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三代拖拉机手见证黑土地上的新变革(新华社:农业要成为真正的“第一产业”)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新华社:三代拖拉机手见证黑土地上的新变革(新华社:农业要成为真正的“第一产业”),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新华社:三代拖拉机手见证黑土地上的新变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新华社:农业要成为真正的“第一产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新华社:三代拖拉机手见证黑土地上的新变革

2、新华社:农业要成为真正的“第一产业”

3、新华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新华社:三代拖拉机手见证黑土地上的新变革

新华社:三代拖拉机手见证黑土地上的新变革

50多年前的春耕时节,吉林省榆树市长发村开进了一台“东方红”拖拉机。时至今日,这里的机械化率达到了100%,也培养了三代拖拉机手。

从第一代“东方红”拖拉机到如今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从人人羡慕的新中国第一代拖拉机手,到如今智能化大型农机人人会开,一代代拖拉机手们见证着黑土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

“‘东方红’曾是全村的宝贝疙瘩”

天气暖了,77岁的榆树市弓棚镇长发村农民李清林又到地头上溜达,看大型拖拉机在地里来来回回。李清林是榆树的第一批拖拉机手。18岁那年,他在当地农机校经过6个月培训,成为吉林省第一批驾驶“东方红”的拖拉机手。

1964年,两台“东方红-54”型拖拉机落户长发村农机站,李清林也跟着回到村里。“一台拖拉机能顶30个壮劳力,那两台‘东方红’成了我们全村的宝贝疙瘩。”李清林说。

由于机械化起步早,大大提高了长发村的耕种效率。长发村历史上曾创下多个吉林省粮食单产新纪录,成了当地有名的富裕村。

那个年代,拖拉机手还是“稀缺资源”,想开拖拉机并不容易,得先跟师傅学上三年,才能独立操作。“别人碰都不让碰,拖拉机太金贵了,不敢让生手操作,生怕弄坏了。”李清林说。

现在,长发村的仓库里还停放着一台早已多年不用的“东方红”。李清林讲起了当年坐在驾驶室里的“煎熬”,“发动机声音特别大,散发的巨大热量一会儿就能把苞米烤熟,坐在驾驶室里都烤脸。”

由于当时长发村土地多农机太少,一台拖拉机配备了四个驾驶员,白天黑夜四班倒,人停车不停。即使这样,一台“东方红”一天也只能耕种8公顷土地,一个月的春耕期下来,村里只有一半的土地实现机械耕种,剩下的土地依然靠村民繁重的体力劳动。

“家家实现机械化,春耕不再靠人力”

包产到户、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让黑土地上农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长发村农机站不再只有两台“东方红”,大型履带式、“千里马”“手扶式”……各类拖拉机有40多台套,工作人员最多时达到60多人。

纪宏生曾是李清林的徒弟,进入九十年代,跟着师傅开过的“东方红-54”早已淘汰,“马力更大、样式更多的各型拖拉机成为主角,春耕基本不再依靠人力。”纪宏生说。

每年的春耕是纪宏生最忙的时候。“我每天开着拖拉机去农户家地里干活挣钱,一部分上交村里,一部分留作自己的劳务费,春耕一个月下来能挣几千块钱。”纪宏生说。

农机站机械多了,长发村的春耕生产也实现了机械化全覆盖。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购买小型农机具,拖拉机和播种机等逐步走进农民家庭。

“以前种地是纯体力劳动,自从实现了机械化全覆盖,我们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了。”纪宏生说。

“一人坐在驾驶室,春耕秋收全完成”

这几天,榆树市仁和机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完成了春播。记者在现场看到,只有三台大型拖拉机牵引着播种机在黑土地上快速移动。远远望去,黑土地显得很冷清,和人们印象中的忙碌景象大相径庭。

合作社的拖拉机手宋正志牵引着免耕播种机在地里忙活着。他告诉记者,现在春耕特别快,近20公顷地三个拖拉机手一上午就种完了,不需要多余人力。

登上拖拉机,记者看到驾驶室跟普通汽车并无两样,但倒车雷达、卫星定位、车载测亩仪一应俱全,科技感十足,拖拉机手随时能掌握移动方向和耕种面积。宋正志说,现在开大型轮式拖拉机就跟开汽车一样,一个人坐在驾驶室,春耕秋收全完成。

宋正志所在的合作社流转了400多公顷土地,还为农户代耕1200公顷,但这么多土地也只需要一周便可播种完。“59名社员中近30人都是拖拉机手,拖拉机手就像私家车司机一样普遍。”宋正志说。

目前,榆树市弓棚镇有农户19500户,农机具保有量达11000多台套,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200余家。“机械化拓宽了弓棚镇农民的致富渠道,农民的收入结构由单一的土地收入逐步变成‘土地+养殖+务工’多元收入。”弓棚镇镇长宋宪平说。

新华社:农业要成为真正的“第一产业”

新华社:农业要成为真正的“第一产业”

资料图

“要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办负责同志这三句话引起城乡群众共鸣。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突飞猛进,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第一产业成为落后代名词、三大经济部类的短板。随着信息化、后工业化时代到来,特别是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抓新产业新业态,再在农村来一次“异军突起”,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智慧对“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的道理有深刻认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土特产品吸引力越来越大。

绿水青山不仅是欣赏的对象,也需要呵护;田园风光不只是享受的目标,更需要建设;乡土文化并非只是展品,需要保护开发;土特产品不只是消费对象,迫切需要设计创新。

这都需要政策、资金、人才。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提出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并在用地、融资、人才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政策安排。使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新的动力源,必须再在农村来一次“异军突起”。

在农村再来一次“异军突起”,要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新产业新业态。邓小平同志曾把乡镇企业称作是农村改革中“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异军突起”。

作为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乡镇企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就在于供给侧接需求侧的“地气”,直面市场需求,接受市场调节。“完全没有预料到”“异军突起”,说明这不是拍脑袋纸上谈兵谈出来的,不是“审批”出来的。

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新产业新业态,该抓的抓,不该抓的不要抓,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长期以来,从粮价到地价,“剪刀差”之下,农村发展“失血”严重,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两个“反哺”要坚持,政府要勇担责任、干好该干的事,不能以“市场”之名行“甩手”之实。

新产业新业态,一要落地,二要花钱。土地是“三农”问题核心,从项目落地到抵押融资,一大关键是土地。距今年12月31日,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授权实施的“三块地”改革、“两权抵押”改革,试点到期剩下不足11个月了。

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突出问题,支持地方在坚持宪法底线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大胆创新,鼓励依托农村农业资源的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新产业新业态。只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农村可以成为诗意栖息的大地,第一产业可以成为依靠自然、天人合一,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支柱性产业。

让农村引人入胜,让农业令人向往,让农民令人羡慕。“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新华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新华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深化粮食收储、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活力。

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标签:拖拉机   农村   产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