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形成七大有影响力的农业装备产业集群(浙江念好乡村振兴“数字经”)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浙江形成七大有影响力的农业装备产业集群(浙江念好乡村振兴“数字经”),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浙江形成七大有影响力的农业装备产业集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浙江念好乡村振兴“数字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浙江形成七大有影响力的农业装备产业集群

2、浙江念好乡村振兴“数字经”

3、浙江惊现“天价玉米”, 竞拍价31万元

4、浙江扎实推进农业“机器换人”

浙江形成七大有影响力的农业装备产业集群

浙江形成七大有影响力的农业装备产业集群

近年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以全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建设为主抓手,从夯实“三农”压舱石的战略全局出发,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加快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为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提供有力支撑。

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发《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人才、技术、资金、平台等各类创新要素向农机装备制造业集聚,推进农机装备制造大省向农机制造强省转变。

截至目前,全省现有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超过5000家,2020年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790亿元,稳居全国第四位,农机产品出口额居全国首位。农机装备由粮油领域向果蔬茶菌、农产品初加工领域延伸,山地轨道运输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装备从无到有并呈井喷式发展。

创新发展畜牧和渔业养殖机械、设施农业装备、田间管理机械等10大类特色农业机械产品,形成了台州植保机械和渔业养殖机械、衢州绍兴茶机、温岭泵类产品、湖州联合收割机、永康农机工业园基地、丽水食用菌机械、宁波拖拉机等7大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农业装备产业集群,培育了星光、四方、星莱和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和品牌。

浙江念好乡村振兴“数字经”

浙江念好乡村振兴“数字经”

?  当前,全国各地纷纷聚焦“数字农业”,据不久前农业农村部组织的一项专题评估数据显示:浙江县域数字农业农村总体发展水平为68.8%,远超全国36%和东部地区41.3%的综合发展水平,县均投入额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倍。

浙江投入数字农业何以“不惜血本”?数字农业和产业兴旺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解释?面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规模、生产主体“弱小散”的“紧箍咒”,浙江如何念好乡村振兴“数字经”?围绕一系列问题,近日,记者对浙江相关政府部门、生产经营主体、数字化服务商展开调研采访。

应用场景是关键

连日来,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赶赴各地,就35个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县进行“年度考核”。该项目于2019年底启动,一年多来,16.4亿元的省级财政奖补资金,已经撬动了超过80亿元的总投资。

尽管农业项目历来并不少,但论单个体量,该项目一改过去“撒胡椒面”式的补助形态,采取竞争性分配方式,优先支持政府组织保障有力、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数字经济基础良好、工作举措创新务实的地区。一时间引发各地高度关注,纷纷聚焦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以争取先发优势。

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轮“中期检查”,除了考核资金使用情况外,尤为关注项目落地实效,避免项目建设沦为“花架子”,后期还将强化节本增效等方面的指标考核。

记者采访发现,最终入围的35个试点县,绝大多数都布局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并根据县域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农业“数字工厂”,有的还围绕产业痛点,开展农机装备的智能化应用,从生产、加工、营销、物流等全链条入手,提升运营效率。

财政扶持的政策“指挥棒”固然举足轻重,具体负责“施工”的农业农村系统,同样十分强调实效理念。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与市场信息处处长朱勇军认为,乡村数字化建设进程中,政府不仅要为资本投融资创造良好环境,更要加快推进“三农”数据的标准化,实现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

事实上,浙江农业的“数字基因”由来已久。早在20多年前,衢州首创“农技110”服务体系,用电话提供各类服务信息。2005年,浙江又在省级层面推出“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尝试用互联网提高服务效率。近十年,信息进村、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更是风起云涌。

“随着信息化的演进,确实到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那就是高效协同、应用赋能。”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数字“三农”专班副组长孙奎法坦言,去年成立专班,目的就是集中资源和力量,加快信息技术与“三农”的深度融合。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浙江先从顶层设计入手,省级层面确立业务应用、应用支撑、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四大体系构架,并搭建好全省公共数据平台,统一数据规范标准,开发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县市一级需依托省平台建立数据仓,因地制宜开发区域性的服务应用平台。

某种程度上,平湖承担着探寻“市县模板”的角色。“过去一年,团队几乎泡在了农村,一有问题就与政府探讨优化。我们始终认为,技术和数据不是拿来看的,而是去解决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应用和服务。”负责技术开发的安厨控股董事长王晓桢对此深有体会。

目前,平湖的数字乡村大脑已雏形初现,形成了“1个数字驾驶舱+1个数字化绿色发展先行区+N个特色业务应用”的构架,并与省里一脉相承,牢牢锁定生产管理、流通营销、行业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五大领域。采访中,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唐红芳也表示,待平台成熟后,将乐于敞开大门、向外输出。

“我们并不倡导每个地方花巨资搞平台,也不倡导为了所谓‘观感’,盲目建设数字大屏,而希望各地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放在特色化的应用场景上,尤其是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节本增效。”孙奎法说。

正是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围绕各地的农业主导产业,聚焦全产业链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近年来在浙江,各种应用场景层出不穷。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强共享,省里还分门别类地梳理出98个应用场景,供各地借鉴、吸纳和集成,不少应用已初显成效,得到快速推广。

产业生态正形成

数据越少价值越低,只有建立起共建共享机制,形成海量后方具效能,因此在设计总体框架时,浙江明确提出,要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和跨业务实现协同协作。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政府内部,还可从外部的产学研用上可见一斑。

以平湖的数字乡村大脑为例,其众多特色应用的研发,并非由“安厨”一手包办,很多都交由专业第三方。目前,该平台已推出三个应用场景,其中之一即浙江农合数字科技股份开发的“平湖数字农合联”。

“农合数字”的创始人名叫黄鹏,过去是华为公司的一名数据师,创业头几年不温不火,直到联姻供销社系统,终于感觉找到门路。“供销社在探寻如何让各项为农服务加速面向会员,我们则在寻找一条业务铺设的快车道,于是一拍即合,合股成立了新公司。”黄鹏说,平台提供的服务包括生产数字化、流通智慧化、信用在线化、销售新业态和管理新模式等。接下来,省供销社计划利用系统优势,将数字农合联“一朵云”推广至全省。

记者发现,在浙江,像王晓桢、黄鹏这样面向农业农村的创客团队不在少数。他们有的从硬件入手,有的从软件出发;有的从种植端往后延伸,有的从营销端往前反向推动,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快形成了数字农业的全新生态系统。在他们看来,只要做好浙江“样板间”,业务就很快能够推广到全国。

“80后”博士沈杰,是国内知名的物联网专家,5年前回到老家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创建了“庆渔堂”科技公司。其业务核心是,在鱼塘中配备智能化设备,通过数字大脑进行智能分析和反馈控制,同时融入供应链、金融链,为养殖户提供闭环的渔业服务网络。

一条龙、全链路是沈杰苦心经营的方向,而成立于2008年的“托普云农”则捷足先登,通过多年的潜心探索,已经从过去智能装备供应商,变身“软硬兼备”的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商。

在“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看来,随着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的提升,未来基于特色优势产业的产销一体化,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将是大势所趋,而农业本身环节众多、体系复杂,更倒逼着政产学研用之间的合作共建,形成一个生态联盟。

尽管目前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服务属于全新领域,探索仍为各行其道,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光凭一己之力,要改变传统农业,不仅代价巨大,而且步履维艰,若想快速站稳脚跟,只能树立独特优势,进行分工合作。因此,群雄争霸之下,竞合态势也愈发明显。

朱勇军则认为,随着这些数字化服务企业的成熟与壮大,不仅可以通过节本增效,补齐浙江农业的短板,更衍生出一个全新的服务业态,所带来的产值将远超传统农业,这正是浙江农业未来的竞争力所在。

数字与品牌“双化互动”

不久前,一个数字品牌研究所在浙江大学城乡规划研究院挂牌成立。数字归数字,品牌归品牌,将两者合在一起,意欲何为?该研究所所长袁康培道出缘由。

“数字化带来的直接红利是提升生产效率。在劳动力紧缺的发达地区,节本对于老板而言,固然是永恒追求,但无可回避的事实是,数字化基建投入不菲,后期还得持续运维。那么,数字化投入原动力何在,变现、收益来自何方?答案只能是:品牌溢价。”袁康培说。

在袁康培看来,反过来,品牌化也需要数字化的强力支撑。“从生产环境、生产管理,一直到市场营销,品牌不仅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质量确保,而且还能对市场营销产生积极影响。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赋能。”

正是基于这一分析,浙大发挥多学科优势,推出“双化互动”的专业研究所。

记者发现,传统的数字化工程,其“结晶”大多会是一块电子大屏,所展示的内容十分理性,更适合向领导汇报工作,而“双化互动”的演绎,则同时面向消费者,采用动漫、视频、直播、AI等各种数字化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生产管理、品牌营销等各环节,并且实现数据共享,真正做到“品效合一”。

“丽水山耕”是丽水市于2014年推出的全国首个覆盖全产业、全品类和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如何抓住“后疫情时代”与“数字经济”的双重机遇?该市莲都区将路径牢牢锁定数字化与品牌化的“双轮驱动”。

与许多地方热衷于大屏不同,莲都搭建的是“丽水山耕”品牌农产品线上展示平台的“H5界面”,让消费者通过手机小屏的“看、听、触、买”,充分调动感官以实现沉浸式体验,并借助后台数字化系统,为农业和农户沉淀产品的展、销、用等数据,来反作用于供应链的改造升级。

尽管该线上品牌馆仍在搭建中,但袁康培十分看好这一理念和探索。“这种小屏化模式,其实就是站在消费者立场,进行品牌的具象化展示,既让产品变得更加立体化,也让购物变得更加具有互动感。‘双化’并非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相互渗透、互相赋能,两者共同围绕的始终都是消费者。”

记者发现,像“丽水山耕”这样“双轮驱动”的探索正不断往前推进,而如新昌大佛龙井、临安山核桃、仙居杨梅、嘉兴葡萄等也都纷纷抢跑,以谋求抢得先机和快速撞线。在功能设计上,除了通过各项数据的汇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之外,大家纷纷着眼于市场端和消费者端,借助消费者画像,为生产加工企业提供市场参考。

在朱勇军看来,劳动力成本日益提升的今天,运用数字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固然重要,但随着消费升级,在产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生长环境、生产过程、产品品质的可控,并通过数据传递给消费者,构建起优质优价机制,需要进一步加以重视。

如今在浙江,农业农村领域的数字化发展风生水起,各种探索与实践百花齐放。不过,尽管全省总体水平较高,但南北之间的空间不平衡特征明显,不同行业之间差异也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行业应用有待加强,县域农产品网络销售呈两极分化。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与市场信息处二级调研员程兵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瞄准契机,适当加大对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系统开发与数据治理、数字农业工厂建设等的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做大做强农业数字经济,协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除了资金,还有人才,今后要不断加快培育乡村数字技术人才,提高基层工作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实用人才、农创客、新型农民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和知识素养,以适应数字农业快速发展。”程兵说。

?

浙江惊现“天价玉米”, 竞拍价31万元

浙江惊现“天价玉米”, 竞拍价31万元

近日,在2016年浙江省首届农业科技成果投资路演暨秋季竞价(拍卖)会上,“浙甜11”和“浙糯玉7号”以31万元的竞拍价成交。两个玉米拍卖到如此天价,一时间引起高度关注。

东阳玉米研究所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下属的纯公益性科研机构,研究所副所长王桂跃介绍,两个新品种的诞生十分不易。首先选育需要5年时间,之后参加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品种审定,又需要3年。

去年6月,两个新品种经省农业厅组织专家现场测产,“浙甜11”鲜穗亩产达到1382.82公斤,“浙糯玉7号”鲜穗亩产达到1298.56公斤,分别创造了浙江省“浙江农业之最”——春季甜、糯玉米高产纪录。

在拍卖会之前的路演展示中,玉米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现场烹煮了这两个新品种,与会者品尝后都赞不绝口。最终,新品种被来自温州的浙江科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拍走。

“溢价率29.2%,成交价已经超出预期了。”王桂跃说,以前选育出来的新品种,都要靠工作人员向种植户推广,既要选育又要推广,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差,市场占有率低。

这一次省农科院首次以专场形式参与科技成果竞拍,共展示了10个农业科技成果。在筹备阶段,农科院的科研成果,包括“浙甜11”“浙糯玉7号”就吸引了不少买家来打探,成为本届竞拍会的“香饽饽”。

企业竞得品种后,将会通过自有渠道做好该品种的推广工作,加速品种的应用,提高两个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和显示度。

浙江扎实推进农业“机器换人”

浙江扎实推进农业“机器换人”

资料图

2017年,浙江省立足“全面全程、高质高效”要求,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农业“机器换人”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新增各类农机装备9.5万台(套),引进推广了一大批新机械新装备;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9%,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增速为近三年之最;粮食烘干机械快速增长,保有量达8850台,稻麦机烘率超过50%。

一、创设了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一是全面建立农业“机器换人”推进政策,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政策意见,3个市、19个县以政府名义出台贯彻意见,其他地区以部门名义制订实施方案,有效加大了财政资金的投入。如余姚市专门安排108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示范县创建工作。

二是拓展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将杨梅罗幔棚列入省级新产品补贴范围,制定出台植保无人机补贴政策, 5个市、11个县出台了首台套农机产品引进补贴政策。

三是扩大政策覆盖面,推进农机政策性保险和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已有43个县出台了农机保费补贴政策,16个县将免费实地安全检验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四是强化金融服务创新,联合人保财险、安信农保签订农机保险合作协议,联合蚂蚁金服签订农机信贷合作协议,有效解决了农户保险难、贷款难问题。

二、普及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一是通过推介宣传引导推广应用,组织举办农业“机器换人”现场会、2017浙江(台州)农业机械博览会、蔬菜生产机械化观摩会等系列活动,并将农机展示、作业演示等作为必备元素。

二是通过政策落实来引导推广应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新产品补贴、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等政策资金3.5亿元,支持农户新购置农机装备6.4万台(套),占到总新增量的近七成。

三是通过行业协作来引导推广应用,确定农机主推技术,并融入粮食高产创建、畜牧业转型升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领域,联合畜牧、种植、种子、植保等部门共同抓点推广强化农机装备应用。

三、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示范样板。一是开展部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奉化、鄞州、德清、义乌、永康等5个地区创建成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二是开展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制定创建标准和评价办法,落实省级项目资金1200万元予以支持,建成“机器换人”示范县2个、示范乡镇50个、示范基地152个。

三是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创建,研究完善机械化作业规程,改进农艺制度和机械性能,新建粮油、茶叶、食用菌等产业融合示范点55个。

四是开展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创建,推进高端设施大棚、玻璃温室以及规模畜牧场和食用菌企业引进自动化流水线、智能控制系统发展引导,鼓励规模合作社、植保服务组织发展植保无人机,建成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99个,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298架。

四、培育了一批优质专业的服务主体。一是培育服务组织,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79家、作业公司6家,全省总量分别达到1513家和40个。

二是提升服务档次,深入开展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建成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9个、省级示范社133个;支持农机合作社、作业公司、经销维修企业等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链条,探索建成“2+N”农机综合服务中心63个。

三是培养服务人才,在杭州、金华、台州等地建设农机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举办浙江农业之最水稻机械插秧擂台赛、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专业知识更新培训班等活动,全省共培训各类农机实用人才7.4万人次。

2018年,浙江省将按照全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实施方案既定部署安排,继续以全面全程、高质高效为指引,以推进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重点,以科技、管理、服务、机制、政策等各方面创新为主要手段,持续高水平推进农业“机器换人”。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拓展示范覆盖面。深入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争取建成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园区)30个、示范基地100个;启动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工作,先行开展水稻、茶叶、食用菌、畜牧等产业示范县创建。

二是加快机械化进程。紧扣农业绿色发展主题,突出重点产业关键薄弱环节,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8万台(套),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以上。

三是提升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机服务主体合理布局和规范发展,加强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和实用人才培养,新建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00个、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0个。

四是加强政策推动力。研究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补贴政策覆盖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强化农业“机器换人”保障措施。

标签:农业   农机   浙江   数字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5629.html