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打造“五个农机”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常州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纪实)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常州市打造“五个农机”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常州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纪实),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常州市打造“五个农机”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常州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纪实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常州市打造“五个农机”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2、常州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纪实

常州市打造“五个农机”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常州市打造“五个农机”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近年来,围绕打造农业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的目标定位,江苏省常州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先后成功承办全国农机合作社建设经验交流会、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现场会、全国水产养殖机械化现场会,全域创成全国水产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同时,倾力打造“五个农机”,对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外延再丰富再发展,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一、打造“产业农机”,优化农机工业产品供给

常州农机产业历史悠久,产业配套齐全、技术国内领先,是全国重要农机生产基地。一是产业链条成“百亿”规模。拥有农机及零配件企业300余家,生产装备基本涵盖粮油棉、果蔬茶、禽畜渔和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2022年,全市农机装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超246亿元,约占全省30%。二是骨干企业具领军优势。我市农机装备企业主要涉及整机制造、动力总成、配套装备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优势企业和产品,常发农装、东风农机是国内主要拖拉机生产商,正昌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饲料机械加工设备和整厂工程制造商,丰疆智能是国内领先的智能种植机械制造商,亚美柯机械是国内水稻钵苗种植机械、全自动蔬菜移栽设备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同时,得益于良好的产业配套,爱科、井关、布勒等一批国际行业领军企业也在我市建有生产基地。三是产业创新成果迭出。我市农机行业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0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个,省级以上专精特新9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6个。有19个高新技术产品被认定为省、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亚美柯“水稻钵苗种植成套设备”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埃森农机的高效施肥施药装备、国机重工的油菜毯苗移栽装备、格力博的电动运输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研发均入选了省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二、打造“智能农机”,创新农业科技支撑引领

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常州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加大自动化、智能化农机装备供给,进一步推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一是加快智能装备技术应用。大力推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通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常发农装基于北斗系统的辅助直线驾驶系统已装备整机使用;东风农机建设车联网平台,实现整机定位并实时掌握运行参数;丰疆智能研发的智能农机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智能化、无人化。全市共配备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乘座式插秧机202台、大中型拖拉机128台、高地隙自走式植保机5台、联合收割机7台,植保无人机586台,机器人辅助自动育秧流水线3套。二是建设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建成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4家,配置具有远程监控、自动导航、无人/辅助驾驶、全路径规划功能的智能农机装备。通过智能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基地农机作业及生产信息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我市1家无人农场入选全国农业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大田种管收全环节作业)。 三是建设渔业生产数字化渔场。建成“江苏金坛数字化渔场”并入选2022年全国数字渔业典型案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提升渔业养殖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赢”。水体固体悬浮物去除率达到95%以上,总氮和总磷指标可有效降低80%以上,排水水质可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以上,水体可循环利用;同时显著提高养成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打造“绿色农机”,推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加大绿色环保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大力推广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节水灌溉、绿色烘干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机具装备支撑。在全市主推微喷灌硬地育秧技术、稻麦机械化轻简施肥技术、稻麦高效机械化植保技术,显著提升稻麦生产中水、肥、药的利用率。推广应用空气源热泵等清洁热源,减少了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汉森机械研制的“秸秆粉碎残膜回收一体机”,为农田残膜污染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根据2017-2021年常州市国家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试验数据表明,水稻微喷灌育秧用水可节省40%,水稻侧深施肥可减少基肥用量20%,水稻高效植保可减少农药使用量10%。据统计,2022年全市稻麦机械化秸秆还田率82.91%,废旧农膜回收率92%。通过机械化精准施肥施药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全市2022年比2015年化肥使用量削减23.35%,农药使用量削减36%。

四、打造“平安农机”,守牢农业安全生产底线

一方面,抓好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国家级、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实现全市涉农县区全覆盖。以“平安农机”创建引领农机安全管理常态化,同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咨询日等活动,组织“铁牛卫士护春耕”、“强执法、战农忙、保安全”等一系列农机执法行动,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农机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另一方面,提高农机防灾抗灾能力。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防灾抗灾中的关键作用,坚持以水稻机插秧和小麦适期复式机条播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高效植保抵御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风险;以联合收获、产地烘干、农田排灌设备保障抢收、抢烘、抢排、抢灌等应急抗灾能力。

五、打造“幸福农机”,满足农民美好生活期盼

一是提升农业生产舒适度。积极推进特色农业“机器换人”,围绕设施农业、蔬菜、茶果、水产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每年建设10家常州市级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全市共有6家特色农业生产单位入选省级第一批全程机械化典型基地。着力提升农机驾驶操作的舒适性,引导农机经营主体更新有驾驶室、操作舒适的拖拉机、收割机,引入自动导航等辅助驾驶系统,减少过度疲劳和安全事故发生。二是提高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化可以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水平,提高农业效益及市场竞争力,达到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的目的。2022年全市农机服务收入8.5亿元,其中农机作业收入2.4亿元。近年来,全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349.4元,年经济效益25.35亿元。三是提优农机服务。全市共培育农机服务组织442个,围绕耕、种、收、植保、烘干、秸秆还田全程机械化作业,提供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农机作业服务。2022年农机服务组织作业面积占机械作业总面积的比例达到83%。我市2家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入选首批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下一步,常州将继续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和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贡献常州力量、展现常州担当。

常州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纪实

常州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纪实

资料图

常州水稻生产机械化机耕、排灌、植保、脱粒起步早、发展快,到1998年底,水稻生产机耕、排灌、植保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但是水稻机收和机插由于缺乏成熟机具,一直未找到一条成功之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日本洋马公司、久保田公司进入中国,推出了“人民号”、“洋马”、“久保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常州市采取“政府投入为引导、集体投入为补充、个人投入为主体”的补贴方式加大示范推广,使水稻机收步上了稳步发展轨道。

在推广过程中,广大农民自发利用这些收割机进行跨区作业,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到2004年,常州市水稻机收率达80.4%,实现了收获机械化。在解决水稻机收的同时,常州农机局把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以科学的方法全力推进。

跨世纪课题

常州水稻机械化种植在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经历了“几起几落”,主要原因是与当时经济条件、机具适应性、插秧机相配套的其他技术还未成熟有很大关系。但水稻机械化种植我们一直在苦苦探索。

九十年代中后期,常州市积极探索实施了以机抛秧、机直播等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又再次引进高速插秧机进行了水稻机插试验。

通过试验对比,我们认识到,水稻机插具有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优势,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要实现水稻机插,机具的适应性和育秧工艺是必须首先要迈过的两道“坎”,而当时这两道“坎”还未真正突破。

这就是现实留给我们的跨世纪课题。

技术突破

常州结合自身实际,率先行动,寻求突破之径。

按照“先富先化”的原则,1999年在省农机局的支持下,常州市率先引进了一台日本RR6型乘座式水稻插秧机在原武进魏村新华村进行水稻机插试验。

2001年江苏东洋机械有限公司成立,并推出低价位、性能稳定的PF455S步行式插秧机,当年常州市便引进了6台,在武进湖塘镇、牛塘镇,金坛朱林镇、溧阳南渡镇进行试验示范,产生了较好的导向推广作用。

步行式插秧机的优势日益显现。经过反复对比、衡量,常州市确立了以步行式插秧机为基础不断优化的发展路子。

在机插秧配套技术上,常州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农机农艺紧密结合,通过多年实践,在育秧上改水做秧田为旱做通气式秧田、改薄膜覆盖为无纺布覆盖秧苗、改后施肥料为播前营养土拌壮秧剂,同时在机插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机插水稻优质高产精确定量施肥、机插秧与稻鸭共作技术集成推广、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统防统治等方面在全省率先形成了具有常州特色的机插秧配套技术。该技术为实现常州市水稻单产“全省五连冠”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在2007年获得了国家专利。

原农业部、省农机局、常州市各级领导视察后,对常州市水稻机插技术创新给予了充分肯定。

试验示范

2002年至2004年,常州市采取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方式,针对不同区域,分步示范推进水稻机插。对经济相对发达的常武地区加快推进;对金坛、溧阳地区实行增点试验,为面上推广积累经验。

三年中,全市水稻机插面积由1.17万亩增加到13.9万亩。武进横山桥镇前巷村、五一村、牛塘镇塘口村实现100%机插秧,机插秧技术在全市21个乡镇中得到推广。

在试验示范推进中,常州市每年多次举办各种类型的现场观摩会、学习考察、“双学双比”等活动,提高各级干群对机插秧的认识;邀请扬州大学水稻专家来常讲座,让广大机手全面掌握水稻机插秧技术;按照“工作到户、检查到田,服务到机”的方针,农机农艺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分片指导育秧和机插工作;开通24小时维修服务热线;建立插秧机中心配件库,确保配件供应不脱节。通过试验示范、优质服务,水稻机插已为全市广大干群所接受。2004年全国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会议在常州市召开。

行政推动

2004年国家首次实行农机具补贴政策,江苏省将水稻插秧机列入补贴范围,宏观环境为推进水稻机插创造了条件。常州市抢抓机遇,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全力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

2005年市政府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的意见》,提出用三年时间全面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2007、2008年将水稻种植机械化列入市委1号文件中。市财政对步进式插秧机每台补贴0.15—0.2万元,对乘座式插秧机每台补贴0.6万元,并安排培训补助经费;各辖市区和大部分乡镇给予不同额度的配套补贴。整合“优粮工程”、“水稻创高产竞赛活动”、“两化基地建设”等资源,向发展水稻机插倾斜。市农机局每年都制订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专项考核办法,年末对考核达标的机插秧专业服务组织和乡镇分别给予奖励。实施村、乡镇、县(市、区)整体推进战略,镇、村整体推进数分别由2004的1个、38个增加到2008年的32个和915个,分别占全市乡镇、村总数的86.5%和92%。武进区、金坛市分别于2006年、2007年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

模式创新

水稻机插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市场化之路。

为此,常州市农机部门在水稻机插推广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插秧机户由分散经营走向集中联合经营,建立农机服务组织,实行社会化服务。

通过五年的培育,目前全市拥有农机专业服务公司22家、农机专业服务组织50余家,他们统一供种、育秧、机插、植保,为农民实行一条龙服务。“溧阳市海清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59个,拥有各种农业机械93台套,2008年为7800个农户提供插秧服务,机插面积12000亩。

社长江海清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称号;“溧阳市海斌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27个,拥有各种农业机械达139台套,2008年机插面积8000亩;农业部示范中心——武进伟成育插中心占地8亩,建筑面积2200平米,有插秧机23台,中拖3台,植保机8台,为周边20个村提供机插秧服务,2008年机插面积10000余亩,得到了原农业部孙政才部长的肯定。

农机服务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加快了水稻机插推进速度。近四年来,常州市每年都以超千台插秧机的数量跃升,水稻机插面积翻番增长。2008年全市共有插秧机5376台,实现水稻机插104万亩,机直播17.1万亩,机械化种植水平达88.7%,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其中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机插面积占机插总面积的60%以上,已经成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力军。

十几年的探索、实践,使常州市水稻生产方式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从繁琐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从1999年至今,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近30万人,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促进了全市高效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作为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先行区,今后我们将更加注重优化装备、提高效率,从水稻生产机械化向农林牧副渔机械化拓展,实施农业机械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为常州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标签:农机   水稻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5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