距较大而少有专利侵权诉讼情况发生,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联合收割机企业的技术进步,也发生了值得关注的重大专利诉讼案件,如2008年久保田诉泰州现代锋陵农业装配有限公司的专利侵权案,久保田称泰州锋陵生产的4LB-150型联合收割机侵犯了其4件中国发明专利,要求其禁止该机器的制造、销售,并赔偿损失。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2008年距离第一件涉案专利的授权和联合收割机投产都过去了6年之久,久保田选择在这个时候发起诉讼,正是力图使专利侵权诉讼获利最大化,进而有效打击竞争对手的市惩生产研发。

  合理制定发展战略 有效利用专利信息

  《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至2015)》指出,“我国农机制造技术及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约有20到30年的差距。”对此,国内联合收割机制造企业深有感触,福田雷沃重工董事长王桂民坦言,尽管这些年企业一直在技术创新上探索,但在国内农业装备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技术创新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面对较大的技术实力差距和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国内企业应该选择怎样的一条道路继续前行?尚玉沛表示,从专利角度来看,国内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走技术改进之路,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研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联合收割机。

  对于如何利用专利信息进行技术改进,程诚建议,在有效利用专利信息的基础上,以创新的思维、合理的方法构建出不侵犯别人专利权且能够为企业所利用的技术方案。例如,国内企业可以重点关注国外大公司因专利有效期届满而失效的发明专利,也可以利用国外大公司未进入中国的专利。此外,企业还可以在全球专利数据库中筛选出该领域的重要专利作为参考。

  报告指出,在联合收割机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人,往往研发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日本和韩国申请人在动力行走机构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以适应坡地、平地、不同作物种植区域的收割。国内企业可以充分借鉴不同申请人的技术优势,同时对他们关注度较低的技术点(如禾杆分离)进行研发,并就相关成果提交专利申请。

  “近些年来,联合收割机领域的竞争程度和垄断程度日渐增高,竞争和合作也越发深化,这对国内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注重自身发展,还要高度重视同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李梁告诉记者,在联合收割机领域,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其并购情况密切相关,这也值得国内企业深思。如美国迪尔公司,通过收购来扩展全球市场并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渗透。2000年之后,迪尔公司通过收购2家中国制造厂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

  《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至2015)》将“通用、高效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及关键零部件”列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引导下,国内企业更应加强创新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同时做好专利布局,努力争取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农机行业如何走出困境

我国农机行业如何走出困境

在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智慧农场,无人收割机在现场演示水稻收割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装备科技创新已经从改造仿制,进入到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协同创新阶段。但是,仍然存在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质量水平有待提升等“短板”。对此,专家表示,只有通过融合协同创新,加快补齐技术“短板”,才能驱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高效发展,推动我国从农机生产大国向农机强国转型。

创新是推动我国农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2014年以来,我国农机行业在经历了“黄金十年”后,进入深度调整期,既有部分企业在残酷的产业竞争中被淘汰,也有不少企业通过坚持不懈的创新从困境中突围。众多业内专家均表示,目前我国农机行业已进入融合协同创新的新阶段,要通过协同创新推动创新资源向农机产业集聚,共同探索农机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新模式,开创农机行业创新新格局,推动我国从农机生产大国向农机强国转型。

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位于吉林省西南部的梨树县,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不仅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国重点商品生产基地,还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绿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县。11月15日,该县加入了“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成为我国农机协同创新的试验场。近年来,梨树县全力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建设,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6%。但是,梨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仍存在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农艺结合融合不够等问题。

吉林省梨树县副县长李乐新表示,希望以加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为契机,引进更多政策、科技、智力支持,推动农机农业深度融合,增加农机有效供给,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梨树县的发展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国农业装备科技创新已经从改造仿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入到以自主创新为核心能力的协同创新阶段,形成了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并联发展的新格局。201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已超过80%,农机装备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机化和农机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质量水平有待提升等“短板”,薄弱环节、薄弱区域、薄弱作物农机化水平较低,信息化引领的农机和农艺融合不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进一步增加农机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支撑乡村振兴,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说。

据了解,一批农机企业正通过科技创新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品结构,已经在采棉机、甘蔗收割机、花生收获机、残膜回收机、辣椒收获机等薄弱环节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此,专家表示,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加快补齐装备技术“短板”,才能驱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高效发展。下一步,要以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为主线,统筹短板机具、高端装备、技术集成、配套推广,全力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

凝聚行业创新资源

关键核心技术是所有制造行业的战略制高点。目前,我国农机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仍需进一步突破。同时,产业利润率低,创新动力不足,高性能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依然突出。对此,中国农机院副院长方宪法表示,我国农机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技术创新服务资源分散,各类技术创新服务机构能力不足、服务模式陈旧,无法对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服务。因此,要通过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凝聚农机行业创新资源,从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从0到1”的突破。

据介绍,科技部农村中心2019年开始着力构建“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遴选10个高校、10个科研院所、10个农业创新型企业、10个农业科技园区、10个创新型县(市)、10个创新型乡镇、10个科技示范村、10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10个星创天地、10个新型研发机构等作为100个纵向联系点,并联系若干国家级智库、金融机构等形成N个横向联系点,构成了一个纵横交织、有机联系、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

专家表示,构建“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不仅能够有效破解产学研用对接难、项目基地平台融合难、协同创新跨界难、社会创新资本进入难等难题,还能加快探索科技有效供给、成果转化服务、人才进乡入村等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新模式。

方宪法认为,“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能够更好地对创新资源进行凝聚和整合,并构建起开放、协同、高效的技术研发平台,从而推进行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先进制造基础工艺等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助力形成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并跑,以及部分领域领跑的局面。

“协同创新方式已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战略选择。”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表示,目前在重大产业技术领域,国际竞争已不是个别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

尚书旗认为,下一步应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的人才和学科优势,集聚人才、资本、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要素,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资源合理配置与成果共享,实现跨领域、跨学科的联合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农机装备创新研究的重大突破。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也是农机科技创新需要突破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农业装备制造和使用大国,能够研发生产4000多种农业装备产品。但是,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及产品研究方面,大多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产业化应用明显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因此,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进入市场的速度。

广东是大湾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腹地,是形成全面开放创新格局的前沿阵地。广东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所长张汉月表示,得益于与中国农机院等行业单位的协同创新,该所在华南地区特色农业装备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取得较好成绩,已初步成长为区域特色农机创新与服务中心。今年,该所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收入超过4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实践证明,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很多环节,如创新源头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价值发现、成果与市场的匹配等。如何打通这些环节,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中国技术交易所副总经理高静表示,只有加快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才能为高校、院所、企业、园区,以及新型研发机构提供最优质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更好地服务农机产业的创新发展。

标签:农机   创新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