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述评:三大谷物自给率超过98%)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述评:三大谷物自给率超过98%),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国家粮食安全述评:三大谷物自给率超过98%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2、国家粮食安全述评:三大谷物自给率超过98%

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近日印发。9月1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国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张桃林表示,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库存充裕,但我国粮食仍处于而且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特别是消费结构、营养水平的提升,我国粮食需求还将保持刚性增长的态势。因此,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就斐然,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但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上仍然不高,中下等质量的耕地占到70%左右。加上光温、水土时空分配不均、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我国耕地抗灾减灾能力仍然不强。因此,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分迫切。要确保耕地数量,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以及耕地综合产能。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

张桃林说,“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迫切需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张桃林介绍,《规划》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提出明确要求,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能显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成后项目区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20%,亩均节本增效500元。

《规划》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田块整治)、土(土壤改良)、水(灌溉与排水)、路(田间道路)、林(农田防护和生态环保)、电(农田输配电)、技(科技服务)、管(管理利用)8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是集水、土、气、生态条件于一体,统筹协调的系统工程。要求加快构建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同时,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物价波动、政府投入能力和多元筹资渠道等因素,逐步提高亩均投入水平,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一般应逐步达到3000元左右。

——“一季亩均千斤,两季亩均吨粮”,形成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与上一轮2011年—2020年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相比,此次《规划》内容有什么不同?张桃林介绍,《规划》注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具有3个突出特点。

更加突出产能保障。立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两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形成一批“一季亩均千斤、两季亩均吨粮”的口粮田,进一步筑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更加突出质量要求。坚持新增建设与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即“三并重一协调”,合理安排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形成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更加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不同区域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分类指导,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分成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等7个区域,因地制宜提出各分区建设重点和分省建设目标任务。

国家粮食安全述评:三大谷物自给率超过98%

国家粮食安全述评:三大谷物自给率超过98%

“收小麦高兴,收丰收的小麦更高兴。”今年“三夏”,山东省供销社农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机手李久合一直奋战在麦收一线。

资料图

中原大地,丰收的小麦颗粒归仓;江南水乡,田里的中稻茁壮生长;东北沃野,秋粮作物播种完成……大江南北,粮丰农稳。广袤田野,生机勃勃。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

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攀新台阶。从8亿人吃不饱,到近14亿人吃不完,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稳产量

总产连续多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三大谷物自给率超过98%

“今年麦子长得好!强筋小麦亩产都在1300斤以上,比往年增产将近200斤。”抓起一把金黄的麦粒,河南省夏邑县田丰家庭农场负责人李献海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放眼全国,2835亿斤的夏粮总产量让更多农人收获欣喜。“夏粮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利于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增信心。”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农业稳定、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基础支撑,应对国际上的风险和挑战就有底气。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看总量,从2004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2012年更是超过1.2万亿斤,此后连续多年稳定在这个新台阶之上。2018年虽略有减产,但粮食总产量依然达到13158亿斤。看人均,我国虽然有着近14亿人口,但目前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超过940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看自给率,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以仅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积和6.4%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成就的取得克服了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约束趋紧、生产成本攀升、务农人群老龄化等诸多困难。粮食连年丰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伴随产量在高位走稳,我国粮食品质也在提升。以今年夏粮为例,从结构看,最适宜种小麦的地区种得多、长得好,小麦主产区、优势区种植面积增加,地下水超采区等非优势区则通过轮作休耕进一步调减种植面积。从质量看,夏收优质专用小麦增加,比例达到3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从种植方式看,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生产、降低成本的技术大面积推广。全国小麦播种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节药技术推广比例达8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目前,双季晚稻栽播接近尾声,预计2019年秋粮播种面积达到12.8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玉米、大豆等作物长势好于上年。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今年秋粮再获丰收有基础、有希望。

提产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

五谷丰登,并非仅仅来自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说到底,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因此,保障粮食安全,不只要看产量,更要看产能。

巩固、提升产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中华粮仓越来越稳固,确保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让有限的耕地产出养活十几亿人口的粮食,必须把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而且,目前我国耕地中尚有70%左右的中低产田,迫切需要通过提高耕地质量,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持续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一项项着眼于稳住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的政策接连出台,确保“藏粮于地”。

数据显示,全国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46亿亩。截至2018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4亿亩。按照规划,到2020年要确保建成8亿亩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粮食生产的出路在科技。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粮食增产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但在如今耕地、水等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转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实现量质齐增的新阶段。

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推广,加大科技培训,走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突出高产高效绿色技术集成,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嫁接进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耕作、栽培、植保、灌溉等水平持续改善,藏粮于技正加速成为现实。

截至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随之而来的是,粮食平均亩产也由改革开放之初的337斤提高到749.4斤。

中国人碗里装中国粮,靠的是中国的种子。据测算,良种对单产提升的贡献率在四成以上。能否很好地掌握种子选育、生产、加工技术,能否把优质品种推广到田间地头,直接关系着粮食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多年来,我国的育种家们建立了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目前,我国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为自主品种,玉米自主品种占90%以上,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

强机制

加大“三农”投入,提高农民和主产区种粮抓粮积极性

粮丰天下安。连年丰收的背后,凝聚着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甘霖,也凝结着亿万农民的勤劳和汗水。

粮食是种出来的,保障粮食安全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稳定种粮收益预期——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坚持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不断改进目标价格政策,建立玉米、大豆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机制。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13亿元病虫防治资金,安排180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不让种粮农民吃亏。

解除种粮后顾之忧——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农民合作社日渐成为提高粮食产能的有效途径。对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来说,合作经营不仅可以降成本、提产量,连市场话语权也变强了。目前,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221.1万家,截至2018年底,纳入到农业农村部门家庭农场名录的家庭农场近60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6.9万个,土地经营权流转比例达36.5%。

粮食也是管出来的,保障粮食安全要调动重农抓粮积极性。

稳住主产区“粮仓”——产粮大县的粮食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之中的占比超过“半壁江山”,但产粮大县往往也是财政穷县。如何激发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每年为主产区减轻负担近300亿元;建立产粮大县、产油大县、制种大县等综合奖励政策体系,2018年奖励资金达到428亿元,多予少取不让种粮大县吃亏。

加强功能区建设——在水土资源环境条件较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优势产区,划定包括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及包括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五类重要农产品的生产保护区。据测算,“两区”建成后,可保障我国95%的口粮消费量,90%的谷物消费量,14%的大豆消费量等。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抓住‘两区’就稳住了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障的基本盘。”

标签:粮食   农田   安全   建设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